明朝官場奇葩事,假官員被發現,真官員不打假卻忙著給其轉正

2021-01-11 朦朧江山

假冒官員的事,自古有之,即使到現在,還有人冒充部隊軍官招搖撞騙。更有甚者,由於入戲太深,把自己都騙了,直到被抓了,才恍然大悟自己原來是假的。其實,這些騙子利用部隊的保密規定,以及人們對部隊的神秘感,狐假虎威,大行其道。地方上對這些假軍官難以辨別真偽,才使得這些騙子屢屢得逞。

在古代,由於信息傳輸很慢,也缺少照相等相關技術,冒充官員的事情發生得更多。古代的官員如何辨別真偽呢?主要依靠官印和委任狀,但是官員也不可能天天將這兩樣東西帶在身上,所以這就給了冒充者可乘之機。

一天,明朝江寧縣的施御史和秦中書分別在家收到了另一位官員的請柬,這位官員在翰林院做官,大家都叫其高翰林,高翰林邀請施御史和秦中書到家裡聚聚,會會另一位到訪的官員。

施御史和秦中書到了高翰林家後,高翰林的管家介紹即將到訪的官員,這位官員叫萬裡,擔任內閣中書,高翰林與其多年以前就已經相識,當時這位官員還是位秀才,其寫得一筆好字,談吐不凡。

這就巧了,秦中書的職務也是內閣中書,和這位來訪的官員居然是一樣的職務,看來是同朝為官的同事。

不過秦中書和這位萬中書並不認識。這內閣中書是什麼職務呢?同事之間居然會不認識?看到內閣兩字大家覺得這個官可能很大,其實內閣中書只是在內閣裡抄抄寫寫材料的,品級一般,許多官員被安排到這個職位,就是混日子,沒有實權,就等著退休。而且到了明朝中後期,許多花錢買官的人也被安排到這個崗位上,導致朝廷的內閣中書人滿為患。然後朝廷對他們都管不太過來,考勤很鬆,甚至是睜隻眼閉隻眼。這位秦中書就是花錢買的官,他平時不去上班,就呆在家裡。所以他不認識同為內閣中書的萬裡,那是很正常的,這位萬中書很可能平時也不去上班的。

不多時,這位萬中書就來到了高翰林的家,大家一看,這位萬中書大約五十多歲,頭戴紗帽,身穿七品官服,舉止文雅。

三位官員見狀,上前拜揖,大家同朝為官,就開始了套近乎,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了官場上的事。特別是秦中書,因為與萬中書是同事,更是關心。秦中書見萬中書年齡也不小了,想必憑資歷可以補個補個實缺了,此次出京很可能是到地方活動官職來了,於是就問到:「老先生何時才能補得實職?出京有什麼公幹啊?」萬中書回答說:「在朝廷當中書的,有考進士的,有到其他朝廷部門的。我不是科舉出身,以後想升到翰林學士是不太可能的。想到地方任個實職,也很難。」萬中書說自已不是科舉出身,看來這個內閣中書的職位和秦中書一樣,也是花錢買的。秦中書聽後,不再深問,說道:「萬中書已經有級別了,也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錯也不錯。」接著打個哈哈掩飾。

等飯吃好後,高翰林還邀請眾人參觀自家花園賞花。而自己呢,則拉著萬中書的手,越談越親熱。官場講究人脈,多多加深感情,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以後說不定還要互相幫襯,於是眾人與萬中書不多久便「一見如故」,稱兄道弟了。

等到要告別的時候,秦中書向大家發出邀請,明天到他家去聚聚,秦中書還特別拉著萬中書的手說道:「老先生原本是高翰林的老相識,現在我又有幸與您共事,明天一定要來我家一敘。」萬中書含糊地答應了。

第二天,秦中書在家裡大擺宴席,盛情款待萬中書,邀請高翰林、施御史作陪,還請了一個戲班子唱戲。戲班子才唱了一齣戲。突然門口傳來一棒鑼聲。只見江寧縣的方知縣帶著二十多個捕快,衝了進來。其中一個捕快揪住萬中書,用鐵鏈套在頸子上,將萬中書抓了出去。

秦中書等幾個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嚇得說不出話,方知縣也不解釋,走出了秦中書的家門。

堂堂一個內閣中書,在三位同樣在朝廷任職的同僚的注視下,居然被一個地方官給抓走了!

因為這個萬中書是高翰林之前介紹大家認識的,於是秦中書、施御史都質問高翰林是怎麼回事?但高翰林叫屈道:小弟真的不知情,也不知道這位萬中書做了什麼事。但是萬中書是在秦中書家裡給抓的,這事肯定是要傳出去的,萬一萬中書是犯了大事,恐連累了在場的幾位當事人。沒有事最好,但萬一有事,到時候是跳進黃河也說不清了。這幾天大家還和萬中書稱兄道弟的,現在不想趟這渾水都不行了。秦、高、施三人都在心中暗暗叫苦,真是天上掉下個倒黴鬼。

三人商量了下,決定派秦家的管家去縣衙裡打探消息。

原來這個萬中書被牽涉了浙江省台州總兵苗而秀的案子裡。因為近些年倭患嚴重,苗而秀海防不力被浙江巡撫參奏革職。官府在抄苗家的時候,發現了萬裡拍苗而秀馬屁的詩文。台州知府發文江寧縣緝拿萬裡。

秦中書等人聽到消息後,心裡鬆了一口氣。萬裡的事情根本就是芝麻點大的事嘛,以前的書生經常幹這種事,給有錢人和當官的拍馬屁,順便賺點散碎銀兩。這種事並不犯法,只是這萬裡拍馬屁拍錯了對象,但是拍個馬屁為什麼會被抓起來呢?原來苗而秀的案子經由巡撫上奏皇上,屬於中央督辦的「欽案」,性質已經不一樣了,各級衙門都在抓住機會表現。很可能小事變大事,大事變事故,大開株連之能事,到時候性質是相當嚴重了。秦中書等人覺得事不宜遲,得馬上疏通官府,上下打點,將萬中書「撈」出來為好。

這位方知縣是浙江人,看到老家發文來抓人,表現特別積極,準備第二天就將萬裡押送到台州。

事情非常緊急,秦中書等人只好向一位能人求助,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黑白兩道通知的能人。這位能人叫鳳四老。

這位鳳四老長的是濃眉大眼,一身鍵子肉,兩眼圓睜,一看就是個能辦事的人。

鳳四老當晚就來到了縣衙的牢房裡,並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訴了萬中書。這位萬中書萬裡求生心切,趕緊請求鳳四老相助。鳳四老也向萬裡了解具體情況。不過在了解情況的時候,這萬中書言詞閃爍,鳳四老起了疑心。

因為萬裡和方知縣說了自己在京城任職,方知縣對他也比較客氣,第二天去台州的時候,方知縣讓其「原身鎖解」回籍。於是,三個差人陪著一身官服的萬裡出發了。出了縣衙不久,神通廣大的鳳四老引著萬裡和差人們走進一座宅院,當下把差人安頓好,拉著萬裡走進一間房間裡坐下。

見四下無人,這位萬中書萬裡突然跪下,向鳳四老磕頭,求鳳老四救救他。鳳老四說道:「萬先生,你的事須實實在在地和我說,就算有天大的事,我也能想想辦法,但你說含糊話,那就算了。」這回,萬中書道出原委:「我原來只是個秀才,根本不是什麼中書。只是因為家裡實在困難,沒有出路,這才出來假冒內閣中書,因為只有這樣,那些商家同鄉紳財主們才肯有些照應。」說白了這位萬秀才只是想騙吃騙喝,賺點外快。卻沒想到給牽涉了這麼起官場事件裡,如果被押回台州,他這個假冒中書就會原形畢露了。

這萬裡說得是聲淚俱下,言辭悲切。原來這二十多年來,萬裡在科舉考試中,屢次名落孫山,連個舉人都沒撈到,已經年過半百卻衣食無著,無奈之下只好假扮官員,四處騙吃騙喝,以解決生計問題。

在古代,讀書人唯一的上升渠道便是科舉考試,但能中舉榜上有名的,實在是少數,大多數人就是到死都沒能考上。像那位考了三十多年都沒能考上舉人的範進,就受盡人白眼,連嶽父都瞧不起他。而在他中舉後,周邊的人對他立馬另眼相看。這實實在在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象。這位萬裡萬先生是科舉考場中的失敗者,估計多年考不上在老家沒臉見人,只好出來冒充官員維持生計了。

現如今,萬裡拍苗而秀馬屁一案,項多革除秀才功名,但假冒內閣中書就嚴重了,不是革除功名打板子那麼簡單了。

鳳四老聽了萬裡的陳述之後,將萬裡安排先住下,又安排好酒好菜將三個差人安排好,把押解一事暫時壓下來。自己連忙趕到秦中書家,商議對策。

秦中書等三人真是:人在家中住,禍從天上來。遇到這麼個冒牌中書,恐怕是難以置身事外了。

不過秦中書三人並不知道這個萬中書是冒牌貨,並且萬中書是假的,可秦中書、施御史、高翰林三人的官職可是實打實的,他們招待冒牌的「萬中書」並不知情,只是上當受騙而已。萬裡拍苗而秀的馬屁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過鳳四老並不這麼認為,根據他多年的黑白兩道經歷,這事可風險得很。如果辦案人員稍稍做點手腳,他們三人和冒牌官員在一起,會不會是另有所圖?會不會有什麼陰謀?也許有人會說萬裡冒充內閣中書是他們指使的呢。

秦中書等人聽了鳳四老的話後,頓時目瞪口呆。原以為只是個拍馬屁拍到馬腿上而已,卻又出了冒牌中書來,害得他們是說不清道不明。秦中書他們此時已在心裡將這個冒牌萬中書千刀萬剮不知幾遍了,但現實卻提醒他們,一定要幫萬裡渡過難關,不然他們也沒有好果子吃。

事到如此,也只有好好想辦法如何營救這位「萬中書」了。

那到底怎麼辦呢?三人想了很久也想不出辦法來,他們把眼光轉向鳳四老。

鳳四老捋了捋胸前的鬍子,說道:「到如今,也只一個法子了,如果真要圖清淨,乾脆替他買一個內閣中書的官位來。買官的錢,讓他打欠條,等他贏了官司上了任,叫他慢慢還。這樣總比現在等著受處罰為好。」

秦中書等人心裡五味雜陳,明明是受了騙子的騙,竟然還要掏錢替他買官!真是上輩子欠了他的!秦中書等人那是心裡一千個不樂意,但想了又想,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把這個假中書做成真中書,確實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秦中書咬牙切齒說道,罷了罷了,如今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咽,就給這個萬裡買個官。於是,秦中書拿出一千多兩銀子,拜託高翰林出面買官:「買官一半靠錢,一半靠人情。還得拜託高大人在京城打點打點、活動活動。高翰林趕緊照例寫了一份買官的揭帖送到內閣,先給萬裡存案排隊。施御史則連夜打發人進京,拖著老臉給萬裡辦去了。

鳳四老連夜趕回安頓公差們的院子,向萬裡道喜,並指點說:「明天,萬中書就去高、秦兩家道謝去。」萬裡喜出望外,連忙說道:「真是太謝謝他們了,就是有點不好意思啊。」

第二天早早起來,鳳四老催著「萬中書」去謝高、秦兩家。萬裡來到高、秦家裡,兩家的家人都出來說「我家大人不在,勞煩萬大人白跑一趟了」。萬裡有點尷尬,道謝後便離開了。

現在萬裡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台州原籍了。他的「內閣中書」如今有案可查,貨真價實,順帶著給苗而秀拍馬屁一事也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於是,鳳四老也收拾了行李和三個差人一道,送萬中書回台州審官司去了。

萬裡一個落魄書生,行走江湖的騙子,一夜之間衣錦還鄉。這樁離的假冒內閣中書案以喜劇結局。

相關焦點

  • 官員落馬前妻為其奔走 稱其因舉報蘇榮遭報復
    他直言這麼做是想保護家人不受牽連,因為張妻是該縣物價局的一名公務員。  但上述副書記卻不同意把張春生歸為此類,「這個人到底算不算貪官,算不算突擊離婚,還是要等紀委查清楚後才能下結論。」  假離:假作真時真亦假  近幾年,一些城市出臺房地產限購令時,確有一些老百姓假離婚,也鬧出過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 科舉靠運氣、當官靠長相,古代官場實在太奇葩
    看看古時科舉、官場的那些「小故事」,先是好笑,後是啞然,真的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官場奇葩事多,倒也可以接受,史上奇葩統治者多,吏治不會好到哪裡去。但是科舉不同啊,歷代都相當重視,各種防作弊手段,只是誰也防不了「意外」發生。《夢溪筆談》故事一:宋仁宗嘉佑年間的一次科舉,殿試還沒開考,坊間就傳出消息,說「王俊民」會中狀元。
  • 翻開中國官員枕邊書:馬列經典PK官場小說
    書的作者郎鹹平得知這個消息後頗為感動,他說:「我曾說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引起非議,現在我以此證明中國人是愛讀書的。」中國人向來尊重讀書人,但官員卻始終沒有和讀書建立起某種既定聯繫。事實上,官員們並非不讀書,而是一向對於書目諱莫如深,這也是中國官場文化的一種習俗。
  • 「色情照」假符緣何能鎮住真鬼?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合成的照片與真實照片相比有很大紕漏,但是,為什麼這些「假符」能在官場上大行其道,一次次鎮住官場上的「大鬼」?    原因還在於官員自身,不可否認,現在的一些官員,思想墮落,慾壑難填,以權謀私,四處逍遙。官場的「色情賄賂」,養小三,包二奶,睡過的女人數不過來,也記不清楚。
  • 明朝權力最大的五品官,掌管官員的升遷調動,地方官都不敢得罪他
    明朝權力最大的五品官,掌管官員的升遷調動,地方官都不敢得罪他自古以來,在朝廷當中能夠說得上話的人,基本上都是王侯將相這個層次,只有這些人才能牢牢把控整個國家的運行,將其他人的命運抓在自己的手裡,其他一些小官,只能夠聽從上面人的命令。
  • 【春節】官員不相信因果報應?
    [摘要]現在的官員迷信,卻並不信因果報應,在他們看來,只要賄賂了神佛,買通了術士,按照術士說的去操作,就自然吉人天相,一路順風,哪怕作惡多端,哪怕天良喪盡,好像神佛也必然會保護他們。就人們的視線所及,出名的佛寺、道觀,出入其間,大把布施的不是老闆就是官員,有點名氣的卦師和風水先生那裡,常來常往的,也是官員居多。時常見到這樣的場景,也不知哪裡來的肉頭和尚,打著名號都是下山的活佛,周圍晃動的,依舊不是老闆就是官員。做官的人,有點兒迷信,一點都不奇怪,特別是環境不確定,機遇也不確定的時候。
  • 清代官員俸祿有多低?七品官一年俸祿,只夠女兒辦兩次生日宴
    清朝官員薪俸標準清朝官員薪俸延續明朝標準朱元璋算是歷代皇帝中起點比較低的,他在年少時期確實過過一段苦日子,當過和尚做過乞丐,也受到了元朝官吏的剝削和壓迫,深知普通百姓的生活有多麼的艱難,所以他在做了皇帝之後
  • 中國多名官員任內去世 官員健康問題引人深思
    日前媒體報導稱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以來,在職務任期內因病逝世或因事故不幸遇難的黨政軍企領導幹部達36人,而年齡分布多在50—65歲之間,其中時任廣東深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的周林祥和時任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的劉曉陽更是不足50歲。這也讓人再度把視線轉到黨政機關領導的健康問題。
  • 石述思:官員財產公示為什麼這麼難?
    畢竟,官員財產公示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做不做、怎麼做的問題。  上海八成領導幹部支持財產公示?看到這條新聞,我精神為之一振。  不少百姓相信幹部們普遍有車有房有表,灰色收入大大的,個別還可能有著不止一個的地下情人,從內心牴觸這件事。
  • 官員「不問蒼生問鬼神」成風 多因「心裡有鬼」
    面對「方便記住」的「吉祥號牌」,許多群眾並不買帳,批評其暗藏「升官發財」之用意,從深層次也折射出官場上普遍流行的「風水」「迷信」怪象。近年來,被媒體曝光的「官場風水學」並不鮮見,在人們的指責、質疑聲中,為何風水依舊能大行其道?官員們不問蒼生,不計百姓,竟奈何醉心於迷信之說?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火熱開展之際,或許,官員們不光需要好好洗洗「四風」上的汙垢,也亟待找回迷失的價值觀。
  • 安插19名假教師吃皇糧三年領工資百餘萬,甘肅多名官員獲刑
    安插19名假教師吃皇糧三年領工資百餘萬,甘肅多名官員獲刑 中新網 2016-01-30 18:28 來源:澎湃新聞
  • 官場巫術為何盛行:升遷不透明 權力迷信
    它們忽視了今日巫術盛行的官場文化現狀。權力崇拜:從「文革」到當代記得幾年前,政府機關刊物《半月談》就刊有一文,記錄的是一個江湖大仙如何在不同官場、以其八卦小計忽悠官員掙錢的事情。又雲這個江湖大仙忽然良心發現,頗覺這份錢掙來沒良心,就此金盆洗手不幹了。然而,又是多少年過去了,迷信幾乎也成為國人皆知的一種「文化」。
  • 政府官員級別是這樣定的
    要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問題,首先要理解中國政府官員的行為;要理解中國政府官員的行為,首先要理解政府官員的行政級別。然而,中國官場的行政級別非常複雜,有時甚至沒有明確的規定。不僅普通人難以明白,即便一些專業學者,也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搞明白。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簡單了解下中國官場級別的規則。
  • 官員「打幹親」是自露「馬腳」
    針對這一問題,最近四川省瀘州市紀委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幹部認真自查「打幹親」(「打幹親家」「認乾爹乾媽」「認幹兄弟」「認乾兒女」等)問題,有乾親關係的必須立即解除,領導幹部要做出不「打幹親」承諾書。(12月15日新華網)   「認乾親」之風在官場之所以盛行?關鍵是「認乾親」往往為口頭承諾,隱蔽性很強,組織監督比較難。
  • 宋代聖上謹遵太祖天子「不許殺士大夫及書法家」的聖訓,善待官員
    真話實說,我家相公抬高不假,可要說學生本人自己享樂受罪,那是我們沒有的。我們家相公出門工作在外,打兒孫便是企業為了吃錦衣玉食,愛好甚至整夜點燭炬與來賓牛飲,由於馬克思誕辰以及場面出現太大,連真宗皇帝都驚動了,便是對於這類愛豪奢的性質,哪能過得生活清貧啊。
  • 民間故事:朱元璋憑面相識別官員
    但有些方面他也有些糊塗,例如在提拔人才方面,他除了要看對方的才幹,還要看他的面相,因為他相信一個官員的面相不光預示著他自己的前途,還能左右大明王朝的前途。朱元璋如此迷信是有其道理的,在他率眾起事時,起義隊伍中有一個叫趙穀子的江湖術士,善於看面相。這天閒來無事,朱元璋對趙穀子說:「趙先生看看我的面相如何?」
  • 明朝選官採用抽籤方式,被抽到就能當官,為何會如此荒謬?
    1孫丕揚在萬曆年間出任吏部尚書,當時六十二歲,其職責就是協助皇帝選拔德才兼備的官員,將他們安排到適當的崗位上。明朝名義上沒有宰相,尚書是最大的官。孫丕揚是個廉潔清正的人,他創建了抽籤法,明朝幹部安排方式從此一變,官員無論賢愚,一概要憑手氣抽籤上崗了。一個聰明的正派重臣,竟把皇上託付給自己的選賢任能的重大職責,轉交給了一堆竹籤。
  • 明朝張居正改革的沉痾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明朝被稱為得國最正的朝代,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少數民族統治建立起來的以漢人為正統的王朝,在抵禦外族入侵方面不遺餘力,在對外族的壓制也是歷朝歷代最為重視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一句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 元朝有一個奇葩的官員,名字也很奇葩:他叫自當,有多另類呢?
    重刑之下,村民對偷盜駱駝一事供認不諱。按照元朝刑律,盜竊官府財物數額巨大者,判處死刑。大興縣上報刑部批覆準予執行死刑,只待秋後問斬。自當巡視到大興縣,在對所有死刑犯進行覆審時,敏銳地發現此案偵破過程語焉不詳,嫌犯口供前後自相矛盾,細節破綻百出,有明顯的屈打成招之嫌。在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驅使下,自當將案件詳情和自己的分析判斷上報御史臺,請求御史臺申請刑部複議此案。
  • 古代官員要去地方工作,他如何證明自己的身份?我們的古人有辦法
    唐代的魚符、龜符,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程度驗證身份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顯:一是、只用於高等官員和親王皇帝,適用者的範圍太小;二是、魚符、龜符只在進出皇宮的時候使用,其它地方如宮外要地、軍營等地方,都需要另外一套制度,因此,其適用地方極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