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官員的事,自古有之,即使到現在,還有人冒充部隊軍官招搖撞騙。更有甚者,由於入戲太深,把自己都騙了,直到被抓了,才恍然大悟自己原來是假的。其實,這些騙子利用部隊的保密規定,以及人們對部隊的神秘感,狐假虎威,大行其道。地方上對這些假軍官難以辨別真偽,才使得這些騙子屢屢得逞。
在古代,由於信息傳輸很慢,也缺少照相等相關技術,冒充官員的事情發生得更多。古代的官員如何辨別真偽呢?主要依靠官印和委任狀,但是官員也不可能天天將這兩樣東西帶在身上,所以這就給了冒充者可乘之機。
一天,明朝江寧縣的施御史和秦中書分別在家收到了另一位官員的請柬,這位官員在翰林院做官,大家都叫其高翰林,高翰林邀請施御史和秦中書到家裡聚聚,會會另一位到訪的官員。
施御史和秦中書到了高翰林家後,高翰林的管家介紹即將到訪的官員,這位官員叫萬裡,擔任內閣中書,高翰林與其多年以前就已經相識,當時這位官員還是位秀才,其寫得一筆好字,談吐不凡。
這就巧了,秦中書的職務也是內閣中書,和這位來訪的官員居然是一樣的職務,看來是同朝為官的同事。
不過秦中書和這位萬中書並不認識。這內閣中書是什麼職務呢?同事之間居然會不認識?看到內閣兩字大家覺得這個官可能很大,其實內閣中書只是在內閣裡抄抄寫寫材料的,品級一般,許多官員被安排到這個職位,就是混日子,沒有實權,就等著退休。而且到了明朝中後期,許多花錢買官的人也被安排到這個崗位上,導致朝廷的內閣中書人滿為患。然後朝廷對他們都管不太過來,考勤很鬆,甚至是睜隻眼閉隻眼。這位秦中書就是花錢買的官,他平時不去上班,就呆在家裡。所以他不認識同為內閣中書的萬裡,那是很正常的,這位萬中書很可能平時也不去上班的。
不多時,這位萬中書就來到了高翰林的家,大家一看,這位萬中書大約五十多歲,頭戴紗帽,身穿七品官服,舉止文雅。
三位官員見狀,上前拜揖,大家同朝為官,就開始了套近乎,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了官場上的事。特別是秦中書,因為與萬中書是同事,更是關心。秦中書見萬中書年齡也不小了,想必憑資歷可以補個補個實缺了,此次出京很可能是到地方活動官職來了,於是就問到:「老先生何時才能補得實職?出京有什麼公幹啊?」萬中書回答說:「在朝廷當中書的,有考進士的,有到其他朝廷部門的。我不是科舉出身,以後想升到翰林學士是不太可能的。想到地方任個實職,也很難。」萬中書說自已不是科舉出身,看來這個內閣中書的職位和秦中書一樣,也是花錢買的。秦中書聽後,不再深問,說道:「萬中書已經有級別了,也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錯也不錯。」接著打個哈哈掩飾。
等飯吃好後,高翰林還邀請眾人參觀自家花園賞花。而自己呢,則拉著萬中書的手,越談越親熱。官場講究人脈,多多加深感情,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以後說不定還要互相幫襯,於是眾人與萬中書不多久便「一見如故」,稱兄道弟了。
等到要告別的時候,秦中書向大家發出邀請,明天到他家去聚聚,秦中書還特別拉著萬中書的手說道:「老先生原本是高翰林的老相識,現在我又有幸與您共事,明天一定要來我家一敘。」萬中書含糊地答應了。
第二天,秦中書在家裡大擺宴席,盛情款待萬中書,邀請高翰林、施御史作陪,還請了一個戲班子唱戲。戲班子才唱了一齣戲。突然門口傳來一棒鑼聲。只見江寧縣的方知縣帶著二十多個捕快,衝了進來。其中一個捕快揪住萬中書,用鐵鏈套在頸子上,將萬中書抓了出去。
秦中書等幾個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嚇得說不出話,方知縣也不解釋,走出了秦中書的家門。
堂堂一個內閣中書,在三位同樣在朝廷任職的同僚的注視下,居然被一個地方官給抓走了!
因為這個萬中書是高翰林之前介紹大家認識的,於是秦中書、施御史都質問高翰林是怎麼回事?但高翰林叫屈道:小弟真的不知情,也不知道這位萬中書做了什麼事。但是萬中書是在秦中書家裡給抓的,這事肯定是要傳出去的,萬一萬中書是犯了大事,恐連累了在場的幾位當事人。沒有事最好,但萬一有事,到時候是跳進黃河也說不清了。這幾天大家還和萬中書稱兄道弟的,現在不想趟這渾水都不行了。秦、高、施三人都在心中暗暗叫苦,真是天上掉下個倒黴鬼。
三人商量了下,決定派秦家的管家去縣衙裡打探消息。
原來這個萬中書被牽涉了浙江省台州總兵苗而秀的案子裡。因為近些年倭患嚴重,苗而秀海防不力被浙江巡撫參奏革職。官府在抄苗家的時候,發現了萬裡拍苗而秀馬屁的詩文。台州知府發文江寧縣緝拿萬裡。
秦中書等人聽到消息後,心裡鬆了一口氣。萬裡的事情根本就是芝麻點大的事嘛,以前的書生經常幹這種事,給有錢人和當官的拍馬屁,順便賺點散碎銀兩。這種事並不犯法,只是這萬裡拍馬屁拍錯了對象,但是拍個馬屁為什麼會被抓起來呢?原來苗而秀的案子經由巡撫上奏皇上,屬於中央督辦的「欽案」,性質已經不一樣了,各級衙門都在抓住機會表現。很可能小事變大事,大事變事故,大開株連之能事,到時候性質是相當嚴重了。秦中書等人覺得事不宜遲,得馬上疏通官府,上下打點,將萬中書「撈」出來為好。
這位方知縣是浙江人,看到老家發文來抓人,表現特別積極,準備第二天就將萬裡押送到台州。
事情非常緊急,秦中書等人只好向一位能人求助,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黑白兩道通知的能人。這位能人叫鳳四老。
這位鳳四老長的是濃眉大眼,一身鍵子肉,兩眼圓睜,一看就是個能辦事的人。
鳳四老當晚就來到了縣衙的牢房裡,並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訴了萬中書。這位萬中書萬裡求生心切,趕緊請求鳳四老相助。鳳四老也向萬裡了解具體情況。不過在了解情況的時候,這萬中書言詞閃爍,鳳四老起了疑心。
因為萬裡和方知縣說了自己在京城任職,方知縣對他也比較客氣,第二天去台州的時候,方知縣讓其「原身鎖解」回籍。於是,三個差人陪著一身官服的萬裡出發了。出了縣衙不久,神通廣大的鳳四老引著萬裡和差人們走進一座宅院,當下把差人安頓好,拉著萬裡走進一間房間裡坐下。
見四下無人,這位萬中書萬裡突然跪下,向鳳四老磕頭,求鳳老四救救他。鳳老四說道:「萬先生,你的事須實實在在地和我說,就算有天大的事,我也能想想辦法,但你說含糊話,那就算了。」這回,萬中書道出原委:「我原來只是個秀才,根本不是什麼中書。只是因為家裡實在困難,沒有出路,這才出來假冒內閣中書,因為只有這樣,那些商家同鄉紳財主們才肯有些照應。」說白了這位萬秀才只是想騙吃騙喝,賺點外快。卻沒想到給牽涉了這麼起官場事件裡,如果被押回台州,他這個假冒中書就會原形畢露了。
這萬裡說得是聲淚俱下,言辭悲切。原來這二十多年來,萬裡在科舉考試中,屢次名落孫山,連個舉人都沒撈到,已經年過半百卻衣食無著,無奈之下只好假扮官員,四處騙吃騙喝,以解決生計問題。
在古代,讀書人唯一的上升渠道便是科舉考試,但能中舉榜上有名的,實在是少數,大多數人就是到死都沒能考上。像那位考了三十多年都沒能考上舉人的範進,就受盡人白眼,連嶽父都瞧不起他。而在他中舉後,周邊的人對他立馬另眼相看。這實實在在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象。這位萬裡萬先生是科舉考場中的失敗者,估計多年考不上在老家沒臉見人,只好出來冒充官員維持生計了。
現如今,萬裡拍苗而秀馬屁一案,項多革除秀才功名,但假冒內閣中書就嚴重了,不是革除功名打板子那麼簡單了。
鳳四老聽了萬裡的陳述之後,將萬裡安排先住下,又安排好酒好菜將三個差人安排好,把押解一事暫時壓下來。自己連忙趕到秦中書家,商議對策。
秦中書等三人真是:人在家中住,禍從天上來。遇到這麼個冒牌中書,恐怕是難以置身事外了。
不過秦中書三人並不知道這個萬中書是冒牌貨,並且萬中書是假的,可秦中書、施御史、高翰林三人的官職可是實打實的,他們招待冒牌的「萬中書」並不知情,只是上當受騙而已。萬裡拍苗而秀的馬屁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過鳳四老並不這麼認為,根據他多年的黑白兩道經歷,這事可風險得很。如果辦案人員稍稍做點手腳,他們三人和冒牌官員在一起,會不會是另有所圖?會不會有什麼陰謀?也許有人會說萬裡冒充內閣中書是他們指使的呢。
秦中書等人聽了鳳四老的話後,頓時目瞪口呆。原以為只是個拍馬屁拍到馬腿上而已,卻又出了冒牌中書來,害得他們是說不清道不明。秦中書他們此時已在心裡將這個冒牌萬中書千刀萬剮不知幾遍了,但現實卻提醒他們,一定要幫萬裡渡過難關,不然他們也沒有好果子吃。
事到如此,也只有好好想辦法如何營救這位「萬中書」了。
那到底怎麼辦呢?三人想了很久也想不出辦法來,他們把眼光轉向鳳四老。
鳳四老捋了捋胸前的鬍子,說道:「到如今,也只一個法子了,如果真要圖清淨,乾脆替他買一個內閣中書的官位來。買官的錢,讓他打欠條,等他贏了官司上了任,叫他慢慢還。這樣總比現在等著受處罰為好。」
秦中書等人心裡五味雜陳,明明是受了騙子的騙,竟然還要掏錢替他買官!真是上輩子欠了他的!秦中書等人那是心裡一千個不樂意,但想了又想,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把這個假中書做成真中書,確實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秦中書咬牙切齒說道,罷了罷了,如今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咽,就給這個萬裡買個官。於是,秦中書拿出一千多兩銀子,拜託高翰林出面買官:「買官一半靠錢,一半靠人情。還得拜託高大人在京城打點打點、活動活動。高翰林趕緊照例寫了一份買官的揭帖送到內閣,先給萬裡存案排隊。施御史則連夜打發人進京,拖著老臉給萬裡辦去了。
鳳四老連夜趕回安頓公差們的院子,向萬裡道喜,並指點說:「明天,萬中書就去高、秦兩家道謝去。」萬裡喜出望外,連忙說道:「真是太謝謝他們了,就是有點不好意思啊。」
第二天早早起來,鳳四老催著「萬中書」去謝高、秦兩家。萬裡來到高、秦家裡,兩家的家人都出來說「我家大人不在,勞煩萬大人白跑一趟了」。萬裡有點尷尬,道謝後便離開了。
現在萬裡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台州原籍了。他的「內閣中書」如今有案可查,貨真價實,順帶著給苗而秀拍馬屁一事也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於是,鳳四老也收拾了行李和三個差人一道,送萬中書回台州審官司去了。
萬裡一個落魄書生,行走江湖的騙子,一夜之間衣錦還鄉。這樁離的假冒內閣中書案以喜劇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