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拆分、合資、召回,從2020大動作看跨國零部件企業未來怎麼走?

2021-01-12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回望2020年,不止有疫情,還有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變革的勇氣、新管理層重整旗鼓的信心、部分傳統業務衰落的無奈,以及新業務異軍突起的欣喜。展望2021,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路怎麼走?或許我們已經能看到一些跡象。

博世:在華加碼燃料電池領域

2020年12月下旬,博世與慶鈴集團在重慶籤約,合資成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公司。項目總投資3億歐元,預計到2025年累計生產氫燃料電池發動機2.3萬臺。

點評:博世近年來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燃料電池布局開發積累,此前也與濰柴動力籤署了燃料電池相關的合作開發協議。行業普遍認為,與乘用車相比,當前中重型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更易普及,尤其是在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博世預計,到2030年全球範圍內多達20%的電動汽車將使用燃料電池。

大陸:新掌門轉向數位化

2020年11月,大陸集團宣布更換掌門人,德根哈特退位,Nikolai Setzer上臺。隨後大陸集團發布中期戰略,明確了向互聯和可持續性出行轉變的新方向。

點評:大陸集團此前轉型稍微有點慢、裁員也有點過猛,再加上疫情的衝擊,最終導致執掌大陸集團逾10年的德根哈特下臺。新戰略的發布顯然也是為了更新外界對大陸集團的印象和認知,而從新戰略內容來看,互聯、輔助和自動駕駛、軟體、配備高性能計算單元的新型汽車架構、數位化解決方案等都將是重點方向。

電裝:召回範圍擴大化

2020年11月,電裝宣布在美國追加召回150多萬臺燃油泵,原因是這些燃油泵存在缺陷,可能會停止工作,從而造成車輛熄火或撞車事故。

點評:因電裝燃油泵引發的大規模召回,再一次顯示了當前汽車行業零部件通用化的隱患。就像高田氣囊一樣,電裝這種級別的供應商一旦出現問題,牽扯到的汽車數量往往是以百萬輛計。電裝已經在2020年7~9月的季度報表中計提了4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大部分作為對豐田的賠償,但事情並沒有畫上句號,召回數量仍在攀升中,還需審慎以待。

麥格納:聯手LG電子發力電動化

2020年12月,麥格納與LG電子宣布,成立一家名為「LG麥格納e-Powertrain」的合資公司,生產電機、逆變器、車載充電器、電驅動系統等電動汽車相關零部件。

點評:麥格納主要生產傳動系統、底盤、內外裝等多種傳統汽車零部件,為了將內燃機時代的競爭力延續至電動汽車時代,麥格納一直希望獲得對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的更多控制權。麥格納剛剛上任的CEO斯瓦埃米·卡特吉利預計,未來十年,電機、逆變器和電驅動市場將有顯著增長,而與以電機和逆變器技術為傲的LG電子合作無疑是一條「捷徑」之路。

舍弗勒:2025戰略注重電驅動

2020年11月底,舍弗勒公布了未來5年的戰略規劃,有意逐步退出或剝離投資回報率低的發動機、變速器零部件業務,引入燃料電池業務,大力拓展混合動力驅動和純電驅動系統市場。舍弗勒電驅動業務年增長訂單目標為:2020~2021年為15~20億歐元,2022年之後為20~30億歐元。

點評:在舍弗勒看來,預計到2035年,純電池及燃料電池驅動車輛將佔所有新車產量的50%,混合動力車輛及純內燃機驅動車輛將分別佔35%及15%。為此,舍弗勒對於電驅動業務寄以厚望,可以說,整個2025戰略就是圍繞著電驅動業務而制定,且近年來,電驅動業務在舍弗勒整個汽車事業部的銷售收入佔比也處於不斷攀升中。

愛信精機:與愛信AW推進合併

2020年5月,愛信精機宣布,將於2021年4月1日與愛信AW完成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更名為「愛信」。

點評:愛信AW是知名的變速器廠商,與愛信精機同為日本愛信集團的核心子公司。為了提升經營效率,創造協同效應,愛信精機與愛信AW決定合併,之後加速向重點領域的資源轉移,從而努力強化在「新四化」領域的競爭力。

現代摩比斯:打造電動汽車零部件「鐵三角」

2020年8月,現代摩比斯宣布,將投資35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在韓國平澤建立第三家電動汽車零部件工廠。據悉,現代摩比斯還將加大投資力度,開發不僅適用於自動駕駛汽車,也適用於電動汽車的底盤模塊和智能駕駛座艙。

點評:現代摩比斯此前在韓國蔚山建立了第二家電動汽車零部件工廠,預計2021年實現量產,但該公司顯然對此並不滿足,這才有了第三家的出現,且從地理位置來看可以形成「鐵三角」。從現代摩比斯的搶先布局可以看出,更多零部件企業希望能抓住電動汽車騰飛的機遇。

LG化學:電池業務單飛

2020年11月,LG化學股東大會通過了拆分電池業務的議案,將電池業務獨立出去,成為一家LG化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新公司於12月正式成立。LG化學預計,到2024年新公司營收將超過3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82億元)。

點評:LG化學的電池業務拆分可謂是「蓄謀已久」,而疫情帶來的電動汽車產業良機給了其實現的機會。今後,其電池業務不僅可以獲得更有力的投資支撐,以有底氣與寧德時代、松下等一較高下,同時還能減輕LG化學旗下石油化學和尖端材料等部門的資金負擔,可謂是一舉兩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吉利富士康協議成立合資公司 代工全球整車及零部件
    ,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合資公司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委派。 此次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將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企業超越現有汽車產業模式,向創新高效的製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為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架橋鋪路,創造價值,實現共贏。
  • 籤約合資再度擴張 寧德時代前路能否一片光明?
    2018-12-28 11:33 來源: 汽勢傳媒 汽勢Auto-First|鄭瀚本月20日,在與吉利籤約成立合資公司後,寧德時代與整車企業建立的合資公司已達7家。
  • 為什麼說2020是科技併購好時機?|甲子光年
    不久後,20世紀90年代至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又發生了第五次併購潮——其背景是經濟強勁、股市繁榮與新科技革命。強強聯合與跨國併購在這一時期較為多見,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縱觀美國歷史上的併購潮,最主要的兩個推動因素是內在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外在的金融工具創新。
  • 汽勢原創|籤約合資再度擴張 寧德時代前路能否一片光明?
    寧德時代近期內大動作頻頻,除了12月20日與吉利汽車共同出資,建立合資公司外,隨後的12月23日,寧德時代與廣汽合資的廣汽時代電池 對於一個零部件供應商而言,寧德時代展現出了龐大的體量。不僅如此,在企業與供應商合資模式中,寧大時代佔股51%,也是首家在合資中掌握主動權的供應商企業。
  • 今日頭條拆分放心購 電商之路怎麼走
    今日頭條拆分放心購 電商之路怎麼走  放心購拆分成兩個產品線;有分析稱今日頭條或依靠流量做商品的信息流,並與抖音產生聯動  然而,近日,今日頭條與阿里再次傳出「緋聞」,稱今日頭條計劃將抖音拆分出來進行獨立融資,阿里巴巴將直接入股抖音。對此,今日頭條、阿里不予置評。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頭條也在低調布局電商業務,看起來是在搶食阿里的蛋糕。今年4月,放心購經歷調整,拆分成「放心購3.0」和「放心購魯班」兩個產品線,內部人士介紹,放心購是廣告收入的來源之一。
  • 誰是年度汽車召回大戶?本田召回近200萬輛 奔馳累計召回17次
    數據顯示,2019年寶馬以召回汽車1179354輛排行第一。2020年本田一舉刷新記錄成了「召回王」。本田2019年在中國市場的召回數量僅為349573輛,2020年翻了超五倍,發生了什麼? 據本田5月29日的召回公告及12月25日的擴大召回公告,原因指向「燃油泵」。
  • 2020汽車後市場大事件盤點
    2020年,品牌商、供應鏈、終端門店雖都不同程度地受疫情挑戰,但不少企業卻逆勢開花,彎道超車。 2021年,誰是獨角獸? (4)舍弗勒發布一體系(ETC)B2b專家型供應鏈平臺 2020年9月9日,國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舍弗勒領頭投資的一體系(ETC)B2b專家型供應鏈平臺正式對外發布。這意味著繼新康眾、快準車服等易損件平臺,開思、巴圖魯等全車件平臺之後,又一家汽配供應鏈平臺誕生,這次的主導方是跨國零部件製造商。
  • 2020年中國召回汽車662萬輛:日系成「大戶」,德系頻次高
    據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54個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召回乘用車6622345輛,同比降低1.63%。其中以品質著稱的日系品牌,召回乘用車數量佔比竟然高達45%,超過德系和美系位列第一。另外今年造車新勢力共發布8起召回公告,涉及廠家及車輛數均有較大程度提升。
  • 長城汽車「背後巨匠」—六大零部件企業齊亮相上海車展
    不同於以往,今年的車展現場,除了人山人海的各大整車展區,零部件展區同樣人氣極高。本屆車展,長城控股集團旗下蜂巢易創、蜂巢能源、未勢能源、上燃動力、諾博汽車、精工底盤六大零部件企業集體亮相,憑藉著行業領先的動力系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氫能產業科技以及內飾、底盤等技術實力,全方位展現了多年來長城控股集團在打造強大汽車產業鏈上所取得的成果。
  • 華仁藥業:預計2020年淨利潤大增113.95%-137.72% 併購效益初顯
    原標題:華仁藥業:預計2020年淨利潤大增113.95%-137.72% 併購效益初顯   1月8日晚間,華仁藥業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
  • 廣汽吉奧停產後召回遭遇維修難題 授權服務名存實亡
    業內普遍認為,雖然廣汽吉奧目前仍是召回的主體,但品牌停產導致零部件供應不暢以及經銷商的流失,留下的「歷史問題」已成為吉奧資產接盤者最大的考驗。  召回遭遇主體尷尬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召回公告顯示,「廣汽吉奧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6年9月30日起,召回2015年6月15日至2016年1月2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星朗多用途乘用車,共計1432輛。吉奧汽車有限公司將為召回範圍內車輛全部免費檢查,免費更換其中存在問題的碰撞傳感器,以消除安全隱患」。
  • 小公司向大公司的併購程序是怎樣的,併購程序如何進行?
    2021-01-07 16:51:44 來源: 律師諮詢 舉報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企業之間進行重組與併購已經變得非常普遍
  • 華為涅槃重生,家樂福被中國企業併購,雷軍依然笑聲爽朗
    華為涅槃重生,家樂福被中國企業併購,雷軍依然笑聲爽朗2019年真的可以說是一個多變之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這一年的發展困境,主要是因為,國際環境變得很複雜多變,同時也有很多的企業面臨著自己的變革,一些很出名的企業,也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經受著一些嚴峻的考驗。
  • 蛇吞象併購後 沙隆達2017年淨利潤15億元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淯心 中國化工操刀全球作物保護巨頭企業安道麥與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沙隆達,股票代碼:000553.SZ)合併,這起蛇吞象的併購完成後,沙隆達成為全球農化市場排名第六的公司。
  • 「逢併購必漲」時代落幕記:七年大數據還原A股趨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逢併購必漲」時代落幕記:七年大數據還原A股趨勢,民企高管何以應對「重組做大」難2014年,作為併購市場井噴之年,A股發布的併購案例超4450起,披露交易規模1.56萬億元,涉及上市公司超過1783家。諸多財富故事由此產生。
  • 見智,見未來!徐工盡顯「東方睿智」
    註定不凡的bauma CHINA 2020,是徐工成功引進戰投、邁出混改成功一步後在世界舞臺的首次集中展示。多年來,徐工堅持高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噸位「三高一大」的產品發展戰略,持續突破原創技術、獨創技術、產業珠峰登頂最後10%難題技術,凝聚起與世界工程機械領導者「掰手腕」的力量和衝勁,全力衝頂工程機械行業珠峰之顛。
  • 2018海外併購逾1800億美元 日資再啟「爆買」模式
    多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日資的海外併購2018年創下了歷史新高。上世紀80年代,日本資本在海外發起「兇猛」併購,尤其是在美國。浪潮始於底特律的汽車零部件公司,隨後日資一路「掃貨」,尤其是房地產。併購熱潮1989年達到頂峰,索尼以34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三菱公司斥資8.46億美元買下紐約地標性建築洛克菲勒中心多數股份。當時,美國社會一度發出了「日本正在買下美國」的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