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重鎮秦漢雄,折戟久埋沙漠中.
有石屹立分磥砢,雲是楊家紀戰功.
楊家威名邊塞重,登壇世佩專城印.
無敵聲威更絕倫,橫刀叱吒風雲振.
上面這首詩選自清人郎若伊的——《試刀石吊楊無敵父子》,其中詩中所提到的楊無敵,指的正是北宋名將,有著金刀無敵之稱的楊令公。
楊令公,本名楊業,或稱楊繼業,少有俠氣,善於騎馬射箭,愛好狩獵,成年後曾輔佐北漢,後歸順宋太宗麾下,因大敗契丹,得到宋太宗的賞識和認可。而婦孺皆知的評書故事——《楊家將》,正是根據其生平事跡改編而成。
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作者經常會借用楊家將的名號為主角增大聲勢,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楊康、《水滸傳》中的楊志,都是楊家將的後代。
其中楊志更是自稱五侯楊令公之孫,作為將門之後,楊志並不能像他的祖輩一樣,創下屬於自己的功業,甚至被逼到落草為寇,靠殺人掠貨過活。
那麼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楊志的個人經歷。
原著:那漢道:「洒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
楊志出場於《水滸傳》第十二回——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這一章回主要介紹了楊志的形象和出身,楊志出身將門,祖父是北宋名將楊業,因驅逐契丹,有功於宋,死後追封為太尉,後世子嗣皆有封賞。按照文中所說,楊志應該是楊家其中一支分脈,因為各種原因,流落到關西。
古代關西指函谷關以西,或者潼關以西,楊志口中的關西,應該指的是山東的某個關口以西的地方。
楊志自幼練就一身武藝,騎馬弓射具皆一流,這一點從他年少時參加武舉,奪得功名便可以看出。在之後與林衝,周謹,索超等人的交手中,更是將其高強的武藝展現的淋漓盡致。
但是,奈何生不逢時,北宋自建立伊始,鑑於五代十國時期,驕兵悍將以下犯上的教訓,開始重文輕武,楊志雖然通過武舉得到了功名,但只做到殿司制使官這樣的一個小官,一身的抱負都無處施展。
後來,又因為在運送花石綱的過程中,遭遇了沉船事故,導致花石綱遺失,這個時候楊志只好選擇逃跑。
道君皇帝因痴迷道家修仙練道之術,於是大赦天下,這個時候在逃的楊志再次看到了希望。
於是他收拾行李,散盡家財,湊了一挑子錢貨,準備進京打點一番,企圖恢復原來的職位。
在進京的路上,楊志碰到了同樣失意的林衝,同是天涯淪落人林衝早已心灰意冷,而楊志卻還幻想著官復原職的日子。
等楊志到了京城,通過一番操作,幾經打點,耗盡了所有錢財,才得到了一個面見殿帥府長官——太尉高俅的機會。
但是,結果並沒有預期中的順利,楊志被無情的轟了出去。因為他打點了所有的關係,唯獨忘了太尉高俅。
美夢破滅之後,楊志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舉目無親的他為了生存,不得不去變賣祖傳的寶刀。
在這個過程中,楊志遇到了潑皮牛二,在對方百般刁難下,楊志終是沒有忍住性子,結果了這廝。殺人之後,楊志並沒有選擇逃走,而是主動去投案自首,因為他覺得身為將門之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絕不能辱沒祖先的威名。
而剛直的為人也讓楊志僥倖逃過一劫,他雖然失手殺了潑皮牛二,卻也間接為民眾除了一害,無論是沿街的商戶,還是府衙裡的官差,都敬佩楊志的為人。有意無意間,楊志最後只是被判個過失殺人,斷了二十脊杖,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
且說楊志押到死囚牢裡,眾多押牢禁子、節級見說楊志殺死沒毛大蟲牛二,都可憐他是個好男子,不來問他要錢,又好生看覷他。天漢州橋下眾人,為是楊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斂些盤纏,湊些銀兩,來與他送飯,上下又替他使用。
楊志來到大名府後,受到了舊相識梁中書的重用,在經歷東郭門比武之後,成了梁中書帳下一名提轄官,只待邊疆戰事一起,便可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此時的楊志春風得意,前途一片光明,重振楊家聲勢的機會就在眼前。
只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等待著他的將是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
因為東溪村眾人的設計,楊志丟失了為蔡太師慶壽的生辰綱,一生的美夢全毀在這群賊人的手中。
天地雖大確無容身之地,此時的楊志想到了死,但是在最後關頭,他幡然醒悟,只是從此之後,那個剛直正義的楊志不在了,世上只剩下一具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卻待望黃泥岡下躍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腳,尋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比及今日尋個死處,不如日後等他拿得著時,卻再理會。」
此後楊志的行徑越發的背離了自己的本心,在操刀鬼曹正的酒店中,因無力支付飯錢,店家引人來捉拿他,楊志想的卻殺了對方一人,來威懾眾人。
此時的楊志已漸行漸遠,和當初東京街頭怒殺牛二的那個剛正的他判若兩人。
看後面時,那篩酒後生也拿條叉,隨後趕來。又引著兩三個莊客,各拿杆棒,飛也似都來。楊志道:「結果了這廝一個,那廝們都不敢追來。」
楊志落草後,與魯智深佔據二龍山,所做行當無非是殺人掠貨之類,後三山聚義攻打青州,楊志隨魯智深入夥梁山,而梁山的首腦正是當初劫走他生辰綱的晁蓋等人。
在這種尷尬的處境下,楊志的前途一片灰暗,因為生辰綱的事件,整個梁山都在疏遠著他,防備著他。
在某種意義上,生辰綱在梁山最初的發展和壯大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背後,梁山的壯大同樣也是建立在楊志的痛苦之上。
縱觀楊志的一生,少年時的他意氣風發,本以為考中武舉,踏上了完成夢想的第一步。
只是天不隨人願,接連的打擊並未讓楊志感到灰心,因為他始終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所處的並不是什麼朗朗乾坤,而是一個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世界。
為了官復原職,楊志耗盡身家,四處打點,見到太尉高俅時,已經身無分文,結果不言而喻。
東郭門比武,為搏取祿位,楊志拼了命的施展本領,卻不懂得隱藏鋒芒,無形中又得罪了許多人。
押運生辰綱時,楊志對隨行軍士,動不動就鞭笞辱罵,全不當作人看。只因他口拙舌笨,不諳御下之術,所以在丟失生辰綱後,並沒有人為他求情開脫。
楊志的一生可以用『孤獨』來形容,他就像一隻離群的孤狼,只能獨自在茫茫黑夜中舔舐傷口,而身為一隻狼,它的榮耀又絕不只屬於某個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