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這一謎語的謎底是語言。怎樣的語言才是好的呢?中國優秀古典文學作品的語言運用,就是好的榜樣。它歷來有字斟句酌、精心推敲的優良傳統。《水滸》的出現,則把駕馭語言的技巧推向一個新高峰。這部古典名著的語言歷經千錘百鍊,確有豐富生動、洗鍊準確的特點,可以說是語言運用「一詞說」的楷模。
何謂「一詞說」?是指語言運用達到了「無可削」、「無可減」、「一字不易」、「一字千金」的藝術境界。按法國大作家福樓拜的說法,即是:「不論我們要說的是什麼東西,要把它表現出來,只有唯一的名詞,要賦與它運動,只有唯一的動詞,要賦與它性質,只有唯一的形容詞。」《水滸》洋洋百萬言,自然不可能「字字珠璣」,然而,它的語言運用完全可以稱之為「爐火純青」了。讀《水滸》處處是十分貼切精當、生動形象,而又繪聲繪色、洞幽燭微地表現出某種情狀、動作、意境、神態的字詞句先看看表現情狀的例子吧: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他拿起「兩包臊子」,對著鄭屠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的「肉雨」,武松醉打蔣門神,先是把一桶酒潑在地上,接著一連把幾個酒保丟在酒缸裡,可以想到又是濺了滿池的酒,以致有兩個酒保竟在「酒地」上爬不動。這「肉雨」與「灑地」生發出無窮奇趣,把格鬥時特定的環境氛圍和物件形態,拼搏時的緊張氣勢和英雄憤怒的情狀,活現而出。「雨」之謂,一要「密」,二要「小」。魯達要了二十斤肉,且盡都切成「裹餛飩」用的小碎塊,不可謂不多也,如此之多的碎肉塊打出去,不就象雨點般落下來嗎?
「酒地」則說明地上潑灑的酒之多。多了則滑,這才有驚嚇了的酒保「在酒地上爬不動」之謂。魯智深大鬧桃花村,周通被痛打一頓逃走:「那大王爬出房門,奔到門前,摸著空馬,樹上折枝柳條,託地跳在馬背上,把柳條便打那馬,卻跑不去。大王道:』苦也!過馬也來欺負我。『」這「也來」用得極好,寫盡周通慌亂而氣惱的情狀,如金聖歎批道:「也來二字妙,隱隱藏一句罵在內。猶言禿驢欺負我可也何至空馬也來欺負耶?」再欣賞一下那些描繪人物神態氣色的語言,第二十六回,敘述武松奉知縣之命到東京辦事歸來,「於路上只覺得神思不安,身心恍惚,趕回要見哥哥。」
這「恍惚」二字,相當傳神地刻畫了武松想念大哥,思潮翻滾的神態和心理活動,確是骨肉深情,情真意切!正如金聖歎所說「並不用友於恭敬等字,卻寫得兄弟恩情,筋纏血滲。視今之採集經語,塗澤成篇者,真有金屎之別。」石勇「老爺天下只讓得兩個人,其餘的都把來做腳底下的泥。」的「泥」字用得甚妙。人們常說「一座高山,一抔黃土「,「泥土」常用來比喻卑小無用之輩,至於腳底下的「泥「,那就更「低賤微小」了。此句話突出了石勇的血氣方剛和膽大氣粗、無所畏懼。
魯達與李忠、史進在潘家酒樓上,巧遇患難的金老,對此,魯達深表同情,他急於資助金老,而身邊缺少銀子,便向李忠借錢。那李忠只「摸」出二兩銀子,魯達嫌他「是個不爽利的人」,於是又把那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這「摸」與「丟」所表現的兩個動作,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了兩個不同的鮮明個性:那李忠本來無意解囊,但礙於史進、魯達臉面,不好拒絕,於是不得不拿出點錢以搪塞過去。這「摸」字,既畫出他磨磨蹭蹭不肯掏錢的動作,更顯現了他狹窄吝嗇的個性。
魯達呢?是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凜凜大丈夫,尚且敢於冒著生命危險救人,更何況是出銀兩資助解人之困?這「丟」字大有不值一顧的意味,它準確有力地表達出了魯達對李忠輕蔑的神態。如果改為「交」、「紛」等字眼,那就無法顯示出此刻魯達的神態和心理,文章的特有意味也會喪失。那些準確描繪動作的語言也是出類拔萃的。敘述楊志與周謹比箭情景,用「一閃」、「一撥」、「一綽」來形容楊志躲過三箭的高妙身手,確是出手不凡,落筆不俗。
再如,在描繪周通被打匆忙逃走時還有絕妙的一筆:「把馬打上兩柳條,撥喇喇地馱了大王上山去。」這「馱」字表明「非大王尚能騎馬,馬馱大王還山耳」,為何這樣?因為大王挨打受傷已無力馭馬,所以不能「騎」,只能被馬「馱」,而馬竟能自己「上山去」,又說明這是一匹通達人性的識途老馬!有些語言,雖只是淡淡的點綴,卻能把竟境烘託出來。如寫周通迎親時,除了描繪周通本人「披紅掛彩」處,還特意點上一筆「小嘍羅頭上都插著野花」,這「野花」一詞,頓時洋溢出濃烈的喜慶氣氛。
又如,在梁山全夥受招安,走向窮途末路之際,作品寫喬道清、馬靈執意超脫塵世,「願乞骸骨歸田野」,於是辭了眾人「二人飄然去了」。用「飄然」一詞,來形容他們遠去的情景,極富韻味,傳出一種「看破紅塵、飄然欲仙」的意境。《水滸》中精彩傳神的景觀描寫,更是有口皆碑。就說那為人們熟知的風雪描寫吧: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作者寫「卷下雪「,雪「下得緊」、「下得密「,這「卷」字寫的是雪隨風而下,「密」字寫雪片之繁多;「緊」字寫雪團沉重,急速落地,通過這三個字,把漫天大雪寫活了,令讀者大有雪勢逼人之感!
這是《水滸》作者駕馭並悉心錘鍊語言的結晶,正是「此作者爐錘之妙也」。以上例子,可以使我們得到一些啟迪,你想使語言運用達到「一詞說」的至高境界嗎?那就請掌握好錘鍊語言的標準;一是恰到好處,真實傳神,二是樸素自然,渾然天成,三是言簡意膨,蘊藉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