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解讀語言規範:新詞迭出,更得咬文嚼字

2021-01-09 澎湃新聞
核心閱讀

如今,網絡生活已是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應運而生的網絡語言也成為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常用語。網絡語言有很強的口語和方言特點,善於利用漢字形音義上的各種可能性,形成有想像力的超常規詞句組合。不過,在體現創造力的同時,也有一些流行語存在生造甚至低俗等問題,需要大家提升話語修養、正確看待和使用網絡語言,共同促進語言的健康發展。

最新一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接近六成。中國民眾「觸網」的25年間,從「大蝦」「美眉」到「盤他」「硬核」,新詞彙、新句式、新用法層出不窮。2012年,《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新增「粉絲」「山寨」「雷人」等網絡詞語;2015年,「任性」寫進了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但與此同時,不規範、誇張、低俗等也成為一些網絡語言的標籤。

在語言生活活躍的當下,應當如何看待和使用網絡語言,促進語言健康發展?

網絡語言是在語音、詞彙、語法上都有特色的社會方言

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制副教授、研究員邵燕君仍清晰地記得,2011年春季學期,她開設了一門網絡文學研究課程。在課堂上,邵燕君突然發現,自己聽不懂學生說的話了。比如,「人品不好」不是批評人的品格脾性,而是說運氣不佳;「羈絆」不是束縛、阻礙,而是難以割捨的情感紐帶。「原來,學生們有自己的一套交流『術語』,除非你懂這套話語體系,否則他們的世界不會對你真正開放。」

「網絡語言是一種全新的、朝氣蓬勃的語言文化現象,可以說是年輕人在虛擬空間上的『現代漢語』」,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介紹,網絡語言不是幾句網絡流行語,而是在語音、詞彙、語法上都具有特色的社會方言。網絡語言有很強的口語和方言特點,善於利用漢字形音義上的各種可能性,形成有想像力的超常規詞句組合。「囧」「槑」等網絡用語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開腦洞」等鮮活貼切的表達則體現了網友的創造力。

「我說笑尿了,媽媽問我為什麼這麼不小心」……在微博和朋友圈裡,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段子。《中老年網際網路生活研究報告》指出,中老年人的網際網路應用集中於溝通交流和信息獲取。但是,誇張的網絡語言表達,讓一些中老年人在「觸網」時摸不著頭腦。

點開熱門新聞、熱門微博的評論區,在網友熱烈的討論中,難免會看到一些低俗網絡用語。《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8)》顯示,各類網站評論區低俗詞語使用率達到0.8%,幾乎每100個詞中就有一個低俗詞,網評低俗詞語使用已成普遍現象。不同網站的低俗詞語使用程度不同,在某網站娛樂頻道評論區,某一低俗詞語在抽查的500萬字中就出現了1.1萬次。

發聲者文化水平、價值取向不同,網絡語言難免魚龍混雜

「求擴列」的意思是「請求添加好友」、「暖說說」的意思是積極回復點讚社交媒體狀態、「xswl」是「笑死我了」的縮寫……最近,一篇介紹「00」後網絡語言的文章,讓不少自詡網際網路資深用戶的「90後」網友表示,「00後」的世界我們不懂。

「不懂對方使用的網絡語言,是很正常的事情。過去,人們靠血緣、地緣等關係聯結到一起,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社會方言。網絡社會是由許多基於興趣愛好的『趣緣』社區組成的,不同『趣緣』社區的網絡語言也有差異。」邵燕君說,「當然,特別有表現力的網絡語言可以打破社區間的壁壘,成為網絡流行語,甚至打破『次元壁』,從網絡世界進入報紙、電視等主流話語體系。」

「相比現實生活中字斟句酌的語言,網絡語言的語義普遍淡化了。」申小龍說,如果不了解網絡語言的這個特點,就會產生反感。一方面,一些誇張說法表達的意思很平常;另一方面,一些現實生活中親切禮貌的說法,在網絡上顯得冷漠生硬。「過去,『呵呵』表示開心,但在網上,『呵呵』成了應付的代名詞,現在發展到『哈哈』都不夠,得打出一串『哈哈哈哈哈』,才能真正反映開心;原來用一個『嗯』就能表達的意思,現在至少要說兩個『嗯』才顯得客氣。」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指出,網絡低俗語言產生主要有4個途徑,一是生活中的髒話經由網絡變形而受到廣泛傳播,二是詞語因輸入法運用而呈現出象形創造,三是英文發音的中文化、方言發音的文字化,四是網民自我矮化、諷刺挖苦的創造性詞語。使用低俗語言的主要情景是以情緒發洩為目的的網絡謾罵、以惡意中傷為手段的語言暴力和以粗鄙低俗為個性的網民表達。

「現在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年代,每個人都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每個人的文化水平、價值取向、認知水平不一樣,表達出來的內容有高下之分,網絡語言也難免魚龍混雜。低俗語言在語言生活中客觀存在,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任其在網絡上使用甚至泛濫。」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餘桂林說。雖然各網絡平臺都在用戶條款中倡導用戶使用文明用語,並建立了低俗內容屏蔽機制,但用戶很容易通過諧音、字母縮寫等方式繞過屏蔽機制,使用和發表低俗網語。

合理規範、有序引導,讓網絡語言在良性環境中健康發展

「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和世界。」2006年,首次「漢語盤點」活動舉辦,「草根」「惡搞」等網絡流行語入選當年「國內詞」;2012年起,「漢語盤點」新增「十大網絡用語」評選,元芳你怎麼看、躺著也中槍、給跪了等入選;在去年的漢語盤點2018活動中,錦鯉、槓精、官宣、C位、土味情話等被評為「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華新多次擔任「漢語盤點」專家,他說:「網際網路是當今社會最鮮活的漢語應用場景,『漢語盤點』也是盤點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和社會心理,不可能離開網絡用語。至於網絡流行語能否沉澱下來,得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接地氣,二是具備基本的文化品位,否則行而不遠。」祝華新建議,使用規範語言,抵制低俗網語,主流媒體、教科書、政府公文應帶頭示範,起到文化導向作用;同時組織評選年度違反公序良俗的網絡流行語,建立「負面清單」,提醒全社會警惕慎用。

為了打破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次元壁」,邵燕君和十幾位北大中文系學生組成研究團隊,搜集了245個網絡文化核心關鍵詞,追本溯源,詳加註解,並形成了《破壁書》一書。「所謂『破壁』是雙向的,聽不懂的人要積極了解學習網絡新詞新語,網民也要提升話語修養,不要在『趣緣』社區之外不分場合地使用網絡語言。」邵燕君說。

「從語言發展的趨勢看,一些當時不規範的特例慢慢變成了規律,被廣大語言使用者接受認可,語言文字規範也會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調整。只要語言發展沒有偏離軌道,時不時地出現分支,其實是對道路的延伸拓展。」餘桂林說,「語言發展要堅持主體性,多樣性也必不可少。網絡生活是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語言也是語言生活的重要組成。讓現代漢語排斥網絡語言是不可能的,只能引導網友正確使用,讓網絡語言在良性的網絡環境中健康發展。」

(原題為《新詞迭出,更得咬文嚼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盤點各國網絡用語規範:美新聞報導禁用粗俗語言
    2016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出爐 盤點各國網絡用語規範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小鮮肉」、「顏值」,近幾年,這些詞頻頻鑽進我們的耳朵。有些人聽習慣了覺得沒什麼,但也有人提出,一些網絡詞語在公共媒體出現不夠規範。近日,在「漢語盤點2016」儀式上,著名作家王蒙就提到網絡上的一些流行詞語。
  •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新詞反映社會變遷
    解讀新詞收入凸顯人文關懷《現代漢語詞典》如同記錄社會生活的晴雨表,和歷次修訂一樣,詞典新增詞語是最令人關注的一個方面,此次修訂的第6版在增收3000條新詞的同時,也顯現出社會語言發展的新亮點和新特點。尤其令人關注的是,關於「剩男」「剩女」等時尚新詞被拒收,更是凸顯出這部「國」字牌規範詞典的人文關懷之意。涉及社會方方面面代表詞彙:廉租房 首付 電子書此次新增詞語可謂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規範漢字更具時代性和通用性
    原標題:規範漢字更具時代性和通用性  《通用規範漢字表》是我國關於漢語規範字的集大成性質的語言文字法規。它在整合原有字表基礎上,通過廣泛調查,進行了增刪,彌補了不足,使之更加符合當代語言生活實際,突出時代性和通用性。  《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制定立足於較充分的研究和調查。
  • 【漢語盤點】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發布_速看新詞解讀
    關於【漢語盤點】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發布_速看新詞解讀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漢語盤點】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發布_速看新詞解讀,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發布,網絡媒體新詞相關的信息
  • 抵制網絡低俗語言 別讓粗俗網語玷汙中文之美
    其中有些是把成語改得面目全非,有些則是對約定俗成的熟語進行曲解,還有的甚至摻雜了英語中的髒話。  「如果說『臣Facebook』『baby無恥』等還帶有一些詼諧幽默的意味,只要注重使用場合還無傷大雅,但是生造一些帶有辱罵意味的中英混雜詞語就屬於低級趣味了。」微博網友「yoyo」這樣認為。
  • 《咬文嚼字》發布今年十大流行語:逆行者、後浪、內卷等入選
    折射在語言層面,就是今年新概念、新語詞豐富多彩,是流行語的「大年」。全國首部戰疫題材舞蹈詩《逆行》 人民視覺資料圖「抗疫流行語」明顯佔優。如果我們按不同主題把流行語分成不同類別的話,今年「抗疫流行語」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佔明顯優勢。疫情是今年的年度底色,抗疫是今年的年度主題。無論是工作的重點還是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抗疫鬥爭、復工復產、社會經濟的恢復等等方面。
  • 英語新詞的構成及翻譯
    英語詞彙跟任何現代語言的詞彙一樣,一直在不斷地演變發展。二戰以來,隨著政治、經濟和科技的變化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生事物。這些變化必須有與之相適合的新詞,因此英語中湧現了大量的新詞(neologisms)。為了了解英語中的新詞,本文擬從新詞的產生、發展及翻譯等方面作簡單的介紹。
  • 別光盯著新華字典上新的那些詞,這些咬文嚼字才讓你懷疑人生
    這諸多變動之中,大家最關心的便是新增添的那些新詞新義新用法——第12版《新華字典》增補的新字並不多,而增添的新詞卻達到100多個,比如「初心」「粉絲」「截屏」「二維碼」「點讚」等。圖片來源:北京新聞此外,第12版《新華字典》還增補了50個字詞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拼購」等。
  • 大力推廣普通話,規範使用語言文字
    一、什麼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 普通話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國家推廣的全國通用的語言,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規範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並由國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體字、簡化字和未經整理簡化的傳承字。 二、為什麼要推廣普通話、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 《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錙銖必較」這個成語所說明的道理是( )
    《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錙銖必較」這個成語所說明的道理是( )。   A. 文字的運用一定要有創造精神   B. 斟酌文字實際是調整思想感情   C. 文學的語言更注重文字的聯想意義   D.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演變歷程——漢字的規範化包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演變歷程——漢字的規範化包,漢字的規範化包括兩個內容,一個是字體結構的規範,另一個是字的形體規範。我們知道,漢字結構主要有三種,即象形、會意與形聲。在這裡我們特別要強調形聲字,因為它的出現為漢字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近日首發的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包括「點讚」在內等100多個新詞,並採用「紙書+二維碼」的媒體融合形式,引發網友熱議。專家認為,新版字典從內容和形式上緊跟社會發展,貼近網絡生活,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需要。
  • 老教授四處演講賺錢,收穫500多萬粉絲,人民日報:紅得有理
    有句話說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個身材瘦小,操著一口土味普通話的小老頭迅速在網上火了起來,連人民日報也稱讚他紅得有道理。 一、這位「糟老頭子」為何圈粉500多萬 戴建業這個身材瘦小,頭髮花白,滿臉皺紋,操著一口麻城普通話的小老頭,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讓人民日報稱為「教育界的泥石流」呢? 「我特別想變成一條狗,如果在寫字和吃屎之間,我定不猶豫去吃屎。」
  • 《咬文嚼字》發布十大語文差錯 「新冠」怎麼讀
    新年伊始,有「語文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
  • 語言文字規範知識27問答 附推廣普通話宣傳片
    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語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5   什麼是規範漢字?   規範漢字是指符合國家頒布的規範標準的漢字。規範漢字對於現代漢語來說,包括經過整理簡化的字和未整理簡化的字兩部分。經過整理簡化的字是指經國務院或國家主管部門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頒布的現代規範漢字。
  • 網絡新詞令人一頭霧水 4字格式的詞不一定是成語
    不明覺厲、十動然拒、男默女淚、累覺不愛、喜大普奔……這些貌似成語的網絡新詞令人一頭霧水。有網友為此做了一份掃盲帖,為這些「成語」加上了釋義、語源和舉例引申。   成語是漢語中相沿習用的一些固定詞組或短語,它能獨立表意,意義又往往隱含在字面中,而不限於字面;成語大多來源於我國古代寓言、歷史典故和古詩文;成語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具有結構的凝固性特徵。
  • 《託兒所、幼兒園建築設計規範》條文解讀(附全文下載)
    其實,除了紫外線殺菌燈以外,市面上也有很多既安全有美觀的殺毒設備,如負離子空氣消毒器,希望今後更安全更美觀的殺菌消毒設備也能被規範採納。    解讀:新規範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了更多更詳細的內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場地平整,並不意味著場地內不能有地形,實際上,一定的地形起伏遊戲場地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戶外體驗。     3.2.4託兒所、幼兒園場地內綠地率不應小於30%,宜設置集中綠化用地。綠地內不應種植有毒、帶刺、有飛絮、病蟲害多、有刺激性的植物。
  • 《咬文嚼字》剖析熱詞:《詩經》裡的"懟"什麼意思
    原標題:最新一期《咬文嚼字》剖析當下熱詞的語義拓展   每年網絡上都會出現新的流行熱門詞語,「懟」字作為一個新的熱門詞,其使用率在近一段時間不斷飆升。網上甚至出現了懟人表情包。在最新一期《咬文嚼字》 中,語言文字領域的專家就該字的突然升溫,作了一番追根溯源的解釋。
  • 關注網絡語言低俗化:掃除「語言垃圾」得有鐵掃帚
    」得有鐵掃帚(關注網絡語言低俗化現象)  本報記者 張 音 於 洋 吳 姍  對話嘉賓:  彭興頎: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副司長  陳曉冉: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  周曉鵬:新浪網總編輯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君超: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
  • 網絡頻現「縮寫」新成語:是語言豐富還是退化?
    但是能被發現的潮語太少,所以被誤以為語言退化。  語言形成是浪淘沙  生命力強的才能「生存」  網絡新詞被頻繁使用後,有的慢慢固化下來,成了常用詞。  去年,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發行,收錄了「給力」「雷人」「達人」「宅男」等3000多條網絡新詞,一時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