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廣普通話,規範使用語言文字

2021-01-12 騰訊網

一、什麼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

普通話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國家推廣的全國通用的語言,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規範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並由國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體字、簡化字和未經整理簡化的傳承字。

二、為什麼要推廣普通話、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事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和全民性的特點,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力量,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事關歷史文化傳承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強國必須強語,強語助力強國。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全面提升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的關鍵五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對進一步推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特別是對農村和民族地區的推廣普通話工作提出了新期盼。

三、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通話的近期目標是什麼?

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本普及。全國範圍內普通話基本普及,語言障礙基本消除;農村普通話水平顯著提高,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社會用語用字更加規範。

語言文化廣泛傳播與繁榮發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得到傳承弘揚和廣泛傳播;各民族語言文字科學保護進一步加強;海外華人的中華語言文化認同感明顯增強,中文的海外學習使用範圍明顯擴大、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語言文字交流合作進一步拓展深化。

四、推廣普通話的意義是什麼?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於克服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普通話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廣普及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利於促進人員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統一的市場。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國家,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增進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維護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是各級各類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有利於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信息技術水平是衡量國家科技水平的標誌之一。語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載體,語言文字規範化是提高中文信息處理水平的先決條件。推廣普及普通話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有利於推動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相關焦點

  • 語言文字規範知識27問答 附推廣普通話宣傳片
    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六條規定:學校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可以用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 新中國語言文字發展歷程: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推行漢語拼音|70年...
    封面新聞記者 施詩晨 李雨心 語言生活的這些發展變化,與70年來中國語言規劃有著密切的關係。縱覽70年來中國語言規劃,可以看出明顯地邁出了三大步: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通用」1949年至1980年,語言規劃主要完成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這是周恩來總理1958年在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報告會上所做的報告《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中提出來的。推廣普通話,是最為重要的語言地位規劃。國家層面使用的語言具有兩大功能,一是象徵意義,一是工作通用。
  • 今年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是什麼
    第22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於9月16日至22日舉行,本屆推普周的主題是「普通話誦七十華誕,規範字書愛國情懷」。  本屆推普周 於9月16日上海市開幕,9月22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閉幕。開幕式將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對語言文字事業70年歷史進行立體呈現,對優秀語言文化進行精彩演繹。
  • 語言文字_中國概況_中國政府網
    漢語是漢族的語言,[3]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是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4]我國除佔總人口91.51%的漢族使用漢語外,少數民族都不同程度的兼用漢語,有的民族還轉用漢語。[5]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組對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上虞區語言...
    新昌縣市場監管部門開展了對廣告、標牌製作從業人員的語言文字規範培訓,從源頭上加強管理;上虞區電信部門組織了面向公眾服務人員的普通話培訓測試;縣、區開展鄉鎮和縣級機關工作人員語言文字應知應會培訓測試,建立了專家督導員、部門聯絡員、普通話測試員、社會志願者、綜合執法或聯合執法等多支隊伍,並注重加強對各支隊伍的培訓、建設與使用。
  • 我是中國娃·愛講普通話 ———記幹窯幼兒園推普周活動
    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說好普通話,闊步走天下。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今年9月第三周是全國第23屆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為了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教職工及幼兒的語言能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幹窯幼兒園開展了「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推普周系列活動。
  • 2020年普通話宣傳周主題是什麼?今年推普周時間是哪幾天
    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14日以雲端直播方式在北京和新疆烏魯木齊、和田三個城市同步開幕。本屆推普周的主題為「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現代科學知識的重要信息載體,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消除語言交流障礙,促進各民族群眾獲取有效信息,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以及技術。」
  • 「普通話」演變史: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開始應對語言差異的問題
    西漢的語言,和戰國語言的流變還是較少,能夠反應戰國時期的語言使用情況的,也就是說,當時大家基本都是各說各的,面對這種情況,跨國交流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一等一的難事,當時的人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這種局面直到隋朝才又發生了改變,隋朝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也是最早的官方推廣共同語的朝代,隋朝的語言學家陸法言寫了《切韻》一書,結合了「金陵雅音」和「北朝雅音」,規範了國家的標準語音,形成了一套通行全國的新的標準語音系統。
  • 2017年語言文字事業有哪些大事?這些字的讀音修訂了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2017年語言文字事業的亮點不斷,甲骨文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俄文、日文譯寫規範正式發布。」今天(5月29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2017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透露上述信息。
  • 2021年元月江西省語言文字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報名須知
    江西教師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1年元月江西省語言文字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報名須知,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2021普通話,普通話測試,江西普通話,江西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教師招聘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
  • 參加普通話測試要知道這些事
    臨近三月,全國普通話測試迎來新一波熱潮,記者採訪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辦公室有關人士了解到,2019年黑龍江普通話考試沒有統一時間和次數,參加測試人員可結合自己時間自行報名,而前段時間一篇《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白玉剛: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只有語言相通才能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認同,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是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中國人,不論哪個民族、哪個地區的,都必須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既是憲法法律賦予的責任,也是每個公民國家意識和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三科統編教材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教材。
  • 王寧老師丨語言文字與文化認同——談港澳中文教育的重大意義
    學生告訴我們,港澳還有不少人把普通話當成「下等語言」,推廣起來阻力很大。那時,報紙上常有文章反對用普通話教語文。他們的論點無非兩個:一個是說普通話粗糙不豐富,都是「官腔」,聲音也不好聽;另一個是說用普通話讀文章,體驗不到其中的思想情感。如果只是這兩點,屬於說慣方言的人對標準語一時還不熟悉,也情有可原;但其中摻雜著對自己祖國語言文字的蔑視甚至攻擊,就很難讓人容忍。
  • 古代民族那麼多,他們有沒有統一的普通話?
    不過雅言只能當做正言來講,就是正式場合說的話,還不能算是完全意義的官話或者普通話。所以說,最早統一的語言就應該是雅言,否則孔子講學的時候能聽懂的弟子就不多了,沒有一種統一的語言,孔子也沒辦法做到桃李滿天下。
  • 河北一小縣城被譽為普通話之鄉,人人說話字正腔圓,比北京話標準
    在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中,最有趣的一種大概就是語言吧,雖然我們平時都說著普通話,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而且有些地方的方言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都互相不通,這現象在南方的縣城中特別普遍,而為了讓大家能互相聽得懂,便用北方官方作為普通話的基礎,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而北方官話一般指的是北京話,所以就有人覺得,北京話就是最標準的普通話。
  • 就差一票,四川話沒成為普通話,這事是真的假的?
    文章中說,1955年10月15~23日,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召開中國普通話認定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中央一級的文字改革、教育、科學、作協、外交、郵電、新聞、廣播、 出版、民委、總政、全總、青年團、婦聯等部門位,共207人。排名第二的四川話,差點就成為普通話。
  • 解讀普通話語音與發聲訓練
    一、普通話語音的標準及重要性普通話語音標準是播音員、主持人上崗的必備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二條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下發的《關於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要求,縣級以上(含縣級)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普通話水平測試應達到一級水平。
  • 語言文字規範化 寧波實現全覆蓋 - 現代金報-數字報刊平臺
    日前,浙江省語委辦公室、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發布《2020年浙江省區域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縣(市、區)名單的通知》,確定我市海曙區、慈谿市、餘姚市、象山縣為浙江省區域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縣(市、區)。至此,在省區域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縣(市、區)創建工作中,寧波圓滿收官,實現了創建全覆蓋。
  • 普通話達到二甲後,她為何還要參加尚德機構線上公益培訓?
    據了解,卓瑪此次參與的培訓,是由尚德機構聯合青海省同仁市教育局、情系遠山基金會在同仁市共同舉辦的「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普通話能力提升計劃」。該公益項目自2020年4月開啟試點工作,免費提供普通話培訓服務,幫助藏區實現普通話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