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新華字典》嘛,就需要『新』一點」「《新華字典》不能只是老詞彙的沿襲,還應該是新詞彙的記錄」「與時俱進,多媒體化的《新華字典》越活越年輕!」近日首發的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包括「點讚」在內等100多個新詞,並採用「紙書+二維碼」的媒體融合形式,引發網友熱議。專家認為,新版字典從內容和形式上緊跟社會發展,貼近網絡生活,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需要。


「我們用熱詞有依據了」


跟舊版相比,第12版《新華字典》收錄「初心」「點讚」「粉絲」「刷屏」「截屏」「二維碼」等100多個新詞,還增補了「賣萌」「拼車」「拼購」「被會員」等50個字詞的新義新用法。這些「網感」十足的新詞新用法,不僅代表著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如「點讚」體現出社交空間的線上拓展,「曬」字細緻入微刻畫出時代情緒,「拼購」反映了新型電商消費方式的流行。


不少人稱「《新華字典》與時俱進,變得更接地氣了」。「我喜歡在作文裡用『點讚』『賣萌』這些比較新的詞,但家長會覺得不嚴謹,往往會要求改成『表揚』『可愛』等,雖然意思差不多,但讀起來不夠生動活潑。現在《新華字典》收錄了,我們用這些熱詞就有依據了。」有不少小學生非常支持。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中指出,如今網絡語言不再是當初網絡達人的小眾專利,而成為眾多網民共用、共有、共享的語言產品。「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說。網絡語言傳播速度快、範圍廣,承擔著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的重要功能。如防疫期間,「宅家做貢獻」「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等網絡語言在抗疫中發揮積極作用;去年垃圾分類成為熱點話題,產生了指示牌、表情包、兒歌童謠等新的語言產品。


既要寬容也不能縱容


「流行的未必都能成為經典,真正擁有生命力的語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人認為,《新華字典》應當保證收錄信息的絕對權威性與嚴肅性,一些網絡詞彙實用性不高,很可能就是一陣風,過不了多久就不再使用了,將曇花一現的網絡新詞收錄意義並不大。收錄哪些網絡詞語、以何種標準收錄,需要仔細甄別、審慎思考。對此,第12版《新華字典》責任編輯宿娟說,這次添加的是「點讚」「刷屏」「截屏」等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的詞彙,運用十分廣泛,並且已經穩定,所以才收錄進來。


不可迴避的是,當下網絡用語也存在泥沙俱下、魚目混珠的問題,粗鄙、低俗、浮誇語言並不鮮見。在田立新看來,由於網絡「虛擬社區」和自媒體「缺少把關人」的特性,一些格調不高、品位低下甚至低俗的語言充斥網絡,網絡低俗語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有專家表示,對於網絡語言,既要寬容也不能縱容,語言規範要因勢利導,分清語言使用的場合,針對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網絡語言採取不同的措施:涉及社會公共和大眾傳播領域的,應嚴格規範;私人領域和人際傳播範圍的可以順其自然;網際網路平臺應履行淨化語言傳播環境的主體責任,對平臺內容進行監管引導等。


紙質書活起來了


值得關注的是,第12版《新華字典》順應行動網路發展潮流,首次實現應用程式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正文每頁都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業內人士指出,「紙書+二維碼」的形式實現了媒體融合的二次升級,讓文字有了聲音,讓筆畫有了動態,看聽結合,動靜相伴,減少了閱讀障礙,讓紙書活起來了,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此外,新版字典還首次使用冷雷射打碼技術,通過一書一碼,讓每本字典都有電子「身份證」,為讀者提供防偽查詢、物流追溯、資源連結等增值服務。


近年來,針對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檢索特點,傳統出版社在媒體融合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今年3月,商務印書館語言資源知識服務平臺上線。據悉,這是國內首個基於權威工具書開發的語言學習服務平臺,聚合《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24部權威漢語工具書,融合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整合文本、音頻、視頻、動畫等資源,提供一站式詞語查詢、播音員示範朗讀、漢語字詞智能問答機器人等特色功能,讓語言學習更便捷高效。


語言服務的很多線上經驗也體現在中國戰疫實踐中。在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有關專家學者和機構組成「戰疫語言服務團」,研製發布《疫情防控外語通》《疫情防控「簡明漢語」》《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等系列語言服務產品,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及相關群體提供多維度語言服務。其中,《疫情防控外語通》面向在華留學生和外籍人員,通過微信端、網頁版、短視頻等方式提供疫情防控相關查詢服務和數據支持。

【責任編輯:閆天舒】

相關焦點

  • 《新華字典》修訂組回應爭議 為何收錄網絡潮語
    《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做了變通處理(事前曾徵求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意見,得知語委將對《審音表》進行修訂和完善),在「蔭」字下根據歷史和語言實際收了yīn和yìn兩個音,兼出「林蔭道」和「林陰道」。  修訂組認為,應該尊重和執行國家的規範標準,但是當少數規定明顯不符合語言實際時,辭書可以做少許變通,為規範標準的修訂提供依據,預留空間,這恰是對待規範標準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 新版新華字典收錄「和諧」 「給力」被拒之門外
    商務印書館漢語出版中心第二辭書室主任餘桂林認為,這些新詞彙首次進入《新華字典》,足以反映國計民生在人們社會生活和語言生活中至關重要的地位。  一些詞彙例證的修改,也可看出民生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比如「關於」,第10版的例證為「關於這個問題」「關於養蜂的書」,而第11版就改為「關於促進就業的措施」等。「民」在第10版的例證為「人民:為國為民」,11版則新增「以民為本」。
  • 哪些詞沒收?看《新華字典》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侯宇 攝  今年是《新華字典》編纂70周年。  1950年8月成立的新華辭書社,開始了《新華字典》的編纂事業。這項工作由時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魏建功主持,葉聖陶親自擔任審定。1953年12月,第一版《新華字典》面世,五百萬冊在半年便銷售一空,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音序排列的字典,體現出了「規範、科學、實用、便捷」的特色,為新中國的全民掃盲運動立下汗馬功勞。
  • 新華字典修訂將加注常用網絡用語 有望推手機版
    1908年,商務印書館開始編纂《辭源》;1912年,歷經艱辛出版了《新詞典》,讓字典走進尋常百姓家。其後,商務印書館又開始從事教材出版。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出版社業務劃分,辭書編纂傳統被繼承下來,並相繼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經典工具書問世。  《新華字典》是我國迄今為止最有影響、最具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中國人能在其中找到的,是父母一頁頁翻著這本字典為兒女挑選名字的身影,是小學寫作文時咬著鉛筆頭苦苦查找「大詞」的煩惱,是第11版問世前還始終號召「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鬥志昂揚,是這個國家過去62年的時代胎記。
  •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199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歷時兩年對《新華字典》進行了全面修訂,收錄單字1萬多個,詞語3500多個。2004年版增補的新詞如基因、光碟、網際網路等折射出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2011年的第11版把一些網絡用語也逐漸吸納進來,如「曬」「奴」和「門」等字,「門」多了「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的釋義,並組詞「學歷門」。
  • 別光盯著新華字典上新的那些詞,這些咬文嚼字才讓你懷疑人生
    你有一本字典已完成更新,請注意查收。8月10日,《新華字典》第十二版在北京圖書大廈正式發行。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從1950年啟動編纂,到今年正好是70年。70歲的《新華字典》與時俱進,與2011年的第11版相比,新出的第12版《新華字典》主要進行了8項內容的修訂,包括添加新詞新義新用法等。
  • 《新華字典》背後 有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辭書學會名譽會長,曾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曾主持修訂過 《新華字典》《新華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是中國辭書界的權威。  浙江在線6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曦煜)最近,《新華字典》因為APP的上線引來一撥騷動。
  • 新華字典修訂將加注常用網絡用語 有望推手機版(1)
    《新華字典》,這本中國人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工具書,4月12日,因其以5.67億本的發行量獲得世界「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的消息,再次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從1953年第一版編纂完成至今,《新華字典》已歷經11次修訂,走過了60餘年的歷程。儘管這部迄今為止最有影響的工具書已登頂世界最暢銷書的寶座,但它仍在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每5至7年修訂一次。京華時報記者從商務印書館獲悉,目前,《新華字典》第12次修訂正在進行中,將結合時代發展加注常用網絡用語,同時手機版《新華字典》也正在研發中。
  • 新版《新華字典》上架昆明書店 你的第一本字典長啥樣
    近日,《新華字典》第12版全新上市啦!8月11日上午10點,掌上春城記者來到了位於南屏街的新華書店,發現《新華字典》第12版在昆明已有售。通過現場查閱,我們可以看到增添的「粉絲」「點讚」等新詞,以及「掃碼查字」的特色功能。
  • 網絡流行語讓漢語不純潔了?-網絡,流行語,漢語,語言,純潔,傳統...
    當下許多網絡流行語正在汙染漢語!日前,在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提出這樣的批評。他指出,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比如「屌絲」「裝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對漢語的發展是一種威脅。
  • 新華字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餘桂林說。建國之初,為了規範漢語的使用和消除文盲,中國出版了這本字典。「那個時候字典裡面有很多插圖,方便識字不多的人理解其中的內容。」餘桂林說。時代變遷,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中,新華字典也不斷嬗變,而且大約五到七年就要修訂一次。
  • 《新華字典》我終生的良師益友
    幾乎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和《新華字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我記得小學一年級學過漢語拼音之後,老師就會教我們怎麼使用《新華字典》來查字,來認識字,所以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到大學我讀播音主持專業,一直到我今天的播音員工作,可以說《新華字典》伴隨著我每一天。一我們從事的播音工作既是新聞輿論工作,同時也是語言文字工作,所以,大家經常會拿我們作為漢語普通話的標準。
  • 《新華字典》有了手機版 普及漢字規範創新數字體驗
    該APP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   上線第一天,這一軟體就收穫了百餘條用戶評論,其中不少送上五星高分。用戶「慶華同學」評論說自己在第一時間就下載了,認為手機版的新華字典APP是「學習工作之利器」。   能在上線之初就獲得用戶認可,首先是源於該APP具有較高的品質。
  • 62年來出了11版 共發行5.67億本 《新華字典》將出手機版
    「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餘桂林如是說。中國每個識字的人都看過此書,有沒有?自從第一版1953年問世以來直到去年7月,62年來《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上個月,金氏世界紀錄機構宣布,《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
  • 手機版《新華字典》:為情懷買單?
    據介紹,該軟體是唯一正版《新華字典》手機軟體,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為網絡用戶提供了足夠權威的來源。與紙質版不同,付費的手機版《新華字典》不僅查詢方便,還有讀音功能。但看似強大的功能背後,來自用戶、輿論的各種評論卻不絕於耳。為何一款手機應用上線引得如此關注?對於用戶來說,是該為知識付費還是為情懷買單?  如何為知識付費?
  • 《新華字典》將推手機版:可以語音念字
    說起《新華字典》中國人都不會陌生。現在,這本國民漢語啟蒙工具書在成為全球最暢銷書籍的同時,也傳出了再次修訂的消息。曾數次參與《新華字典》修訂編輯工作的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餘桂林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新華字典》每5至7年修訂一次。
  • 《新華字典》初版記
    不過,這份《編輯字典計劃》並沒有白擬,新中國成立後,計劃書中確定的條例居然一脈相承地延續到了《新華字典》中。在魏至整理保存的資料中,記者見到了這份計劃書的原件。八張淡黃色的竹紙上,魏建功以正楷字體書寫了「伍記」設想中的新型工具書應當具有的十大特色:一、根據語言學原理,用科學方法,就實際語言現象編定;二、以音統形;三、以義排詞;四、以語分字;五、以用決義;六、廣收活語言;七、由音求字;八、由義選詞;九、適合大眾;十、精選附錄。後來,這十大特色被進一步歸納為「以音統字、以字統義、以義統詞」12個字,成為了編寫《新華字典》的總體例。
  • 為一字跑遍全國,為一詞修改數遍:揭秘《新華字典》修訂背後故事
    事實上,程榮與《新華字典》修訂工作的淵源由來已久。從1956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作為編修責任單位,開始主持《新華字典》的修訂。2002年初,語言研究所決定進行第10版修訂,程榮成為了此次修訂的主持人。此後,她又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江藍生先生參與主持了第11版的修訂。
  • 「初心」「點讚」「二維碼」等被收入新版《新華字典》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史競男)收錄新詞「初心」「點讚」「二維碼」,增加新義項「賣萌」,文字有了聲音、筆畫有了動態……記者從10日在京舉行的《新華字典》新版首發暨商務印書館文教讀書月啟動儀式上獲悉,新推出的《新華字典》第12版在科學性、規範性和實用性等方面跟進社會發展,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