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這本中國人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工具書,4月12日,因其以5.67億本的發行量獲得世界「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的消息,再次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從1953年第一版編纂完成至今,《新華字典》已歷經11次修訂,走過了60餘年的歷程。儘管這部迄今為止最有影響的工具書已登頂世界最暢銷書的寶座,但它仍在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每5至7年修訂一次。京華時報記者從商務印書館獲悉,目前,《新華字典》第12次修訂正在進行中,將結合時代發展加注常用網絡用語,同時手機版《新華字典》也正在研發中。
一年前受吉尼斯紀錄關注
在中國,很多人的童年都會跟一本巴掌大的小書有過交集,它就是《新華字典》。誕生於1953年的《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後編寫的辭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至今已走過近60餘年的歷程,為全民教育、文化普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堪稱「國典」。
「這本字典銷售5億餘冊,可謂驚人的成就。人們可以輕易想像出它在推廣漢語學習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4月12日,在英國倫敦金氏世界紀錄機構總部,吉尼斯高級副總裁馬爾科·弗裡加迪如是評價道。
《新華字典》獲得兩項金氏世界紀錄的消息傳來,讓字典的出版方商務印書館頗感驚喜。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餘桂林告訴記者,一年前金氏世界紀錄方與他們取得聯繫,並表示出了對《新華字典》的關注,不過並沒有明確告知評選的事項。經過金氏世界紀錄方面自己的調研,近期他們獲知《新華字典》創造紀錄的信息。
對於此次獲得「最暢銷的書」金氏世界紀錄,餘桂林坦言,不可否認,全中國使用《新華字典》的人多也是獲獎的因素之一。但同時也應看到,《新華字典》在傳播知識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成為億萬讀者終身相伴的無聲的老師。特別對廣大中小學生來說,《新華字典》既是提取知識養分的最初起點,也是釋疑解惑的良師益友。
出版界老字號擔綱編國典
第一版《新華字典》編纂完成於1953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規範現代漢語和掃除文盲成為中國文化事業的重中之重。因此編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實用」的語文工具書的想法便應運而生。在時任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和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魏建功的主持下,由十幾位專家組成「新華辭書社」,開始了這一繁瑣又龐大的編纂工作。
《新華字典》第一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於當時人民教育出版社還要承擔教材教輔等的出版工作,根據出版主管部門的安排,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字典》。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新華字典》,被稱為「商務新一版」。這一接棒,就是近60年。
據了解,作為出版界的老字號,創始於1897年的商務印書館百年前就開啟了對國民教育的「啟蒙運動」和辭書的編纂工作。1908年,商務印書館開始編纂《辭源》;1912年,歷經艱辛出版了《新詞典》,讓字典走進尋常百姓家。其後,商務印書館又開始從事教材出版。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出版社業務劃分,辭書編纂傳統被繼承下來,並相繼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經典工具書問世。
《新華字典》是我國迄今為止最有影響、最具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它第一次規範了文字和詞彙的運用,鞏固了新中國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運動成果,並以字典的形式使之得以確立、推廣和發揚光大。可以說,《新華字典》是我國辭書發展上的一次創新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