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水滸楊志就是個悲劇,他真的只是運氣不好嗎?一個字可以總結
為什麼楊志這麼悲催呢?我們知道楊家將害怕奸臣的陷害,於是將整個家族搬到了山中隱居,從事江湖中就沒有了楊家將的名聲了,後來楊志再次出世,也只能從最低級的做起,他靠著自己的真才實幹一步步考上了武舉人,做上了殿司制使,雖然官位低,但是楊志認為憑藉著自己的才幹是可以一步步爬上去的,可命運偏偏就是喜歡和他開玩笑。
楊志並沒有被朝廷安排到前線,他被安排去運石頭,之後楊志就一路走下風,他先是將石頭丟了,然後又將生辰綱丟了,楊志這個倒黴蛋,估計他手中的刀碰到了牛兒的時候,心中肯定覺得自己這一輩子要完了,因為國家的法律他是很清楚的,雖然這個牛二並不是一個好人,但也是一條人命,殺人是要償命的,其實楊志的不得志很大的原因是他自身的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楊志雖然武藝高強,但是他性格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慫」,對於他認為沒有辦法克服的困難,他往往第一反應就是跑路,比如說在押送石頭的時候,在河中翻船,他不想著承擔責任,馬上就跑路了,後來的生辰綱運送失敗,楊志還是選擇了跑路,後來在和張清對戰的時候,被一粒石頭打中,楊志又是被嚇得心驚,趕緊跑路。
我們知道梁山上追求的是熱血和義氣,講究的是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而楊志的這些表現實在讓人驚掉了下巴,所以就是在梁山,晁蓋也是不派楊志出戰的,楊志一般就是留守在梁山做防守,在他的身上看不到當仁不讓,他永遠不是主角,雖然生懷絕技但是從來沒有機會給他施展,所以楊志一生是非常的鬱悶的,後來梁山發展壯大,沒想到楊志卻一個人在一間小房間中病倒了,這個時候的宋江接到了楊志的死訊也只是嘆了一聲,而梁山的其他兄弟只怕沒有多少人能夠想起楊志來吧。
其實歷史上的楊志只是更糟,西軍將領,曾隨童貫伐遼,後歸种師道麾下,與金軍作戰時,隨种師中救援太原,作為种師中友軍,楊志在榆次不戰而逃,害种師中陷入重圍力戰而亡,同時西軍遭遇此番大敗,三萬多人只有百餘逃脫,歷史上的楊志作為招降的賊寇,和种師中的先鋒官,居然臨陣脫逃,累死主帥,並使得數年後南宋京城陷落,水滸裡寫楊志病死,都算是給楊家將面子,給拔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