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孔子誕辰日,我們偉大的至聖先師孔子離開我們已經2569年了。他是我們中國讀書人的祖宗。他用自己的一生都在與命運鬥爭,我想年輕時的孔子也一定認為是人定勝天的。可是,直到他晚年讀易,韋編三絕,才發出這樣的感嘆: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人生可無大過矣。最後用4個字慨嘆人生:時也,運也!可以說這4個字是孔子一生從血淚裡挖出來的。遙想當年的孔子,3歲時失去了父親,成了單親。然後隨母親搬家到闕裡,從小得到母親的文化教育。幼年時的孔子就不像一般孩童那樣喜歡玩耍,他經常會把祭祀時用的方形和圓形俎豆等祭器擺列出來,練習磕頭行禮。
少時家境貧寒,孔子15歲立志於學。年齡大了以後,曾做過管理倉庫和管理牛羊的官員。孔子愛學習,但是他從來沒有門派之見,也從不拜一個師父從一而終,他曾向老聃問禮,向萇弘詢樂,向師襄學琴。30歲時的孔子已經成為當地比較有名學者,於是他開始在闕裡收徒講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創私人辦學的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即「愛人」。他主張統治階級對老百姓「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當年西周的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嚮往的大同世界。可是孔子一生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周遊列國,但命途多舛,幾遭迫害。35歲時,受迫害於齊國,不得已重返魯國。56歲被逼無奈,自我放逐,出逃衛國,57歲被拘於陳,蒙受不白之冤。63歲絕糧於陳,險些餓死。
可以說,孔子除了思想和文化的貢獻以外,他的最大貢獻就是不斷地挑戰命運,一次次地向固有命運發起了挑戰,儘管他失敗了,發出了時也,運也的4字慨嘆,但是,還卻給我們留下至高的人生哲學和人生思考,讓我們在為人處世中能更好的順天應命,成就自我。孔子所說的時與運是從什麼地方感悟到的?可以肯定的說是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晚年讀易經的結果。其實不光孔子,很多人都在遭遇一系列的人生無奈。正如這樣一段話:「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孔子所說的時與運就是易經的易字其實是易經的智慧,易字上為日,下為月,日升月落,寒來暑往,四時流通,周流不息。人為天地人三才之一,怎可不順應天時,地利,人運?時,就是時間,也是天下大勢,趨勢。孔子生錯了時代,生在了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他曾經多次感嘆,自己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他是多麼想回到夢想的西周時期,與周公,周文王那樣內聖而外王的賢聖們在一起。可他偏偏生在了弱肉強食,徵伐不斷的春秋時期。
我們也是如此,現代人已經很少有人能安心坐在書房做學問了,因為生計,因為婚姻,因為現在的務實的價值觀,說白了就是因為錢財。但是,作為平頭百姓,我們能做到了什麼呢?不為五鬥米折腰?妻兒老小是要過活的。所以,人生在世,想有大出息,大成就,就要懂得順應天時,馬雲懂得順應天時,所以,這個時代屬於他那樣的人。所謂運者,就是運氣。在易經的世界裡,天地萬物,只是陰陽二氣,正如孔子在繫辭傳中所言:一陰一陽之謂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運氣這兩個字倒過來就是氣運,氣為主體,一個人想有高超的人生智慧,人生在世,想有大成就,大出息,大作為。
要看看你自己的氣,天地萬物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你自己是什麼氣場就會找了什麼樣的運氣和朋友。所以,人生在世,我們都想男人在世當有為,孔子當年這樣這樣的。但最後他明白了時與運的道理,他淡然了,專心治學,最後成為流芳百世的千古聖賢。可能孔子生前也沒有想到自己身後的事情。但是他做到了死而不亡,做到了千百年來多少人夢寐以求得不到的事情。這就是人生,命運總會跟我們開開玩玩,但是,我們要懂得淡然,要懂得順時,順勢,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上天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給我們打開一扇窗,這扇窗就是成功的秘訣,就是順時,順勢。明白孔子一生總結的4個字:時也!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