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的雕像,都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懂了它才能真正認識孔子

2020-11-24 解憂文史

孔子,這位逝世於公元前479年的思想家,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兩千五百多年,他在古代被尊為「天縱之聖」和「天之木鐸」,他被後世統治者奉為「至聖先師」與「萬世師表」,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至今,孔子精神始終屹立於文化頂峰,全球各地都建有紀念孔子的廟宇或祠堂。

然而,不知你是否發現:現存的各式各樣的孔子雕像,不論面目身材如何,但雕像的姿態都是出奇地一致?他老人家雙掌疊放,掌心朝內,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身軀微微前傾。所有雕像無一例外,幾乎都是這種姿勢,那麼它有什麼特殊含義?

其實這個手勢有多層寓意,但主要有兩種。第一,孔子曾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專注遊說和教育,根據他言行語錄和思想內容編纂的《論語》也成為了後世學子不可不讀的典著。所以,這一手勢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所做出的畢生貢獻。「教」字在甲骨文中的寫法如上所示,可以發現「爻」部十分醒目。

爻,是組成卦符的基本符號,表示的是陰陽交織,意為天地萬物變動、生生不息的規律。雙手合十,十指相交,又可視為「交五」,寓意五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以求天地萬物和諧。而老師的職責就是探究自然的規律傳授於世人,上所施,下所效。

而「教」的另一部分是「攴」,甲骨文中是一人用木杖指天的形象,這就是為什麼孔子雕像的腋窩下還夾著一根木杖。也就是說,「爻」與「攴」聯合組成了「教」,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孔子雕像的姿態。

第二層含義:克己復禮,即提升自己的品行,才能達到「西周之禮」的高度。《論語》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早年一直以恢復周禮為己任,他認為人必須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並將這種行為稱之為「仁」。

雙手交叉於胸前,是當時「禮」的具化:身體微微鞠躬,雙手交叉置於全身之前,表示虔誠、尊敬和謙遜,說白了就是見面時相互作揖的高級動作。同時,這一動作還用於課堂,即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時需行此禮。孔子就曾向老子問禮,證明他也有不懂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學無止境,既然孔子都能不恥下問,那麼我們更要敏而好學,多多發問了。

據說,拜訪孔廟也有這種禮儀:雙手合十,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首先放在大腿的高度,然後由下往上慢慢移到胸前,再從胸前往前推一下。如果要行跪拜禮,那麼就繼續保持此動作跪下,然後將手心朝下,額頭叩於手背。

其實,孔子雕像不僅有這一處細節蘊含萬千,不知大家還發現沒有,不論是畫像還是雕像,幾乎都將他塑造成了「大齙牙」。笑而不露被認為是端莊得體,那麼孔子作為聖人,為何會露著兩顆大門牙呢?

實際上,這並非貽笑大方,而恰恰是孔子作為「聖人」所必要的東西。這種牙齒叫做「駢齒」,其實就是排列較為整齊的齙牙。自古以來,駢齒就被認為是聖人之像,往往只有帝王才能具備的特徵,而孔子之駢則表示,其儀容就體現出了他的聖人本質。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隨處皆是學問,一座孔子雕像就蘊藏萬千。不得不說,第一個塑造孔子像的人是高手,因為只有懂得孔子的這個姿勢,才能真正認識孔子,懂得他為世界所奉獻的一切。

相關焦點

  • 想不到雙手交叉的「孔子像」有這麼深刻的含義!
    孔子作為中華教育界始祖,中華文化的開創和傳承者,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備受尊重,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偉人。在全國很多學校裡邊都放有一尊孔子像,讓人有疑問的是,孔子兩手交叉的姿勢代表什麼意思,一定有特殊的意義。估計很多人都說不上來,帶著這份疑問,我們今天一起來找到這個答案。
  • 論語:孔子為什麼講戒色?
    眾所周知,中國歷代以來的聖賢,大都講戒色,或倡導戒色,儒家聖人孔子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孔子本人也倡導戒色。那麼,孔子為什麼講戒色呢?孔子雕像而年老時,身體與血氣漸漸衰弱,精力大不如前,這個時候往往會變得貪得無厭,為什麼?
  • 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一個雙手交叉在胸前的亞洲人
    在她看來,雙手交叉於胸前的姿勢無異於宣告一個人成功學學家或傳銷創始人的身份。    當然也有可能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她還說岑怡諾身上有她當年的影子,當她看到有人將雙手交叉於胸前時,總能讓她回憶起曾經在廣西北海的那個夏天。
  • 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為何要說自己是喪家之犬呢?
  • 孔子為什麼不算卦
    孔子五十而學《易》,我還沒有到五十,我豈能超越孔子?其實,讀《周易》,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還真是讀不懂,悟不到。只能隔靴搔癢,膠柱鼓瑟。  又問:孔子算卦嗎?答:不。(非常肯定)  又問:可是我們老師說孔子算卦,還非常神。答:假的。(非常肯定。)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編竹簡的熟牛皮皮條斷了多次)。」《論語》說:「五十而學易」。
  • 考駕照要上交一張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的一寸相片,用意何在?
    從3月1日起,申請駕駛證學員需交2張相片,一張是白底彩色免冠一寸相片,還有一張是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的一寸相片。準備報名申請駕駛證學習的王妮妹:」我五官端正,手指也不殘缺,為何還要提供雙手交叉放胸前的照片呢?因為心裡很不舒服,所以,我決定不報名參加申領駕駛證學習。
  • 他畫下女星雙手交叉胸前,引王菲讚美,放大發現賣520萬有原因!
    曾經有一副眼鏡遺失在博物館地板上,觀者都以為是藝術品,爭先恐後拍照。可見,千奇百怪的「藝術」得到了人們的追捧,而寫實畫派是如同泉水一樣的安靜。它不去追求讓人耳目一新的衝擊,而是以自己的風格,踏踏實實走出一條路。
  • 男子雙手一直交叉胸前不肯放鬆 原是衣袋藏毒品
    可到了所裡,他的雙手一直交叉胸前不肯放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細心的民警通過檢查,發現薛某某身上竟攜帶了3克海洛因。26日晚,臺江區公安分局民警押送販毒嫌疑人薛某某到市第二看守所。由於在被抓時負隅頑抗,薛某某身上個別軟組織有挫傷。到了看守所後,薛某某一直呻吟。但憑藉多年的經驗,值班民警發現薛某某雖然臉上顯出痛楚狀,其實他的傷情並不嚴重。
  • 孔子學易 對佔卦的態度
    孔子又是如何評價《易經》佔卜功能的?我們怎麼才能卜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卦?至聖先師的孔子,因為喜歡易經,而韋編三絕。卻衷告世人,不佔而已矣!既然佔卜是《易經》的功能之一,孔子為什麼勸我們不佔呢?要不要佔卜? 孔子說不要佔卜,有三個含義。孔子自己會佔卜,而且常常佔卜。以孔子的個性,他不會的事情,不會去反對的。
  • 媒體:拜孔子求考研通過 考慮過孔子的感受嗎?
    拜孔子求考研通過 你們考慮過孔子的感受嗎資料圖:自習室貼出的告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明白了「花式祈福」僅僅只是「祈福」,才能不會沉溺在「福」的幻覺中;明白了儀式只是儀式,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
  • 孔子編《易傳》是為了方便我們「算卦」嗎?孔子:恰恰相反
    說起《易經》的發展過程,我們往往會用這麼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世歷三古,人更三聖」,它的意思是說,最終完備的《易經》共出自三個人之手,即上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和下古的孔子。「三聖」對《易經》的貢獻,也有定論: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推演「易經六十四卦」,孔子編《易傳》。
  • 孔子為什麼不算卦 -齊魯晚報數字報刊
    孔子五十而學《易》,我還沒有到五十,我豈能超越孔子?其實,讀《周易》,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還真是讀不懂,悟不到。只能隔靴搔癢,膠柱鼓瑟。  又問:孔子算卦嗎?答:不。(非常肯定)  又問:可是我們老師說孔子算卦,還非常神。答:假的。(非常肯定。)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編竹簡的熟牛皮皮條斷了多次)。」《論語》說:「五十而學易」。
  • 山東發現漢代的孔子彩色壁畫像 與老子相談甚歡
    據專家介紹,出土彩繪壁畫的這座漢墓是目前山東發現的保存最完好、內容最豐富的一座壁畫墓,它對於研究漢代喪葬制度、民間生活習俗以及漢代繪畫方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這座漢代壁畫墓壁畫內容較為豐富,既有歷史故事,又有禮俗記載,還有民間娛樂場面。尤其是孔子見老子問禮的故事,雖然在漢代畫像石中常見,但在漢代壁畫墓中卻基本不見。
  • 孔子曾見過的麒麟,究竟是什麼動物?
    麒麟作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瑞獸,一直到今天名氣都很響亮。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的地位甚至不低於我們中國民族的象徵——龍。古人認為,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因此在許多擺件、飾品上面,都喜歡雕刻上麒麟的紋樣。每次麒麟現身,都會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徵,號稱"祥瑞",要上報給一國之君。傳說孔子的父母經常到尼丘山上燒香祈禱,一日,忽見天降麒麟,並吐血於石上,孔母因曾坐於石上而受孕。孔子出生之前,又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裡"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 「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雍也》記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舉個例子:魯國有個名人叫子桑伯子。有一天,孔子穿戴整齊後去拜見他。而子桑伯子卻不穿上衣、不戴帽子,光著膀子、披散著頭髮與孔子會見。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 為什麼說孔子是一個和藹可親、平等待人、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呢
    《論語》:記錄孔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的。今本《論語》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我國歷史上致力於教育事業的第一人 。儒家學派創始人。①思想核心是「仁」,強調「為國以禮」「克己復禮」。②整理過《詩》《書》《易》《禮》等古籍。【注意多選】③對魯國編年史《春秋》作了增刪潤色。
  • 孔子像前被擺上健胃消食片,網友:考慮的還挺周到。。。
    有網友投稿,距離考研還有三十天開始就有考研人往圖書館門口的孔子像上放吃的喝的,祭拜孔子。    雕像前擺滿了橘子,可樂、礦泉水、糖果各種吃喝一應俱全。     這位網友就比較獨特了,放了一盒健胃消食片,還寫上了:我才是最懂你的人。。。  好傢夥,怕聖人不知道用量還標註了,貼心!
  • 這個人才是真正的聖人,比孔子更完美,思想更先進
    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墨子的兼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和所謂的博愛有異曲同工之妙。卻早了兩千多年。他的非攻理論更體現了中國人熱愛和平的傳統。他不僅在理論上主張兼愛非攻,而且身體力行。公輸盤為楚國造了雲梯那種器械,造成後,將用它攻打宋國。
  • 論語:說孔子保守或維新,都是一個偽命題第二篇
    好了,這兩件事情我們來看看,一個是節省了成本,孔子贊成一個是節省了一次禮拜,孔子不贊成,贊成是贊成節儉的價值,不贊成是不贊成傲慢的壞毛病,所以我說孔子是保守的還是改革的,這個實際上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一個偽命題,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這幾乎都是一個偽命題。
  • 有人唱了一首詩給孔子聽,孔子感慨,從此不再熱心政治
    楚昭王是孔子的粉絲,聽說孔子在陳國,因為避陳亂,剛剛向西逃到了陳國與蔡國的交界地帶。楚昭王派使者去禮聘孔子,孔子很高興,打算去見楚昭王;陳、蔡當局知道後,擔心楚國重用孔子不利於他們,便分派人喬裝打扮去斷絕道路,把孔子師徒圍在了曠野之中。孔子師徒被困,斷糧七日,多虧子貢偷出包圍圈,告知了楚昭王,才獲得食物補充與行動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