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4個字,你就懂得了《易經》的精髓!

2020-11-30 馬不才國學薈萃

《易經》的本質,只有一個。一個是「變」,另一個是不變。有些朋友疑惑了,你這是語病吧!說本質一個,可以你卻說了倆。我們中國的文化,在文字上體現的最為明顯,你就說這個「倆」字,一個字代表兩個人,兩個人一個字,變和不變也是一樣,永遠不變的就是變,變是永恆不變的規律。

變是《易》永恆的主題,而其變化的過程,在《易經》中,總結為四個字:吉、兇、悔、吝,這四個字能讀懂,《易經》也就可以入門了。

1、《易經》的精髓,是形勢的變化

《易經》通篇其實就是講了兩個爻,即陰陽二爻的排列組合及變化過程,其體現了什麼呢?用一個很通俗的詞來講,就是「形勢」。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顆氣態恆星,但其發生核聚變的內部核心是固態的,我國的古人,幾千年前就說了,陽氣上升之為天,在天為氣。陰氣下降則為地,在地稱形。太陽便是如此,形是氣的基礎,而氣是形的動作。形通過氣來對自我進行表達。我們中國人經常說要認清形勢,這個形勢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眼下的客觀環境,另一個是客觀環境所產生的勢能方向,就如同天文學中的黃道,是太陽一年運動的軌跡,是星體這個形的動作表達,是勢能!

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這三種因素,天時和人和都是勢,唯有地利是形,因此我們講的形勢,要配合時勢,客觀環境,社會關係這三個因素去把握自己到底站沒站在大形勢這邊。

《孟子.公孫丑》中齊人所言:「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就好比農民種地,你經驗豐富,工具好,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就能種好莊稼嗎?當然不行,你要等適合播種的季節,甚至要具體到那幾天才可以讓地長出莊稼。這些都是易經所要告訴我們的事情。

2、勢能方向上的順逆,而產生:吉、兇。

《易經》中原本是沒有我們如今常見的那種太極圖。因為宋朝的文化非常發達,出了很多大家,對於《易經》的研究也非常的深入,太極圖就是宋時出現的。太極圖其實是宇宙能量變化圖。

我們看這個太極圖,雖然是靜態圖,但其形象,如同兩條首尾相接的魚,給人一種動態的衝擊感,這個圖本來就是一直轉動的,而且真實的太極圖一定不是平面的,甚至都不一定是三維的!但一定是不停變動。這是第一,第二是黑的那部分中有一點白的,白的那部分裡有一點黑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個講的就是形勢的不停相互轉化。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說得很明白: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這句話,只有十二個字,包含的信息量卻異常之大,不僅講了陰陽變動,衝氣以為和是什麼意思?這個將的是變動的基礎就是和,孔子稱之為中庸,但仍未盡其意,通俗的說法叫做適度。《易經》對於萬物運行吉兇的判斷,其實就是建立在和的評判基礎之上。

萬物的生長,都是為能量所驅動,自然能量的運轉是有一定規律的,而人在這其中,按照哲學一點的詞彙說,叫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眾多生物之中,唯有人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與自然的能量有交流,而非其他生物都是按照自然的安排去運作。所以雖然其他的生物也有生滅,但其生滅只是自然能量運作的一種體現,而唯有人的生滅過程可以論到吉兇,為什麼?人對自然運轉有順悖的主觀能動性存在。

大多人對《易經》的理解,是幫助我們趨吉避兇,其實並不完全正確?為什麼?吉固然好,大家都喜歡吉,但有時候,兇是必要的!剛才講了陰陽形勢,而吉兇也可稱為形勢,兇為形而吉為勢,吉自兇出!任何一個成就事業的人,其成功大多自兇而出,文王困於羑裡還做《周易》,司馬遷宮刑而著《史記》,漢高祖被項羽追的老婆和爹都扔了,最後成就了漢家江山。沒有兇就無所謂吉。趨吉避兇只是凡人而做,成大事者,要講化兇為吉。

《易經》之中,對待吉兇的態度,是一般無二,吉也是兇,兇就是吉。所以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禍福相依的道理就是如此。而對于吉的嚮往,對於兇的恐懼,其實是人的主觀情緒導致的虛假幻象。

3、勢能變化的強弱,而產生:悔、吝。

孔子說的中庸,無疑就是來自於《易經》思想,這是肯定的,《易經》是真箇中華文化的源頭,這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否定。中庸在易的思想體系中,其實是一種能量運作的最佳狀態,也就是老子所說的衝氣以為和,孔子說中庸,老子說和,我個人覺得,還是和比較貼切一點。勢能的變化就圍繞這個和展開,就如同那個太極圖,無論怎麼變化,都有一個中心點,兩個部分一點也不能多,一點也不能少,否則就不是太極圖,而我們人在活動中,不可能保持如此完美的勢能變化,因此就產生了悔吝,強則悔,所以乾卦中的上九爻說「亢龍有悔」。弱則不足稱為吝,吝就是初九爻,「潛龍勿用」,為什麼勿用呢?就是還不夠。

以上就是對《易經》中發展變化四個過程「吉兇悔吝」的一點個人看法,拋磚引玉之言,弱有高人,還請斧正,不吝賜教,感激不盡!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事實上,易經的核心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而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陰陽辯證法。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佔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易經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功效,其實就是「心易」,心中有易,並且做事情隨著自己的心,用心來運營一切情感,使它們趨於合理化,這便是心易最高的境界。
  • 易經中最重要的4個字,教你如何守住好運,讀懂後福氣自來
    易經向來都被稱為「群經之首」,和道家、儒家不同的是,易經更注重的是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從宇宙的運行規律中,感悟人生的智慧。易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直給人很多啟迪,其中有著最重要的4個字,教我們如何守住好運,讀懂之後福氣不請自來,做事情也會一帆風順,無往不利。
  • 易經中的精髓,全部都隱藏在這3個卦中,讀懂後人生自然福運亨通
    想要學好易經,其實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難。易經雖然文字簡練,又存在各種生僻字,十分的晦澀難懂,但這其實都是一種表象。研究一門學問,如果是僅僅停留在文字上的認知,而忽略了背後隱藏的諸多含義,未免有買櫝還珠之嫌。那麼如何掌握易經中的精髓和奧義,其實總結歸納起來,也無外乎都在這三個卦中。我們凝練成三句智慧箴言,讀懂後人生自然豁然開朗,福運亨通。
  • 《易經》:讓人受益匪淺的規律,就藏在4個字裡,很少有人讀懂
    《易經》素來有「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之稱。而在《易經》的卦爻辭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吉兇悔吝這四個字眼,在《易經·繫辭下第八》中,還著重提到了這四個字。在《易經》看來,天下萬物都有變化,而所有的變化都遵循一個規律,而這個規律就隱藏在這四個字中。
  •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的命運:守住易經這4個字,將會無往不利
    易經向來都被稱為「群經之首」,和道家、儒家不同的是,易經更注重的是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從宇宙的運行規律中,感悟人生的智慧。易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直給人很多啟迪,其中有著最重要的4個字,教我們如何守住好運,讀懂之後福氣不請自來,做事情也會一帆風順,無往不利。
  • 易經佔卜為什麼靈驗?這4個字早就告訴我們答案,讀懂的都是高人
    後來佔卜逐漸演變成很多種形式,譬如梅花易數、六爻預測、奇門遁甲、四柱八字等等,更有看手相和面相的,這些預測學說的理論體系,歸根結底都來源於易經的思維。一段話中藏著無窮奧妙易經的《易傳·繫辭傳》中,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十分神秘,如果不仔細讀,很容易就一筆帶過,但是認真參詳之後就會發現,易經佔卜之所以那麼靈驗,其實有4個字早就給了我們答案,讀懂的都是高人。
  • 《易經》:人生的奧妙精髓,藏在簡單三個字裡,你看懂幾個?
    這也許就是《易經》的魔力所在。《周易》中有三個筆畫相似的字,它能夠描繪出漫長人生的狀態,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首先是「上」。《易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一定要有一個向上的志向,要有衝勁。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培養自己的習慣,其實人生就是由一段又一段的習慣組成的,用好習慣推著自己走向更大的平臺,就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資源和機遇。
  • 《易經》中最精髓的三句話,讀懂其中一句,人生將從此蛻變
    易經之中泰卦告訴我們,要時常以"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來提醒自己:凡事要量力而行。易經總結:天下大事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每件事情都有著它的對立面。不遵守自然規律進行發展的事物,必定死路一條。根據自然規律可以大致推算出事物的發展及走向。另外易經的精髓有這仨句話,讀懂了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想要讀懂易經這部「天書」並不難,只要記住24個字,由淺入深就行
    而這本書便是被稱為「三玄之冠」、「群經之首」的《易經》。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便是「文明之底,群經之首,大路之源」。因而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是一本奇書,它奇在什麼地方呢?
  • 讀懂《易經》你會發現,往往有這3個特徵的人,都不好惹!
    懂得識人的人,一般都能在這個社會混得風生水起。因為他們知道,哪些人可以結交,哪些人不能結交,也知道哪些人惹不起,不能得罪。有了這些認知後,他們在人際關係中,就可以做到遊刃有餘,進退自如。那麼怎麼區別哪些人不好惹的呢?
  •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 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如何利用中外古代和現代《易經》的詮釋能夠有效地學習?如果您說這些解釋不能幫助您理解《易經》這本書的內容,那肯定會引起激烈的反對。
  • 為何越用心研讀《易經》越覺得自己膚淺?當探其精髓之後徹夜難眠
    他們企圖從這些課程中吸收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從而對他們的事業、家庭、夫妻關係、命運有所幫助,但這些真能實現嗎?這其中最厲害的一位老師姓陳,叫陳什麼之。但作者最感興趣的還是易經,下課之後就用心研究了一番。·《易經》的博大精深談到古代哲學就很有意思了,因為這時很多國學愛好者會說,西方哲學要不就是抄襲我們的,要不就是文藝復興之後他們編造出來的。
  • 易經:大器晚成的人,一般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4個特點,《易經》中早有介紹,來看看你有嗎?一、隱忍《易經》有云: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方能無往而不利。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不輕易洩露自己的本事,而是等待時機,出其不意。有道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那些招搖過市、炫耀顯擺的人,大都難有好下場。
  • 易經說:恩裡生害,對這三個最親的人,一定要「薄情」一些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有一句話說得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我們學易,千萬不能迷信,更不要有「命是天註定的」這種消極的想法。
  • 易經到底在講什麼?9個字可全部概括,讀懂後64卦的智慧迎刃而解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便是要讀懂易經的易理,而易理又都是在64卦之中,因此把握64卦是學習易經、感悟易經的必備條件。易經這本書應有盡有,而且博大精深,自打易經誕生之初,許多智慧的先賢都依靠易經的智慧感受出很多道理,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五經四書和國學經典。易經天地萬物的是宇宙人生的哲理,涉及到天地萬物各個領域,大家學習易經,要時刻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那樣才能學以致用。
  • 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可以說,能讀懂一部《道德經》,自身的智慧必定能有所增長,人生一定也能有很深刻的感悟。但《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想要讀懂可不簡單。相信許多人看完之後,依然是一臉迷茫。《道德經》之所以晦澀,並不是其中的道理難懂,而是文章皆是古文,通過白話文翻譯後,所表達的意思、語境很難精準表述出來,所以使人不知所云。
  • 《易經》:一個人,若能懂得這1個字,定是人中龍鳳,必成大器!
    《易經》:一個人,若能懂得這1個字,定是人中龍鳳,必成大器!《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中的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基礎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的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的共同的經典!
  •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易經八卦
    懂得八卦的名稱,和對應屬性,熟記六十四卦的推演過程和結果已經屬性。五行與八卦的對應關係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火---離: 離為火;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水---坎: 坎為水;土---艮、坤: 艮為山,坤為地。只要懂得各種卦象的意思,就可以讀通易經。
  • 《易經》智慧:三個字告訴平安順遂的真諦
    《易經》中三個字,告訴你如何獲得一生的平安順遂。上——君子上進。正——正位凝命。止——適可而止。古人說話,言簡意賅,字字珠璣,《易經》更是如此,僅用六十四個卦象,向世人傳達著高等文明的智慧,只看人有多少的悟性和多大的機緣可以領悟。
  • 易經提醒你:恩裡生害,對這三個最親的人要「薄情」一些,真有理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