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在社會中闖蕩,你非得練就一個極富耐力的體魄,大腦也需要一股子蠻勁和狠勁,專注地盯住一個方向,就能闖出一個名堂。
我眼中的學習者沈從文
在有關於沈從文學習的故事裡,我看到了他太多的人生選擇題,他北漂的生活只有短短的5年時間,卻成就了一番事業,是什麼樣的力量和勇氣引導著他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我雖然曾經只用了不到5萬字向你講述他這個冒失小夥闖北京的故事,但我在文字裡放入了自己真實的感受。我一直問自己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是我該怎麼辦。沈從文一生的故事我只寫了開頭,還有大概9個篇章等待著我去感悟。了解一作家就要了解他的一生與他創作過的作品,這樣才能深入他的故事裡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金鑰匙,打開屬於你的精神世界。
今天我將對之前寫過的故事再次進行總結,分享給你一個闖蕩人的真實內心世界。
我最初寫沈從文的故事,最想落筆在沈從文的精神世界,所以有了這篇開頭的文章:沈從文精神出軌後,為何能向妻子主動坦白:《美與愛》給出了答案。我在沈從文寫的散文《美與愛》裡發現,他在散文中藏著糾纏他一生的執念:「美與愛」的思考。
如何看待他經歷的這一切與擺脫這種執念的束縛,我想只有在沈從文生命經驗中尋找答案。於是我一直以真情實感去深入他的經歷,閱讀他的文章,撰寫我所感悟的道理。其中在下文描寫的關於確定自身位置和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兩個觀點,也適用於努力在外打拼,但是仍然處於孤獨、迷茫、痛苦等負面狀態的你。
1.拐點
20歲,初入社會充滿好奇心,曾經墜入情網也會產生了戒備心。
那麼接下來,如何面對人生的拐點?作為成年人的你是否需要反思下:人的選擇總是由心而發的,如果還沒有交流過自己的內心,就努力回想一下自己的兒時吧。問一問自己,我最初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一個調皮的壞小子,還是貼在父母身邊的聽話娃兒。無論是調皮還是聽話,我們內心都會告訴你這是積極的,向上的。沒有一個人會咒罵自己的童年,哪怕那個時候是玩過來的,沒有好好學習也好,沒有盡情玩耍也罷,那一切的過往都展示出來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們要找的就是那段真實的時光。
「為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是沒有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筆,怕什麼!」——沈從文寫給汪曾祺的信。
只有發現自己的真實,才能繼續塑造一個完整的自己。一個人會哭會鬧不怕,反而一個不懂情緒的人最可怕。沈從文寫信給自己的徒弟汪曾祺裡的話就像教訓小孩子一樣,這樣的語氣反映出真實的沈從文內心,說話的時候他是自信的,因為他自己曾經在北京打出了一個天下,一個只讀過私塾,上過小學的人,就連標點符號都是20歲開始學習的,他都可以成為大作家,你呢?缺少的是什麼?
我曾經在這篇文章中寫出沈從文三個思想生拐點:沈從文20歲:如何面對人生拐點?在逃避後反思,在崩潰前生信念。也許你需要一個信念,一個會使用「耐煩」的人所產生的信念。
沈從文的親人說過,他喜歡用「耐煩」這個詞,他說過別人稱自己是天才,這需要耐煩,對於別人的稱讚自己的文章也要耐煩。20歲開始耐煩了失戀,耐煩了孤獨,耐煩了夢想。
耐煩,耐得住煩惱,不怕瑣事,堅持得住。曾國藩說過:「成大器者,最重要的是『耐煩』!」
沈從文原名「沈嶽煥」,後來,他的軍士長一邊念念有詞一邊說道:「哈,嶽煥,嶽煥。『煥乎,其有文章!』」這些隨軍打仗的「文人」,平時除了打麻將少再學習了,那天卻給沈從文起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名字,軍士長繼續說:「我看,你就叫從文吧。」
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當時的沈從文只是一個小小的文書,哪有孔子所說的建功立業的大文章,只不過是為了生存而選擇一條路。所以「從文」就是應該回到原有的路上去繼續「從文」,也是希望「棄武從文」,所以大家一致認為那個時代的戰場不是拿筆的地方。沈從文的心應該在「遠方」。
2.筆名
一個人要說你可以用一支筆闖天下,千萬不要馬上行動,你需要知道那一支筆並不只是握在手裡的那支筆,還有大腦裡記下一切的那支筆。
我們曾經因為自卑、迷茫、失敗而丟掉大腦裡的那支筆,不想記錄負面的自己。但是它們卻真實的存在,並且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我們的沈從文同學很巧妙,他把這些記憶放在故事裡,給每個故事起了一個筆名:則迷、休芸芸、璇若,甲辰、上官碧等,我曾經簡單寫過他的筆名:沈從文筆名的意義:看似遇事「則迷」,實為喚醒打工人心底的自信。這些故事裡雖然藏著自卑與怯弱,但是你看到的並不是負面的他,而是一個正在反思的沈從文,故事是一個人的鏡面。
沈同學喜歡講創作,但不愛喜歡用「結構」這個詞寫文章,讀故事。他喜歡用「組織」這個詞,結構羅列得很工整,又有邏輯,是偏理性,適用於官員們的外交活動;組織則不同,是感性的,富有情感的,可以從一條線組織人物性格,思考,行動;還可以從一個情景跳到另外的一個情景中再插入情緒的爆發,然後用一條中線索貫穿這一切,輸出自己的觀點。
發散思維是個好東西,你可以盡興地發揮自己想像,不要顧及任何的結構,當所有的語言構成一個蜘蛛網的時候,你再靜待反饋,抓住每一個重要反思機會,不斷地消化它,最終構建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當今也有很多培訓機構並教壞你發散思維。所以我們要排除一些以商業為目的的蜘蛛網創建者,他們按照演講的說明書一步步地把食物放在蜘蛛網上,從反饋者身上榨取金錢,其中有惡貫滿盈的人,還會召集打手逼迫人們借錢。
當你自由思考的時候,為了避免誤入歧途,如何分辨好壞呢?那就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比如今天我就只想這些生活的其中一個就可以了:早晨寫字,晚上睡覺,閒時想未來;早晨上班,黃昏下班,晚上照顧家人;早晚鍛鍊,想休息時候就休息,喜歡做飯就學做飯。
做一些這輩子都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而不是為了什麼而要強迫自己去做。沈從文就是要一輩子學習、寫作,這些源於他所追逐的精神世界,因為沈從文內心是充滿愛的,他愛親人,家鄉,小夥伴,還有陪伴他一生的朋友。我曾經寫過關於愛的沈從文:沈從文筆名曾屬於:夢中牽掛的親情,歡樂的夥伴,徹夜長談的朋友。
在大腦這支筆下藏著那麼多你還沒有發現的東西,先不要著急尋找它,因為它會一直藏在你大腦裡的。只要你懂得將善良與悲憫釋放出來,直到有一天,看著自己寫過的故事而淚流滿面,它就會出現。
3.位置
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與命運?
一個人在外漂泊,沒有人會給你買單,除了吃霸王餐,或者選擇拋一個硬幣來安慰自己:如果是正面,我就去花掉明天的車票大吃一餐,如果是反面,我就回老家。
我們人生到底是一場喜劇還是一場悲劇呢?處於低谷的時候,任何人都幫不了你,因為你需要經歷至少3個人生階段,我曾經也寫過關於沈從文的人生階段:沈從文3年走過3個重要階段:從發現自我問題走向確定自我位置。
從發現自我開始,唯美要肯定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第二步是認清自我,一個人只有通過不斷行動,從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去看清自己,不去做永遠不能認清現在的你,把能做到的事情都盡力地做出來,喜歡幹的就去幹,別憋在心裡;最後一步,我們需要確定自己的位置,就如23歲的沈從文才剛開始確定自己的真正寫作方向,他是在不斷尋求外界幫助之後才獲得的,偉大的林宰平老師告訴他的:「你是一個寫作天才,擁有作家的天賦,你不要放棄這個事業。」
我們何時會遇到貴人呢?誰來告訴我呢?找唄。就如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從一個農民做到皇帝,難道放羊的時候就想好了?只不過他通過不斷地思考,經歷比別人更快人生成長階段。農民時期,別人放羊偷懶的時候,他就去一邊思考如何做才能填飽肚子;飽腹以後經常他又會受到壓迫,被人欺壓、辱罵,所以他又開始想辦法擺脫這些困境;想要成為人上人,就要堅持一步步向上爬,在這個過程他又發現了人性缺點和黑暗,那就要爬更高得了。
所以這個皇帝就是朱八就像找「朋友」一樣,找出來一個皇帝。後來他的子孫們還讓大臣鄭成功去「找人」,結果成就鄭成功下西洋的一番事業。不斷地尋找與經歷是我們確定發現自我與確定自我位置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
說到這裡,我們注意到了一些成就偉業的人,真正幫助他們的往往是悲劇,一個現實刺痛內心的悲劇。這裡咱們不得不提戲劇文化,這裡面就包含了咱們中國的戲曲,希臘的悲喜劇(西方古典文化),印度梵劇。
很多人提到戲劇,首先想到的是莎翁,這個人寫過悲劇,比如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寫悲劇的人最大幸運:曾經是一個寫喜劇而出名的人,因為這樣轉化使得他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戲劇中,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我曾經以這方面的感悟來寫這篇文章:沈從文的初戀以騙局告終,悲劇的開端並不意味著人生的結束。
人生是有底色的,有一個點支撐你這個人的命運與性格。古希臘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我們經常會感受到希臘戲劇帶來的幾個重要關鍵詞:光明、理性、邏輯,生命力、瘋狂、美麗。看那些曾經聳立的雕塑,個個俊美,雖然看似代表人生的一面,卻不知道這些人都擁有著不同的性格,而且往往都是互補的,這就是古希臘戲劇的魅力。
每一個人心裡都會有一個對立側面,找到它就能正確地鎖定自己的位置。沈從文也一樣,他開始不喜歡人們側臉看他,把他當作「鄉下人」。他覺得看他的人不夠客觀與理性觀察問題,沈從文並不會因為這些而懷恨在心,而是轉變為寫作的動力。他說過,我能寫,我要把這些人物塑造出來,活躍在故事裡,就如我們看到的戲劇文化中的一個角色,成為人們思考的重點。
我們用感情創作文字,讓文字變得更有意義。無論你遇到過何種失敗與歧視都可以通過文字釋放出來,利用「悲劇」激勵創作,找到屬於你的人生位置。就如我寫過的沈從文如何解決自身問題的文章:沈從文如何走出自卑:解決生活問題,獲取貴人相助,謹防小人扎針。
4.創造
沈從文、胡也頻、丁玲、陳翔鶴、黃玉書他們並非出生在和平年代,卻能在動蕩中突破傳統思想限制,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懂得處理孤獨,釋放壓力。
沈從文很好客,對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充滿敬意與感情,早期受到了林宰平、徐志摩的幫助,後來經常往來的有楊振聲、金嶽霖、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沈從文喜歡水,他說自己的一生離不開水,小小的河流,汪洋萬頃的大海,對他都有莫大的幫助。
我們對待朋友,並不是每天都要問候,朋友圈的設計也不是為了提醒你有幾個點讚「好友」,而是偶爾有鼓勵你前行與你交心的那個人,與他總有說不完話,他讓你覺得格外溫暖,這人才是需要重點培養的對象。我也曾經寫過沈從文的事業心,是朋友們幫助了他堅持下來:沈從文擺脫失戀後,為何要走專職寫作之路?兩個摯友聊家常鼓勵他。
「孤獨一點,在你缺少一切的時節,你就會發現原來還有個你自己。」——沈從文《從文自傳》
沈從文說他的思想皆從孤獨得來的,因為這一切與水有關係,在無聊時候看水,頑皮的時候戲水,心情煩悶的時候感悟水的偉大,需要靈感的時候去看大海的水,讓自己的內心飛到遠處島嶼上觀察一隻小鳥唱歌的嘴型,一個蟲子思考的形態。
創造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需要我擁有無為的思想。老子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順應自然,不肆意妄為。無為並不是不做事,而是努力做事,搞清楚一件事的方方面面。這樣,才可以在任何問題面前找到其規律,發揮自己的能力。
如果實在不懂得創造,就去尋找與你志同道合的人,學習朋友身上的優勢,補償自身的不足。我曾經寫過關於沈從文與他的朋友們的故事:沈從文與丁玲:擁有特殊的友情,除了是老鄉,還因為胡也頻的性格。沈從文之所以能與兩位正在尋求創造的人走在一起,就是因為他們經歷上十分相似,都在渴望一種自由的思考環境,希望在北京能考上大學,成就一番事業。
他們心中的事業並不是隨便想出來的,而是大家同樣經歷過發現自我到確定自我的過程。其中丁玲還要突破時代對於女性的限制,她要用新的視角觀察自己的命運。
想必,大家讀到這裡的時候,關於在外漂泊的苦水有很多話要說,在擁有極強事業心的你身上,可能看不慣並且厭倦了職場鬥爭、酒食徵逐的時光。
當很多壓力讓你無法靜下心來的時候,何不清茶一杯,閒談片刻。把你想說的話放在評論裡,我們一起去探討,至少在此時,我也是一個創作者,正在等待你的訴說。
就如沈從文的朋友胡也頻一樣,永遠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我曾經撰寫過關於胡也頻的創業思考:創業者胡也頻:沈從文的摯友,丁玲的摯愛,魯迅也曾寫文記念他。關於壓力,我們有很多看不慣的地方,可以選擇用一種創造的思維來釋放它們。
胡也頻在濟南教書時每次上課都在黑板寫「什麼是現代文藝」幾個大字,然後就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地講起來,他用濃重的福州口音與學生互動。每次上課他都要寫上這幾個大字,講的內容不一樣,給大家帶來不同的思考。
對於這段時間的教學來講,胡也頻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聽胡也頻講課的學生季羨林後來曾寫過《季羨林談師友》,他說:「胡也頻,這個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和文學史上宛如夏夜流星一閃即逝,但又留下永恆光芒的人物。」
創造屬於能感受語言文字情感的人,他們常用一顆赤誠之心勇闖天下。
沈從文眼中的世界
北漂5年是沈從文一生最難忘的歲月,因為他的人生在那段時光中面臨著多重選擇,在經歷著飢餓、寒冷、意志動搖的考驗之後,他依然與小夥伴衝向學習的最前沿,他的精神世界永遠是平和、浪漫、自由的融合。
沈從文的家庭是親切和諧的,兩個小孩子兄弟怡怡,無絲毫庸俗習氣。沈從文夫妻幽默而優雅,雖然生活並不是很富裕,但他與妻子對待錢都很淡。《沈從文文集》曾經有過九千多元的稿費,他們會加幾百元,湊成一萬,寄到家鄉辦學。
沈從文晚年總是笑眯眯的,善意含情地微笑顯露出他的柔性。問他如何看待自己「美與愛」的新世界,他則喜歡大笑,像一個孩子,他是一個心地明淨無渣滓的人,是一個可以讓我們一生學習的人。
感謝您今天的閱讀,此篇文章為之前寫過的沈從文先生早期生活的感悟的總結,願送給你一絲陽光,一片一望無盡的藍色天空。暢快,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