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筆記十:控制個體行為?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影響和群體行為

2021-01-08 繁花與木

群體:指為了一定的共同目標,以一定的方式相結合,彼此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和相互認同的兩人以上的人群,是個體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個體隸屬於群體,以相同方式行動來獲得安全感的需要。交往、共同活動和目標一致是群體形成的基本條件,高壓力的情緒直接促進人們形成群體或加入群體。群體行為:在給定情境中,個體在群體中的行為和獨自一人時有很大差異,個體組成群體後出現的群體影響、群體心理氣氛、群體極化與群體思維等現象,是個體所不具有的現象。群體行為包括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去個體化與群體決策。

01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他人在場讓人變得警覺,也能喚起個體被評價的意識,對行為效率產生促進或抑制的作用,他人在場時導致行為效率提高的現象稱為社會助長,導致行為效率下降的現象稱為社會惰化。群體背景可以引起社會助長,也可以引發社會惰化,取決於工作任務的性質和個體對任務的熟悉程度。

1 社會助長:個體意識到他人的存在而產生行為效率提高的現象。

社會助長的3種情境:

(1)完成簡單任務時,群體背景有明顯社會助長作用;完成難度較大的任務時,群體背景帶來社會干擾。在複雜的問題解決中,發揮社會助長的最佳途徑是先採用頭腦風暴法使人們進入問題解決的預熱準備,然後再通過引導人們獨自深入地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

(2)高度的自我意識被激發後,人們的行為朝著利於自我價值確立的方向傾斜,導致行為效率明顯增加。

(3)性別助長:是社會助長的一種,指異性在場比同性在場對個體行為的促進作用更大,如美女相伴促使行為效率增加。印象管理引起不同條件下不同特徵的男女行為者,由於異性在場而出現行為朝向利於自身形象的增強或抑制效應。

2 社會惰化social loafing:也叫社會干擾,指他人在場或與他人一起活動所造成的行為效率下降,使群體生產時個體生產力下降的現象。

(1)社會惰化的4種情境

1)難度較大的任務:帶來社會干擾。

2)他人在場激發的被評價意識引發過高的焦慮水平:導致個體注意力分散,使正常思維活動受到幹擾,造成社會干擾。

3)協調損耗:群體工作時個體之間喪失協調,導致低效率。

4)個體貢獻在群體中不易被區分,行為產生責任分散:與自己單獨工作的努力程度相比,個體行為被評價焦慮減弱,群體工作時產生了責任分散,個體的努力程度下降,行為動力降低。當行為結果與個人關係不大時,更易發生社會惰化。

(2)3個方面降低社會惰化

1)個體相信自己的努力會得到想要的結果時,會與他人一起工作時表現得很努力。

2)個人貢獻易於被確認,群體規則鼓勵產出與個人參與時,社會惰化的現象會減弱。

3)群體更小、凝聚力更高時,強調群體目標優先,強調集體主義文化時,社會惰化發生的可能性會降低。

02去個性化與群體決策

1 去個性化

(1)去個性化:指個體在群體中自我意識喪失,自我評價和控制水平降低,個體身份缺失,以各種非典型、反規則的方式行動的現象。去個性化狀態產生消極結果,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自我觀察和評價的意識,另外,去個性化也能增強親社會行為,產生積極結果。去個體化產生積極或消極結果與當下的群體規則有關,取決於環境鼓勵的是積極行為還是消極行為。

(2)去個性化的內外因素

內部因素:個體自我覺察、生理喚起、感官超負荷等。

外部因素:群體匿名性、群體規模等;

匿名、極端自我捲入後暫時的心理活動高度集中於外界事物如藥物、酒精等的影響,這些都可能造成人的自我意識和控制水平極度降低,個體身份的缺失使人處於去個性化狀態,導致行為表達失去控制。

2 群體決策:由於風險轉移risky shift,群體決策會出現比個人決策更冒險、更偏向極端的兩個傾向: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趨同思維groupthinking。

(1)群體極化

1)群體極化:指群體成員中原來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度從原來的群體平均水平增強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現象。典型的群體極化是冒險轉移,即群體決策時的情境為決策性情境,群體鼓勵富有冒險性的見解,人們獨自進行決策時願意冒的風險較小,傾向於較為保守選擇和成功性較大的行為,在群體共同決策時比個體獨自決策時有更大的冒險性。冒險轉移的本質是群體的極端化轉移。

2)3個因素影響群體極化:責任分散、冒險性的推崇、個人投入。

責任分散:在群體中,個體行為的責任意識下降,個體變得敢於嘗試通常被自我抑制的行為。

冒險性的推崇:文化價值中高冒險性與英雄氣概聯繫在一起,從而傾向於鼓勵人們冒險。

個人投入:爭論與說服的互動推動群體極化,積極的語言參與比被動聽別人陳述引發更多的態度變化,因為個人的投入可以增加其對某種態度的接受程度。

(2)趨同思維:

1)趨同思維:指高凝聚力的群體在決策時,群體思維傾向於高度一致,當群體陷入趨同思維時,成員會擱置個體的批判性判斷。

2)3個因素影響群體的趨同思維:領導行為、煽動性情景、時間壓力。

領導行為:領導行為對群體思維的作用比群體凝聚力更大。

煽動性情景:群體思維在煽動性情景中更容易出現。

時間壓力:時間壓力減少人們對相關信息的關注和降低考慮變通的程度而強化群體思維。

3)趨同思維導致決策失誤,7種常見的表現如下:

過度樂觀,群體看不到外來的警告和決策的危險性;

忽視外來的不同意見,群體通過集體討論將已做出的決定合理化,;

對群體道德深信不疑,相信自己群體的決策是正義的;

對於對手的看法刻板化,認為對手軟弱愚蠢;

從眾壓力,使群體不欣賞不同意見,避免提出與群體不同的意見;

缺乏不同意見造成統一的錯覺,表面的一致性使群體決策合法化,甚至使罪惡的行動合理化;

思想警衛,某些成員迴避不利於群體決策結果的信息與資料,保護決策的合法性與影響力。

【完】

相關焦點

  • 筆記|《管心》C3 群體管理心理學 之一、基本概念 & 二、群體與團隊
    C3 群體管理心理學一、基本概念群體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目標,兩個或更多的人相互影響、互相依賴而形成的組合。組織是由兩個以上的人自覺協作的活動或力量所組成的系統,即組織由個體或群體集合而成,適應於目標的需要而存在,並通過分工和協調來實現目標。
  • 心理學:生日所在的日期,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出生日期,都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行為。有心理學提出,不同日期出生的人,往往會對同一件事情產生不同的行為,而且我們在不同年齡段,生日對我們行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但其實生日對於我們行為上的影響,要遠遠高於節日,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在潛移默化中讓我們產生改變。我們以西方的星座為例,不同的時間段對應著不同的星座,而關於不同的星座,它往往會給出不同的解釋,賦予不同的性格特點。大家應該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那就是在我們初次接觸星座的時候,我們會感覺這個星座似乎和我們平常表現得很像,即使不是這樣的話,在之後的行為中,我們總會儘量往那裡去靠。
  • 破除心理學迷信,從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開始
    著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他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採的權力意志論之後,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超職教育丨每年必考的心理學知識點!(最好收藏)
    2 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的一門基礎性分支學科。除心理學外,社會學、文化人類學乃至哲學等學科都與社會心理學有密切的聯繫,對社會心理學的誕生與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是個體與他人交往,接受社會影響,學習掌握社會角色和行為規範,形成適應社會環境的人格、社會心理、行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過程。
  • 「心理學入門」—「個體心理」—(情緒和動機)
    上一章我們說到:個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動現象就是個體心理,個體心理現象十分的複雜,可以簡單概括為三個方面,認知;動機、情緒和能力、人格。這章我們繼續介紹個體心理第二章,動機與情緒。同時,情感又會對認知產生巨大的影響,成為調節和控制人的認知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內在影響和因素。不同的情況對人的認知會產生不同方面的作用。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人們認知的積極性,使人銳意進取。反正,消極的情感會使人意志消沉,沮喪,自暴自棄,阻止人們認知與創造的積極性。
  • 筆記|《臨心》C10 臨床心理學中的實驗研究 & C11 心理病理學和...
    C10 臨床心理學中的實驗研究心理病理學的實驗室模型1.實驗性神經症:是最主要的病理心理學的實驗室模型。2.恐怖症、強迫症、衝動性行為和焦慮症。3.癔病和催眠:催眠是一種社會的交互作用,在催眠的過程中,一個人(被試)根據施術者的暗示而產生各種富於想像力的體驗。
  • 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研究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角度。發展心理學的內容比較廣,我主要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發表我研究的一些見解,給大家一些借鑑。一、心理發展和認知發展可以給人很多啟發和啟發。兒童發展心理學主要探討:幼兒時期的生理功能,以及他們如何適應外界環境;中學時期的認知水平,以及他們如何通過信息加工來理解世界;大學與工作時期的能力水平,如何使人成為人;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特殊群體的心理特徵,與正常和多樣化等社會規範。
  • 不受歡迎的人格類型-行為心理學
    怪異行為隨處可見,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誰也不想被其所累,而且,誰也不想成為始作俑者。那為什麼還會出現怪異行為呢?我們在思考怪異行為的成因時,最好是把此類行為視為兩人或多人相互影響的產物。只有一個人是無法形成破壞性局面的。之所以會出現困擾,是因為某個人的行為對其周圍的人產生了負面影響。在本書中,當我描述反常行為時,我們要思考的是個人如何與周圍的人相互影響。
  • 父母如何影響孩子性格?心理學告訴你模仿行為對性格傳遞的影響
    諾曼·文森特·皮爾什麼是性格心理學是這麼對性格定義的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態度是一個人對人、物或思想觀念的一種反應傾向性,它是在後天生活中習得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一個人對現實的態度,表現在他在生活中追求什麼、拒絕什麼,即表現在他都做了什麼上面。而一個人怎樣去做,則表明了他的行為方式。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決定了他的行為方式,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又體現了他對現實的態度。
  • 令人叫絕的9本心理學入門經典書籍
    1認識社會幫助你了解自己和他人,認識社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本書看點◎本書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學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世界。
  • 義大利留學:專業解析,當今社會最需要的職業:心理學
    當今這個高壓的社會下,雖然人人都對生活充滿了期待和嚮往,但是每個人的生活壓力會越來越大。在中國,每100萬人中只有2.4人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我國有心理學系的大學只有60所左右。而且,學歷教育體系中,心理諮詢專業極為稀少,極少數培訓資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高型科研院所。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2.1 人格與氣質現代心理學雖然已經摒棄了體液說,但依然保留了其最基本的概念:生理現象的確會影響人的基本人格。人腦中確實存在著調控人格基本方面的結構。不同的氣質特質會產生不同的社會信號,他人對這種社會信號的反應會強化(或者削弱)個體最初的遺傳特徵,這就是為什麼羞怯的孩子往往會變得更加害羞,而大膽的孩子更容易變得外向。
  • 心理學入門必看書單!
    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卻苦惱於不知從何下手?這裡推薦了九本適合大家閱讀的心理學入門書籍。CSUer們快來選擇一本感興趣的書,開啟自己的心理學之路吧~第一本:《夢的解析》它被譽為精神分析第一著名,標誌著精神分析體系的正式建立,揭示了左右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潛意識,深刻影響了人類看待組我和世界的方式。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這7個心理學效應 影響著大多數的人在生活中的行為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對你來說很有吸引力的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的風趣和聰明?又比如說在商場購物的時候,你被商場裡提供的第三種選擇而誘導?類似這樣的影響還有很多,它被認為是認知偏見。它甚至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控制你的生活。今天,安迪將帶來在生活中,不斷影響著大多數人行為的7個心理學效應。
  • 《組織行為學》複習思考題及答案
    管理心理學側重於把心理學的原理原則應用於管理,主要是研究行為內在的心理活動規律性,並相應地採取管理對策,側重於實踐和應用。而組織行為學則主要研究作為心理的外在表現的行為在組織中的發展規律性,側重於學術和理論研究。組織行為學的理論源泉比管理心理學更廣泛,它不僅來自心理學,還來自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等。
  • 「一讀社會心理學」真情流露or虛情假意?偽君子or真小人?
    好吧,這些例子的說服力難以量化,雖然書中伯格拉斯與瓊斯通過實驗將其證實,但我們真的有這些想法、行為嗎?這又是為了什麼?害怕失敗,這個原因最直接卻又令人難以接受,不過,這確實是我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至少這些理由,可以讓他人(同學、親友等)知道這次「失敗」是因為「偶然」因素,而非我們的能力或天賦不足。
  • 淺析人工智慧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前景
    除了人格量表的預測,人工智慧技術中的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擬最優的貝葉斯學習器(quasi-optimal Bayesian learner)和支持向量回歸機(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也被應用於心理學研究中,用以預測個體的認知和心理健康狀況。
  • [獲獎論文]SNS網站與個體社會支持程度的關係研究(組圖)
    摘要:本研究針對當下SNS網站的研究現狀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嘗試,利用社會支持程度量表結合心理學理論,以校內網為例,探索SNS網站使用的活躍程度及在校生的社會支持程度(歸屬感)的研究,研究方法採用網上匿名問卷法,利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和校內網的使用行為評定問卷結合成為新的問卷,並分析其校內網上的使用行為,對於虛擬社區在網民心中的位置和社會支持程度進行比較,看未來SNS網站的發展優勢並探索出路
  • 心理學入門書籍推薦丨送給對心理學好奇或是正在學習心理學的你
    這一部分是關於初次接觸心理學者適合的書籍,希望你能通過這幾本書對心理學的邏輯性、實驗性和科學性有所了解,而並非網上流傳的一些偽心理學。當然,這些書籍不是那種枯燥無趣的類型,它們寫作手法上更接近常人,並且有許多有趣的例子和實驗,都是一些能讓初學者讀懂,並且抱有繼續讀下去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