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姤卦」卦辭「女壯,勿用取女」及其彖傳破解

2021-01-09 子夏故壇

(上接「二、象辭破解」)

三、卦辭破解

卦辭曰:姤,女壯,勿用取女。

釋義:

《姤卦》之象,為一陰始現而遇眾陽,這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在初期的婚配狀況。母系氏族初期,不同班輩,兄弟姐妹之間雜交的血親婚配已受到限制。當時,一個母系氏族公社有一個共同的女祖先。由於全體成員只能確認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婦女都一代一代地成為確定本系族班輩世系的主體。成年男子則分散到其他氏族尋求配偶,實行群婚。《姤卦》之象,實際上就是一個母系氏族的生活圖畫,反映的就是以女性為主導的族外群婚的婚配形式。

由於女性是氏族公社原始共產制經濟的主持者,又對確定氏族的血親關係起著主導作用,社會普遍存在著女性崇拜的現象,故曰「女壯」。

在母系氏族初期,普遍的婚配現象是群婚,女子沒有固定的性伴侶,性關係的發生可以說是隨遇而安,不期而遇。母系氏族公社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它的全盛時期,普遍形成了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長期定居的村落。在這種條件下,婚配形式走向相對固定,形成了從女居的對偶家庭。對偶婚為一種兩廂情願,不受約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對同居形式。《姤卦》會先變為《同人卦》,《同人卦》就反映了母系氏族全盛時期的從女居的對偶婚配形式。綜觀母系氏族社會,並沒有形成從男居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不存在嫁娶現象,更沒有女子從一而終的禮制,故曰「勿用取女」。

歷代易學家把「女壯,勿用取女」的卦辭,解釋為女人過於淫亂、強勢,千萬不要娶這樣的女人, 這是以今非古,不識卦時所造成的,是十分錯誤的。

四、彖傳破解

彖傳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鹹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一)釋字

《說文》:「遇,逢也。從辵禺聲」。《五篇》:「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遇,不期而會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日遇」。

實際上,「遇」從「辵」從「禺」,禺亦聲 「禺」是隅的本字,在這裡是指角落。巷陌角落處是最容易相逢的地方。「辵」(chuò)的意思就是走走停停或疾走。《說文》:「(辵),乍行乍止也」,《六書故》:「辵,街道疾行也」。「乍行乍止」就是行止沒有預兆,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遇」是會意字,從「禺」表示不期而逢於角落處,從「辵」表示由於事先沒有約定,行止是隨意性的。《姤卦》反映母系氏族的婚配狀況,當時為族外群婚,沒有固定的性伴侶。性關係的發生都是不期而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也不固定,不受任何約束、只要兩廂情願,想來就來,想去就去,很隨意,故曰「《姤》,遇也。」

(二)釋義

《姤卦·彖傳》共分六句來解釋卦辭。

第一句「《姤》,遇也」,這一句解釋卦辭中的卦名——姤。《姤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會的婚配關係,當時為族外群婚制,婚配以女性為主導,但沒有固定的性伴侶。性關係的發生都是不期而遇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也不固定,不受任何約束,只要兩廂情願,想留就留,想走就走,很隨意,隨遇而安,故曰:「姤,遇也。」

第二句「柔遇剛也」,這一句解釋卦辭「女壯」。在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在社會生產,生活中佔主導地位,女子有隨意選擇配偶的權利和自由,且氏族的班輩世系由女性方面確定,故曰「女壯」。「女壯」的現象反映到卦上,就是《姤卦》一柔為主而遇五剛的結構,故曰「柔遇剛也」。

第三句「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這一句解釋卦辭「勿用取女」。在母系氏族社會,還沒有形成從男居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不存在男婚女嫁的社會現象,故曰「勿用取女」。從卦變的角度講,《姤卦》將來會變成《同人卦》,然後再變成《小畜卦》。每一次卦變,柔爻都是動爻,說明「柔」不斷地改變所遇之「剛」,每一「剛」都不能與該「柔」相處長久,也就是說,每一個男子都不能娶該女子為妻,組成一個固定的家庭。故曰:「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小畜卦》中更是明確指出:「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就是這種現象的反映。《姤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的初期,當時普遍的是群婚婚配,而《同人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的全盛時期,當時普遍流行對偶婚,對偶婚是相對固定的婚配形式,但並不受任何約束,所以到了《小畜卦》,又出現了「夫妻反目」而分離的現象。《小畜卦》就已經是母系氏族的晚期了。

第四句「天地相遇,品物鹹章也」,這一句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也就是《姤卦》的特點,就是生殖崇拜。天地相遇,品物鹹章「是生殖崇拜的自然屬性,母系氏族的生殖崇拜是天地生萬物的自然屬性的體現。母系氏族的生殖崇拜,其終極目標就是種族的延續,興旺和發達。這是在當時低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的一種自然憂患意識。」

第五句「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這一句指出了《姤卦》將卦變為《同人卦》。《姤卦》變為《同人卦》,柔將得中正之位,即所謂「剛遇中正」。《同人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形成了從女居的對偶婚配形式,從卦象上看就是《同人卦》六二中正而居。這時,母系氏族的生產關係將大行於天下,社會進入母系氏族的全盛之時,故曰「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第六句「《姤》之時義大矣哉!」這一句是作者強調《姤卦》時與義的重大意義。《姤卦》之時,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母系氏族階段,《姤卦》之義,是建立在母系氏族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係和婚配狀況的實際情況之上的。脫離了時與義,就無從講《姤》。《姤卦》所反映的母系氏族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相關焦點

  • 《易經》姤卦:勿用取女背後的深意
    天風姤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四卦,卦象為下巽上乾,由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巽為風,上卦為乾為天,是天下有風,吹拂萬物,陰陽相遇,而萬物得以盛壯之象,講述的是世間萬物遇合的道理。一陰既生,聖人卻又戒之以「女壯,勿用取女」,這又是為什麼呢?要知道一陰始生之時,其機甚微,其力甚弱,與處在其上的五陽相比,其初生之力似乎可以忽略不計,為什麼聖人們要如此的慎重其事,特別的訓誡呢?
  • 「姤卦」之卦圖破解
    第四十四卦 姤 卦卦圖:象辭: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告四方。卦辭:姤,女壯,勿用取女。彖傳: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通品物鹹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姤」者,從女從後,「後」者,發號施命者也。女性發號施命,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點,故《姤卦》反映的,確為母系氏族社會的情況。(二)交互卦及其反映的內涵意義《姤卦》的交互卦為《乾卦》。《乾卦》是天行之卦,反映的是天道規律。《姤卦》與《夬卦》的交互卦都是《乾卦》。《姤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而《夬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公社的解體。
  • 「家人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曰:「家人,利女貞」。釋義:《家人卦》上巽下離,「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家人卦》以女子為主,故曰「利女貞」。《家人卦》是由《大畜卦》變化而來,卦變時,陽爻為尊乎外而陰爻入主於內,陽為男,陰為女,故《家人卦》有男主於外,而女主於內之象。家務事主要由女主人操持,故曰「利女貞」。這裡的「貞」,主要指持家、操持家務。
  • 「損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一)釋字(詞):簋讀作guì。《說文》:「簋,黍稷方器也。」本義:盛放煮熟的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商周時期,簋 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或宴饗時,簋常與鼎配合使用。在使用時,鼎用奇數,簋用偶數。
  • 《周易》:天風姤,君子誥命四方——姤卦第四十四
    天風姤卦為《周易》第四十四卦,乾上巽下,巽為風,乾為天,象徵風行天下,無物不通。姤又有邂逅之意,因此姤可以表示相遇。姤卦就是講遇合的道理,可稱之為遇合之德,也就是合德。在機遇和誘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的立場,當合則合,絕不苟合、亂合,特別要警惕看似嬌柔弱小,實則陰險強硬的小人,以免陰壯陽消,反受其害。姤卦開篇就說:「女壯,勿用取女。」
  • 「鹹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按「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鹹:亨,利貞,取女吉。釋字(詞)取女「取」是「娶」的古字,即初文,「取女」今寫作「娶女」。《易》中出現的類似的詞有「納婦」、「歸妹」、「女歸」、「女妻」、「婚媾」等。
  • 「益卦」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四、彖傳破解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 「困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困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泰卦》是消息卦,所以《泰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上面,其剛剛消去的是陰爻。這個陰爻和上六、九五組成震體,「震為動」,代表行動力。九五為這個震體的主爻,是行動的動力,所以九五動,則會突破《困卦》的範圍限制,從而脫困。在《困卦》中,九四、九五、上六組成兌體,「兌為脫」,但九五並非兌體主爻,兌體主爻為上六,又「兌為口」,上六就是「兌口」。
  • 第二卦:姤卦 天風姤
    1、姤卦的卦辭及其含義是什麼?姤卦的卦辭是:「姤,遇也,柔遇剛。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巽是風,乾是天。過分強勢的女人,不適合當妻子。《象》曰:「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寓意是風吹遍大地的各個角落,象徵著與萬物相遇。君王也應該發布詔令,通知四面八方的民眾。也表示依附於強者,即可防止小人,又能增強自身實力。2、姤卦可以預測哪些事情?
  • 「中孚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古人田獵,分為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取而有節,孚而有度,稱為「中孚」之道。《序卦傳》曰:「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意思就是取之有節,孚而有度,就是「中孚」。四、彖傳破解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 易經—姤卦:防範危機,時時警惕,一陰與五陽相遇,健壯而不貞
    經傳原文: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鹹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之時義大矣哉!《象》日: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贏豕孚躪國。《象》日:「繫於金柅」,柔道牽也。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 「小過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一)釋字(詞):遺音臨終之聲,人曰遺言,鳥曰遺音。這裡指鳥飛過或被獲後留下的餘音。意思是鳥已去,音仍在,喻指剛剛發生的事。
  • (中四)姤卦「包有魚,包無魚」為例,談今《周易》注釋中的問題
    上節介紹了現今《周易》註解中的問題:一、脫離史實,不符合當時的歷史,用後世的觀點註解二、太過「唯心」,不符合現實,與事實相違背;本節介紹:現今《周易》註解中的問題:三、不知農牧,不知「六畜」習性及其借喻:1、以姤卦「姤:女壯,勿用取女。」;「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九四:包無魚,起兇。」
  • 姤卦:萍聚人生,風月一場
    姤卦,是上卦乾,天,;下卦巽,風,風在天的下面吹。象徵主方強,客方更強,主方只能在客方的壓制下開展工作。用於嫁娶上,就是:女壯,勿用取女。本卦中,五陽(男)在上方,且不斷向上發展:而一陰(女)處下方,且向下發展,表明男女的目標並不一致,各懷使命,只是因於時勢而邂逅,一場風花雪月之後,就又難免萍聚萍散,各奔東西了。《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鹹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天下相遇,品物鹹章也。意思是天地的陰陽之氣互相交遇,萬物才能生長繁衍。
  • 《易經》六十四卦之第四十四卦天風姤,解析男女關係
    天風姤卦是六十四卦之第四十四卦,它是乾宮八卦第二位,也是異卦,下巽上乾相疊,乾為天,巽為風,天下有風,吹遍大地,陰陽交合,萬物茂盛。I-hexagram kaTianfeng lingu-hexagramu lama-44 lezikhexagramu ezingamashumi amane-64.
  • 「明夷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明夷,利艱貞。釋義:《明夷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天時為酉。「酉」代表一年當中的仲秋之日,當其時也,萬物收斂。《否卦·象辭》曰:「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 揭秘《易經》第44卦姤卦:生命中那些令人目眩的相遇,因何而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後來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 「姤卦」之九二爻辭「包有魚,無咎不利;賓」破解
    《周易》中的「魚」是如何取象的?理由是什麼?(二)釋象《姤卦》初六為巽體主爻。「巽為繩」又「巽為進退」,「進退」換言曰擺動,「繩」引申專指釣繩。所以巽下之陰就象釣繩尾端擺動的魚一樣,故《易》中凡言「魚」,皆取象於巽下之陰。魚因其多子,故自古是生殖崇拜的對象和象徵。又「巽為長女」,長女一般指成熟的女性,故魚象徵處於生育期的成熟女性。
  • 《隨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 三、卦辭破解 卦辭曰:隨,元亨、利貞、無咎。 《否卦》先變為《鹹卦》,然後《鹹卦》再變為《隨卦》。在系列卦變過程中,《否卦》上九至上而下,一路下潛,最終成為《隨卦》初九。《隨卦》初九為震體主爻,「震為雷」、「震為龍」。《說文》:「(龍)善變化,興雲雨、利萬物,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於天,秋分而潛於淵」。《隨卦》天時在仲秋之月,仲秋之月是龍潛之月,所以《隨卦》初九至上而下,從外入內,為收聲閉藏之雷,為潛淵蟄伏之龍。
  • 男女相遇——姤卦裡的人生智慧
    姤。女壯。勿用取女。在開始之前,先說點我本人讀《易經》的個人經驗。大概從十七歲開始,能背誦整本《易經》的卦辭和爻辭。其實在最初,對於背誦這麼一整本書,也是抗拒的很,實在是太枯燥了,不願意背。但家裡長輩監督的太嚴格,不得已,只好違心,死記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