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象辭破解」)
三、卦辭破解
卦辭曰: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釋義:
凡損益之道,皆與時偕行。時損則損,時益則益,損益皆不失其時也,故《損》、《益》皆曰「利有攸往」。《損卦》之時為「損下益上」而「利有攸往」;《益卦》之時則「損上益下」而「利有攸往」。
《益卦》天時在仲春之月,東風來,雷始聲,萬物出達奮發而前途遠大,故曰「利涉大川」。而《損卦》天時在仲秋之月,天道斂藏,萬物凋敝,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故不可言「利涉大川」。
四、彖傳破解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一)釋字(詞)
木道
《易經》五行,東方屬木,時在春天,故春天之道為木道。木道謂生發,出達之道。春天,陽氣出達,草木生榮,蟄蟲鹹出,雷乃發聲,謂之木道。「震」為正東方之卦,萬物之所出;「巽在東南,為木」。「震」與「巽」為春天或春夏之交時卦,其道為木道。「木道乃行」就是指天行春令,萬物處於生發、積極向上的狀態。
(二)釋義
彖傳共分五句,來解釋卦辭。
第一句「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這一句是專門解釋卦辭中的卦名——益。說明「益」的特點是「損上益下」。「損上益下」就是自上而下的分賜、慶賞、救賑之類。「損上益下」是自上而下的恩惠,故「民說無疆」;「損上益下」是仁政,故「其道大光」。從卦變上看,《益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泰卦》上坤下乾,「坤為地」、「坤為眾」、「坤為布」,所以坤代表土地、代表勞動力、代表資財。卦變時,損上之土地、勞動力、資財以益下,故曰「損上益下」。
第二句「利有攸往,中正有慶」,這一句是以「中正有慶」來解釋卦辭「利有攸往」的。《益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卦變後,二與五位皆得中正,既得中又當位,可喜可賀,故曰「中正有慶」。損益適時,中正有慶,故而「利有攸往」。
第三句「利涉大川,木道乃行」,這一句用「木道乃行」來解釋卦辭「利涉大川」。《益卦》上巽下震,巽與震皆東方之卦,震為正東方之卦,巽為東南方之卦,五行屬木,時在春天,而《益卦》的天時也在仲春之月,春之盛德在木,故曰「木道」,「木道乃行」謂天行春令,草木生榮是也。春天是一年的首季,萬物興盛的開始,事物的變化發展有廣闊的天地,適宜邁開大步向前走,故「利涉大川」。
第四句「《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這一句是作者的發揮之辭,重點強調《益》卦「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而變化不已的特點。《益卦》上巽下震,「震為動」、「巽為長為高」,「動而巽」就是指草木萬物在春天裡不停地生長、高大,天天都有變化,故曰「日進無疆」、「其益無方」。《益》之道,「天施地生」,逢其時也。萬物得天之益,故有大變化、大發展。
第五句「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這一句是總結之辭。強調益之道,乃與時行,順天道也。順時而行,積極進取,則天必益之。《益》之時,大矣哉。
開卷有益乎?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