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卦」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如何理解?

2021-01-08 子夏故壇

三、卦辭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

卦辭曰: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一)釋字(詞)

《說文》:「背也。從肉北聲。」《正字通》:「背,身之陰也。」《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背從肉北聲」,實際上,背從肉從北,北亦聲。「北」是背的初文,即本源字。「北」的甲骨文字開就是兩個人相背而立,不相對也。「月」指肉體。故「背」的本義指身體的後面,這裡用作動詞,指背對著。

不獲

這裡指看不到。

《說文》:「庭,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

「庭」的本意是指臺階下空曠的地方,這裡指大門內的院中,是內部空間。

(二)釋義

《艮卦》天時為寅,「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或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是萬物復甦的時候。萬物復甦則始動,動乎內而未出也。《艮卦》言乎艮,艮者,止也。可見,艮其止,非不動也,而順乎天時,動乎內而未出也。比如孟春之月,蟄蟲草木復甦,動乎內而未出也。比如平旦之時,人們開始起床洗漱,卻還沒有走出院門行動。可見,艮其止,止其所應止,而非不動也,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動靜不失其時也。艮其止,應時而動也。

《艮卦》六爻,兩兩不相應,象人背靠背站著,彼此不能看見對方,故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艮其背,不獲其身」說明人與人已經站在一起,但卻還沒有正面交往,沒有發生聯繫。

《艮卦》內艮外艮,「艮為門闕」。內艮象徵戶門,外艮象徵院門,故《艮卦》六爻象在兩門之間。戶門與院門之間為庭院,故曰「庭」。《艮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卦變時有爻行動,象人在庭院中行走,故曰「行其庭」。前面講到「艮其皆,不獲其身」,「不獲其身」,就是彼此看不見對方,故曰「不見其人」。

《艮卦》天時為寅,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或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孟春之月,是萬物復甦的時候,但蟄蟲草木雖然復甦,卻未出也。平旦之時,是人起床洗漱之時,還未開門外出。故寅時,雖然萬物復甦,未相見也;雖然已經起床,但外面天氣還是一片漆黑,人與人不能相見也。這是自然現象,故曰「無咎」。

四、彖傳破解

彖傳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一)釋字(詞):

光明

「光」是動詞,是發揚、光大的意思,即「使……顯著」或「使……光大」的意思。「明」在這裡指事物處於上升發展的階段,就象太陽不斷升起,越來越明亮。

相與

指交往、發生聯繫。

敵應

指上下卦對應爻為同性,同性相敵,異性相援。敵應即不應,不相應援。

(二)彖傳釋義:

本《彖傳》共分兩句,對卦辭進行解釋。

第一句「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為止,止其所也。」這一句解釋了卦辭中的卦名——艮。本《彖傳》指出,艮為止。艮其止,非不動也,而是「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艮卦》天時為寅,「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或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孟春之月,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是萬物初動之時,蟄蟲草木初動而未出也,出則為時尚早,恐受凍害,故應止。平旦之時,是人起床洗漱之時,還未開門外出也,天氣尚黑,不宜出門,故亦應止。故「艮其止」,非不動也,動而順乎其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也。

第二句「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這一句解釋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卦辭所謂「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就是因為《艮卦》上下卦所對應的爻均為同性,同性相敵,異性相援;相敵則不相應援,互不交往。故曰「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上下敵應,互不相與,就象兩個人雖然並立在一起,卻是相背而立,而不能見其面,故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艮卦》內艮外艮,「艮為門」,內艮象徵戶門,外艮象徵院門,戶門與院門之間為庭院,故曰「庭」。由於 「艮其背,不獲其身」,故行於庭也不能見其人,故曰「行其庭不見其人」。《艮卦》天時為寅,萬物復甦於內而未外出,故不相見也,這是自然現象,順時而為,故「無咎」也。

相關焦點

  • 遊魚避網之卦,止步不前之象,艮卦為山,六十四卦解析第五十二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艮卦是艮宮首卦,五行屬土,傳統稱作艮為山。艮卦,停在他的背後看不到他的前身,走進他的庭院,卻看不到他本人,沒有災難。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彖辭說:艮,即止的意思。
  • 易經—艮卦: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易經——艮卦:動靜相宜,適可而止你現在的事情,就應當止則止,不失其時謹慎本分,自然安樂,要有主見,勿盲從他人,忠言逆耳,不聽吃虧在眼前,當止不止,反受其咎,煩躁不安,舉棋不定,於事無補,自我約束,量力而行,奉己自製,進退合時宜,靜待時機。做人敦厚,辦事穩妥。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之艮卦:做人要知道勇者知行,智者知止,當行則...
    艮卦: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意思是,走到其背後,突然停止,還沒有靠近其身體。行走在他的大庭院裡,沒見到他這個人,沒有災禍。 艮卦為山,喻止。艮卦是講停止的道理的,所以該停止的行為必須停止。行動與靜止不失時機,這樣道路才會光明。艮卦上下卦的對應爻相互敵對,而不是相互呼應。所以要暫時停止行動,保持理智,不要輕易妄進,自我克制,自我約束,謹言慎行。
  • 這個五一最美麗之正解坎離艮兌四卦
    不對歸不對,對的在哪?對的其實一直在我眼前。甚至還是我曾關注過的字眼兒。特別是艮兌二卦。首先是兌卦,這個卦的大象是澤,所以十二年前最初在定位象理的時候定位的是險陷,原因在於許多人基於卦辭認為坎為險,但我認為兌為澤,沼澤才是真險。而沼澤的險是可以陷落物質。故為險陷。但是,隨著對卦象的不斷解析,走到了其他思路上從而放棄這個定位。
  • 知來路,明去處,行止如何在心中《周易》艮卦隨筆
    01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艮卦卦辭以人體背部為例來形容止。不過背部的不易動是表示自身的不動,不然從整個身體也就是大局來看,背部在人行走的時候也是動的。因此,艮卦對我而言是代表了自身的停止也就是心的冷靜,萬事都要適可而止。完全不「動」的人是不存在的,都只是相對的停止。如今社會節奏非常快,我們普通人始終處於「忙碌」的狀態下。很少有靜下來思考自己的時候,也很少有思考自己的「閒心」。
  • 文王寫周易的故事第十四篇:艮卦
    艮卦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小丁:「有人說『艮』是止的意思。」文王指著卦符:「再看看。」小丁看到兩個陽爻各在兩個卦的上方,是其所在卦的高人,顯然是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問題,這兩個人的思想就不一致。卦符的三到上爻像個目字,下面有兩個陰小之爻。再看「艮」字,上面是目,代表看事物;下面為匕,是個側臥的人,自然是比喻那兩個小人了。「這不就是卦符的象形字嗎,指片面的世界觀啊!」文王滿意地點點頭:「這就是角度問題,你老是躺著身子看事物,把正的也能看歪了。
  • 白話講易經,第五十二卦,艮為山卦,正確認知自己,做到適時而止
    物不可以終動,故受之以艮。」艮就是靜止、停止。事物不能總處在運動狀態而不停止,不能總是向上發展而不停止,停下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艮卦,它將會教給我們停止的智慧。來看一下艮卦的卦象,上卦為艮卦,艮為山,下卦也為艮卦,所以艮卦的全名就叫做艮為山卦。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兼山就是前面一座山又一座山,比喻要停下來休息和修整了。
  • 學會讓自己靜下來——讀艮 卦
    道家經典《道德經》中關於「靜」的論述則更多,如「致虛極,守靜篤」「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重為輕根,靜為躁根」「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等等。佛家經典雖然對「靜」專門論述不多,但佛家修煉有一門必修的功課就是「禪坐」。儒釋道三家儘管對「靜」的理解和運用方法各有不同,但它們的共同理念出皆出自同一個文化源頭,就是《易經》中的艮卦。因此,要真正了解「靜」的奧秘,需究本溯源,學習《易經》的艮卦。
  • 如何理解艮卦的意義
    艮卦是比較難於理解的一個卦,首先艮字的字義就很難貫通,我們並不知道艮這個字在周代時究竟代表什麼意義,所以也就難以在我們現代的語言中找到對應的詞彙。傳統易學艮為山的論斷也並沒給我們提供更好的思路。我們理解艮卦的意義只能從符號所表現的性質出發。
  • 詳解《易經》艮卦:不動如山,八卦中最穩重安全的依靠
    艮為山艮卦代表山,「」上面是一個陽爻,下面是兩個陰爻。陰爻代表有形的物質,是土層、巖石層;上面只有一個陽爻,陽爻代表無形的、透明的、清澈的、氣態的物質,也就是空氣。艮覆碗艮的形狀像一隻是倒扣著的碗,所以口訣裡說「艮覆碗」。所有與這個形狀相關的物體都歸在艮裡邊,比如桌子、凳子、床、房子、門框,都是艮卦「」。
  • 艮卦 第四爻 艮其身 無咎
    那麼也就不容易造成不好的結果。此時即使有各種想法,各種雜念,也像是被用木頭盤起來的盆栽一樣,已經被糾正了生長方向,改變不易。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此時能夠抑制自己處於自己應該居處的地位,合適的地方不會有兇險的發生。限制的力度由內而外,此時被合理地抑制在恰當的地方。
  • 「艮卦」初六爻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破解
    足動乃行,趾動則不足行也。「趾」在這裡作動詞,意思就是動而不行。失正《說文》:「正,是也。從止,一以止。」筆者認為,「正」從一從止。「一」在下代表地,「一」在上代表天。「止」表示動靜不失其時。故「正」的本義就是動靜適應天時,即適時。《易》以適時曰「正」,以適位曰「當」,以適度曰「中」。「失正」的意思就是失時。
  • 一分鐘了解易經中的艮卦,艮卦除了代表山,還代表什麼?
    那麼這個艮卦只有一個爻的空氣,代表著在厚厚的巖石層上有稀薄的空氣。所以艮代表著自然界的山。小編觀點歸納:怎麼艮卦的形狀呢就是扣著的一個碗,口訣裡邊說艮覆碗,所有跟這個形狀相關的都歸入艮卦裡面。比如我們看見的桌子,凳子,床,房子,門框也是艮卦。過去管政府機關叫衙門,從門引申到衙門,再引申到政府機關,所以艮卦也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
  • 《易經》:艮卦的終極智慧
    艮卦中的智慧,所崇尚的是「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所以在一卦之中,隨著地位和時機的不同而適時的做出相宜的行為,如初六爻之艮其趾,六二爻之艮其腓,九三爻之艮其限,六四爻之艮其身,六五爻之艮其輔,或動或靜,或語或默,能持之以恆的堅持以艮止之道相守之人,其結果自然無咎。
  • 「損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具體講就是要首先保障最下層貴族的基本利益,使他們能維持正常的生活、生活條件,所以卦辭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奴隸社會裡,在祭祀和宴饗時,其用制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三鼎二簋」是士一級貴族的用制,而士是奴隸主貴族等級階梯中的最低層,所以「二簋」是奴隸主貴族最低的身份標誌。「二簋可用享」的意思就是要維持士一級貴族的基本利益。四、彖傳破解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 附佔卦方法步驟和解卦方法
    蓍草佔卦法首先要理解大衍之數。本文先解讀大衍之數,佔卦方法和步驟,最後解卦方法,本文3000餘字,閱讀需約8分鐘左右。一、大衍之數《周易》是卜筮之書,其實卜和筮是有區別的。卜為龜卜,筮為佔筮,兩者並不是相同的。龜卜主要是利用象,佔筮則是利用數。卜是在龜甲上鑽孔之後用火燒,根據其裂紋的形象斷吉兇,很直觀簡單。
  • 「萃卦」之卦辭破解
    其制為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宗廟的作用在於收族,鞏固尊祖敬宗的觀念。《禮記·大傳》:「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陳澔集說:「收, 不離散也。宗道既尊,故族無離散」。收族者,聚合族人也,以尊祖敬宗為核心,以上下尊卑,親疏遠近之序來團結族人。
  • 「艮卦」六四爻辭「艮其身,無咎」破解
    (二)釋象《艮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升卦》,然後《升卦》再變為《艮卦》。在卦變的過程中,全卦只有六五和六四兩爻的位置始終未發生變化。六五為君王,卻柔不當位;而六四為臣,卻始終順承於君王之下,柔而當位。《艮卦》六四居近君之位,柔而當位,其身正也。這就是說,無論君王是弱是強,六四始終能夠恪守君臣之道,忠於職守,不出其位,嚴格要求自己,心無旁騖,惟正於己,故曰「艮其身,無咎」,其《象傳》亦因而釋曰「艮其身,止諸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