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卦辭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
卦辭曰: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一)釋字(詞)
背
《說文》:「背也。從肉北聲。」《正字通》:「背,身之陰也。」《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背從肉北聲」,實際上,背從肉從北,北亦聲。「北」是背的初文,即本源字。「北」的甲骨文字開就是兩個人相背而立,不相對也。「月」指肉體。故「背」的本義指身體的後面,這裡用作動詞,指背對著。
不獲
這裡指看不到。
庭
《說文》:「庭,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
「庭」的本意是指臺階下空曠的地方,這裡指大門內的院中,是內部空間。
(二)釋義
《艮卦》天時為寅,「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或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是萬物復甦的時候。萬物復甦則始動,動乎內而未出也。《艮卦》言乎艮,艮者,止也。可見,艮其止,非不動也,而順乎天時,動乎內而未出也。比如孟春之月,蟄蟲草木復甦,動乎內而未出也。比如平旦之時,人們開始起床洗漱,卻還沒有走出院門行動。可見,艮其止,止其所應止,而非不動也,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動靜不失其時也。艮其止,應時而動也。
《艮卦》六爻,兩兩不相應,象人背靠背站著,彼此不能看見對方,故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艮其背,不獲其身」說明人與人已經站在一起,但卻還沒有正面交往,沒有發生聯繫。
《艮卦》內艮外艮,「艮為門闕」。內艮象徵戶門,外艮象徵院門,故《艮卦》六爻象在兩門之間。戶門與院門之間為庭院,故曰「庭」。《艮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卦變時有爻行動,象人在庭院中行走,故曰「行其庭」。前面講到「艮其皆,不獲其身」,「不獲其身」,就是彼此看不見對方,故曰「不見其人」。
《艮卦》天時為寅,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或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孟春之月,是萬物復甦的時候,但蟄蟲草木雖然復甦,卻未出也。平旦之時,是人起床洗漱之時,還未開門外出。故寅時,雖然萬物復甦,未相見也;雖然已經起床,但外面天氣還是一片漆黑,人與人不能相見也。這是自然現象,故曰「無咎」。
四、彖傳破解
彖傳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一)釋字(詞):
光明
「光」是動詞,是發揚、光大的意思,即「使……顯著」或「使……光大」的意思。「明」在這裡指事物處於上升發展的階段,就象太陽不斷升起,越來越明亮。
相與
指交往、發生聯繫。
敵應
指上下卦對應爻為同性,同性相敵,異性相援。敵應即不應,不相應援。
(二)彖傳釋義:
本《彖傳》共分兩句,對卦辭進行解釋。
第一句「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為止,止其所也。」這一句解釋了卦辭中的卦名——艮。本《彖傳》指出,艮為止。艮其止,非不動也,而是「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艮卦》天時為寅,「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或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孟春之月,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是萬物初動之時,蟄蟲草木初動而未出也,出則為時尚早,恐受凍害,故應止。平旦之時,是人起床洗漱之時,還未開門外出也,天氣尚黑,不宜出門,故亦應止。故「艮其止」,非不動也,動而順乎其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也。
第二句「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這一句解釋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卦辭所謂「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就是因為《艮卦》上下卦所對應的爻均為同性,同性相敵,異性相援;相敵則不相應援,互不交往。故曰「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上下敵應,互不相與,就象兩個人雖然並立在一起,卻是相背而立,而不能見其面,故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艮卦》內艮外艮,「艮為門」,內艮象徵戶門,外艮象徵院門,戶門與院門之間為庭院,故曰「庭」。由於 「艮其背,不獲其身」,故行於庭也不能見其人,故曰「行其庭不見其人」。《艮卦》天時為寅,萬物復甦於內而未外出,故不相見也,這是自然現象,順時而為,故「無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