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卦」初六爻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破解

2021-01-09 子夏故壇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一)釋字(詞)

《爾雅·釋言》:「趾,足也。」《釋名》:「趾,止也。言行一進一止也。」

「趾」的本意是指足的前稍部分,也借代為足。足的前稍部分一般為足指。足指動而不行,故稱為「趾」。「趾」從足從止,從「足」表示與足有關;從「止」表示足指動而不足以行。足動乃行,趾動則不足行也。

「趾」在這裡作動詞,意思就是動而不行。

失正

《說文》:「正,是也。從止,一以止。」

筆者認為,「正」從一從止。「一」在下代表地,「一」在上代表天。「止」表示動靜不失其時。故「正」的本義就是動靜適應天時,即適時。《易》以適時曰「正」,以適位曰「當」,以適度曰「中」。

「失正」的意思就是失時。

(二)釋象

《艮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升卦》,然後《升卦》再變為《艮卦》。《臨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特點可知,《臨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下面,其待息的為一陽爻,故《艮卦》下面待息的為一陽爻。《艮卦》初六、六二與下面待息的陽爻組成一個震體,「震為足」。一般地,震體主爻為足,那麼震體其它爻就是足指,故稱為「趾」。這正如「艮為手」,是指艮體陽爻為手,而艮體陰爻則為指。行動力在足不在趾,足動則行,趾動則不足以行,《艮卦》初六為趾,足隱而未現,不可行也,故曰「艮其趾」。

《艮卦》初六在艮體,而且在內艮體,「艮為門闕」,內艮體象徵戶門。《臨卦》變為《艮卦》時,《臨卦》六三動而下,成為《艮卦》初六,就象趾動而不出乎戶門,不行也。動而不行,這就是「趾」的特點,故曰「艮其趾」。「艮其趾」的意思就是動而不行,未出乎門外。

《艮卦》天時為寅,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或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寅之時,萬物復甦,動乎內而未外出也,這是自然現象。《艮卦》初六順應天時,動而不行,未出乎門外,故曰「無咎」。天時未到,則不強行,利於長久持正守時,故曰「利永貞」。

「艮其趾」就是動而不行,未出乎門外,這是適時順天的表現,故《象傳》釋曰:「艮其趾,未失正也。」「未失正」就是未失時也。

(三)義理

適時,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適時而為,則事順也。《艮卦》天時在孟春之月,萬物初醒而未出,出則受凍害也。《艮卦》初六作為初爻,一個「趾」字就道出了其中的道理。「趾」者,足指也,趾動而不足以行也。「動」表示甦醒,「不行」則表示未出也。動而未出,這就是「艮」的意義。「艮為止」,艮其止,止其所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也。《隨卦·象辭》曰:「隨,君子以晌晦入宴息」。如果《隨卦》是告訴我們要「日落而息」,那麼《艮卦》就是告訴我們要「日出而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乎天時也,君子當順時而為也。

相關焦點

  • 「艮卦」六四爻辭「艮其身,無咎」破解
    六四:艮其身,無咎。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二)釋象《艮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升卦》,然後《升卦》再變為《艮卦》。在卦變的過程中,全卦只有六五和六四兩爻的位置始終未發生變化。六五為君王,卻柔不當位;而六四為臣,卻始終順承於君王之下,柔而當位。《艮卦》六四居近君之位,柔而當位,其身正也。這就是說,無論君王是弱是強,六四始終能夠恪守君臣之道,忠於職守,不出其位,嚴格要求自己,心無旁騖,惟正於己,故曰「艮其身,無咎」,其《象傳》亦因而釋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 白話講易經,第五十二卦,艮為山卦,正確認知自己,做到適時而止
    來看一下艮卦的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艮卦講的是靜止、停止的智慧,形體保持安定的關鍵在於背部,行動保持安定的關鍵在於內心,把後背朝外,大家就看不見我的情緒起伏;內心寧靜,就不會妄想妄動,以至於庭院裡有人走來走去,我也就像看不見他們一樣。以這樣的態度處事,當然會沒有災禍。來看一下艮卦的爻辭:初六爻: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 259.用甲骨文和金文析晉卦初六爻辭
    罔孚,裕無咎。析爻辭:爻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大意是,初六爻的進取是什麼樣啊,邊受摧殘邊進取。地位卑微沒有威信咋辦吶,那就把肚量皮放大一些。如何化解困境呢?一是順應大勢,二是大度,結果無咎。
  • 「升卦」初六爻辭「允升,大吉」破解
    從兒聲」《晉卦·六三爻辭》:「眾允,悔亡」。筆者以為,「允」當從「厶」從「兒」。「厶」是「私」的古字;「兒」是幼子。偏愛幼子的私心,是人之常情。或者說,人之私心,莫過於對自己幼子的偏愛。「允」的本義就是象偏愛自己的幼子一樣,予以關愛和支持,引中為泛指同意、許可,《說文》所謂「信」也。信者、言乎仁也;仁者,愛也;因愛,故予以關照、支持。
  • 遊魚避網之卦,止步不前之象,艮卦為山,六十四卦解析第五十二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艮卦是艮宮首卦,五行屬土,傳統稱作艮為山。艮卦,停在他的背後看不到他的前身,走進他的庭院,卻看不到他本人,沒有災難。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彖辭說:艮,即止的意思。
  • 「小過卦」初六爻辭「飛鳥以兇」解讀
    (二)釋象《小過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震卦》,《震卦》再變為《小過卦》。《小過》初六原為《臨卦》六三。《臨卦》六三處于震體,「震為善鳴」,善鳴者莫若飛鳥,飛鳥是柔小之物,常喜群集,故震體中柔爻皆可取象為「飛鳥」。《臨卦》六三為震體柔爻,這裡取象為「飛鳥」。
  • 「升卦」九二爻辭「孚乃利用禴,無咎」破解
    (二)釋象《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升卦》,然後《升卦》再變為《艮卦》。《升卦》九二原為《臨卦》九二,最終為《艮卦》上九。在《臨卦》中,九二「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充滿生機和活力,故曰「孚」。《臨卦》九二在兌體,「兌為巫」。《說文》:「巫,祝也。
  • 「損卦」之初九爻辭「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曰: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 文王寫周易的故事第十四篇:艮卦
    便劃了個兼山卦。艮卦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小丁:「有人說『艮』是止的意思。」文王指著卦符:「再看看。」小丁看到兩個陽爻各在兩個卦的上方,是其所在卦的高人,顯然是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問題,這兩個人的思想就不一致。卦符的三到上爻像個目字,下面有兩個陰小之爻。再看「艮」字,上面是目,代表看事物;下面為匕,是個側臥的人,自然是比喻那兩個小人了。「這不就是卦符的象形字嗎,指片面的世界觀啊!」文王滿意地點點頭:「這就是角度問題,你老是躺著身子看事物,把正的也能看歪了。
  • 知來路,明去處,行止如何在心中《周易》艮卦隨筆
    01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艮卦卦辭以人體背部為例來形容止。02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周易》永遠是都不能只提一個方面的,因為陰陽同時存在且相互作用。所以我想說,止是停止,可以是停止行動,也可以是停止不動,停止不動就是動而且要一直動。
  • 「艮卦」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如何理解?
    三、卦辭破解(上接「二、象辭破解」)卦辭曰: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一)釋字(詞)背《說文》:「背也。從肉北聲。」《正字通》:「背,身之陰也。」《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 「萃卦」上六爻辭「齎諮涕洟,無咎」破解
    然而,當《觀卦》變為《萃卦》後,《觀卦》六四卻並沒有當上君王,而是成為了《萃卦》上六。《萃卦》上六位已極,窮矣,故《象傳》有言曰:「未安上也」。所謂「未安」就是指《萃卦》上六未當上君王。「上」是動詞,指《觀卦》變《萃卦》時,《觀卦》六四向上而成為《萃卦》上六。「未安上也」就是指《萃卦》上六未按正常規律當上君王而直接成為有位而無權的顧問級人物。《萃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
  • 「萃卦」初六爻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破解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一)釋字(詞)握《禮記·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粟;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鄭玄注曰:「握,謂長不出膚。」
  • 易經-人生 62.雷山小過卦(上)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術語說明一:六爻的順序為從下到上讀作:初,二,三,四,五,上;九代表陽爻,六代表陰爻;位置也分陰陽,第一、三、五爻為陽位;第二、四、六爻為陰位,二和五分別是上下兩卦的核心,但五是全卦的中心。術語說明二:卦辭:解釋一卦的含義。爻辭:解釋一爻的含義。
  • 「萃卦」九五爻辭「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破解
    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一)釋字(詞)位這裡指王位。匪孚《說文》:「孚,卵孚也。一曰信也」。孚的本義指對幼子的愛撫,泛指仁愛之心,引申為信任,認同。(二)釋象《萃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先變為《萃卦》,然後《萃卦》再變為《習坎卦》。《萃卦》九五與六二原本就是正應關係,是天然的親緣關係,這裡取象為父子關係。《萃卦》九五居王位,其將來肯定想把王位傳給六二,然而最終到《習坎卦》時,九五傳位於子的志願也還未完成,只是讓其子最大限度地接近了王位。
  • 「遯卦」之初六爻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釋字(詞):尾尾者,柔而隨於後者。尾從屍從毛,尾多長毛,柔順於後,故從毛。在第一種卦變中,《遯卦》初六未動,於是也就未深陷訟事中,故無災,這就符合了《遯卦》初六爻辭「勿用有攸往」的說法。在第二種卦變中,《遯卦》初六雖然有所上進,卻是跟從在六二之後的。《遯卦》經《巽卦》變為《中孚卦》,《遯卦》六二先成為《中孚卦》六四,《遯卦》初六才跟著成為《中孚卦》六三,所以這也是正常的。在第三種卦變中,《遯卦》六二未動,而初六卻「突如其來」地驟然向上,成為《離卦》六五。
  • 「升卦」之卦圖破解
    爻辭及其象傳: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九三:升虛邑。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六四:王用亨於岐山,吉無咎。象曰:王用亨於岐山,順事也。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 「夬卦」初九爻辭「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曰: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九三:壯於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上六:無號,終有兇。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 《臨卦》之上六爻辭「敦臨,吉,無咎」破解
    上六:敦臨,吉,無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釋字(詞)敦《艮卦》上九爻辭曰:「敦艮,吉。」其《象傳》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臨卦》上六爻辭曰:「敦臨,吉,無咎」其《象傳》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 「旅卦」六二爻辭「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破解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易·師卦》:「左次無咎,未失常也」。《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次」指客居於某處而作比較久的停留。資《說文》:「資,貨也。從貝次聲」。「資」從貝從次。從「貝」表示財貨;從「次」表示旅居。所以「資」的本義應該指旅費,行路所用也,後泛指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