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一)釋字(詞)
趾
《爾雅·釋言》:「趾,足也。」《釋名》:「趾,止也。言行一進一止也。」
「趾」的本意是指足的前稍部分,也借代為足。足的前稍部分一般為足指。足指動而不行,故稱為「趾」。「趾」從足從止,從「足」表示與足有關;從「止」表示足指動而不足以行。足動乃行,趾動則不足行也。
「趾」在這裡作動詞,意思就是動而不行。
失正
《說文》:「正,是也。從止,一以止。」
筆者認為,「正」從一從止。「一」在下代表地,「一」在上代表天。「止」表示動靜不失其時。故「正」的本義就是動靜適應天時,即適時。《易》以適時曰「正」,以適位曰「當」,以適度曰「中」。
「失正」的意思就是失時。
(二)釋象
《艮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升卦》,然後《升卦》再變為《艮卦》。《臨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特點可知,《臨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下面,其待息的為一陽爻,故《艮卦》下面待息的為一陽爻。《艮卦》初六、六二與下面待息的陽爻組成一個震體,「震為足」。一般地,震體主爻為足,那麼震體其它爻就是足指,故稱為「趾」。這正如「艮為手」,是指艮體陽爻為手,而艮體陰爻則為指。行動力在足不在趾,足動則行,趾動則不足以行,《艮卦》初六為趾,足隱而未現,不可行也,故曰「艮其趾」。
《艮卦》初六在艮體,而且在內艮體,「艮為門闕」,內艮體象徵戶門。《臨卦》變為《艮卦》時,《臨卦》六三動而下,成為《艮卦》初六,就象趾動而不出乎戶門,不行也。動而不行,這就是「趾」的特點,故曰「艮其趾」。「艮其趾」的意思就是動而不行,未出乎門外。
《艮卦》天時為寅,寅代表一年當中的孟春之月或一天當中的平旦之時。寅之時,萬物復甦,動乎內而未外出也,這是自然現象。《艮卦》初六順應天時,動而不行,未出乎門外,故曰「無咎」。天時未到,則不強行,利於長久持正守時,故曰「利永貞」。
「艮其趾」就是動而不行,未出乎門外,這是適時順天的表現,故《象傳》釋曰:「艮其趾,未失正也。」「未失正」就是未失時也。
(三)義理
適時,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適時而為,則事順也。《艮卦》天時在孟春之月,萬物初醒而未出,出則受凍害也。《艮卦》初六作為初爻,一個「趾」字就道出了其中的道理。「趾」者,足指也,趾動而不足以行也。「動」表示甦醒,「不行」則表示未出也。動而未出,這就是「艮」的意義。「艮為止」,艮其止,止其所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也。《隨卦·象辭》曰:「隨,君子以晌晦入宴息」。如果《隨卦》是告訴我們要「日落而息」,那麼《艮卦》就是告訴我們要「日出而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乎天時也,君子當順時而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