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卦」之初九爻辭「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破解

2021-01-09 子夏故壇

(上接「四、彖傳破解」)

五、爻辭破解

爻辭曰: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一)總體分析

《損》《益》之道,損多而益寡。盈則損,虛則益,時損則損,時益則益,損益不失其時,故《損卦·彖傳》曰:「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否卦》上乾下坤。坤多柔而無剛,乾多剛而無柔,損益之,則損下之柔而益上,此為《損》也。《損卦》天時在仲秋之月,仲秋之月,天下豐收,下足而上虧,按照損益之道,《損卦》當以損下益上、損柔益剛為要。三者損其一則不足,三者損其二則過,如何在「不足」與「過」之間平衡斟酌,這就是《損卦》的智慧。《損卦》能從整體上達到「懲忿窒欲」的境界,做到窒上之欲而懲下之忿,這是很不容易的。《損卦》在損下益上的過程中是如何做到「懲忿窒欲」的呢?且聽以下各爻的分解。

(二)六爻詳解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①釋字:

《玉篇》:「已,止也,畢也,訖也。」《廣韻》:「已,成也。」「已」表示完成。結束:~經,~然。「已事」指事情已經完成。

《說文》:「遄,往來數也。從辵耑聲。」《玉篇》:「遄,疾也,速也。」

《詩·邶風·泉水》:「遄臻於衛,不瑕有害。」《詩·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可知,遄的本義就是往來頻繁,也指往來迅速。

②釋象:

《損卦》是由《否卦》再變而來。《否卦》變為《未濟卦》,再變為《損卦》。《損卦》是「損下益上」之卦,損下之柔而益上。《損卦》初九原為《否卦》九四,是卦變的動爻之一,在初九往來變動之前,《否卦》已經損下一柔而益上,暫變為《未濟卦》。《否卦》下有三柔,變為《未濟卦》時,只損下一柔而益上,下有餘而上不足,上下柔剛不平衡,損益之事未完成,故卦名曰「未濟」也。《未濟卦》損益之事未完成,故需再損,再損之事就落在了《未濟卦》九四身上。

為了完成《未濟卦》再損的任務,《未濟》卦九四奉命下行,於是《未濟卦》變成了《損卦》,《未濟卦》九四變成了《損卦》初九。《未濟卦》九四為坎體主爻,「坎為弓輪」,以弓發矢,以輪為車,行之速也,故曰「遄往」。《未濟卦》變《損卦》時,《未濟卦》九四為了完成再損的任務,奉命下行,快如弓矢車輪,故曰「已事遄往」。為實現損益平衡,完成損益的任務,《損卦》初九由上而下,「已事遄往」,乃是奉命行事,是職責所在,故曰「無咎」。因是奉王命行事,秉承的是王的意志,故《象傳》釋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損卦》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未濟卦》,然後《未濟卦》再變為《損卦》。《否卦》先變為《未濟卦》時,損下一柔而益上,這一損為初損,三者而損其一,損而不足,故損得理所當然,毫無爭議。《未濟卦》變《損卦》時,這一損為再損,三者而損其二,損則過矣,故損的關鍵環節就在這裡,也正是考驗主損者智慧的時候,應根據具體情況斟酌而損之,故曰「酌損之」。

《損卦》初九原為《未濟卦》九四,《未濟卦》九四伴君如伴虎而居多懼之位,並且過於剛直而不當位,一不小心就會遭殃,故很危險。《未濟卦》九四爻辭曰:「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這裡的「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指的是周族首領季歷作為商王朝的「牧師」,受商王之命徵伐鬼方。《竹書紀年》載:「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季歷是周族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周文王的父親,繼位後周人稱為「王季」。王季展開對西北諸戎部落的進攻,取得了很大勝利。商王朝嘉其功,命季歷為「牧師」,替商王行徵伐事,成為西方強大的方伯之國。

「伐鬼方」實際也是一種「損下益上」的行為。這裡的「震」和「三年」中隱含著巨大的智慧,能領悟後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震」在這裡指以謹慎戒懼的態度來行動。「震為動」,但並非盲目行動。「震」本身就含有戒懼的意思。《震卦·象辭》:「震,君子以恐懼修省」。「三年」不是實指,而是指多年。奉王命而伐鬼方,既要伐鬼方也要防備功高蓋主,引起王的猜忌,所以最好能在裡面找到一種平衡,既能制約鬼方的侵擾,也能消除君王的猜忌,並且使君王不得不長期依靠自己,這就是「三年有賞於大國」的智慧。

可惜季歷沒有這樣的智慧,武乙死後,文丁繼位為新的商王,功高蓋主的季歷很快引起文丁的猜忌,並遭其毒手。《竹書紀年》載:「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捷。王嘉季歷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既而執諸塞庫,季歷困而死」,因謂「文丁殺季歷」。季歷的徵伐之功,引起了文丁的猜忌和警覺,使文丁感覺季歷的威脅已超過諸戎,故先嘉其功而後囚殺之。這件事從《損卦》的角度講,就是損下益上而過度了,而不是「酌損之」。過度就會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就會危及自身。

③義理

損益之道在於平衡,然三者損其一則不足,三者損其二則過之。事情雖沒有絕對的平衡,但需「酌損之」。「震用伐鬼方」的意思,就是要謹慎對待「伐鬼方」的問題。就商王朝而言,「鬼戎」一日不除,則有一日之患;而就周人而言,「鬼戎」一日不除,則有一日徵伐之權,而亦有一日之賞。所以既要「伐鬼方」,還不能徹底消除「鬼方」的威脅。不伐鬼方,則無為而終,伐滅鬼方,又會「兔死狗烹」。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在「伐鬼方」的同時,與「鬼方」形成一種平衡關係,使鬼方成為一種既不能威脅又經常威脅商王朝的力量,而在其中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周人。這樣,周人的地位和安全不但可以確保,而且會「三年有賞於大國」。這雖然為詭計,卻是一種十分有用的自保策略。季歷實際上並不諳其道,一味以勇力「伐鬼方」,並真心誠意地不斷向「大國」商王朝獻捷,結果未免功高蓋主,在功成之時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被商王文丁囚殺。

相關焦點

  • 「損卦」之卦圖破解
    第二十一節 損益之道第四十一卦 損 卦卦圖:象辭: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卦辭: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傳: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 「損卦」之九二爻辭「利貞,徵兇,弗損益之」破解
    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一)釋象:《損卦》是由《否卦》再變而來,《否卦》先變為《未濟卦》,然後《未濟卦》再變為《損卦》。《損卦》初九、九二都是卦變的動爻。九二相對於初九而言,初九為再損之動,而九二則是初損之動。
  • 「損卦」之六四爻辭「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破解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一)釋字疾《說文》:「疾,病也。從疒矢聲。」《說文·段注》:「疾,病也。析言之則病為疾加;渾言之則疾亦病也。按經傳多訓為急也、速也。」(二)釋象《損卦》是由《否卦》再變而來。《否卦》先暫變為《未濟卦》,《未濟卦》再變為《損卦》。《未濟卦》變《損卦》時,《未濟卦》九四與初六互換位置,《未濟卦》初六成為《損》之六四。在《未濟卦》中,九四為坎體主爻,「坎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九四又不當位,故九四有「疾」。卦變後,坎體消失,《未濟》九四成為《損》之初九。
  • 損卦之卦圖破解
    卦辭: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傳: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爻辭及其象傳: 初九:己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 304.用甲骨文和金文析損卦六四爻辭
    ䷨)卦六四爻辭: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析爻辭:爻辭「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大意是,治理初九爻的弊病,快速得到療效和效益,怎麼做,都不為過。六四爻和初九爻正應,損卦是損下益上,就初九爻和六四爻而言,初九爻損失、六四爻增益,這一組關係中,六四爻要充分利用損卦的特性,大膽開展改革,革除初九爻的弊端,能夠獲得較好的收益。
  • 損卦: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從爻變規律看,損從泰卦變來,泰卦是春天卦,陽升陰降,九三爻上升到上爻,上六爻則交換位置到六三,形成了陽損陰益。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損卦上卦為艮為手,下卦為兌為幼女,以手撫摸小女兒的頭表達愛,故曰有孚。損卦由泰卦爻變而來,乾卦的上爻與坤卦的上爻交換,損下益上,故曰元吉。
  • 《周易》:山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損卦第四十一
    世上的事情,從來都是有損有益,有得有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立場對了,他人看來不利的「損」,也可以獲得收益。《周易》深諳其中奧秘。損卦是艮上兌下,兌為澤,艮為山,澤在山下。澤卑山高,以澤之自損以增山高,是損下益上之象。
  • 「損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一)釋字(詞):簋讀作guì。《說文》:「簋,黍稷方器也。」本義:盛放煮熟的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商周時期,簋 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或宴饗時,簋常與鼎配合使用。在使用時,鼎用奇數,簋用偶數。
  • 《易經》——損卦: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易經》——損卦:損下益上,其道上行!先來看損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原文,如下圖:損卦由艮卦和況卦上下組合而成,艮卦(代表山)在上,兌卦(代表澤)在下。其卦辭為: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修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損,損失、減少、削減。有,擁有。
  • 「大壯卦」之初九爻辭「壯於趾。徵兇,有孚」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初九:壯於趾。徵兇,有孚。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釋字(詞)孚「孚」從爪撫子,表示對幼子的一種愛撫之情。故「孚」與仁德有關,表示一種善待和愛護的情感。如獲而不殺謂之「俘」,淹而不沉謂之「浮」,粗網不害幼小,故謂之「綒」,等等。
  • 《易經》第四十一卦·損卦
    《易經》第四十一卦 損卦 山澤損 艮上兌下 兌為澤,艮為山,澤在山下。澤卑山高,以澤之自損以增山高,所以損象徵減損。減損之時,只要心存誠信,就會獲得吉祥而沒有什麼災難;只要守持正固,就利於有所前往。損之道只要心誠,微薄之物也可以奉獻出來,但須合時。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
  • 「夬卦」初九爻辭「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曰: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九三:壯於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上六:無號,終有兇。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 易經新解四十一 —— 損卦
    易經新解四十一 —— 損卦《損》 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 解:誠信有之,大吉,無所怪罪,可利忠貞之志,有利於往前發展;有何之用?兩隻簋即可用於亨通之道。當僵局或必須減損的時候,可以讓被減損者杯酒釋英雄,來保全大局,完成大業。《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
  • 57.讀易經體會之損卦除掉心中的邪念,內心才會富足才會獲得喜悅
    損卦,損這個字好理解,就是減少的意思,比如損失、損耗、損兵折將等等。損卦主要講述減損之道。損下益上,即損百姓的利益,肥汙吏的錢包。山澤損,水庫、湖泊裡的水不斷衝刷著岸邊山的根基,久而久之,山就會坍塌掉。「捨得」這個詞語也蘊含著損的哲理。即有舍才有得,小部分付出,看起來是暫時吃虧了,但有可能得到長遠利益。在南方過年有互相發紅包習俗,紅包裡的錢不多,5元,10元不等。其寓意就是舍小財,發大財。
  • 四象法之解讀~強盜
    《序卦傳》:「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的原意為減少的意思,序卦傳說的「有所失」。因為有所失,所以《繫辭傳》說:「損,先難而後易。」損與益是相反而相成的一對卦,《雜卦傳》:「損益,盛衰之始也。」《繫辭》:「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可見易經中是把損與益當做是修德的兩種不同功夫與方法,也是相輔相成的一對觀念。損是減少,益是增加。
  • 「姤卦」之九二爻辭「包有魚,無咎不利;賓」破解
    敬而邀之謂之賓,不請自來謂之客。也就是說,賓是請來的,客是自來的。賓與客一樣,都是寄居者,都不是主人,都不會長久居住。魚魚具有極強的生殖能力,是女陰的象徵,是生殖崇拜的象徵。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盆」,其盆上的人面魚紋圖畫是人面與魚紋的和諧結合。筆者對「人面魚紋」的解釋是這樣的:圖上人面圓而碩大,突出人首的基本特徵。
  • 57.讀易經體會之損卦除掉心中的邪念,內心才會富足才會獲得喜悅
    損卦,損這個字好理解,就是減少的意思,比如損失、損耗、損兵折將等等。損卦主要講述減損之道。損下益上,即損百姓的利益,肥汙吏的錢包。山澤損,水庫、湖泊裡的水不斷衝刷著岸邊山的根基,久而久之,山就會坍塌掉。「捨得」這個詞語也蘊含著損的哲理。
  • 道解《周易》:損卦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釋義:心懷真誠,元始吉利,沒有過錯,保持守正,利於前往。如何減損呢?可以共同享用。啟示:損是減損的意思。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聖人效法天道,能夠損己之有餘,以奉養天下。損卦,是在教人效法「道」,通過減損自己來利益別人,用自身富餘的來利益別人。
  • 周易之第四十一卦:損益之道!
    損卦為異卦相疊(兌下艮上)。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山下澤,有大澤侵蝕山根之象。所以,卦名曰損。 損卦闡釋減損自己的原則,但這種減損並不意味著損傷自己的部分利益去援助別人,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損人利己;而是如何在不使自己利益受損的情況下去獲得相當的利益,以及如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適當減損或放棄部分利益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這是損卦最本質的東西。損卦的卦義是為國家政權角逐和用兵之道服務的,不涉及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問題。 初九:己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 下經損卦第四十一
    【易德精義】【損德】損下益上少為妙世上的事情,從來都是有損有益,有得有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立場對頭,一般人看來不利的「損」,其實卻也可以獲得收益。易家早就深察其中奧秘。按照卦變的原理,損卦原來是由泰卦變來。泰卦的內卦為乾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