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 損益之道
第四十一卦 損 卦
卦圖:
象辭: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卦辭: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傳: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爻辭及其象傳:
初九:己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之吉,自上佑也。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一、卦圖破解
(一)卦變與天時
《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未濟卦》,然後《未濟卦》再變為《損卦》。
《否卦》是《損卦》的本源卦,反映《損卦》的天時,其天時為酉。「酉」代表一年當中的仲秋之月,節氣為自露、秋分,酉正即為秋分日;「酉亦代表一天當中的日入之時,時間在下午17~19時之間,酉正即為下午18時整。
當其時也,五行屬金。五行為金,象徵著肅殺和收斂,天道為收。人道重義。仲秋之月,北鬥星柄指向正西方向,天行西方之德,天氣肅殺,萬物收斂。日入之時,鳥歸巢人回家,否閉斂收也。《禮記·月令》云:「是月(仲秋之月)也,日夜分,雷始收聲,蟄蟲壞戶,殺氣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又曰:「是月(仲秋之月)也,易關市,來商旅。納貨賄,以便民事。四方鹹集,遠鄉皆至,則財不匱,上無乏用,百事乃遂。」又曰:「(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多積聚。」
仲秋之月,萬物成熟,是豐收的季節,故古代於秋季行賦稅之事。《易·說卦傳》曰:「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說言乎兌」,「說」者,悅也,脫也,銳也,稅也。「悅」、「脫」、「銳」、「稅」皆言乎「兌」者也。天下豐收,民心喜悅,故為「悅」;仲秋之月,天氣肅殺,萬物毀折,子實脫落,故為「脫」;仲秋之月,萬物成熟,莖杆芒刺硬化,故為「銳」;仲秋之月,萬物豐收,正是古代國家徵收賦稅的時候,故為「稅」。《損卦·彖傳》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賦稅之道,就是「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故《損卦》必言乎賦稅。《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卦變時,柔行於上,損下益上,象徵財貨納於上。《易》以柔為物質財貨,以剛為精神方面的東西,故柔行於上,象徵財貨納於上也。《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是消息卦,《否卦》之勢,陽消而陰息也,故《損卦·彖傳》曰:「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孔子在《白話帛書要》中有一段話,明確指出,《損卦》天時在秋天快到冬天之時。他說:「《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之室也,故曰《益》;《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產□,道窮□□□□□□□。」(註:「□」處表示文字缺損)由此可見,《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天時在秋而近於冬。
(二)交互卦及其反映的內涵意義
《損卦》的交互卦是《復卦》。《復卦》是「元陽初復」之卦。《損》、《益》之卦,皆為三陽三陰,陰陽平衡之卦。《損》、《益》之道,損剛則益柔,損柔則益剛,有損必有益,有益必有損,損益必平衡。《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卦變時,「損下益上」,損下之柔而益上。損下之柔則必益下以剛,益下以剛則為剛復也。所以,《損卦》天時在仲秋之月,天道為損剛益柔,萬物之所老衰,然《損卦》「損下益上」之舉,則為反其道而行之,損下之柔而使剛益,剛益於下,乃為剛返,剛返之德,莫過於《復》也。可知,《損卦》「損下益上」,其內涵實為剛返也。
(三)綜卦及其對比意義
《損卦》的綜卦為《益卦》。《損卦》與《益卦》都是三陰三陽之卦,反映事物在總體平衡條件下的增減變化,其原則就是有損必有益,有益必有損,損益必平衡。《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天時在仲秋之月,午後酉時;《益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天時在仲春之月,清晨卯時。《損卦》之時,陰陽平衡而陰始勝陽,萬物始老衰也;《益卦》之時,陰陽平衡而陽始勝陰,萬物始出而欣欣向榮。故《雜卦傳》對比《損》、《益》兩卦而言曰:「《損》、《益》,盛衰之始也。」《損》始衰而《益》始盛也。
孔子曰:「《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之室也,故曰《益》;《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產(?),首窮口口口口口口口。」
《損卦》在萬物老衰之時而能「損下益上」,乃使剛返,故損而含《復》,其交互卦即為《復卦》;《益卦》在萬物起興之時而「損上益下」,乃使剛剝,故益而含《剝》,其交互卦為《剝卦》。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時損則損,時益則益,損益不失其時,方合天道。
(四)錯卦及其否定意義
《損卦》的錯卦為《鹹卦》。「鹹」為「無心之感」,強調受自然規律支配,而不摻雜人為因素的直感。而「損」則需要仔細斟酌,左右權衡,損而有時,損而有度,方可「無咎」。所以「損」是要動腦筋用心的,「無心」是不行的。《損卦》要求「君子以懲忿窒欲」。損則忿,益則悅,益而不已,則為欲。「忿」與「欲」為人之常情,為「無心之感」,然「懲忿窒欲」就是要遏制,戒除這種「無心之感」,使人不因損而忿,不因益而生貪慾,這就需要有道德的修養,故《易·繫辭傳》云:「損,德之修也。」「損」之修德,就是要戒除人性中天生的弱點。
君子修德,其言行之出,不可不慎,不能由著性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要動腦子用心,權衡斟酌。故孔子曰:「夫《損》、《益》之道,不可不審察也,吉兇之口也。」孔子讀《易》至《損》、《益》,未嘗不憤然而嘆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以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
《鹹卦》之「無心之感」,在《損卦》中是被完全否定的。無心者純真,適於男女之事,而不適於《損》、《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