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損卦:損必有道,損亦有時

2021-01-09 梅山易學

「損不足以奉有餘」是老子在《道德經》笫七十七章中為世人所開示的智慧,原文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為有道者」,什麼意思呢?

網圖

就是告訴大眾,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去補給不足的,而我們人類社會卻正好相反,反而是剝奪不足的,用來奉養有餘的人,那麼還有什麼人是能夠把有餘的拿來補給天下不足的人呢?唯有有道之士才能做到。

在這裡老子為我們展開了一副天道與人道互為損益的畫卷,為我們通過損益而觀察這個世界,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但是,雖然如此,老子也並沒有徹底究竟的為世人透徹的說出損益的全貌。

網圖

真正的將損益的智慧完全說透的,是《易經》中的山澤損卦與風雷益卦,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損卦的相關智慧,使大家可以完全徹底的了知「損不足以奉有餘」的智慧所在,從而為觀察這個社會的規律換一個新視角。

山澤損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一卦,卦像為下兌上艮,屬異卦相疊而成,是山下有澤之像,下卦為兌為澤為悅,上卦為艮為山為止,下澤上山,所說的乃是大澤侵蝕山根而使事物有損有益的規律。

《序卦傳》中說:「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口人,故受之以損」,解者,解蹇卦之難也,難解之後必有所緩,緩則有失,失必有損,所以接之以損卦。

網圖

打一個不甚恰當的比喻,你和別人打官司,是為蹇難,可是你通過律師和法官的互動而贏了官司,是為解緩,官司雖然贏了,你也可以鬆懈一下,可是你所耗費的時間、經濟等各項成本,都變成了一種損耗,這就是損。

損,是減省之意,也有節制之意,本卦澤卑於下,山高在上,可是卑者愈卑而高者愈高,是損下而益上之像,下本不可損而損,上本無需益而益,所以易道先言損而後言益。

網圖

損下而下不以為病,益上而上不嫌其益,減乾下之剛以益坤上之柔,上下交孚,吉莫大焉,又哪裡還會有什麼錯咎呢?「有孚」,是說所減省的東西,是出自於自己心中的一片至誠之心,而足以因此見信於人,自然可喜。

否則的話,心不至誠,難以取信於人,又哪裡還能夠因為「有孚」而「元吉」,因為「元吉」而「無咎」,因為「無咎」而「可貞」,利有攸往呢,如果能夠做到這四點,那麼損而可正,無往而不利,到了如此地步,自然也就不會因為損益而在乎祭祀的豐儉了,豐可敬神明,儉樸亦可敬神明,一片誠心足矣。

網圖

世人皆知損之為羞,不知損實大有其益,損者,節省也,《道德經》中雲「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君子以節財為損,則以之利用,以節慾為損,剛以之清心,關鍵在於可損之時而損,則損之亦不以為損,當不可損之時而損,則不損亦已疑其有損。

所以那些動輒就因為節省而得咎的人,都是因為雖然損其所損,卻無法因損而見信於人的緣故,不能見信於人則有損無益,錯咎難消,又哪裡還會有什麼吉祥的結果呢?

網圖

因此之故,損卦之要,在於山澤通氣,悅止相承,剛柔合志而上下交孚,必須要因時而動,當損則損,不當損則順勢而止,損與不損,當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當損之時不損,不當損之時卻損,那麼又怎麼可能會了知「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的無上智慧呢?

山澤本是互為損益之道,不損則澤必涸,不益則山必崩,損必有道,損亦有時,了知損卦之智慧者,於君子修身懲忿窒欲之道得矣,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相關焦點

  • 《易經》第四十一卦·損卦
    《易經》第四十一卦 損卦 山澤損 艮上兌下 兌為澤,艮為山,澤在山下。澤卑山高,以澤之自損以增山高,所以損象徵減損。減損之時,只要心存誠信,就會獲得吉祥而沒有什麼災難;只要守持正固,就利於有所前往。損之道只要心誠,微薄之物也可以奉獻出來,但須合時。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
  • 易經新解四十一 —— 損卦
    易經新解四十一 —— 損卦《損》 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 解:誠信有之,大吉,無所怪罪,可利忠貞之志,有利於往前發展;有何之用?兩隻簋即可用於亨通之道。當僵局或必須減損的時候,可以讓被減損者杯酒釋英雄,來保全大局,完成大業。《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
  • 《易經》——損卦: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易經》——損卦:損下益上,其道上行!先來看損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原文,如下圖:損卦由艮卦和況卦上下組合而成,艮卦(代表山)在上,兌卦(代表澤)在下。其卦辭為: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修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損,損失、減少、削減。有,擁有。
  • 損卦之卦圖破解
    卦辭: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傳: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爻辭及其象傳: 初九:己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 《易經》損卦:不損己,也能益人,但是有個前提條件
    網圖連人們的行為都可以和損字掛上鉤,如人們經常說的「損人利己、滿招損、謙受益」……等等,無不如是,所以現在的人們對於這個損字,實在是諱莫如深的,有點忌疾諱醫的意思但是,在古人的眼中,這個損字,可不是只有現如今的人們所說的那些意思,比如說在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智慧經典《易經》中,損卦的智慧就頗有一些講究,與益卦構成了一個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 松月文山給易經的註解-損卦下
    損卦上文山註解損卦損卦上卦艮為山,下卦兌為澤,澤水化氣上潤艮山,山上草木因而蔥蘢,澤水因化氣潤山而受損,這是損下益上;艮山得澤水之氣上潤而受益,這是損卦卦象。損卦中"損"的意思位"減損"。自損之道損卦彖辭: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 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諧行。
  • 「損卦」之卦圖破解
    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爻辭及其象傳:初九:己事遄往,無咎,酌損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 《易經》損卦:君子養德如養病
    網圖世人養病如此,君子養德亦如此,快則有喜,慢則無救,為什麼呢?因為「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當碰到有人當面向自己指出自己的問題之時,君子與小人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網圖損卦六四爻: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 讀懂《損》卦,才會真正明白「吃虧是福」的道理
    《損》卦中的卦象是(澤)下艮(山)上,山下有深澤惡水,澤水不斷自損,把沙石往山上堆,長此以往,就會掏空,導致山崩地坼。損是付出丶減少的意思。是損下而益上。而不是一損具損。損卦生活中很多人怕吃虧,吃虧意為著自己的利益損失了而便宜於對方。也不甘願自己付出太多,一直擔心著付出以後而沒有收穫。
  • 下經損卦第四十一
    【易德精義】【損德】損下益上少為妙世上的事情,從來都是有損有益,有得有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立場對頭,一般人看來不利的「損」,其實卻也可以獲得收益。易家早就深察其中奧秘。按照卦變的原理,損卦原來是由泰卦變來。泰卦的內卦為乾卦。
  • 《易經》損卦:人多力量大?有時候真的不一定
    這個故事中所體現出來的智慧,和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智慧經典《易經》損卦中的六三爻的智慧是極為相似的,因為他們都是少則獲得利益,多則反而有損的智慧啟示。網圖損卦六三爻: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 「損卦」之六三爻辭「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破解
    《易經》或以同性為朋,異性為友。如《坤卦》:「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復卦》:「出入無疾,朋來無咎。」「西南」為坤位,「坤」以三柔同性為朋。《復卦》為一剛初復,《復卦》為消息卦,隨著時間的推移,剛爻會不斷息長,會有更多的陽剛來,故曰「朋來」,剛來與《復卦》初九同性為朋。可見,在《易經》中,同性相從為朋,異性相交為友。
  • 「損卦」之卦辭及其彖傳破解
    損益之道,有損必有益,有益必有損,損益必平衡。「損」是必要的,有益於社會向前發展的,故曰:「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損》之道,曷之用?就個人而言,損之則忿,益之則喜,又有誰會願意受損呢?而就整個社會而言,「損」是必要的,損益相得,關鍵是要做到損下有度、基本平衡,這就是《損》之道。
  • 俊華講《周易》--成詞例說--睽卦、損卦以及益卦
    ,《睽卦》:「上九,見東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雌。」因其中之「載鬼一車」之語,而宋人郭象撰《睽車志》一書,內容皆記鬼怪神異之事,其「睽車」,即取義於本卦「上九」之語。損,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其義為減損.孔穎達疏:「損者,減損之名,此卦明損下益上,故謂之損。」亦引申為克制、謙退。《易辭下》:「損以遠害,益以興利。」
  • 易經 第四十一卦 損卦
    損卦卦象:山澤損 艮上兌下組合:事情可以預見。事情不可預見。卦辭: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卦意:本來可以預見的事情,變得不可預見,可見對事情的把控有損,結果會有損失。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組合:事情可以預見。事情不可預見。事情外變。意:損失朝外變,損失更多。損失出現更多,也會有收穫,以貞正之心看,有感悟。如出徵打仗,越打士兵的損傷就越多,這很兇險。做事情不要過分的損傷,才是好的。如果事情的損失不可避免,那麼就可以想辦法儘可能的減少損失,及時止損。若讓損失增大,則很會兇險,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 損卦: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損卦:序卦傳之第四十一。損益互綜,得失之道。解者,緩也,緩必有失,故受之以損。序卦傳以六十四卦的順序表達事物的發展變化自然規律。損,減損,損失,與增益相對。損卦,上艮下兌,艮為山兌為澤,山下有澤,損。從爻變規律看,損從泰卦變來,泰卦是春天卦,陽升陰降,九三爻上升到上爻,上六爻則交換位置到六三,形成了陽損陰益。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損卦上卦為艮為手,下卦為兌為幼女,以手撫摸小女兒的頭表達愛,故曰有孚。損卦由泰卦爻變而來,乾卦的上爻與坤卦的上爻交換,損下益上,故曰元吉。
  • 道解《周易》:損卦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釋義:心懷真誠,元始吉利,沒有過錯,保持守正,利於前往。如何減損呢?可以共同享用。啟示:損是減損的意思。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聖人效法天道,能夠損己之有餘,以奉養天下。損卦,是在教人效法「道」,通過減損自己來利益別人,用自身富餘的來利益別人。
  • 「損卦」之六四爻辭「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破解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一)釋字疾《說文》:「疾,病也。從疒矢聲。」《說文·段注》:「疾,病也。析言之則病為疾加;渾言之則疾亦病也。按經傳多訓為急也、速也。」(二)釋象《損卦》是由《否卦》再變而來。《否卦》先暫變為《未濟卦》,《未濟卦》再變為《損卦》。《未濟卦》變《損卦》時,《未濟卦》九四與初六互換位置,《未濟卦》初六成為《損》之六四。在《未濟卦》中,九四為坎體主爻,「坎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九四又不當位,故九四有「疾」。卦變後,坎體消失,《未濟》九四成為《損》之初九。
  • 《易經》損卦:從陶朱公之子惜金害命的故事所獲得的智慧啟示
    網圖作為陶朱公的長子來說,並不是不愛他的弟弟,而是因為他不懂得因時而損的智慧,錢財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看場合,看時勢,當損之時卻不損,自然也就是後果很嚴重了。《易經》損卦彖辭中說「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可見損雖有減省之義,但是卻也必須要有根據時勢而易的靈活性。節財固然重要,節慾亦可清心,但是在能損之時,損之自然無礙,不可損時卻損,那麼不損而別人也會有所懷疑,所以那些在人際關係中動輒得咎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損其所損卻又不能見信於人的關係。
  • 《易經》損卦:這一點,世人沒幾個人能做到
    一般的人做不到,並不意味著說別人也做不到,比如在《易經》損卦之中,處在全卦極位的上九爻便完全可以將屬於自己的利益去救濟別人,從而贏得天下之心,成就一個吉祥無咎的結果。損卦上九爻: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