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變基因在發育過程中發揮作用時間被確定

2021-01-13 科學網

 

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The Hebrew University)Silberman生命科學研究院(Silberman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拖拉維亞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組攜帶有脆性X症候群(Fragile X syndrome)突變的胚胎幹細胞確定了突變的基因在發育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時間,這一研究成果11月15日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上。

 

這是首次利用從患有遺傳失序症的胚胎中獲得的幹細胞研究發現,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突變基因能正常行使功能,但是這一功能會被細胞分化終止,這一研究成果說明幹細胞研究也許能用於動物模型不能進行的,疾病發生機制的研究。

 

希伯來大學的Rachel Eiges表示,這項研究「提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作為一種研究早期人類胚胎發育的模式系統的價值」,「我們發現這可以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分析特殊發育事件中一個特異突變的作用,這將有助於完成其它研究無法達到的目的。」

 

脆性X症候群是最常見的腦發育延遲遺傳性疾病,屬於X-連鎖隱性遺傳病,發病率在男性為1/4000,女性為1/8000。脆性X症候群的分子遺傳學基礎是在本病的致病基因FMR-1的5』UTR有一個不穩定的多態性位點CGG重複序列。在正常人中,重複次數為5-60,而在病人中重複次數可能達到230次以上,而女性攜帶者和正常男性後代通常插入為帶有60-200個重複序列的前突變。除此標誌性的擴增外,全突變還包括緊鄰FMR-1基因的區域有異常的甲基化。

 

但是由於這種失序症的動物模型和分子模型都無法概括出胚胎發育過程中,這個分子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因此研究人員無法確定這個突變是如何,以及什麼時候擾亂基因的功能。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Eiges研究小組實驗設計獲得了一組攜帶有脆性X症候群突變(通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確認)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系,通過RT-PCR和Westen Blot分析,他們發現這些未分化的幹細胞會轉錄出脆性X基因,產生FMR蛋白,但是當細胞被誘導分化的時候,FMR1 mRNA和FMR蛋白水平都會大幅下降,這說明分化對於啟動沉默這個突變和引起疾病的症狀都是必要的。

 

進一步的實驗表明這個啟動過程屬於翻譯後修飾:染色體結構中的一個蛋白(之前研究認為在沉默基因方面起作用)在未分化的幹細胞中未甲基化,但是在分化之後就被甲基化了。甲基化將FMR1基因區域的染色質濃縮了,從而組織了轉錄。

 

Eiges說,「這一發現證明FMR1的失活是一個多步驟過程,是由分化調控和啟動的。」

 

美國生物科技集團先進細胞技術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的Robert Lanza認為,「顯然,像這樣的幹細胞系能幫助科學家們發現人類遺傳失序症的機制,並且也許未來將能發展出一種新的診斷治療以及幹預治療的方法」。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M. William Lensch也認為這項研究「令人激動」,但是他也提到目前聯邦資助幹細胞研究的限制,即禁止製造新的幹細胞系,這也許會阻遏這一研究,「這項研究不能在美國進行,除非它完全由私人資助。」(來源:生物通)

 

 (《細胞-幹細胞》(

Cell Stem Cell

),Vol 1, 568-577,Rachel Eiges,Dalit Ben-Yosef)

相關焦點

  • 血型基因突變不過是小概率事件
    血型基因突變不過是小概率事件2017-08-29 06:50 來源: 科技日報 後經江蘇省血液中心研究室通過血清學血型複查和進一步基因檢測發現,這位準媽媽的ABO血型基因存在新的突變。由此,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報導了ABO血型系統中由於新等位基因突變導致的新的A3亞型的等位基因,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並公布。血型沒好壞之分「說得通俗些,新聞中這位準媽媽的血型A3亞型是由於ABO血型基因的突變產生的,屬於A型血的一種。」
  • 準媽媽血型全世界獨有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
    近日,江蘇省血液中心輸血研究室陳青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報導了ABO血型系統中由於新等位基因突變導致的新的A3亞型的等位基因,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並公布。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一位準媽媽在醫院做產前檢查時,醫院檢測發現她的血型有異常現象,且不能十分確定她的血型。
  • 南京一準媽媽血型全世界都沒見過 省血液中心專家:基因突變造成
    南京準媽媽的血型,全世界都沒見過   省血液中心專家表示,這例稀有血型為國際首例,是基因突變造成的   快報訊(通訊員 陶玲玉 史麗莉 記者 劉峻)近日,江蘇省血液中心輸血研究室陳青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報導了ABO血型系統中由於新等位基因突變導致的新的A3亞型的等位基因,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並公布。
  • 繪製出人類基因「突變」圖
    據新華社11月23日專電 一個國際科學家研究小組22日宣布,他們繪製出基因複製過程中出現不同突變的拷貝數突變(CNV)圖,補充了先前得到的人類基因圖譜,可望幫助解釋疾病對不同人的影響。 研究結果已刊登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拷貝數突變  在5年前的「人類基因計劃」中,科學家繪製出組成人類基因圖譜的數十億個核苷酸。
  • 生活了51年才知道自己是男人 基因突變導致外形為女性
    生活了51年才知道自己是男人 基因突變導致外形為女性,從沒來過月經、沒生過孩子 臺灣電影《海吉拉》中的女主角叫劉宛婷,一次意外受傷入院,醫生發現她原來有著雙重性別,後來因為子宮病變嚴重,不得已做了手術,摘除了子宮和卵巢。
  • 多篇研究揭示Prickle1基因調節額骨成骨細胞分化
    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匹茲堡大學牙醫學院顱面再生中心的Yong Wan及其同事們著重研究了Prickle1基因,即顱骨中Wnt/PCP信號通路的一個核心組分。在這項研究中,Wan等人使用了Prickle1的錯義等位基因,即Prickle1Beetlejuice(PrickleBJ)。
  • 塌鼻子or高鼻梁,怎麼讓基因發揮最大變美潛力?
    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鼻子是受基因影響最大的面部特徵,而且受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影響小。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遺傳學》上,研究者掃描了8246個歐洲人的DNA,並構建了他們的3D面部圖像,來確定面部特徵和基因之間的關係。
  • BRAF V600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晚期癌症還有得治嗎?
    我們總是看到基因檢測的報告單上寫著BRAF V600(+),但是BRAF V600到底是什麼意思,想必大家還不是很清楚。其實BRAF基因是一種原癌基因,V600E代表的是BRAF基因最容易癌變的一個位點。
  • 女子30歲患乳腺癌 原是基因突變作怪
    原來,小玲體內有一種名叫BRCA1/2的遺傳基因存在突變。最近,小玲去體檢,B超檢查顯示她的左側乳腺有個不良腫物。她隨後到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對腫物做進一步穿刺活檢,被證實患了早期乳腺癌。「難道是中了什麼家族詛咒嗎?」小玲既憂愁又納悶。該院乳腺外科王文武副主任醫師詢問小玲的家族病史後,安排她接受乳腺癌遺傳基因篩查。結果發現,她的遺傳基因BRCA1/2存在突變。
  • 美國研究人員檢測自閉症基因 或有助於診斷自閉症
    中國網11月3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11月1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研究人員對27種可能和自閉症有關的基因進行了檢測。研究結果目前已在《自然》雜誌上發表。參與這項研究的布萊恩·奧洛克是俄勒岡州醫科大學的分子遺傳學副教授。奧洛克介紹稱,為確定自閉症是否具有遺傳性,研究人員需要發現一種機制,以檢測自閉症患者父親的基因。
  • 眼科基因療法!Lumevoq在歐盟申請上市,治療ND4基因突變的Leber遺傳...
    2020年11月05日訊 /生物谷BIOON/ --GenSight Biologic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研發和商業化治療視網膜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創新基因療法。該公司管線利用線粒體靶向序列和光遺傳學兩個核心技術平臺來幫助致盲性視網膜疾病患者保持或恢復視力。
  • 基因丟失可能會使生命演化得更加複雜
    來源:新浪科技有機體往往會在演化過程中失去看似重要的基因,但它們能夠生存下來,甚至茁壯成長,靠的就是找到新的方法來應對舊的挑戰。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3日消息,近期的一些研究顯示,基因組複雜性的降低——包括關鍵基因的丟失——可能成功塑造了地球歷史上的生命演化。
  • 南京準媽媽的血型 全世界都沒見過:基因突變!
    南京準媽媽的血型 全世界都沒見過:基因突變!2017-07-31 16:55出處/作者:網絡綜合整合編輯:大淑責任編輯:huangshumin 近日,據報導,南京一準媽媽在醫院做產檢時,發現血型有異常現象。
  • 新冠病毒的武器——突變與進化
    儘管數量龐大,這些鹼基對在複製的過程中,也還是在蛋白酶的幫助下一個一個合成的。即便有精密的「校對儀器」和嚴謹的「審核團隊」,冗雜的複製過程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例如放錯了一個鹼基、多或少合成了一段等等;再加上來自外界的輻射或有害化學物質的影響,就形成了大家有所耳聞的突變和變異。
  • JNS:意外發現一種中間神經元的「類星形膠質細胞作用」
    Fox同時也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科學院神經科學學院的主任,他說:「之前的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尋找星形膠質細胞的類中間神經元作用,而我們卻意外地發現了一種中間神經元的類星形膠質細胞作用。」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缺乏編碼19號膠原蛋白基因的老鼠,其大腦海馬體和新皮層的神經元細胞體周圍,會出現抑制性突觸丟失的現象。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Cas核酸酶和crRNA結合之後,能夠在細菌體內起到監控病毒入侵的作用,當與crRNA匹配的遺傳片段再度出現時,Cas核酸酶能夠切斷這些遺傳片段,從而提供免疫保護作用。答: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一下基因編輯領域的現狀。在CRISPR廣泛應用之前,基因編輯主要依賴於基因突變技術、轉基因技術、RNA幹擾(RNAi)技術、核外遺傳技術、同源重組技術等幾個技術進行,這些技術在精準性、高效性和適應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基因突變技術最大的問題在於突變的隨機性,無法控制突變位點,因此有益突變頻率仍然較低,變異的方向和性質難以控制。
  • 科學家通過基因技術讓猴腦智力大擴張,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其實科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人類祖先走上智慧進化道路實在是一種非常幸運的巧合,這一切的背後跟一次基因突變有關。我們都知道,生命進化演化的奧秘就是基因突變,正是基因的不斷突變,才讓生命從40億年前簡單的原始生命,一步步進化演化為複雜生命,最後演化出高級智慧生命。可見,基因突變主導著生命進化演化的方向和選擇。
  • 英國公園現罕見白色松鼠 因基因突變
    原標題:英公園現罕見白色松鼠 因基因突變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25日報導,英國攝影師安德魯   此類松鼠因受白化基因影響,導致基因變異而變色,這在英國野生動物中極為罕見。其眼睛未受影響仍為黑色,視力沒有問題。   富爾頓深感幸運,他坦言:「這類松鼠未患白化病卻為白色,這極為特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白色松鼠,希望不要是最後一次。」   英國有500多萬隻灰色松鼠,但是野生動物專家估測,100萬隻松鼠中僅有不到1隻帶有白化基因。
  • 黑猩猩手指褪去毛髮,長得與人類無異,是基因突變還是另有原因?
    黑猩猩手指褪去毛髮,長得與人類無異,是基因突變還是另有原因?根據達爾文進化論,我們知曉人類的祖先是南方古猿。經過一步步的演變和進化,才有了現代人的形態。一開始很多人並不相信進化論,反倒對女媧造人的傳說深信不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女媧創造的,這屬於神創論,早已超乎人類的認知範疇。
  • 裝13攻略|科研人必需認識的6種神奇基因
    用血液樣本進行基因分析對比後發現,含有ABCC9基因的人需要的睡眠時間要長於8小時。這是一種古老的基因,它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中,在果蠅身上也能找到類似的基因。研究者阻斷果蠅神經系統中與ABCC9類似的基因,發現果蠅夜間睡眠時間明顯縮短。項目參與者蒂爾·倫內貝格教授表示,在很多完全不同物種之間,基因對睡眠時長的控制很可能是基於相似的機理。目前,科學家們已發現有六種基因與睡眠類型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