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一種氣度。靜而能克服焦躁之氣,靜而深思熟慮。唯有平心靜氣,才能從容應對危機。每臨大事有靜氣,是應取的姿態。
今則不然,每逢大事,必然有為數眾多的油嘴滑舌者,不斷地抖機靈。你看,在大事發生,特別是國際大事發生之後,是不是可以在網絡上看到無數油嘴滑舌之徒,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
當然,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嬉笑怒罵未必不能成為好文章。然而,我們看到眾多的油嘴滑舌者,他們的文章,當然也能博眼球,也可以博人會心一笑。但是,細看之下,這些油嘴滑舌的文字,一般以淺薄居多,既沒有給人們提供思考的角度,也沒有給人們提供分析的內容,我們看到的,只是淺薄的抖機靈而已。
何也至此?
最為重要的一點,鄙之無甚高論。這些油嘴滑舌者,本來就對問題沒有深入的了解,其實他們也不願意作深入的了解,因為深入了解一個問題,是需要下功夫的,現在的人,浮躁者居多,他們才懶得去下力氣呢。這樣一來,你能希望油嘴滑舌者能給我們提供什麼高明之論呢?
油嘴滑舌者,不能提供什麼「高論」,還有一個重要的考慮,就那是「穩妥」。你只要有獨立的觀點,特別是在重大的議題上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就有可能觸及禁忌。而這個禁忌,可不是小case,封號可能都是輕的,或許還有更多更大的麻煩。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本身就要花力氣下工夫去分析研判,又還有可能招惹麻煩是非,那麼,又有誰願意去幹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事?
雖然,慣於油嘴滑舌的人沒有什麼「高論」,但這恰好成為他們在油嘴滑舌上下功夫的最大動力。因為,內容就是網上搬來的,觀點都是人云亦云,那麼要吸人眾人眼球,就只有在表達上下力氣,而表達上的力氣,最為穩妥又是最易吸引人的,就是油嘴滑舌抖機靈了。
這或許,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每逢大事發生,隨處可見油嘴滑舌者在翻著花樣抖機靈。這樣的「妙筆生花」,說到底就是製造了無數的信息垃圾。
更有甚者,油嘴滑舌有時會在不小心的時候成為「遞刀」者。比如,「雙贏就是中國贏兩次」,這機靈抖得很歡樂,是吧?結果呢?
國人向來是將圓融視為極高的生活智慧。在發生大事之後,既想要蹭個熱點,刷個存在感,又要規避麻煩,以求安穩,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油嘴滑舌,說一大通廢話。這裡面的圓滑,一向是被人視之為智慧的。
油嘴滑舌者,為什麼這樣喜歡油嘴滑舌呢?因為,油嘴滑舌者,向來就是將油嘴滑舌視為智慧。或許,你可以視之為油滑,你可視之為奸滑,那又怎麼樣?這不是歷史悠久的生存之道麼?只不過,現在因為網絡的出現,更加盛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