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今年過節不收禮呀
收禮只收靠譜的科學知識
(完全不押韻呢怎麼辦)
(重複幾次就押韻了呀)
收禮只收靠譜的科學知識
收禮只收靠譜的科學知識
縮微不動腦筋版1、烏雞是普通雞的變異,「蘭博雞尼」來自印尼,在中國有類似品種。2、烏雞白鳳丸的名字來自江西泰和烏雞的外形。3、烏雞的黑色與人的皮膚、頭髮、眼睛的黑色素類似,都來自酪氨酸的代謝產物。4、烏雞和烏雞蛋的營養不錯,但主要是因為養殖環境和飼料。5、烏雞的黑色與性別遺傳有關,已用於商業化育種。
(1400字,閱讀需5分鐘)
你知道烏雞嗎?
就算你沒吃過烏雞白鳳丸,烏雞湯總該喝過吧?
不過你也許並不知道烏雞長什麼樣。
尤其新世紀以來禽流感肆虐,大中型城市已經很少能看到活雞售賣,一般是冰鮮或冰凍的「淨膛雞」,很難看出烏雞原來的模樣。
我小時候見過鄰居養的烏雞,白白的、毛茸茸的特別可愛,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心中烏雞的形象。
不過這並不是烏雞的全部,最近一個新聞報導,一隻烏雞創了天價,竟然賣到1萬6一隻,真是蘭博雞尼!
它長得像大公雞,只是渾身發黑,它到底是何方神聖?
【千奇百怪的烏雞】
烏雞是普通雞的變異,屬於色素異常。
雞在人類漫長的馴化過程中,一些黑色的基因被保留下來,形成了今天各種各樣的烏雞品種。
雖然烏雞都有典型的黑皮、黑骨、黑肉、黑內臟的「四黑」特徵,但外形上的差異還是挺大的。
比如我小時候看到的那種烏雞是白毛,但也有黑毛烏雞,黃毛烏雞。
中國各地分布有至少十幾種烏雞,比如泰和烏雞、略陽烏雞、雪峰烏雞、無量山烏雞、山地烏雞、鹽津烏雞、烏蒙黃羽烏骨雞、三峽黑雞等。
新聞中出現的天價烏雞是印尼的Ayam Cemani,意為「全黑的雞」,主要用於觀賞,因為吃起來實在太貴了。
此外,馬來西亞、澳洲等地也有黑雞品種。
【烏雞白鳳】
中國有個特別有名的婦科中成藥叫「烏雞白鳳丸」,它用的主要原料是烏雞的肉、骨和內臟。
雖然明代《本草綱目》就記載了烏雞入藥,但 「烏雞白鳳丸」這個名字是近代才出現的。
這種烏雞來自江西泰和縣武山地區,故名泰和雞或武山雞。
它的飼養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帛書中就有記載。
它身上的毛不是常見的片狀而是絲狀,因此又叫絲毛烏骨雞。
它毛色雪白,且頭上的羽毛就像鳳冠一樣,因此得名「白鳳」。
要是當初用了黑絲烏雞,這個藥就要改名「烏雞黑鳳丸」囉。
當然,就算現在改用黑絲烏雞,也還是叫白鳳丸,畢竟這個名字早已深入人心。
如果說有人堅持認為白毛烏雞和黑毛烏雞效果不同,那只能祝你高興就好(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
【黑的是什麼?】
烏雞是雞裡的異類,但這個黑色你卻經常看到:墨魚的墨汁、鳥的黑色羽毛、人的黑頭髮、黑眼睛、黑皮膚,以及身上的雀斑、痣或黑色素瘤等。
雖然不同動物甚至同一動物不同部位的黑色素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但都是類似的東西。
這些黑色素的源頭都是酪氨酸,在色素細胞裡通過多種生物酶的作用形成。
研究發現,烏雞在胚胎孵化的早期就已經開始產生黑色素。
成年烏雞的黑色素可以分布於全身,其中骨膜、腹膜、氣管、爪等部位的黑色素最多,舌頭、雞冠、皮膚和肌肉次之,內臟中的黑色素最少。
它與蛋白質結合,不溶於水,性質相當穩定,因此即使經過長時間烹飪,烏雞依然可以保留其黑骨、黑皮特徵。
【營養價值】
烏雞價格貴主要還是因為它長得比較慢,生蛋也比較少,最關鍵的是消費者相信它的「滋補功效」。
如果從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素的角度看,烏雞比普通的雞肉稍微好些。
有數據顯示,烏雞蛋比普通雞蛋或鵪鶉蛋的營養價值更高。
這一切很可能是因為飼養環境和飼料成分帶來的影響,而不是它「天生麗質」。
當然,烏雞的黑色素裡富含微量元素,比如鋅、鐵、銅、錳、鈣等,這是應該肯定的。
研究發現,烏雞的黑色素具有延緩衰老、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誘變、抗紫外線、抑制流感病毒等多種生理活性。
不過這些結論基本上都來自於細胞或動物實驗,且多數是用提純的烏雞黑色素做實驗,因此吃烏雞會不會有這樣的效果就說不準了。
【有趣的黑白配】
烏雞的經濟價值較高,因此人們希望培育出生長和繁殖性能更好的品種。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發現,烏雞的黑色可以遺傳,不過這種遺傳似乎和性別有關。
當烏雞和別的品種的雞雜交的時候,有趣的事就發生了。
如果泰和烏雞的公雞和北京油雞(黃皮膚)的母雞雜交,生下來的小公雞都是黃皮膚,小母雞都是黑皮膚。
但如果換一下,泰和烏雞的母雞和北京油雞的公雞雜交,則生下來的小雞都是黃皮膚。
也就是說,如果一隻黑色的小公雞告訴你:「我爸爸是泰和烏雞,媽媽是北京油雞」,那你可以很遺憾的告訴它:「你不是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