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就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麥田、是正月二十五的天倉節

2020-11-24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2月01日訊我四歲的時候,草比我高得多。別的東西我看見得很少,草裡面卻是很好玩的。草裡有鳥兒,它們把草莖連攏來做窠。小鳥們還沒有眼睛,我用我的手指戳著窠……

  挪威畫家古爾布蘭生的「童年」,在這個年底勾起了很多人的故鄉情結。

  「我們家也一樣,南面是田野,在田野的小路上向東望,看到廣闊的麥田。麥田中央的小樹林,藏著一片小墓地,天盡頭是起伏綿延的丘陵,我腦海裡一直盤旋著這個風景,可惜當時沒有拍下來。」高利是山東人,已在杭高當了9年老師。

  現在高利愛人在這裡,孩子在這裡,家也就在這裡了。

  故鄉在記憶中就時常定格成這樣一個「麥田」,他在網上挑挑揀揀,選了一張藍天白雲下風吹麥浪的照片當桌面。

  也許在江南待久了,高利現在更像一個江南文人,清瘦,不急不躁,沒有慷慨悲歌的燕趙氣場,但還留著山東漢子直爽的性格,對人有求必應。春節前,他和同事幫學校的花匠夫妻在12306網站刷火車票,刷到手軟。

  春節,是對家最依賴的時候,每到這個特殊的時間段,春運大潮也不能減損人們「回家過年」的勁頭。

  今年,高利卻沒有回家過年。孩子上小學了,從上幼兒園起,每次開學小朋友聊天總說假期自己去了哪裡哪裡,他和孩子媽媽決定,也要常帶孩子出去旅遊,看看世界上不一樣的地方。

  生活在他鄉,舔舐故鄉的泥土,卻有著一種不同尋常的意義。

  「農曆正月二十五——記得小時候的今天,家家戶戶用草灰在院子裡畫糧囤。這一天是填倉節,也叫天倉節。」這樣的記憶,只有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孩子還保有。

  高利還是給自己訂了年初八的車票,走親訪友,只有在春節,才不尋常。而故鄉也只有在春節,才回到熟悉的模樣。

  暑假,高利曾帶著孩子回過故鄉,現在的故鄉變得「時髦」了,墓地被平掉,更遠處的村莊和丘陵被高速路擋住,汽車喇叭聲經常惹得雞鳴犬吠。只有老父母,還搖著蒲扇,踩著悠閒的節奏。他在老家,也把日子過得和杭州截然不同,每天早睡早起,上山下河,帶孩子捉雞逗狗……

相關焦點

  • 討思浩「天倉節」
    3月1日正值正月二十五,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天倉節」在討思浩村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感受這一傳統民俗。「天倉節」也稱填倉節或添倉節,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在自己家院子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
  • 五穀填倉慶福年——討思浩村天倉節熱鬧上演
    3月1日正值正月二十五,是民間傳統民俗節日天倉節。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討思浩村天倉節也在這一天如期熱鬧上演,十裡八鄉的村民和慕名而來的市民共同填倉慶祝,期盼全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天倉節又稱「填倉節」「添倉節」,意為填滿穀倉,既是對一位相傳在大旱災年開倉救民的倉官的紀念,又寄託著新的一年五穀豐登、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景。
  • 妙年俗:天倉節,此日我家東西概不外借!
    深入到典籍資料中去查找,還真有收穫,太原歷史這麼厚重的地方,怎能薄待了倉神呢?話說以前老太原人過年幾乎持續一個正月,直到正月二十五,這一天,太原城在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老百姓紛紛前往致祭,還得大放煙花爆竹。正兒八經地過了這個節,太原人的熱鬧年才算是萬事大吉了。查來查去,這個節叫天倉節,也叫填倉節,還有叫添倉節的,但我覺得天倉節更虎氣一點。
  • 正月二十五填倉節,天津人你們家裡的吊錢撕了麼?
    今天是正月二十五,民間稱為填倉節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
  • 正月二十五填倉 今年3月1日
    正月二十五填倉,據說是倉神的生日,稱為填倉節,又稱"添倉節"或"天倉節",這是中國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傳統節日, 這個節日其實在宋代就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雲:「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 今天是一個傳統節日,不是植樹節,你知道「天倉節」嗎?
    今年的3月12日,是農曆的正月二十五,這個日子是傳統的「天倉節」,為正月裡(年節裡)最後一個節日。填倉節習俗·網絡配圖所謂天倉節,也叫「填倉節」,民間傳說是倉王爺(倉神)的誕辰,填倉之名,謂「填滿穀倉」之意,為祈求五穀豐登的日子。
  • 正月二十五有什麼習俗呢?在這天應該吃什麼呢?
    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傳統文化大國,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或者特殊的日子,人們是特別關注的,這也算是中國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俗。正月二十五,是填倉日,咱們農村也叫填倉節,天倉節。 是我們民間祀祭倉神,祈望五穀豐登,有好收成的節日。關於這個節日,有這麼一個傳說,據說是在很多年以前,北方連年大旱,顆粒無收,而此時朝廷卻不管百姓死活,照樣催稅收捐,百姓無可奈何,因為這樣,凍餓而死的人不計其數!這樣的情況下,有個給皇家看糧倉的倉官,不忍父老鄉親的慘狀,就自作主張,打開皇倉,把皇家的糧食全部分給了災民。
  • 智慧神:麥田怪圈的奧秘是什麼?
    文章選摘西方的人種思維更簡單直接,沒有華夏人民那樣複雜深度的思維方式以圖形的方式留下足跡供人思考和研究,是比較適合人類大腦發育及思考的方式的您好,智慧神,在西方時常會有麥田怪圈的新聞和事件發生,但是反觀國內,似乎從未聽說過此類事件,我想請教於您,麥田怪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您好,與我聯繫的傳息者。
  • 流年——故鄉與生命的感懷
    那老房子拆了新建,建了又拆,土牆房、木板房早已作古,小樓房己擠得紅瓦房退避三舍;那環繞村莊的水塘在變作秧田、棉田、麥田近十年後,又變成了綠汪汪的菜地;那彎彎曲曲的田間小道早被拉直,如棋盤上的格子,井然有序;那村前的小河修理得又寬又直,只是沒有了盈盈流水、滿河水草;那小河上的小橋己被久日的風雨吹刷得周身斑駁;那村子裡的小娃童,如今其小孩己快上學了,又一個活脫脫他爹親小時模樣……20年了,
  • 春節最後一個民俗正月二十五「打囤」的歷史起源與傳說
    "打囤"是正月裡春節最後一項民間活動,這項民俗流行於河北和廣東兩地最多,亦稱打囤或掃囤,河北大多在正月二十五,廣東等地一般在正月二十四,而山東也有類似節日是在二月初二這天.正月二十五這天早晨,天不亮用木棍敲打用葦席圈成的盛糧食的容器,象徵著糧倉已清整好,準備著糧食源源不斷地入囤。然後從灶坑中掏出草木灰,用簸箕或木鍬鏟上篩過的草木灰在正房或院內撒成一個圓圓的囤形糧倉,有的還鑲上花邊以及上糧囤的梯子,並在囤中撒以五穀象徵五穀豐登,在囤中放上錢幣寓意來年鈔票裝滿囤倉,然後點上蠟燭擺上供品點燃黃紙開始祭倉,最後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 府谷黃甫正月二十五古會
    2017年黃甫正月二十五古會 黃甫,古稱皇甫,有人說與皇家有關,歷史上黃甫與皇家有過幾次密切的接觸。還有人說,黃甫,與河有關,黃甫川,是一條黃色的河流,所以叫黃甫,我們無法考證這些。
  • 範冰冰《麥田》盡顯古典氣質 細數銀幕古裝美人
    範冰冰古典優美的造型,再次勾起了對於那些古裝美人的記憶。透過銀幕的縷縷光線,她們身著各個世代的服飾穿越而來,有著迥然不同的風情,並不像時裝麗人那樣伸手可及,也許正因如此,反而令人更加心馳神往。範冰冰《麥田》劇照。網易娛樂9月11日訊 近來,《麥田》發布的一組古裝劇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範冰冰古典優美的造型,再次勾起了對於那些古裝美人的記憶。
  • 今天正月二十五填倉節,天津人這些講究你都知道麼?
    今天是正月二十五,民間稱之為填倉節市民俗學家劉全喜表示填倉節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人有「撕吊錢」、「打囤」等習俗過完填倉節,熱鬧的「年」也就接近尾聲了填倉節的由來填倉節又稱「添倉節看守皇家糧倉的倉官於心不忍,在正月二十五那天,毅然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在百姓將糧食運走後,倉官一把火燒毀了糧倉,自己也在熊熊烈火中隨風而逝……此後,每年到了這天,家家戶戶 「打囤填倉」,用填滿倉谷的方式來感謝那位捨命救民的無名倉官,同時也表達祈盼物阜民豐的願望。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如今的填倉節。
  • 光影定格力量!壹點今起推出「煙臺2020·新聞月曆」系列海報
    2020年,我們一起走過:一起抗擊疫情、一起挺身而出、一起慰藉孤老、一起扶助弱小,一起在風雨的街頭守望相助……歲末年終,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推出「煙臺2020·新聞月曆」系列海報,將分為城市記憶、年度面孔和淚目瞬間三個系列,從煙臺人2020年366天細碎的時光中,打撈出值得被銘記的城市記憶、這一年來有紀念意義的面孔、那些感動你我的淚目瞬間,以匯集定格生命的萬千種力量。
  • 助人為樂 麥田房產經紀人365天堅持做一件事
    ▲淇金(左二)和麥田西班牙店A組的小夥伴時光倒回到2019年的夏天。從那以後,麥田西班牙店A組的所有夥伴就開始每日收集廢品,考慮到奶奶年紀大了,淇金就每天打包好送到奶奶家裡去,有時候太忙就直接放在小區過道的汽車背後。一來二去,奶奶就和淇金以及門店的小夥伴熟悉了,原來奶奶獨自居住在閣樓上,沒有風扇也沒有空調,夏天就靠一把破舊的扇子降溫。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平時靠賣廢品和養鴿子為生。
  • 正月二十五填倉節有什麼風俗?它的由來是什麼?
    "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正月二十五是填倉節,填倉節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又名添倉節、天蒼節,所謂填倉,就是填滿穀倉,寄託著人們對於來年糧食豐收的美好願望。填倉節這天,有的地方,只是象徵性地往糧倉裡填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填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並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中,名曰填倉、添倉;有的地方用黍米麵做團填倉,還有用糕填倉的。有的地方,在填倉節這天,還要用各種飯菜在門口路邊祭奠祖先,俗稱送祖先;有的地方,晚間還要向倉官畫像焚香、點燈,以此來紀念倉官,祈求來年豐收富足。
  • 張嘉佳是在講愛情故事嗎,不,他是在懷念故鄉
    1,生命個體是一條有始有終的河流去外婆家要經過一條大河,年幼至年少時記憶中的大河又寬又長,橋面由水泥鑄成,兩邊沒有欄杆,湍急的河水從細高的橋墩下奔騰而過。每次經過這座橋我媽總是下車推著走,幼小的我拉著車後座或者牽著我媽的衣角小心跟過去,心驚膽戰搖搖晃晃害怕會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