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歸隱之人多有現實受挫,仕途不順的生平,孟浩然也不例外。詩以言志,詩人的憤恨怨憂大體都可在他的詩作中窺得蹤跡,這也是田園派詩風的由來。孟浩然科舉落第,滿心鬱悶,現實的落寞與理想的骨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顯自身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孟浩然的這首作品《歲暮歸南山》便很好地詮釋了他的內心世界。
歲暮歸南山孟浩然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前兩句「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寫出了孟浩然面對現實的殘酷,心中難掩失意之情。看似尋常的敘事:自己不再追尋仕途,希冀歸隱南山,從此寄情山水之間,不問朝堂政事。孟浩然在一腔幽憤的心緒下暗含懷才不遇的感慨,滿懷無奈之意。
緊接著「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兩句,詩人蘊含了複雜的情緒,表明失意落魄的緣由。「不才」是對自身的謙稱,「明主」在此處頗有譏諷之意,亦夾雜了千裡馬難遇伯樂的惆悵之情。一個「疏」字道出了自身落魄失意而故友離去的苦悶之意,哀怨悽苦,更令人動容。
後面兩句「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將詩人的這種微茫憂慮的情致升華到了極致。是啊,功名未就而華發橫生,詩人焦慮的不止是前途渺茫,更多的是報國無門的失落感。白髮,青陽,此處皆有通關之意,綴以「催」,「逼」兩字,恰切地表現詩人雖不願白衣青衫終老此生卻又無可奈何的苦悶心境。孟浩然的這兩句詩人盡皆知,讀罷斷人斷腸,表達出了詩人萬般落寞的情緒。
最後兩句「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由虛入實,孟浩然在此處匠心獨運地以景襯情,情景交融,表達出自己內心的那種落寞惆悵的心緒。此處的「虛」字一語雙關,把庭院夜色的空虛,與仕途前程的空虛,兩印交輝,一覽無餘。
圖片源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