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銀行聯袂東莞市中醫院 推動智慧醫療銀醫合作

2021-01-21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南都訊 記者梁錦弟 11月22日,東莞銀行與東莞市中醫院「智慧醫療」銀醫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雙方籤署智慧醫療銀醫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啟「網際網路+醫療+金融」一體化服務的戰略合作新篇章。

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東莞市中醫院黨委書記殷炯棠在致辭中提到,加強與東莞銀行的銀醫合作,不僅是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更是為市中醫院全面提升醫院信息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智慧醫院提供強勁的力量,為東莞市人民群眾健康醫療服務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載體。

東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盧國鋒在致辭中說,本次戰略合作籤約,是東莞銀行與東莞市中醫院積極響應東莞市委《推進「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行動方案》中建設中醫藥強市,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惠民便民水平,打造「健康東莞」目標的重要實踐,是深化醫療服務和金融服務合作的創新舉措。期待雙方未來攜手並肩,為東莞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醫療服務行業是我國核心、基本的民生工程,也是政府歷年來高度重視並不斷進行深化改革的民生領域。東莞銀行是東莞市唯一的市屬法人銀行,東莞市中醫院是東莞地區唯一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根據雙方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網際網路+」為依託推動智慧醫療項目的建設,全力打造快捷、便民的智慧醫療服務平臺,為廣大東莞市民提供更優質、高效的醫療、支付相關服務,助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

相關焦點

  • 東莞銀行聯袂市中醫院推動智慧醫療銀醫合作 全力打造快捷、便民的...
    雙方將全力打造快捷、便民的智慧醫療服務平臺。□文、圖信息時報記者陳武東日前,信息時報記者從東莞銀行獲悉,11月22日上午,東莞銀行與東莞市中醫院「智慧醫療」銀醫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市中醫院舉行,雙方籤署智慧醫療銀醫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啟「網際網路+醫療+金融」一體化服務的戰略合作新篇章。
  • 東莞交投「牽手」東莞銀行,搭建「金融+交通」合作平臺
    ▲籤約現場  今天(7月3日),東莞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莞交投集團」)與東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莞銀行」),籤署《加快融入大灣區一體化交通體系 金融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建立「金融+交通」的戰略合作關係。
  • 「銀醫卡」變身「加號卡」 掛協和號也不難
    記者調查也發現,根據北京市衛生局2011年8月發布的《北京市醫療機構門診預約診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北京行政區域內各醫療機構用於預約診療的號源,須不少於全部號源的80%。  雖然放給銀醫卡的預約號只有30%,但「由於目前使用銀醫卡的患者更少,所以相對來說銀醫卡掛號顯得更優越。」王曉波解釋道。
  • 東莞擬依託地方銀行組建金融控股集團
    市金融辦主任葉浩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東莞應將金融作為產業來做,「因為東莞有很大的金融市場,」這也是葉浩鵬對東莞金融業發展有信心的緣由之一。  隨著全省首家小額貸款公司落戶東莞市,葉浩鵬表示未來的東莞金融業還將有大動作,成立村鎮銀行、試點貿易人民幣結算,引入臺資金融機構設立分支機構等等,在2009年都可能成為現實。
  • 東莞銀行原董事長廖玉林成東莞信託新掌門人
    廖玉林(資料圖)    擔任東莞銀行董事長職務超過十年的廖玉林已從東莞銀行離開,9月28日,廖玉林被選舉為東莞信託黨委書記。原東莞銀行副行長黃曉雯被聘為東莞信託總經理  證券時報記者 楊卓卿  東莞信託原董事長何錦成離開後,曾擔任東莞銀行董事長多年的廖玉林成為東莞信託新掌門人。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東莞信託今年年中的人事更替還包括:東莞信託原總經理丁暖容出任公司副董事長,東莞銀行原副行長黃曉雯被聘任為東莞信託總經理。
  •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東莞市關於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的...
    ,加快推動全市外經貿高質量發展,結合東莞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醫療保障局、市稅務局、東莞海事局、駐莞海關、濱海灣新區管委會)  (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運轉。推動供應鏈企業與製造企業深度對接,用好用足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和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試點等政策紅利,加大企業生產所需的重點進口原材料和元器件的儲備,確保供應鏈穩定安全。
  • 東莞「最美醫護」評選五年:從一顆種子長成一片森林
    2016年至今,東莞市「最美醫護」評選走過了5年的歷程,選出了50名「最美醫生」、50名「最美護士」,東莞醫護人員的職業榮譽感、使命感大大提升,助力東莞從曾經的「醫療窪地」向健康高地邁進。「最美」引領好人模範層出不窮與王三貴一樣,南城醫院外科護士長陳利芳每天很早就趕到醫院。
  • 東莞銀行再戰IPO 不引進戰略投資者或是固步自封
    東莞銀行的前世今生:量力而行帶來的局限   2008年3月,東莞市商業銀行正式更名為東莞銀行,東莞市財政局為其第一大股東。從東莞市城市信用聯合社到東莞市商業銀行,再到東莞銀行,這家年輕的銀行不過只有14年的歷史  一直以來,地方銀行更名被認為是城商行重生的開始,名字的改變意味著這家銀行的業務不再局限在一個省市,而具備了突破地域限制、實現跨區經營的條件。對於未來發展,東莞銀行自然也是野心勃勃。  2008年12月,東莞銀行首家異地分行——廣州分行成立。
  • 東莞「最美醫護」評選5年,從一顆種子長成一片森林!
    他們和王三貴有同樣的標籤:「最美醫生」或「最美護士」,東莞醫護人員的楷模。 2016年至今,東莞市「最美醫護」評選走過了5年的歷程,選出了50名「最美醫生」、50名「最美護士」,東莞醫護人員的職業榮譽感、使命感大大提升,助力東莞從曾經的「醫療窪地」向健康高地不斷挺進。
  • 東莞市產業母子基金籤約 鼎峰集團與深創投達成戰略合作
    1 月 16 日上午,東莞市產業母子基金籤約儀式,粵莞科技創新股權投資母基金、鎮街(園區)合作基金、產學研投一體化基金籤約儀式,以及廣東鼎峰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東鼎峰集團」)與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簡稱「深創投」)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東莞市隆重舉行。
  • 對公重零售輕,淨利潤V形反轉:東莞銀行11年的IPO之路
    11年前首次衝刺IPO東莞銀行成立於1999年9月8月,是在原33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營業部改制基礎上設立的,設立時註冊資本為10.89億元,目前註冊資本為21.8億元,其第一大股東為東莞市財政局,多年來的持股比例一直維持在22.22%。
  • 東莞銀行IPO蹉跎路 股權分散仍無解
    作為一家從2008年就盤算著上市,但至今仍未成功的銀行,東莞銀行多少顯得有些落寂。日前,東莞銀行發布了2014年年報。這份年報,或讓外界更能理解東莞銀行的落寂。  據年報顯示,東莞銀行全年實現淨利潤為20.6億元,同比僅微增0.3%,增長速度創造歷史新低,基本屬於停滯狀態。
  • 對公重零售輕、淨利潤V形反轉:東莞銀行11年IPO之路
    11年前首次衝刺IPO東莞銀行成立於1999年9月8月,是在原33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營業部改制基礎上設立的,設立時註冊資本為10.89億元,目前註冊資本為21.8億元,其第一大股東為東莞市財政局,多年來的持股比例一直維持在22.22%。
  • 東莞銀行IPO二度出徵 「梳妝打扮」後有些地方變了
    當年衝刺IPO沒有如期預披露,箇中原因東莞銀行未對外透露。經歷這麼多年以後,東莞銀行無論是股權結構、經營狀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次東莞銀行A股IPO的夢想能否如願以償?  10年再出發  上個月,東莞銀行召開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了A股IPO相關議案,正式宣布再次啟動IPO。
  • 東莞銀行兩高管轉戰東莞信託 盧國鋒升任董事長
    終止IPO後的東莞銀行,雖然一段時間內歸於沉寂,但銀行高層的調整早在今年6月便開始悄然進行。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擔任東莞銀行董事長職務超過十年的廖玉林已從東莞銀行離開,9月28日,廖玉林被選舉為東莞信託黨委書記。而東莞銀行行長盧國鋒,已升任董事長一職。
  • 建行東莞市分行打造私人銀行服務品牌頻出新招
    日前,在建設銀行東莞市分行,就專門針對翡翠珍品鑑賞、玉石鑑賞知識講座、玉石模特秀、翡翠晚宴等舉行了一次「建行-私享家玉雅翠苑翡翠盛宴」客戶交流活動,該分行近百名個人高端客戶受邀參加了活動。  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是建行東莞市分行為個人高端客戶所創新推出的一次專享增值服務。
  • 東莞信託成績亮麗,繼續踐行國企擔當
    在3月20日東莞市委、市政府召開的2019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東莞信託登榜「2019年度東莞市效益貢獻企業名單」,與華為系、東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同列效益貢獻企業光榮榜。
  • 東莞信託董事長黃曉雯:以專業謀發展 積極履行國企社會責任
    作為東莞市唯一一家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設立的國有控股信託公司,東莞信託勇擔區域發展責任 ,在區域建設上做出了積極貢獻。東莞信託董事長黃曉雯指出,「當前,東莞正在聚焦『六穩』『六保』,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推動『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邁上新臺階。東莞信託作為地方國有金融企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責無旁貸。」
  • 城商行上市失意者:東莞銀行沉淪三年 管理層更替頻繁
    例如,去年新就任的行長程勁松系「空降」,其此前並無在東莞銀行任職的經歷,曾任中國建設銀行韶關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5月12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該東莞銀行副行長、董秘謝勇維,欲了解東莞銀行經營更多的情況,但其僅表示「謝謝關注」,並未給予更多回復。
  • Watson醫療商業化 中醫院第一個吃螃蟹的
    2013年,IBM的超級計算機Watson消化吸收完25000個醫療病例,結束了兩年的「閉關修行」,開始與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醫療機構合作。當時國內的不少科技媒體都只是編譯了這則遠在天邊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