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年畫是歷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強的藝術之一。為什麼呢?因為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幾千年的農耕社會,人們看重「春種秋收,秋收冬藏」,企盼五穀豐登,平安吉祥。於是,便運用很多的方法除舊迎新,去災納福,避兇趨吉,也自然而然地在民間形成了貼神馬、換桃符、放鞭炮等許多過年的習俗。貼年畫也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辭舊迎新的具體表現形式,年畫植根於民間,承載百姓的期望,用具體生動的圖案將人們心中的追求與嚮往很好地表達在畫紙上。
而且傳統年畫還與不同的年份緊密相關,除了可以烘託年味、渲染喜氣之外,還有一定的實用功能……
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周汝昌先生非常喜愛楊柳青年畫,曾為楊柳青年畫寫詩,形象生動地描述「楊柳青青似畫中,家家繡女竟衣紅。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楊柳青年畫始於明代崇禎年間,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清代光緒以前是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那時,天津楊柳青鎮及其附近村莊,大都從事年畫作坊生產,有「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之稱,年畫因以產地得名。如今許多專家認為「植根於農耕文明中的楊柳青年畫,是"活化石",是中國文化的沉澱物,又是反映民俗生活的一面鏡子。」楊柳青年畫,之所以能成為千年古鎮楊柳青名揚中外的標誌性民間藝術,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楊柳青年畫與楊柳青地方的民間年俗聯繫緊密,可以說它是為當地的年俗而誕生、而存在、而發展的。2004年,楊柳青木版年畫被文化部批准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歷史追溯、整理及研究工作啟動。2005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精品展」,引起轟動。2006年被中國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排名美術類第一。2007年,楊柳青畫社被命名為天津老字號,成為天津標誌性品牌商鋪。如今,本市正在建設楊柳青年畫藝術中心。
楊柳青年畫的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因此楊柳青年畫給人的感覺既有版畫的刀法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這也是它構成與一般繪畫和其他年畫不同的藝術特色。楊柳青年畫的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尤以反映現實生活、時事風俗、歷史故事等題材為特長,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連年有餘》、《荷亭消夏》等一些傳統佳作,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為中外藝術家、收藏家視為珍品。
在楊柳青年畫中《春牛圖》不是最經典的作品,但卻表現了人們心目中寓意豐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對風調雨順的祈求,因此是中國民間最常見的吉祥圖案,也是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喜聞樂見、長盛不衰的繪畫內容。按傳統習俗,立春日貼《春牛圖》。但由於今年是中國傳統牛年,因此《春牛圖》倍受青睞,不僅《春牛圖》年畫賣得火,而且連銀行的紀念幣、新春賀卡、新年禮物包裝上,也印有《春牛畫》。
傳統《春牛圖》年畫中的春牛是土牛,即土製的牛。古時人們於立春前製造土牛,以便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中綵杖鞭策它,以勸農耕,同時象徵春耕的開始。春牛身高四尺,象徵一年四季。身長八尺,象徵農耕八節(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以及立冬)。尾長一尺二寸,象徵一年十二個月。
牛頭代表當年的年幹;牛身代表年支;牛腹代表納音;牛角、牛耳及牛尾代表立春日的日幹;牛頸代表立春日的日支;牛蹄代表立春日的納音;牛繩代表立春當日的天幹;牛繩的質地代表立春當日的地支。並依幹支的五行畫顏色,屬金為白色,屬木為青色,屬水為黑色,屬火為紅色,屬土為黃色。另外牛口合上,牛尾擺向右邊代表陰年;相反,牛口張開,牛尾擺向左邊代表是陽年。
春牛圖裡的牧童,就是「芒神」,又叫句芒神,他原為古代掌管樹木生長的官吏,後來作為神名。身高三尺六寸,象徵農曆一年的三百六十日。他手上之鞭長二尺四寸,代表一年二十四節氣。芒神的衣服以及腰帶的顏色,甚至頭上所束的髮髻的位置,也要按立春日的五行幹支而定。當他沒有穿鞋和褲管束高時,就代表該年多雨水,農民要作好防澇的準備;相反地,雙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乾旱,農民要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又如一隻腳光著,一隻腳穿草鞋,則代表該年是雨量適中的好年景,農民們要辛勤耕作,勿誤農時。
芒神的衣服與腰帶的顏色,也因為立春這一天的日支之不同而不同,分別亥子日黃衣青腰帶;寅卯日白衣紅腰帶;巳午日黑衣黃腰帶;申酉日紅衣黑腰帶;辰戍醜未日青衣白腰帶。而牧童的鞭杖上的結也因立春日的日支不同而用的材料也不同,分有薴、絲、麻,顏色用青黃赤白黑等五色來染。牧童的年齡也有喻義,孩年的牧童代表逢季年(就是辰戌醜未年);壯年的牧童代表逢仲年(就是子午卯酉年);老年的牧童是逢孟年(就是寅申巳亥年)。另外如果牧童站在牛身中間,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前五天和後五天之間;牧童站在牛身前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前;牧童站在牛身後面,表示當年的立春在元旦五天後。
如今人們見到的《春牛圖》雖然其中的寓意尚存,但是畫面卻有了很大的改變,其中最為人們所喜愛的是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春牛圖》。這幅春牛圖吸取了楊柳青傳統木版年畫的清新色彩和裝飾意趣,以創新的年畫理念賦予了新的內容:幸福的孩童,肥壯的黃牛,嫩綠的柳枝,活潑的飛燕,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