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年畫是歷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強的藝術之一。為什麼呢?因為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幾千年的農耕社會,人們看重「春種秋收,秋收冬藏」,企盼五穀豐登,平安吉祥。於是,便運用很多的方法除舊迎新,去災納福,避兇趨吉,也自然而然地在民間形成了貼神馬、換桃符、放鞭炮等許多過年的習俗。貼年畫也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辭舊迎新的具體表現形式,年畫植根於民間,承載百姓的期望,用具體生動的圖案將人們心中的追求與嚮往很好地表達在畫紙上。而且傳統年畫還與不同的年份緊密相關,除了可以烘託年味、渲染喜氣之外,還有一定的實用功能……
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周汝昌先生非常喜愛楊柳青年畫,曾為楊柳青年畫寫詩,形象生動地描述「楊柳青青似畫中,家家繡女竟衣紅。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楊柳青年畫始於明代崇禎年間,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清代光緒以前是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那時,天津楊柳青鎮及其附近村莊,大都從事年畫作坊生產,有「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之稱,年畫因以產地得名。如今許多專家認為「植根於農耕文明中的楊柳青年畫,是『活化石』,是中國文化的沉澱物,又是反映民俗生活的一面鏡子。」楊柳青年畫,之所以能成為千年古鎮楊柳青名揚中外的標誌性民間藝術,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楊柳青年畫與楊柳青地方的民間年俗聯繫緊密,可以說它是為當地的年俗而誕生、而存在、而發展的。2004年,楊柳青木版年畫被文化部批准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歷史追溯、整理及研究工作啟動。 2005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精品展」,引起轟動。 2006年被中國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排名美術類第一。 2007年,楊柳青畫社被命名為天津老字號,成為天津標誌性品牌商鋪。如今,本市正在建設楊柳青年畫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