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
    在濟南的老城區,
    會出現門牌號跳號、缺失的現象!
    比如...
    「文化東路75號」之後就找不到77號了,
    「文化東路58號」直接跳到了「文化東路62號」,
    「文化東路79號」往西不出20米,
    門牌號便直接到了「文化東路91號」。
    
    文化東路75號之後就找不到77號了。
    除了跳號、號碼牌缺失,
    還有個別市民為了一己私利擅自安裝門牌號。
    比如,無影山北路69號、無影山北路69-1號,
    分別有兩家,
    暈了不少外地人與快遞員。
    經查,原來是一家酒店與醫院為了方便顧客尋找,
    擅自製作了門牌。
    以上這些情況著實增加了「找地兒」難度!
    新城區:採用「零點丈量法」多少號就是多少米
    家人急症住院,德州張先生來濟探望。得知親戚住在經十路18877號山東省醫科院,對濟南人生地不熟的李先生便按照門牌號尋找。
    「開車從經十路最西邊一直往東來,一路看了上萬個號才找到。」
    李先生感嘆,只聽說經十路長,可從沒想到門牌號還這麼多,
    「門牌號那麼多,實在不好找。」
    
    「五位數的門牌號不好記,在經十路上找地方還得靠地標建築物。」
    在濟工作5年的快遞員張華一直對「經十路16766號」這個門牌號印象深刻。一切緣於三年前他的一次送件經歷,
    「快件上就寫了『經十路16766號』。工友們都不知道具體指哪,我只能按著門牌號一家家找,繞了一個小時才發現,『經十路16766號』便是離快遞點不遠的千佛山醫院。」
    
    經十路上的門牌號代表著距離零點多少米。
    關於經十路門牌號命名原則,濟南市公安局戶政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曾作出解答:
    按照山東省公安廳的統一命名標準,目前濟南新建、改建道路採取零點丈量的方法,對經十路門牌號碼進行編劃。即以「米」為單位,從經十路起點(邢村立交橋)位置開始丈量,到每個建築物門口中間位置的距離,為其門牌號碼。
    據悉,經十路全長30公裡,公安部門按零點丈量距離的方法確定沿街單位的門牌號,擔山屯立交橋附近一單位掛上了31210號門牌,成為全國最大的門牌號,表示距離經十路零點(即邢村立交橋)31210米。中間的任何一個門牌號,都能代表它距離起點的距離。
    老城區:朝向不同排序有異,增加附號表示新增
    至於濟南老城區路、街、巷的門牌號,大都沿用著阿拉伯數字順序排列的傳統辦法。具體如下:
    路、街、巷、胡同兩側均有建築物的,一側編單號,一側編雙號。僅一側有建築物的,只編單號或雙號。
    至於小區院落內的樓號牌或平房排號牌,則是按照「先由北向南,後由東向西」的順序編排。至於樓房的單元號牌,按面對樓房單元自左往右的順序編排。樓內戶號牌,面對單元按順時針方向由低層向高層編排。
    此外,不少市民還會發現許多門牌號上的數字之間會加上「-」號,如「文化東路79-1號」。
    此類門牌號表示:連續編排門樓牌號碼的路、街、巷兩側的院落或樓房,中間新建房屋增設新門樓牌號的,可在其前號後增加附號編排(如:1號、2號門之間需要增加兩個門樓牌號,其新增加的門樓牌號為「1-1」「1-2」)。
    部門:門牌號不僅是掛個牌,還牽扯戶籍房管等
    對於路邊出現的門牌號缺失、跳號、排序雜亂的問題,濟南市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曾公開表示:該問題是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而逐步出現的,片區、道路拆遷都會帶來類似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公安部門都會同其他部門對此類問題進行規範。
    門牌號不僅是一個掛牌的問題,它還牽扯到戶籍、房管等多方面,以及由此帶來的地名、證件確認問題。
    濟南高新區一位民警介紹,沒有門牌的單位和家庭可向轄區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請,由公安機關負責製作、安裝。若整棟樓都沒有,可由建設開發單位或房屋產權人向住地派出所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