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鐵算子」的開國將軍,總理的得力助手,後擔任後勤部副部長
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
湯平中將被人們稱為「鐵算盤」,不僅練就了雙手打算盤的絕活,更是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超過的財政工作理論水平,周爺爺在處理軍務的時候,經常把湯平叫到身邊,要他幫忙算帳。
「王才子」參軍
湯平的原名叫做王紹高,1903年出生於湖南瀏陽,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候,湯平一家人都參加了農民協會,而湯平從小就是一個機靈的人,寫得一手好字,並且有雙手打算盤的本事,所以就被當時鄉裡的人們稱為「王才子」。1924年湯平加入國民黨,但是1927年的時候,大革命失敗後,湯平的兩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被捕犧牲,之後湯平也被捕入獄,脫離國民黨。
湯平在被家人救出之後,就和我黨的遊擊隊取得了聯繫,1929年10月湯平加入我黨,之後參加了紅軍,湯平剛開始的時候在紅5軍擔任連政委,之後在紅一方面軍擔任團政治處黨支書記、政治處主任等,1934年10月參加長徵,擔任紅3軍團第4師供給部部長,之後湯平開始從事後勤工作,擔任行軍作戰中財務、物資的管理工作。
領導全軍財經工作規範化
解放軍成立之初,由於處在全國各地,當時很多的地方都被封鎖。隔離等,導致了我軍的後勤保障都是自己負責,經常處於一種「各自為政」的狀態下,沒有統一的機構和供應標準等。於是為了同意後勤工作,周爺爺組建了軍委後方勤務部,部長是楊麗三,1948年4月,湯平調到了軍委後勤部,擔任參謀主人,開始了籌劃我軍的後勤。
1948年12月12日到1949年1月13日,湯平策劃了軍委後勤部舉辦的全軍兵工、後勤、軍械會議,確定了「統一領導、分散經營」的供應方針,於是我軍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供給標準制度誕生了。新中國成立後,湯平調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計劃局財政處處長,參加了國家財經計劃中的財政方針、政策研究等工作。一年後,因為工作繁忙,總後勤部需要人,於是湯平再次被調回總後勤部,擔任財務部部長,負責我軍的財務、糧草等的管理工作。
以辯證法指導後勤工作
湯平經常的總結自己的經驗,並且進行了部署等,從而使得我軍財務的效率提高,更是學到了很多的方法,湯平認為,中國的理政思想,不外乎是「量入為出」和「量出為入」,所以這兩句話結合起來才比較全面,於是他不是簡單的搞財政觀點,更是狠抓制度等。1960年的全軍財務保證供給會議上,湯平用對立統一的思維,對我軍財務中的幾個關係作出了闡述,得到了周爺爺的表揚。
1962年10月,湯平擔任總後勤部副部長,負責全軍的後勤計劃、財務等管理工作,當時我國處於財政十分嚴峻的局面,湯平身上的擔子很重,可惜的是在十年動蕩期間,湯平在1968年1月28日去世,年僅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