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刷到高圓圓的消息,今天突然看到有人說她把牙齒貼片摘了?
這是高圓圓最近接受採訪時的視頻,放一張牙齒看著更清楚一點的截圖。
大人翻了翻高圓圓以前拍攝的海報,牙齒好像確實不太一樣了。
這張對比更明顯些。
牙齒的大小、齊整度、顏色……即使忽略畫質和濾鏡,還是相差了很多。
網友們都說除了牙黃了點,這樣看起來倒更好看了。
大人也覺得這樣更自然些,因為備受追捧的大白牙,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最近裝了烤瓷牙的吳宣儀就被不少人吐槽了。
有人說是為了貼合新劇的齙牙人設,也有人說是烤瓷牙做失敗了。
emmmm……一個評論牽出三個瓜。
重點是大家知道牙齒健康自然最漂亮,別盲目追捧「大白齊」就對了。
不過,大多數人的牙齒都或多或少有點小毛病吧。畢竟我國成年人的牙周疾病率都高達百分之九十了……
單說,最常見的牙齦出血。
經歷過的同學請在評論區扣1
以為只是單純上火,或者搓牙時下手太狠了,也沒在意。
其實,牙齦出血很可能反映了牙齒健康的大問題。
因為大部分的牙齦出血是由牙結石引起的。
牙結石同學們認識嗎?就是牙齒內側或者牙槽內,緊緊附著深黃或者棕黑色的一層,用手指扣都不一定能扣下來,舌頭舔上去還有點剌人……
別以為牙結石藏在口腔裡面,平時看不見就沒事了!
這玩意兒會慢慢向牙根蔓延,一點點擠壓掉牙齦的生存空間。
它每生長一寸,牙齦就萎縮一分。當牙齦萎縮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牙齒脫落,而且整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不是老了就一定會掉牙,大部分是牙結石把牙搞掉了啊!
隨著成年人患上牙周炎的比例逐年上升,年紀輕輕就掉牙的也大有人在。
為什麼每天勤勤懇懇的刷牙還是會有牙結石?為什麼說牙痛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要怎麼保證自己的牙齒健健康康,吃嘛嘛香,今天大人就來教你怎麼做好口腔保健!
大部分口腔疾病都是一種病
本著知己知彼的原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口腔疾病是怎麼發生的?
同學們都聽說過什麼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之類傻傻分不清楚的病名吧,其實它們完全可以看作同一個病症逐漸加重的過程。
大致的順序是:牙菌斑→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周炎晚期(深牙周袋/牙槽骨萎縮)→牙沒了
先說萬惡之源,牙菌斑,外號「細菌社區」。
我們的口腔溫暖舒適,溼度適宜,很適合細菌生長。
當唾液裡的營養物質沾在牙齒上時,就會吸引口腔裡的細菌前來建築社區。這個社區不能被水衝走也無法漱掉,只能用牙刷連根搓走。
舌側和牙根縫隙,牙刷經常照顧不到,於是這些地方的細菌社區倖存下來,被唾液鈣化後成為老破小社區牙結石。
一個新生的牙結石只需要12~15小時,且鈣化後不容易清除。
由於它不斷的侵蝕牙齦,會導致牙齦發炎萎縮。
此時就會覺得牙齦紅腫,刷牙時常常容易出血,口腔有異味。
當牙齦萎縮到一定程度,牙齦與牙根之間的溝壑不斷加深加寬。
導致牙槽骨吸收,就會形成牙周袋,到這一步牙齦狀況已經不可逆了。
會有牙齦出血,化膿的症狀,牙縫加大。
牙周炎發展到晚期,後果就是牙齒脫落。
還有另外一條線是牙菌斑→齲(qǔ)齒→牙髓炎→根尖周炎。
齲齒就是蛀牙。
不要覺得只有吃糖的小孩才會得蛀牙,大人不也愛吃芋泥啵啵雙層奶蓋茶嗎?
齲齒的致病因是牙齒長期處於酸性條件下(愛吃蔗糖或者精製碳水化合物),由於細菌感染,牙齒受到侵蝕,最後產生齲洞。
牙齒是一個三層結構,表層是牙釉質,內層是牙本質,核心是牙髓。
齲齒就相當於在牙齒表面開了個洞,一拳鑿穿牙釉質和牙本質,最後感染了牙髓,也就是牙髓炎。
牙髓一旦發炎就只能摘除。待消除炎症反應後,再用密封的根管填住齲洞,防止再次感染。
牙髓炎如果不控制,發展到晚期就是根尖周炎,到這一步基本也是牙沒了。
我們可以回想下看牙醫的時候。
當我們捧著發腫的臉頰,疼的吸溜氣坐在診療椅上時,牙醫一般只會給我們兩個選擇:「拔」或者「殺(牙神經)」。
不是醫生不肯搶救一下,而是口腔疾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發病周期可以達到一年甚至數年。
早期到中期,除了出點血,吃飯塞點東西,基本沒有其他徵兆,有徵兆也被我們冷處理了。所以一般發現就晚了。
口腔保健三步走
通過了解口腔疾病的起因,我們可以發現一切問題始於牙菌斑。
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叫百分之八十的口腔問題都是清潔不到位引起的。
口腔保健包含三個方面
正確的刷牙方式
大部分同學都知道刷牙時長最短也要3分鐘了吧,大人的牙醫建議每次要刷5分鐘。
刷足時間,還要刷對方式,給大家介紹一下巴氏刷牙法,外號又叫齦溝清掃法。
給大家看一下齦溝在哪裡。
沒錯,這裡就是我們平時刷牙很少能注意到的地方,也是牙結石發展下線的位置。
巴氏刷牙法可以有效去除齦溝內菌斑,讓刷牙時刻不再孤單。
第一步,讓刷毛和牙根呈45度角。
這就和我們平時掃地一樣,肯定都是斜著掃的,沒有直愣愣戳上去的吧。
刷牙的起始點都在牙根,刷頭微微施力,讓刷毛進入齦溝。
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反正順著牙齒生長的方向刷就對了。
第二步,以2~3顆牙為一組,水平方向顫動牙刷10次,每次的移動距離控制在1~2mm,避免大面積的橫刷。
因為大範圍橫著刷牙,不僅清潔不到齦溝,還會損傷牙體硬組織,導致冷熱不適。
第三步,刷牙齒的內側面,還是跟剛才一樣的水平顫動刷法。
第四步,刷咬合面上的窩溝。這裡也是齲齒最愛搭建老窩的地方,給它抄個家。
第五步,和剛才的內側面不同,前牙內側需要把刷頭豎起來,將刷毛壓入齦溝,上下來回刷。
使用齒間清潔工具
我們常接觸的齒間清潔工具:牙籤、牙線、牙縫刷。
它們作為牙齒清潔的輔助工具,可以清理刷牙觸及不到的位置,比如牙齒間隙。
這種刷毛無法探入的位置,長期積累食物殘渣,不僅會引起牙齦發炎、口腔異味,還會造成鄰面齲、黑三角等問題。
好好刷牙只能解決60%的口腔清潔,剩下40%就要靠這些齒間清潔工具了。
口腔醫生的建議是除了正常的刷牙外,每日最少使用一次齒間清潔工具。
牙縫刷比較適合牙縫較寬的人。牙籤應選擇橫截面為扁圓形或三角形,使用大頭針,火柴棍等剔牙反而會損害牙周組織。
牙線可以清潔到更細小的位置,是最理想的齒間清潔工具。
大人自己用的是歐樂B的Glide這一款,扁線剔起牙來很省力。隨用隨取也乾淨衛生。
用完後齒間會殘留些許的薄荷味,吃上去甜甜的。
之前有同學說,用牙線會讓牙縫越來越大,其實是因為使用的方式不當,損傷到了牙齦。牙線的正確使用方式應當是拉鋸式緩緩壓入牙齒之間。
如果直上直下的捅進牙縫裡,牙齦一旦出血就容易導致萎縮。
現在很多牙科醫生都建議常備牙線,尤其是有口腔疾病的同學,正確使用牙線,可以有效減少牙周發炎的概率。
比較熱門的還有衝牙器,外號水牙線。
功能作用是一樣的,優點是比牙線使用要求更低,適合新手。清潔速度也快,一分鐘完事兒。
缺點也顯而易見,貴啊。
而且體積大,哪怕便攜款也不是很便攜,更適合放在家裡使用。
但水牙線屬於前期投資多,後期收益大的產品,試想治療牙病的時候可比這個開銷高多了。
所以,有條件的同學還是建議備上一個。品牌潔碧、Philips、松下都可。
定期洗牙
對於已經形成的牙結石,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洗牙。
洗牙又叫齦上潔治術,是使用潔治器械去除牙齦上沉積的牙石、菌斑還有色漬。
再通過拋光牙面,延遲牙菌斑落戶。可以有效預防或輔助牙齦炎和牙周炎的治療。
同學看到齦上潔治術,就能猜到有齦下刮治術吧。
當牙結石發展到齦下時就需要用刮治器手動處理。
用刮治器深入齦溝,輕輕刮掉牙根上的結石,過程會有一點酸酸痛痛的,術後可能會有局部的囊腫反應。
但是為了防止牙結石進一步蠶食牙根,導致牙齒脫落,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洗牙的次數為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
國人對於洗牙的重要性意識還不夠,總以為牙齦萎縮全是上了歲數的緣故。
所以活了幾十年沒洗過一次牙的,想必也大有人在。但是為了牙齒健康,儘快把洗牙加入未來行程吧!
做好口腔保健,老了不掉牙,八十歲還能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