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繞梁之音

2021-01-09 天眼新聞

「繞梁之音」這一個成語,形容美妙動聽的歌聲或聲音。「繞梁」為古代名琴的名字,這一典故源於春秋時宋國右師華元的一段故事。

宋代虞汝明《古琴疏》記載:「宋(春秋時的宋國)華元獻楚王以繞梁之琴,鼓之,其聲嫋嫋,繞於梁間,循環不已。楚王樂之,七日不聽朝。樊姬進曰:『君淫於樂矣。昔桀好妺喜之瑟而亡其身,紂好靡靡之音而喪其國。今君繞梁是樂,七日弗朝,君樂亡身喪國乎。』於是以鐵如意捶琴而破之。」

這段話說的是:「繞梁琴」為春秋時宋國右師華元所有,華元把這一名琴賄送給了楚國國君楚莊王。楚莊王彈此琴,美妙的琴聲繞於梁間,延長不絕,循環不已,後引為「繞梁三日」。楚莊王被這美妙的聲音迷住了,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竟然連續七天不理朝政,把國家大事全都拋在腦後。王妃樊姬為此異常擔憂,心中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音樂中了!過去夏朝的最後一個帝王夏桀酷愛妹喜之瑟,招致殺身之禍;商朝的最後一個帝王紂王誤聽靡靡之音,因此失去了江山社稷。現在君王您喜愛『繞梁』之琴,竟然七日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性命嗎?」楚莊王聞言,陷入了沉思。他無法抗拒繞梁之音的誘惑,只得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梁」絕世。

華元為什麼把這樣名貴的琴獻給楚莊王呢?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有一次,楚莊王率師侵略宋國,包圍了宋國的都城睢陽,睢陽城中軍民誓死守城,楚兵五個月未能將睢陽攻破。睢陽城內糧食都吃盡了,如果楚軍再繼續長期包圍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右師華元主動請求夜入楚營,得到了宋文公許可。華元偽裝成楚兵,一直進入楚國元帥子反(公子側)的住所,坐上了子反的床,壓住了子反的袖子,讓子反動彈不得。子反被推醒,一見華元,大吃一驚,問:「你是何人?」華元說:「我是宋國右師華元。你不要害怕,我不是行刺你的。我受我們的國君之命到來,有事相商,請你們退兵。」子反問:「現在你們的情況怎樣?」華元說:「實話告訴你,我們的情況很不好,無糧無柴,現在城內的人們已經在交換孩子殺了吃,劈開骨骸燒火做飯。」子反問:「既然到了這種情況,你們為什麼還不投降呢?」華元說:「兵臨城下,被逼籤訂投降盟約,我們的軍民決不答應。軍民誓死保衛都城,你們要是繼續圍城,我們的軍民定和你們決死一戰,與國家同存亡。你們如果撤兵三十裡,寡君願以國從,誓無二志。但如果你們不答應,今天你的命就別想要了。」說著就掏出了匕首。子反害怕了,說:「不必如此,有話好說。吾聽說軍事上的事『虛者實之,實者虛之』,你怎麼會把實情告訴我呢?」華元說:「『君子矜人之厄,小人利人之危』,我認為元帥是君子,不是小人,所以不敢匿情。」子反說:「既然這樣,我也不瞞你。其實,我軍中也只有七日之糧了。如果過了七日城仍然攻不下,將自行班師。這樣吧,明日我奏知我王,退軍一舍(三十裡)。你們君臣可不能失信啊!」華元說:「我情願以身為質,與元帥共立誓詞,各無反悔!」二人就在屋裡設誓。子反感華元心誠,提出與華元結為兄弟。兩人就結拜了。子反將令箭一支交給華元說:「你帶上我的令箭,好出我營。趕快回去吧!」華元有了令箭,公然行走,直到睢陽城下,口中一個暗號,城上便放下兜子,將華元吊上城去了。華元連夜把他見子反的情況回復了宋文公。 

第二天一早,子反去見楚莊王,將夜裡華元到來的經過告訴了楚莊王,說:「臣之一命,差點兒喪於匕首,幸虧華元仁心,將實情告於我,哀懇退師。臣已答應了他,乞我王降旨。」莊王固執地說:「宋國軍民困憊如此,寡人當取睢陽城而歸!」公子側頓首道:「不可。我軍只有七日之糧,臣已告訴華元了!」莊王勃然大怒,說:「你為什麼把實情告訴了敵人?」公子側答:「區區弱宋,尚有不欺人之臣,難道我堂堂大楚反而不如人家嗎?所以臣不敢隱諱!」楚莊王的情緒緩和了下來,說:「司馬之言說得對!」立即降旨退軍,屯於三十裡之外。接著,兩國訂立了盟約,華元到楚國去做人質。

華元臨行時帶上了「繞梁琴」,到楚國後獻給了楚莊王,其目的也許是消磨楚莊王的意志。據史書記載,楚莊王並沒有懷疑華元的目的。

另有一種說法是:繞梁之音源於《列子·湯問》:「昔韓娥(韓國的一個善於歌唱的女子)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賣唱)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沒有)去。」但《列子》的作者名列禦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為戰國時的道家代表人物,比華元(?―公元前573年)晚一百多年。因此,這一成語應該源於春秋時期的華元獻琴。

劉秀森 來源 京九晚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如花美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嬌妻美妾,如花美眷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誇獎人。如花美眷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如花美眷(rú huā měi juàn)成語釋義:眷:親屬。形容愛人美麗,可愛如花成語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夢自憐。」
  • 大名成語典故——短見薄識
    《大名成語典故》由李文軍同志主編,2017年12月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有關大名縣的歷史文化研究專著,通過解析與大名縣有關的成語及成語背後的故事與人物,採取敘事寫人的表現形式,濃縮提煉了大名兩千年來的燦爛輝煌。李文軍,男,1969年9月出生,大名縣大名鎮人,大學文化,教育學學士。
  • 大名成語典故——左顧右盼
    大名成語典故——左顧右盼 2020-05-06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名成語典故——指東劃西
    大名成語典故——指東劃西 2020-05-15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舉辦成語典故大會 擦亮淮南金字招牌
    淮南網訊 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決賽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十四小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斌,副市長陸晞,市政協副主席楊天標到會觀賽並頒獎。我市自被授予「中國成語典故之城」以來,從成語典故+文化、+旅遊、+城市建設等方面持續用力,積極開展與成語典故相關的文化活動,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擦亮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本次大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市教育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淮南廣播電視臺和淮南成語典故研究院共同主辦,通過淮南發布客戶端淮南新媒體中心進行現場直播。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2020-07-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有一天,一個鄭國人花高價錢買了這顆珍珠,可是第二天,他又把盒子裡面的珍珠還給了楚國人。他說他看中的是這個名貴的盒子,不是裡面的珍珠。
  • 大名成語典故——​依草附木
    大名成語典故——​依草附木 2020-02-27 1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蛋定人生】關於雞蛋的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之山雞舞鏡又叫山雞起舞,典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無由。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鑑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回》:「丹桂巖山雞舞鏡,碧梧嶺孔雀開屏。」
  • 大名成語典故——​紫色蛙聲
    大名成語典故——​紫色蛙聲 2020-05-26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名成語典故——長安天子,魏府牙兵
    大名成語典故——長安天子,魏府牙兵 2019-05-27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之前曾有邯鄲市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說到建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中的成語典故刻石,和開封鐵塔附近翻開的石雕「大書」旁立著的成語開卷有益石碑,他說,過去知道鐵面無私、黃袍加身、杞人憂天這些成語典故發生在開封或與開封有關,看了立在這裡的刻石後才知道,開卷有益、南轅北轍、雪中送炭、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成語也與開封有著密切關係。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景瑞成語典故之一:畫蛇添足
    有時候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個典故成語恰當運用到位,可以化解尷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良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可以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幽默感,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典故成語: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畫蛇添足的故事:《戰國策·齊策二》記載,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
  • 有寓意的成語典故起名,大氣風範十足!
    成語典故不僅富含文化和底蘊,而且還很有特色,其中的意境和內涵是很多現代的簡單詞彙所不能表述出來的,所以,用成語典故給男孩起名字,基本都有特別美好的寓意。同時。這樣起的名字,既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又很有意義。那接下來獵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成語典故中的好名。
  • 從成語典故看《易經》生存的智慧
    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國的「成語典故」。成語典故,是對複雜語義的高度凝練與概括。它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是我國傳統文化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凝聚著傳統精髓。這些成語典故,大多數背後都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或氣勢磅礴,或詼諧幽默,而故事背後更多的,則是意味深長的哲學和文化。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邯鄲,都是以一個成語典故開頭,其實這裡不僅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在這裡出現的,比如眾所周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等,在邯鄲,隨處都有巷子,也許就是歷史上發生重大事件的地方,漫步在這個有著31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各種成語典故隨處可見。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語文老教師直言:掌握這100個成語典故,學完半個中國歷史!
    成語作為我國語言文字的瑰寶,是精髓所在,簡簡單單的一個四字成語,背後包含了一個典故,是中華幾千年遺傳下來的結晶。在現在的語文學習中,成語也是必考知識點,甚至可以說,語文要想考取一個好成績,成語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不管是成語考點,還是閱讀、作文都離不開成語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