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語典故看《易經》生存的智慧

2021-01-13 紫鈺馨香

《易經》在我國古代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易經》的誕生、發展伴隨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始終,《易經》是中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等百家學派的原典。歷朝歷代的大思想家們無不從《易經》中汲取智慧的營養。正是基於此,《周易》被尊稱為中華文化的「群經之首」。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庭瑣事,人們都習慣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但一段時間以來,《易經》曾被斷章取義地誤解為是一本算命的書,很多人一提到《易經》立刻就會想到是算命的,是封建迷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科技的發展和東西文化的交融,《易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文化界、科技界的重視,《易經》中的智慧逐漸被大家重新認識,《易經》文化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希望了解《易經》,從《易經》中汲取生活智慧。

《易經》的道理,對於我們的人生會有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易經》就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我們的祖先把宇宙中的萬事萬象歸納起來,概括而成的六十四種狀態、六十四種情境。正所謂「易與天地準」,「範圍天地而不過」,我們每個人都在天地之中,六十四卦既然是對天地萬象的概括,自然會對我們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其實《易經》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易經》的作用就是當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按圖索驥,明白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應把握的基本原則,清楚應該怎麼去應對。

那麼,《易經》中的智慧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連接點在哪裡呢?有沒有一種東西能夠更讓我們認識《易經》中的智慧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國的「成語典故」。成語典故,是對複雜語義的高度凝練與概括。它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是我國傳統文化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凝聚著傳統精髓。這些成語典故,大多數背後都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或氣勢磅礴,或詼諧幽默,而故事背後更多的,則是意味深長的哲學和文化。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是對《易經》文化與智慧的高度凝練,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其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這些出自《易經》的成語曲故更成為中華民族象徵。引導人們了解每一個成語中蘊涵的道理,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易經》文化,還可以汲取《易經》中深刻智慧,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

在我們陷入低欲的時候,我們怎麼樣才能在絕境中尋求轉機呢?

無論是老子的福禍相依,還是《淮南子》中的塞翁失馬,無論是老百姓信奉的「吃虧是福」,還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吟詠,都體現了大道同源的道理,它們都可以理解為「否極泰來」「剝盡復返」的演繹版,《周易》的這四個卦構成的兩個格言啟迪了我們的智慧:「困難時、低谷時信心比任何東西都重要」。那麼具體說來,我們在生活陷入低谷裡,應該怎樣借用《易經》的智慧來思考呢?應該從這樣四個方面去結合自己的情況思考:

要相信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是事物本身的規律。首先樹立信心,記住「有信心就有希望贏」。正如黑夜之後必然是黎明,嚴冬過後必然是春意一樣,這些規律是客觀的,不管你信與否,它就這樣運行的。一走入人生嚴冬的谷底,距離百花爭豔的春天還會遠嗎?失意落寞之時不防用吉人自有天相寬慰自己,要知道,山重水複之地往往也就是柳暗花明之時。不要相信運氣、點子之類的東西,所謂壞運氣,很大程度無非是自身不願正視環實的一個藉口,考試失利、升遷無望、生活當中諸如此類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統統歸結為壞運氣,這一切不都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託詞嗎?要相信無論是強大的對手,還是強大的困難,總會有弱點、有漏洞。而那個弱點和漏洞,就是你絕地反擊反敗為勝的機會。這個時候冷靜最重要。沿歷史的長河溯流而上,無數外強中乾的例子將博你會心一笑,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實例,戰爭之前,面對敵強我弱的局勢,曹操的首席智囊郭嘉絲毫未讓敵方兵強馬壯的表象左右自己的判斷,而是獨具慧眼地看清敵人色厲內荏的本質,從而向曹操提出了「紹(袁紹)有十敗,公(曹操)有十勝」這條著名的論斷。要準確判斷自身的實力,及時調整戰略,等待合適時機,做出與自身能力、客觀條件、大環境相符的正確選擇,要知道一蹶不振者沒有機會,沒有自知之明一味蠻幹者同樣沒有機會。

相關焦點

  • 我們日常的這些成語和智慧都源於易經文化?
    朋友們應該發現了文裡這些帶引號的成語?其實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或處世智慧都間接或直接地源於«易經»,大部分我們比較熟悉,雖然古意與今意已有差別。有些不易理解的比如"亂七八糟",典故源於歷史的兩次重大事件: 漢朝的"七國之亂"和晉朝的"八王之亂"。而實際上也源於易經裡七卦至八卦的遊魂,歸魂卦。這也是我年少時讀南懷瑾南老的記憶。同理,為什麼是不三不四,七上八下?
  • 《讀成語學中醫1》|學成語知中醫,長智慧更健康
    近日,首本解讀中醫藥文化和歷史典故的新書:《讀成語 學中醫1》出版。治病救人為什麼叫「懸壺濟世」?今天來說說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成語有故事,有世情,有歷史,有道義春秋,中醫是科學,是哲學,是文化,是大千世界。該書通過成語解講中醫,通過中醫講讀傳統文化,輔以妙趣橫生的漫畫插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亦可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領悟中醫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知曉中醫的博大與神奇。
  • 易經智慧:什麼才是正確的婚姻觀,婚姻和諧秘籍
    《易經》凝聚著古代先賢的所有智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也是華夏智慧的源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墨法道兵等等智慧,都是從易經汲取的營養元素。作為群經之首,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庭瑣事,都能在易經裡尋找到答案。曾經一段時間,易經被人斷章取義,曾被誤解為算卦的書,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易經逐漸為中西方學者所關注。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2020-07-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易經》中四字生存道理:逢兇化吉,看完頓悟!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深邃的經典,使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世事無常,人的一生有好的時候,也有運交華蓋的時候,易經其中一個現實功用就是教會我們生存之道,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趨吉避兇。
  • 大名成語典故——左顧右盼
    大名成語典故——左顧右盼 2020-05-06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易經》中去尋找答案。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易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易經》裡的30個成語,一起領略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作者 | 子曰簡介 | 透過《易經》觀世相,通過慧心寫人間註: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易經》是古代先哲對萬事萬物規律的集大成之作,它由《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等三部分組成,據說前兩部已經失傳,所以後人在《周易》的基礎上做了很多註解和演繹。
  • 成語「亡羊補牢」和「塞翁失馬」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失馬【出處】:《淮南子·人間訓》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塞翁失馬之三兩個成語的智慧比較:但是這兩個成語的人生智慧卻是不一樣的。
  • 大名成語典故——短見薄識
    《大名成語典故》由李文軍同志主編,2017年12月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有關大名縣的歷史文化研究專著,通過解析與大名縣有關的成語及成語背後的故事與人物,採取敘事寫人的表現形式,濃縮提煉了大名兩千年來的燦爛輝煌。李文軍,男,1969年9月出生,大名縣大名鎮人,大學文化,教育學學士。
  • 大名成語典故——指東劃西
    大名成語典故——指東劃西 2020-05-15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易經》的十個常用成語,智慧盡在其中
    三,群龍無首出自《易經.乾卦》用九爻辭:見群龍無首,吉。點評:這個成語本是個褒義詞,但很容易被誤解為貶義詞。為什麼《易經》上講「見群龍無首,吉」呢?因為天地萬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本分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大家都是龍,憑什麼你就是真龍,就要為首呢?只要一有極端,就會有爭鬥,那就不吉了。
  • 【蛋定人生】關於雞蛋的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之山雞舞鏡又叫山雞起舞,典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無由。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鑑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回》:「丹桂巖山雞舞鏡,碧梧嶺孔雀開屏。」
  • 舉辦成語典故大會 擦亮淮南金字招牌
    淮南網訊 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決賽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十四小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斌,副市長陸晞,市政協副主席楊天標到會觀賽並頒獎。我市自被授予「中國成語典故之城」以來,從成語典故+文化、+旅遊、+城市建設等方面持續用力,積極開展與成語典故相關的文化活動,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擦亮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本次大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市教育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淮南廣播電視臺和淮南成語典故研究院共同主辦,通過淮南發布客戶端淮南新媒體中心進行現場直播。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有一天,一個鄭國人花高價錢買了這顆珍珠,可是第二天,他又把盒子裡面的珍珠還給了楚國人。他說他看中的是這個名貴的盒子,不是裡面的珍珠。
  • 大名成語典故——​依草附木
    大名成語典故——​依草附木 2020-02-27 1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莊子》中被後人曲解的3個成語,原來也隱藏著虛舟逍遙的智慧!
    閱讀國學經典,增長人生智慧,歡迎來到國學悅讀!莊周夢中的一隻彩蝶,不知讓多少人為之沉醉;莊周書中的那條大魚,不知讓多少人為之讚嘆。莊周,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段子手」,將他的人生智慧融入國學經典《莊子》(又名《南華真經》)之中。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之前曾有邯鄲市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說到建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中的成語典故刻石,和開封鐵塔附近翻開的石雕「大書」旁立著的成語開卷有益石碑,他說,過去知道鐵面無私、黃袍加身、杞人憂天這些成語典故發生在開封或與開封有關,看了立在這裡的刻石後才知道,開卷有益、南轅北轍、雪中送炭、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成語也與開封有著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