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強不息
出自《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點評:「自強」,相對來說還比較容易,誰都有心血來潮的時候;「不息」可就難了,有幾個能夠堅持到底?天就能做到,日出日落、春夏秋冬、風雨雷電,循環不止,萬古不變,這就叫「天行健」,所以君子就要向上天學習,不但要奮發自強,還要做成持之以恆。
二,厚德載物
出自《易經.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點評:大地就是因為寬廣渾厚的胸懷和德行,才能容納百川,滋養萬物,利益萬物而不爭。君子也應該擁有大地那樣厚重的德行,才能承載萬物。反過來說,沒有德行,就承載不了萬物,如果一個人德行不夠,福報還特別大,那就要遭殃了。
三,群龍無首
出自《易經.乾卦》用九爻辭:見群龍無首,吉。
點評:這個成語本是個褒義詞,但很容易被誤解為貶義詞。為什麼《易經》上講「見群龍無首,吉」呢?因為天地萬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本分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大家都是龍,憑什麼你就是真龍,就要為首呢?只要一有極端,就會有爭鬥,那就不吉了。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百家爭鳴時代,就是群龍無首的現象,所以那時候才是中國文化的頂峰。
四,潛龍勿用
出自《易經.乾卦》初九爻辭:潛龍,勿用。
點評:古人經常講「厚積薄發」、「大器晚成」,越是做大事的人,就越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暗暗地為自己積蓄能量,這就是「潛龍」。「勿用」這個詞很妙,不是不讓用,而是暫時不用,不要輕易用,不要輕易表現自己,關鍵時候,肯定還要用。
五,亢龍有悔
出自《易經.乾卦》上九爻辭:亢龍,有悔。
點評:凡事要適合而止,量力而行,不要稍微有點成就,就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要知道,把你捧上天去的,往往都是小人,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到時候摔下來,可沒人同情你,到時候後悔晚矣,
六,否極泰來
否、泰是《易經》的兩個卦名。《易經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象曰:天地不交,否。《易經泰卦》:泰,小往大來,吉亨。象曰:天地交,泰。
點評:「否」字上面一個「不」,下面一個「口」,就是有口不能言,這就是否的狀態,但不會永遠這樣。其實宇宙人生就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白天到頭都是黑夜,黑夜過後就是黎明;冬天冷到極點,春天也就不遠了。同樣,「否」到了極點,「泰」就該來了。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處於「泰」的時候,不要太大意,否則就會變成「否」;處於「否」的時候,也不用絕望,只要處理妥當,也會變成「泰」。
七,履霜堅冰至
出自《易經.坤卦》初六爻辭:履霜,堅冰至。
點評:腳下踩到霜,就應該想到,如果不清除的話,它遲早會結冰,影響道路的暢通。這個成語是告誡我們,要防微杜漸,謹小慎微,有缺點、毛病、壞的習慣,要趁早改掉,不然就會越來越嚴重,到最後想改也改不掉了。
八,見仁見智
出自《易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點評: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境界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也不會相同。所以我們不必要求別人和自己意見一致,你只要管好自己,提升自己就行了。從整體上看,這世界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任何問題都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
九,物以類聚
出自《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點評:天下萬物都是以群體相分,自然萬物是這樣,人也是這樣。所以我們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不要光看他的外在表現,很可能是裝出來的。你只要看看和他結交的朋友都是些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對他有個大概了解了。
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出自《易傳·文言傳·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點評:古今中外的聖賢,教化人心,都是導人向善,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關鍵是這個「餘」字,奧妙無窮,一般人很容易忽視。既然有「餘慶」,那當然還有「正慶」了,「正慶」才是積善的最終結果,才是古今聖賢勸人行善的目的。「餘慶」不過是副產品而已,千萬不要誤認為是積善的目的所在,那樣的話,就是丟西瓜撿芝麻了。關於這個問題,這裡不便細說,還是留給大家慢慢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