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十個常用成語,智慧盡在其中

2021-01-09 國學雜談

一,自強不息

出自《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點評:「自強」,相對來說還比較容易,誰都有心血來潮的時候;「不息」可就難了,有幾個能夠堅持到底?天就能做到,日出日落、春夏秋冬、風雨雷電,循環不止,萬古不變,這就叫「天行健」,所以君子就要向上天學習,不但要奮發自強,還要做成持之以恆。

二,厚德載物

出自《易經.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點評:大地就是因為寬廣渾厚的胸懷和德行,才能容納百川,滋養萬物,利益萬物而不爭。君子也應該擁有大地那樣厚重的德行,才能承載萬物。反過來說,沒有德行,就承載不了萬物,如果一個人德行不夠,福報還特別大,那就要遭殃了。

三,群龍無首

出自《易經.乾卦》用九爻辭:見群龍無首,吉。

點評:這個成語本是個褒義詞,但很容易被誤解為貶義詞。為什麼《易經》上講「見群龍無首,吉」呢?因為天地萬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本分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大家都是龍,憑什麼你就是真龍,就要為首呢?只要一有極端,就會有爭鬥,那就不吉了。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百家爭鳴時代,就是群龍無首的現象,所以那時候才是中國文化的頂峰。

四,潛龍勿用

出自《易經.乾卦》初九爻辭:潛龍,勿用。

點評:古人經常講「厚積薄發」、「大器晚成」,越是做大事的人,就越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暗暗地為自己積蓄能量,這就是「潛龍」。「勿用」這個詞很妙,不是不讓用,而是暫時不用,不要輕易用,不要輕易表現自己,關鍵時候,肯定還要用。

五,亢龍有悔

出自《易經.乾卦》上九爻辭:亢龍,有悔。

點評:凡事要適合而止,量力而行,不要稍微有點成就,就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要知道,把你捧上天去的,往往都是小人,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到時候摔下來,可沒人同情你,到時候後悔晚矣,

六,否極泰來

否、泰是《易經》的兩個卦名。《易經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象曰:天地不交,否。《易經泰卦》:泰,小往大來,吉亨。象曰:天地交,泰。

點評:「否」字上面一個「不」,下面一個「口」,就是有口不能言,這就是否的狀態,但不會永遠這樣。其實宇宙人生就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白天到頭都是黑夜,黑夜過後就是黎明;冬天冷到極點,春天也就不遠了。同樣,「否」到了極點,「泰」就該來了。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處於「泰」的時候,不要太大意,否則就會變成「否」;處於「否」的時候,也不用絕望,只要處理妥當,也會變成「泰」。

七,履霜堅冰至

出自《易經.坤卦》初六爻辭:履霜,堅冰至。

點評:腳下踩到霜,就應該想到,如果不清除的話,它遲早會結冰,影響道路的暢通。這個成語是告誡我們,要防微杜漸,謹小慎微,有缺點、毛病、壞的習慣,要趁早改掉,不然就會越來越嚴重,到最後想改也改不掉了。

八,見仁見智

出自《易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點評: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境界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也不會相同。所以我們不必要求別人和自己意見一致,你只要管好自己,提升自己就行了。從整體上看,這世界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任何問題都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

九,物以類聚

出自《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點評:天下萬物都是以群體相分,自然萬物是這樣,人也是這樣。所以我們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不要光看他的外在表現,很可能是裝出來的。你只要看看和他結交的朋友都是些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對他有個大概了解了。

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出自《易傳·文言傳·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點評:古今中外的聖賢,教化人心,都是導人向善,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關鍵是這個「餘」字,奧妙無窮,一般人很容易忽視。既然有「餘慶」,那當然還有「正慶」了,「正慶」才是積善的最終結果,才是古今聖賢勸人行善的目的。「餘慶」不過是副產品而已,千萬不要誤認為是積善的目的所在,那樣的話,就是丟西瓜撿芝麻了。關於這個問題,這裡不便細說,還是留給大家慢慢思考吧。

相關焦點

  •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易經》中去尋找答案。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易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易經》裡的30個成語,一起領略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 從成語典故看《易經》生存的智慧
    《易經》的作用就是當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按圖索驥,明白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應把握的基本原則,清楚應該怎麼去應對。那麼,《易經》中的智慧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連接點在哪裡呢?有沒有一種東西能夠更讓我們認識《易經》中的智慧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國的「成語典故」。成語典故,是對複雜語義的高度凝練與概括。它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是我國傳統文化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凝聚著傳統精髓。
  • 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時間:2020-10-08 07: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 我們日常的這些成語和智慧都源於易經文化?
    朋友們應該發現了文裡這些帶引號的成語?其實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或處世智慧都間接或直接地源於«易經»,大部分我們比較熟悉,雖然古意與今意已有差別。而實際上也源於易經裡七卦至八卦的遊魂,歸魂卦。這也是我年少時讀南懷瑾南老的記憶。同理,為什麼是不三不四,七上八下? 而非不二不三,五上六下之類呢?這些都對應了易經的變卦之學。我們現代人經常用,只是不知本源。很多人選樓房還選個7樓,避免8下。阿里巴巴大樓有幾棟,分別是幾層?或許馬雲也迷信?
  •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 其中沆瀣是指兩個人名還是臭...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 其中沆瀣是指兩個人名還是臭水溝?時間:2020-10-08 10:22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提問!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 其中沆瀣是指兩個人名還是臭水溝? 小雞寶寶考考你,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 《易經》十句智慧名言,博大精深,耐人尋味
    《易經》十句智慧名言,博大精深,耐人尋味《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佔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說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1. 窮則變,變則通語出《易經·繫辭下》。
  •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什麼 10.8螞蟻莊園今日...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什麼 10.8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2020年10月8日,國慶節的最後一天,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成語的
  • 螞蟻莊園2020年10月8日答案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
    螞蟻莊園2020年10月8日答案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時間:2020-10-08 07: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2020年10月8日答案 成語沆瀣一氣是個常用的貶義詞其中沆瀣是指?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於是就發展出了許多成語,據統計,《易經》中包含的成語多達兩百多條,子曰接下來就總結了其中五條分享給大家,每一條都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收藏!1、否極泰來「否」和「泰」分別是《易經》中的第十二卦和十一卦。否卦的卦象為坤下乾上,即天地相互分離,象徵著閉塞不通暢;泰卦的卦象為乾下坤上,即乾氣下降,坤氣上升,為陰陽二氣一升一降,天地互相交合之象,寓意吉祥。
  • 《出師表》中派生很多成語,其中這六個,最為有名和常用
    《出師表》以不足八百字的篇幅,其中派生出來的成語,竟達20個之多,當然有的不是很常用。今天我們選取其中六個最有名的成語,一起溫習一下。妄自菲薄出自「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意思是發揚和鼓舞那些有識之士的才智,讓他們為國效力,不應該看清自己,無所作為。
  • 北京小升初語文寫作常用成語分類匯總(一)
    北京奧數網:小學生寫作常用成語分類匯總,基本涵蓋小學作文寫作常用的成語,成語分類細緻詳盡,對孩子的寫作很有幫助。     一、描寫人的品質   平易近人 寬宏大度 冰清玉潔 持之以恆 鍥而不捨 廢寢忘食   大義凜然 臨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撓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二、描寫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謀 融會貫通 學貫中西 博古通今 才華橫溢
  • 都說《易經》中的成語多,殊不知一個「卦象」之內,就隱藏著三個
    提起《易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不但位列「群經之首」,更被尊為「群經之始」。一部《易經》,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它裡面的智慧內容,後來被提煉出許多成語。
  • 易經智慧:什麼才是正確的婚姻觀,婚姻和諧秘籍
    《易經》凝聚著古代先賢的所有智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也是華夏智慧的源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墨法道兵等等智慧,都是從易經汲取的營養元素。作為群經之首,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庭瑣事,都能在易經裡尋找到答案。曾經一段時間,易經被人斷章取義,曾被誤解為算卦的書,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易經逐漸為中西方學者所關注。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八仙過海3.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
  • 《易經》裡最重要的二句話,感悟其中的智慧,潛藏著人一生的命運
    《易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漢族文化之根。整部《易經》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話。細細感悟其中的智慧,定能令人終生受用不盡。01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易經》裡邊數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許多 書裡邊說,「自天佑之」就是來自於上天的庇佑,實際上這是錯誤的。上天不會庇佑任何人。
  • 《周易》中的成語,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 十五個關於「心」的成語,見過十個就說明你很有學問
    華夏五千年文明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漢語成語就是中華文化中的奇葩。成語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意義豐厚,深得人們喜愛,因而生活中隨處可見成語的存在。漢語中幾乎每個字都能構成成語,其中有很多字不但構詞能力強,而且構成成語的能力也很強,比如說「心」字,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漢語中含有「心」字的成語竟然接近一千個。這些成語很多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比如下面十五個,都是在河北衛視《成語天下》節目中出現的,根據意思說出成語答對的人不到一半,我們也先來回答一下,能夠全部答對你就是學霸級別的人。
  • 傳統文化||十個成語,十個歷史人物,有意思!
    成語,有極強的表現力和生命力,準確把握詞彙的意思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入詞彙的意境能夠使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生動起來。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15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十二生肖常用成語,含四個動物的成語你知道嗎
    十二生肖常用成語猴年馬月 猴頭猴腦雞飛蛋打 雞蟲得失狗急跳牆 狗仗人勢豬朋狗友 豬卑狗險圖片來源網絡含兩個動物的成語含四個動物的成語:龜龍鱗鳳 豺狼虎豹狼蟲虎豹 魚鱉蝦蟹妖魔鬼怪魑魅魍魎chī mèi wǎng liǎng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