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嘗膽不完全是為了發憤圖強,還有這個讓他難以啟齒的原因

2021-01-09 楊周俊妹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想必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為了一個遠大目標而忍辱負重的越王勾踐的形象也讓後世無數失意者所敬仰。這種精神也是許多人所極力推崇的。但是有的人或許會疑惑越王勾踐為什麼一定要要「臥薪嘗膽」?而不能是其他的什麼東西?但實際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其中的嘗膽,是不得不嘗,各種原因和他此前一個難以啟齒的遭遇有關。

被吳王夫差擊敗俘虜之後,越王勾踐在吳國受盡屈辱可以說這輩子大起大落換一個心智不堅定的人早就兩眼茫茫地直接自盡了,然而勾踐沒有選擇一了百了,他選擇了一種更痛苦的復仇之路,但是一旦選擇了就不可退下。

當勾踐回到越國之後,越國可以說幾乎成了一片慘狀,民不聊生。被吳國軍隊蹂躪過的土地上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和無數哀嚎,哪怕是活著的人也是臉色麻木,有如行屍走肉。強盜叛軍四處遊蕩,尋找著吳軍所遺漏下的財富或者有價值的人口然後瘋狂爭搶掠奪。

更糟糕的是領土,此前的越國幅員遼闊怎麼說也算是一個千裡大國,本來吳國已經吞下了一塊他們想要的越國國土。而當越軍戰敗,勾踐被俘虜為奴隸之後,越國裡開始充斥著戰敗之後遊蕩的軍隊,這些人慢慢地成為強盜,又或者乾脆割據一方互相攻打,分離崩析的越國一片混亂,等到勾踐回到越國之後原來千裡之國成了百裡之國,再加上凋零的人口,可以說留給勾踐的,是一片完完全全的爛攤子,看到這種慘狀勾踐感覺自己的復仇之路任重而道遠。稍有不慎別說是復仇,能不能活過去都成問題。

這時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忍辱負重勵精圖治時期,我們常常說的臥薪嘗膽也就是這段時間裡發生的,按大多數的解釋看,當時的越王勾踐是徹底把復仇當成了自己唯一目標,為此不惜在日常生活裡錘鍊自己,讓自己記住這種恨,臥薪是像當時大多數奴隸一樣躺在柴火草堆上睡覺,記住之前在夫差那兒受的罪。嘗膽就是在吃飯前舔一下苦膽,讓每一次吃飯都不會對復仇大業有所鬆懈。臥薪沒人質疑,但是對於為什麼嘗膽,在某些史書裡給出了不一樣的解釋。

據史書《吳越春秋》所說,「越王從嚐糞惡之後,遂病口臭,飲食嘗膽也「。也就是說勾踐在當初為了討好夫差徹底成為奴隸的時候甚至親口為夫差嘗過夫差的大便,至此之後的勾踐也得了口腔疾病,必須要通過嘗一下膽來掩蓋症狀才能勉強吃的下飯。而在不知情的外人看來,這是君王不忘恥辱,奮發圖強的標誌,尤為激勵人心,於是就將臥薪一同成為勾踐努力和一直的表現。

當然這也讓勾踐徹底記住了那股心中的恨,勾踐將向夫差復仇當成自己的唯一目標,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唯一一點,這也鑄造了之後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的豪邁與氣質。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為何說勾踐是一個能屈能伸,胸懷大志的人?
    越王勾踐:為何說勾踐是一個能屈能伸,胸懷大志的人?說起越王勾踐,大家會很快的想到越王勾踐的越王劍,越王勾踐的越王劍可是難得的武器。現在很多處在不順中的人,我們總會用「臥薪嘗膽」這個詞,來勸說他們。其實這個詞,就是從越王勾踐身上得來的。
  • 越王勾踐劍有神秘菱形花格,花格紋不簡單,竟用到「現代」高科技
    越王勾踐是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他臥薪嘗膽的故事,也更是激勵了無數人奮發向上。在湖北省博物館,珍藏了一件越王勾踐的青銅劍,被譽為是「天下第一劍」。可是此劍上菱形花紋的鑄造方式,卻成了專家們心中難解的謎團,究竟古人是怎麼製造的呢?
  • 範蠡這樣說勾踐,多少有些過分
    範蠡為了給自己開脫,為何要拉上所有人給他墊背。今天小編就要聊聊越王勾踐「長頸鳥喙」的形象,是否是範蠡別有用心。「長頸鳥喙」的由來這句話最早見於太史公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出自勾踐的頭號大謀士範蠡之口。
  • 越王劍是勾踐佩劍,為何在楚國郢都出土?這兩種說法哪種更合理
    兩千多年不鏽的越王劍,在1965年的楚國墓葬群中,被考古隊們給挖了出來。這可把小夥伴們給驚呆了,你永遠都不知道考古的魅力有多大,能夠第一眼看到這樣的稀世珍寶,這是所有考古隊員之所以如此痴迷於考古的一個重要原因。記得一個修復兵馬俑的考古隊員,在發現兵馬俑身上有一個指紋的時候,立刻被感動哭了,為啥?因為這個指紋是兩千多年的工匠留下來的,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交流。
  • 越王勾踐劍有多厲害?兩千年不鏽,用X光檢測後,專家直呼不可能
    越王勾踐是春秋五霸之一,我們最熟知他的事跡便是其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十多年最終率領士兵一舉攻滅吳國的故事。即便在今天我們還是仍然在用臥薪嘗膽這個成語來激勵對方刻苦發奮。越王勾踐流傳於後世的不僅有他臥薪嘗膽終滅吳的故事,還有一把絕世寶刀——越王勾踐劍。
  • 三代越王劍今日京城聚首(圖)
    越王勾踐劍     北京日報訊: 劍,被譽為冷兵器之王,自古就是強者的象徵。    今天,包括越王勾踐劍、勾踐的孫子佩戴的越王丌(qi)北古劍、勾踐的曾孫佩戴的越王州句劍、吳太子姑發劍和西漢孫子兵法竹簡在內的240餘件國寶級「兵器」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擺開陣勢,拉開《制勝之道――孫子兵法暨中國古代軍事文物精品展》的序幕。
  • 天蠍座越王勾踐
    天蠍座——越王勾踐天蠍座的人如果有機會當皇帝,最有可能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也只有他們才能挺過來!9. 射手座——漢武帝劉徹射手座的人如果有機會當皇帝,最有可能是漢武帝劉徹,不停地開疆擴土,使國家的版圖一再壯大!10.
  • 原來人去世後用紙蒙臉,和這個人有關
    說起這個事,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了,其中有幾人和這個事息息相關。第一位是吳王夫差,第二位是吳王夫差的謀士伍子胥,第三位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了。吳王夫差繼位後,為報越國殺父之仇,在伍子胥的建議下,率兵曾經擊敗越國。當時因為越國主動獻上美女,城池向吳國求和,越王勾踐因為還想保存實力,攻佔其他國家,就接受了越國的投降。
  • 他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一副非常出名的對聯,上聯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下聯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其中上聯講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奪回家園的故事,好故事好寓意才使得這副對聯被世人皆知,也將越王勾踐在歷史上塑造成了勵志的正面形象。
  • 因為他不聽忠臣的建議,還把他給殺害,最終還是沒逃過他的預言!
    因為他不聽忠臣的建議,還把他給殺害,最終還是沒逃過他的預言!在春秋時期,吳國還有越國兩個國家,世世代代都是仇人,每年都會打上幾次大的戰役。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楚國有一個人叫做伍子胥,因為他的父親還有自己的哥哥都被楚王給殺了,然後他就投奔到了吳國。經常和吳王在一起說一些國事。
  • 越王勾踐劍是一柄神奇的寶劍,有個地方竟為它修了一座「劍」亭
    越王勾踐劍,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號稱「中華第一劍」,一直被世界人民矚目讚賞。可能您不知道,其實越王勾踐劍並非只有一把,甚至還有一個地方,專門為這把劍的複製品製作了一個特殊的紀念建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厚黑學》中很經典的例子:能看懂,或許就離成功不遠了!
    他自己的厚黑雜文也寫到了:真正的厚黑,不僅僅要做到他說的面厚心黑,還有最重要的一條,也是最大的前提,那就是你行厚黑之事但不可言厚黑,如果把厚黑說出來了,就不是真厚黑。舉一個書中的例子,告訴大家,厚黑學到底有多麼的重要,如果您能看懂,那就說明您與成功不遠了臥薪嘗膽中的越王勾踐,就是把厚黑學運用成了典範的男人。
  • 勾踐、韓信、司馬懿一生堅守的「麥穗」智慧,到底是什麼?
    勾踐春秋五霸之一的勾踐,面對夫差的欺辱,他能屈能伸,靠的就是這樣的智慧——「麥穗低頭」。半生「隱忍」,他憑這樣的信念苟活下來——「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然而,飽滿成熟的麥穗卻總是低著頭,不張揚,也不炫耀。成長就是一段過程,低頭是一種涵養,也是一種智慧。年輕的我們總愛衝動,尤其喜好面子。殊不知最好的反擊是暫時的忍耐,保存自我,等待屬於自己的機遇。越王勾踐「三件越甲可吞吳」的事跡,無時無刻提醒著我們,有能力的人,不需要爭一時之長短,等實力相匹配,他爭的一切,叫未來!
  • 尋根之旅:仙居懷仁顧氏,越王勾踐後裔,一貼草藥濟世救人
    據《仙居家訓》記載,仙居顧氏是地道的南方人,源于越王勾踐後裔顧餘候。懷仁顧氏奉五代十國時期的顧思宗為始祖。顧思宗原籍江蘇無錫懷仁鄉,公元955年被封為浙東防禦史,其子顧本立(《仙居家訓》記為顧立本,顧氏祠堂記為顧本立,這裡以祠堂記載為準)隨父來浙後在城東擇址居住。因為其無錫老家有懷仁鄉,就將其仙居的居所地命名為懷仁,這是懷仁地名來歷的傳說之一。
  • 愛上博物館②丨三把越王劍 出匣吐寒芒
    在紹興博物館一層的《越地春秋——紹興歷史文化陳列》內可以看到三把越王劍,三劍都是青銅材質,形制相近,但劍名和劍身上的銘文內容有所不同。兩把被放在一起的是越王不光劍,全長59.5釐米,身寬4.7釐米,柄長9.2釐米,首徑4.3釐米。劍身縱軸起稜脊,腰部靠近前鋒段的兩側略弧收,菱形薄劍格,圓管狀劍柄,寬邊圓形劍首。
  • 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2000年後竟在千裡之外相遇!
    論四大「鎮館之寶」的知名度,越王勾踐劍可能首屈一指,畢竟「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我們從小就知道,而這個故事的主人翁正是越王勾踐。這把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王者之劍刻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八個鳥篆銘文,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兩千多年依然鋒利,被譽為「天下第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