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閨蜜正在聊天時,突然轉臉發現娃不見了。我們不約而同看向了廚房,他們肯定翻櫥櫃去了。閨蜜淡定的說:柜子我都上了兒童鎖,打不開的。然而廚房傳來一聲巨響,走過去一看,冰箱裡被倆娃打開了,冰激凌摔了一地。閨蜜仰天長嘆:哎,冰箱也要上鎖了!
寶寶一歲多,突然變身成翻箱倒櫃的小老鼠,對家裡所有的柜子抽屜都產生濃厚的興趣。媽媽晾個衣服,一轉身,客廳地板上已經開了集市。塞在電視櫃裡的水卡電卡,空調遙控、備用鑰匙全都陳列在地上,甚至有時還有一把剪刀,讓媽媽心驚肉跳又無奈。家有翻箱倒櫃的「小老鼠」,你的熊孩子2.0已經上線,家長不要慌,學會這樣應對。
探索期:2.0升級版熊孩子
當娃度過了呱呱墜地的驚慌一年之後,生存環境日趨穩定。大運動和精細動作都進步神速,並且認知也有了提升。就開始將興趣點從媽媽身上,轉移到周圍的世界,迎來了他們的「探索期」而對抽屜、柜子、箱子的好奇和探索,則是寶寶各項能力發展的標誌。
只對「開門」有興趣
二寶剛能走穩的時候,對廚房的柜子充滿興趣。他會在路過柜子的時候,順便拽一下把手,但是只能打開一點小縫,他就趕緊看看裡面有什麼。而練習開柜子,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肌肉力量。剛開始探索的孩子,只是把開柜子當做一個遊戲,闖關一樣去徵服柜子們。
看看裡面有什麼?
當娃能順利的把櫃門打開。就開始把每一件東西拿出來仔細觀摩了。一方面因為柜子裡的東西,無論從材質還是形狀,都跟玩具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寶寶平時看不到,也增加了神秘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思想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常常來源於好奇心。而孩子這種行為正是好奇心的表現,如果粗暴對待,只會傷害孩子的好奇心。
我要把它拿出來
從特定的柜子裡拿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則意味著孩子的已經具備相當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了。《西爾斯育兒百科》指出:18-24個月的寶寶,意識的快速增長得益於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增加。翻冰箱的小叮噹,鎖定了冰激凌後,先要啟動解決問題的思考機制:想吃冰激凌該去哪裡拿?又調動了記憶能力:媽媽這周末放進冰箱兩盒。接著她制定了計劃,趁媽媽不注意打開冰箱拿出冰激凌。若不計較她製造的麻煩,真該給娃的這套操作點個讚。
怎麼應對孩子的「翻箱倒櫃」
雖然翻箱倒櫃是娃的正常行為,但是行為本身身會有一定危險。比如鬥櫃翻倒、誤吞零件、尖銳物品劃傷等等。而在別人家亂翻東西又是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是只要寶媽們學會下面這四招,就可以輕鬆應對家中的「小老鼠」啦。
1、確保安全
媽媽們首先要關注的就是家居安全。危險物品儘量放到高一點的地方。帶有抽屜的柜子要固定在牆上。容易損壞的東西要集中存放,抽屜和柜子加上兒童鎖。廚房需要格外關注,有位朋友家裡是精裝房,嵌入式烤箱的位置就很低,對於好奇心重的寶寶來說,這類加熱食品的電器都很危險。
2、設置寶寶區域
翻箱倒櫃是寶寶在探索世界,一味的阻止就會挫傷寶寶探索的積極性。媽媽不妨引導寶寶安全探索。二寶好奇心最旺盛的時候,我會悄悄設置寶寶區域:把組合櫃一層的抽屜放上一些他能研究的生活用品,諸如梳子、鞋刷、報紙之類,既滿足他的好奇心,也避免了危險。
3、設立規則
最讓寶爸寶媽頭疼的是寶寶在親戚朋友家,突然好奇心發作,拉開抽屜各種翻。此時父母最好馬上把寶寶抱離抽屜,並跟孩子強調,不能在別人家翻東西。在《給孩子立規矩》一書中,作者提到:1-2歲寶寶的管教意味著教會充滿了衝動的孩子,如何逐漸控制自己,而學會控制衝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反覆強調,並且用行動制止。
4、學會善後
大寶自由探索到兩歲時,我們開始要求他學會善後。把翻出來的東西重新放回去。最初只是都塞進去就好了,隨著年齡增長,他學會了分類並且能記得一件東西本來是在哪個抽屜裡的。現在我們找不到東西,問他也許就能找得到。
枕邊育兒寄語:
家有翻箱倒櫃的「小老鼠」,孩子已到探索期,做到上面這幾點從容應對,孩子的每個階段性行為背後,都是認知的飛速發展。家裡的「小老鼠」翻箱倒櫃,讓爸媽收拾乾淨的家,變得混亂不堪。但如果我們能用一顆包容的心,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並且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很快就會收穫一個充滿學習熱情和協調能力的「小學霸」。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餵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