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人眼中,孩子是最單純善良的,即使他們真的做錯了什麼,我們也會因為孩子的「無知」而原諒他們。
可就像騎著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帶翅膀的也不一定都是天使,一些熊孩子正在利用著他們的「年齡優勢」做壞事。
熊孩子35樓扔礦泉水瓶致路人骨折
這天下午,庾大娘正在小區散步,但沒想到天上突然掉落一個礦泉水瓶。
礦泉水瓶落地時與地面發出了巨大的聲響,這直接把庾大娘嚇得摔倒,導致其粉碎性骨折。
事後,庾大娘才知道這是一個讓她粉碎性骨折的水瓶,是一個熊孩子從35樓的高空拋下的。
孩子的爸爸和庾大娘的家屬一起看了監控後,賠付了庾大娘1萬塊錢的賠償金。
但庾大娘的傷勢卻沒有想像中樂觀,經醫生診斷庾大娘右側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高血壓病Ⅲ級(極高危組)、右側眼眶骨折。
前前後後一共住了60多天院,庾大娘的親屬找來相關機構鑑定傷情,庾大娘的情況已經構成了十級傷殘。
這次法院幫你「管孩子」
庾大娘再次找到孩子的監護人,但這次監護人卻拒絕賠付,庾大娘一氣之下直接把熊孩子和熊孩子的家長告到了法院。
經法院判決,孩子的監護人需要賠付給庾大娘醫療費、護理費、鑑定費、精神損失費等合計92512.29元。
不少網友對這樣的判決結果紛紛叫好,既然自己不管孩子,那就讓法院幫你管孩子吧。
35樓是什麼概念,正常來說普通住宅一層的高度在2.8m左右,35*2.8=98m,這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在近乎100m的高空拋下一個水瓶。
一瓶空礦泉水瓶的水瓶重量為0.018kg,按照公式,物體落地時的動能=物體的質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0.018kg*9.8m/s*100m=17.64焦耳,這威力雖然不算大,但也絕算不上小。
孩子爸爸應該慶幸的是這個礦泉水瓶沒有直接砸在庾大娘的身上,不然賠的恐怕就不是這9萬塊錢了。
熊孩子的出現,其實是家長的縱容
孩子可能不懂事,但大人呢?他們也不懂事嗎?
熊孩子實際上就是大人縱容下的產物,有的家長總覺得孩子是小打小鬧、無傷大雅,可這樣縱容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的「做惡」。
鄰居家的孩子和我差不多大,小時候他經常會偷我們的零食,我們幾次去他家告狀都沒有什麼結果。
因為在這位家長眼中,孩子的偷只是玩鬧,更何況自家的孩子也沒有吃虧,但誰隨著孩子的長大,他的膽子更大了,漸漸開始把手伸向了家裡……
不是有一句話嗎?如果你自己不教育你的孩子,那麼早晚有一天這個社會會替你教育孩子。
面對孩子的「惡」,我們不應該袒護,更不應該縱容,孩子是還小,但我們已經不小了。
孩子的錯誤總有人要買單,這次熊孩子高空拋物案件,法院的態度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除了父母的縱容,孩子的壞情緒也是原罪
我們常說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似乎在大人眼中孩子就沒有任何煩惱。
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雖然孩子的世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他們也會有屬於自己的煩惱。
大家試著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我們當初也並不是那麼「無憂無慮」,所以孩子們也會和大人一樣出現「壞情緒」。
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並不成熟,所以當壞情緒出現時,他們需要發洩出來,而這些發洩方式就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每個人的壓力源都不同,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突然提高的音量、他人的一個掃視,都可能成為孩子壓力的敏感源。
給孩子造成壓力,而這些壓力往往需要孩子們通過身體才能釋放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遇到壓力時會大吼大叫,或反覆跺腳。
如何幫助孩子控制「壞情緒」
面對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我們家長又能做些什麼呢?
當孩子出現「發脾氣」的徵兆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冷靜下來,比如拿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轉移注意。
但卻絕不能因為孩子的「耍無賴」而沒有底線的妥協,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不被滿足就發脾氣的習慣。
其次,我們要尋找導致孩子情緒失控的「壓力源」,從源頭解決孩子的壞情緒。
最後,我們要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教會孩子如何疏解情緒,如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不要直接發脾氣而是要告訴爸爸媽媽。
學會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可以有壞脾氣,但絕對不能有「壞心眼」,家長要早早幫助孩子樹立道德觀,給孩子立規矩。
李玫瑾教授提出:三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時期。
2歲前孩子的自主意識並不強,這也是孩子最「好帶」的時候。
2歲後,孩子們進入了「規則敏感期」,他們有了自我意識,這可能讓孩子做出一些反抗行為。
這種「規則意識」將在3-5歲之間不斷的發展,所以在6歲之前家長必須給孩子立好規矩。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孩子一看電視就沒完沒了,這時我們就要和孩子提前立好規矩,如每天飯後看一個點電視或2集動畫片。
當孩子沒有遵守規矩時,你應該做出相應的懲罰,如第二天減少觀看時間。
如果孩子十分聽話,看完電視主動關閉,家長也要對其進行鼓勵和獎勵,幫助孩子強化這種規則意識。
我們在制定規矩時不用疾言厲色,但態度卻一定要堅決,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這並不是玩笑。
立規矩並不是束縛孩子,相反懂得守規矩的孩子才更能擁有自由。
都說沒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如果你不想有個熊孩子,那麼就一定要讓以身作則。
如果你給孩子規定10點前睡覺,而你自己卻12點還在玩手機,那麼孩子必定會產生不服的心理。
立規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家長態度堅定,孩子早晚能守好規矩。
別溺愛孩子,你知道他們所有無理的要求,都只是在試探你,真正的愛應該是有原則的。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