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傳統手作 學做中國人

2021-01-15 瀟湘晨報

2021年即將到來,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日子裡,青島壽光路小學的同學採用了別開生面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巧手改變生活的成功。

一年級同學用自己稚嫩的小手粘粘貼貼、折摺疊疊不一會兒看上去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的虎頭帽誕生了。全校最小的年級,最新的校園小夥伴,希望這些新生力量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

二年級同學用色彩鮮豔的彩紙,將中國傳統的龍的形象做的栩栩如生。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三年級的同學學畫年畫,胖胖的娃娃紅紅的鯉魚躍然紙上。

荷花燈俗稱放水燈,是浙江東陽李宅特有的一種文化傳藝,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四年級的同學們用多種材料製作荷花燈,花瓣一層層疊加,鍛鍊動手能力和耐力。

五年級同學嘗試的內容可不簡單。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製作一場屬於自己的戲劇曲目,讓我們唱起來跳起來,迎接新一年。

六年級同學的教室非常安靜,同學們都在屏息凝氣關注自己的香包製作。香包又叫香袋、荷包,是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我們用衍紙做出各種內涵花卉圖案紋飾完成作品,衍紙工藝一直被認為是紙藝藝術。兩種藝術結合在一起,衍紙香包。需要耐心的進行每一個步驟,瞧我們小手藝人們,正在精雕細刻認真完成自己的作品呢!

新的一年馬上到來,新的一年裡青島壽光路小學的同學們一定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快樂,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做有志中國人!

來源: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文超 通訊員 苗潔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丁吉虎:什麼是中國傳統預測學?其理論依據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西安祈福堂丁吉虎,中國傳統預測學分門別類,應用廣泛,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傳統預測學?中國傳統預測學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今天給大家做一講解。中國傳統預測學是一個範圍很廣的概念,也可以說是中國人的特有智慧和處事哲學。中國傳統預測學基本上是根據中國古代《周易》理論作基礎,採取歸納推理的方法,探索宇宙間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並通過對自然規律的思考與生活經驗的積累而建立的系統的預測方法,來預測事物運動發展變化方向和結果的學問。
  • 法國女影星談「學做中國人」:中國人是完美主義者
    她發誓苦學中文,邊拍戲邊學習,還特地去美國參加了8周的高強度中文學習班。此外,身兼歌手的白露娜求教於中國老師學唱中文歌曲。「我一開口講漢語,人們就會發出驚嘆和讚美,但卻不好意思糾正我的錯誤」,她幽默地說。白露娜在新書中寫了她在中國的經歷,描繪了中西文化的不同和碰撞。
  • 《中國手作》第一季「木作」:講「活」故事 講「好」傳統手藝人
    但《中國手作·木作》的導演卻是四朵金花!她們平均年齡不足三十歲,卻已經是《木作》製片人兼總導演池建新手下的老將。《中國手作·木作》的製片人兼總導演池建新是這四朵金花的伯樂,也是主創團隊裡唯一的男士。作為紀錄片「國家隊」中央新影集團北京發現紀實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2013年,他就力圖打破原有古老的節目製作形式,開創了《文明密碼》欄目。
  • 中國人自己的星座學
    從11年至20年庚子,接觸紫微鬥數已經要9年了,前天在熬夜做工作室的諮詢海報,寫完自己簡介的時候,就突然多了一份使命感。也許是時候該嚴肅認真對待,做點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事,希望長遠來看,能為「紫微鬥數」的傳播和發展盡一份力。
  • 怎樣用日語讀中國人的名字?
    人們在學外語時大多會起一個外語名字,通常是從該語言的常用名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用自己喜歡的明星、電視劇角色等的名字。比如,給自己取英文名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好聽好記,又要考慮其意思,得煞費一番苦心呢。不過學日語的人是個例外,一般都是直接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只要把它讀成日語就可以了。
  • 中國傳統預測學是科學還是迷信?
    中國傳統預測學是科學還是迷信? 大家好,我是西安祈福堂周易預測師丁吉虎,今天講下中國傳統預測學和科學與迷信的關係。這個問題爭執已久,如果盲目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從預測學的原理、實踐和歷史原因出發進行討論,或許可以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
  • 中華萬年曆日曆APP:做中國人自己的日曆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發展迅速的當今社會,傳統文化依然具有重要意義。時代在發展,傳統文化也在不斷適應著新的環境,與網際網路的新融合讓不少人看到了其在現代社會的新活力。其中,日曆類APP就是傳統文化與網際網路融合的典型代表。    據悉,在目前數以萬計的手機應用程式中,日曆類APP作為工具類應用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愛。
  • 華春瑩:咄咄逼人從來不是我們的傳統,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國人的氣節
    人不能既作罪的奴僕,又作基督的僕人……  耶穌教導「愛主你的神」「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7-40),是《聖經
  • 丁吉虎:中國傳統預測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現在有什麼意義?
    西安祈福堂命理預測師丁吉虎四、中國傳統預測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中國人的原始預測技術都是從天文現象和自然規律出發的,藉助於人或者物進行研究,從假設到探索,從歸類到演化,逐漸形成體系完備的預測學系統。遠古時期預測很多時候與神學宗教等結合為一體。而真正體系完備而獨立發展成熟的預測學系統,是中國古代的陰陽與五行系統發展起來的。陰陽五行系統的廣泛應用,也意味著中國傳統預測學自成體系。
  • 傳統預測學雜談
    古佔星術、易學等等本質上是預測學概率學,也是自然科學的起源。這些東西能測你哪天死,得什麼病並不奇怪。但它不是絕對的,既然預測學那麼它就是概率學。預測學的本質是概率學。說一定能讓你哪天死得那就是騙子。說能改你命讓你哪天不死的那也是騙子。傳統預測學能保留到今天,是因為他的可靠性。傳統預測學被人逅病,恰恰是因為人們的無知,導致了騙子橫行。抹黑了預測學。騙子把預測學上升到神鬼的高度,而無知的人卻偏偏相信。最後被騙了,全面否定預測學。
  • 中文究竟有多難學?美國教授:看我們的漢語試卷,中國人會做嗎?
    不可否認,一直到今天,漢語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每年無數老外為此抓破了頭,但卻依舊只得皮毛,不得精髓。其實,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完全是兩碼事。我國漢語的發展一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上古漢語,乃是漢語之祖,誕生於夏商周時期,最終到晉朝完成轉型。中古漢語則是從南北朝開始,一直到宋朝結束。它繼承自上古漢語,在音調系統上完全和上古漢語是兩碼事。
  • 普通人如何「用」筷子玩轉2021
    看生活玩不死你好了好了,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是,我誠懇的希望大家聽我講完,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舉一個例子,筷子大家都用過吧學的時候難嗎,也許有人會說難,有的人覺得自己當時學得很快,一點都不難很好,回答難的朋友們,說明當時的你一定是,花了不少時間去掌握它,在這裡還是要祝賀你,作為中國人,你成功了!
  • 可惡的不是傳統,而是你的思維
    當一個中國人告訴你到時候再說,你要明白他的意思,其實是說你當著那麼多人問他,他當然不會告訴你真話。如果你想知道明確的答案,私底下問他,他才會告訴你。我們是不可以當眾去問人家要不要去參加。外國人沒有這個顧慮,他們要去就說去,不去就說不去,因為他們是個人主義。我們不可以這樣。現在很多人都說中國人的傳統是落後的、可惡的,要學西方,要法治,要科學。
  • 手作:頸鏈的製作
    現在讓我們做一個簡單又不失可愛的頸鏈吧。一根據自己的頸圍剪出一條花邊。因為花邊比較寬,所以最好是貼合頸部又不緊勒的長度。二在圖中標記的地方開個小口,小小的就可以,然後穿過絲帶。三絲帶全部穿好後,在絲帶的兩邊留出合適的長度,可以在頸後這個蝴蝶結的長度就好,用打火機在兩邊燒一下。
  • 玩轉DISC:做職場與人生贏家
    傳統上對這句話的闡釋,是勸人要有自知,明白人只是人,並非諸神。但我們該如何真正認識自己?古往今來的心理學家、哲學家冥思苦想和進行實驗求證。起源於希波克拉底「火,氣,水,土」四因子的DISC理論近來越發推崇,理解和掌握DISC行為風格對於認識自己大有裨益。
  • 丁吉虎:中國人為什麼推崇易學?易學對中國人有哪些影響?
    西安祈福堂八字預測師丁吉虎七、中國人為什麼推崇易學易學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方面的第一大宗。從中國古代看,所有人和事物,從精神文化到百工技藝,從帝王將相到粗鄙婦孺,都受到了易學思想的影響。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依然推崇易學,從根本上來說,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因素。1、易學是傳統文化的源頭我們都說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這個傳統文化的源頭正是指的易學。
  • 學傳統文化一定要「一知半解」
    傳統文化只具有使用價值如果你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那麼你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全方面地了解,起碼對某個物質現象、自然現象乃至精神現象能夠說出個相對完整的一二三,就算不能「香象渡河、截流而過」,起碼也要能夠「自圓其說、首尾照應」。但如果你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學習者,那我就建議你「只可但觀大略,不可深求其解」!
  • 中國傳統文化——筷子
    春秋時期用什麼吃飯,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御繁,以少御多的個性,但春秋時期的人並不用它吃飯,春秋時的中國人與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撰饋,攝衽盥漱,跪坐而饋。
  • 結婚生子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但這些星座卻是持無所謂的態度
    在很多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結婚生子是一輩子的人生大事,只有這樣的人生才堪稱完美,而且90%人都是這樣做的,娶妻生子就是生命的延續,不過隨著現代生活的節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也或許是思想方面的進步,有的人就認為這輩子結不結婚都無所謂了,我覺得這種想法並沒有對錯,只是一個人的選擇問題。
  • 同文不同義:日語對於中國人來說真的容易學嗎?
    倡導「中體西用」的張之洞在《勸學篇》(1898)主張:「至各種西學書之要者,日本皆已譯之,我取徑於東洋,力省效速,則東文之用多……若學東洋文,譯東洋書,則速而又速者也。」也是竭力主張國人學日語,在其編輯的《和文漢讀法》(1900)中更是具體總結出讀日語時要「實字必在上,虛字必在下,顛倒讀之」,如此則「數日小成,數月大成」。電影《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劇照。這些論述,都緣於日語中有大量漢字,中國人閱讀不是難事。中國人學日語的這份自信,在某種程度上也和日文中包含諸多漢字這一事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