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用什麼吃飯,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御繁,以少御多的個性,但春秋時期的人並不用它吃飯,春秋時的中國人與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撰饋,攝衽盥漱,跪坐而饋。意思是說先生要吃飯了,弟子要準備好食物,然後洗手漱口,跪坐著吃。
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史記載在3000多年前,而西方人大概到16世紀才發明了刀叉,筷子一頭圓,象徵天,一頭方,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拿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合之象,也是國人對人和世界關係的樸素理解,筷子成雙出現也與國人遵守的太極陰陽理念相符,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使用筷子時,一根為主動,另一根為從動,主動為陽,從動為陰,此為兩儀之象;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告誡我們要克服不良的欲望。
筷子七寸六分長,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慾,因為人是不同於一般動物的情感動物,七情就是喜怒哀樂悲恐憂,六欲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代表著人的生理需求,筷子成雙成對,代表著陰陽相對,用筷子的五根手指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筷子一頭圓一頭方代表著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手在筷子中間表示天地人三合。另外在使用筷子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力氣太大打不開,力氣太小夾不住菜,這表示人在天地間應該懂分寸知禮節,更應該知道天高地厚,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既有包容心又有進取心。所以我們老祖宗的這份傳統和智慧確實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作為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記住這一份驕傲。
筷子早期稱為「箸子」,明清時期改為「筷子」,「箸」有停駐拋瞄之意,「筷」是希望船兒快點。使用筷子時,可以運動五十多條肌肉,四十多根神經。有老外問我們為什麼用兩根木棍吃飯,筷子是我國獨特的餐具,而我們偉大的祖先以箸進食的歷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中國人喜歡使用方頭圓身的筷子,那是寓意著天圓地方、天長地久,用圓頭吃食代表著民以食為天,一隻手使用筷子是說明我們每個人在吃飯的過程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慾,而且筷子一動一靜,一陰一陽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是華夏民族的智慧結晶。
當然,使用筷子時也有一些忌諱,第一、不能用筷子隨便指人或者當指揮棒指揮別人;第二、不能用筷子在盤子裡面亂翻;第三、不能用嘴去嘬筷子;第四、也不能用筷子去敲餐具,發號施令;第五就是不能把筷子反向用去給別人夾菜,最好用公筷;第六就是不能把筷子直接插到碗裡,要平放在碗上或者是放在筷架上。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筷子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
中國筷子也在國外迅速走紅,沒有接觸筷子時,外國朋友都是用手抓著吃或者用刀叉,但是自從接觸筷子後,不僅一本正經看起了筷子的說明書,還發明了各種魔教式吃法,有兩雙齊用吃法,還有十字交叉吃法和織毛衣式吃法,還有不少外國人因拿筷子的方式不同,在國外論壇上爭論了起來,筷子文化走向國際,這也正體現了中國文化在不斷崛起。
中國人自古重視飲食,相應的對飲食工具也賦予了很多含義,我們的筷子有豐富的科學文化內涵和廣泛社會功能是文明禮儀之邦的進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