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筷子:筷子的文化符號

2021-01-08 趙公山竹林居士

全球範圍內,人類進食方式可以分三大群,一是直接用手抓食;二是用叉子、勺子,三是用筷子。

用叉子的就是歐美國家的人;用手的是南亞次大陸、非洲國家的人;用筷子的就是東亞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還有越南,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的人。

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很早就有了勺子和筷子。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確定。

勺的圖片

我們為什麼用筷子?和西餐相比,我們吃的主食是粥和飯,這是燙的,加上後來麵條的發明,進餐時不太好直接用手抓。

特別是菜,它是把菜料和肉料,甚至包括米放在一起亂燉,燉成比較稀的湯汁,也就是羹食,如果這個時候用手就不太合適了。

怎麼辦?用勺子也不太好辦,所以用筷子。要吃這個羹裡頭稠的東西,特別是撈一些肉和菜,用筷子最合適。

筷子的發生、發明應該是很自然的事。在中國應該是這樣的:南方人用兩根小竹棍,北方人用兩根樹棍,或者是兩根合適的獸骨,動物的頭就可以了。

我們的主食傳統在南方是大米,在北方是小米,副食就是羹。這一套飲食烹飪的傳統決定了我們採用的飲食方式和飲食器具。

在出土文物中南、北方都發現了很多餐具史前的只不過是個骨頭的片片,一個寬片的骨片,就可以盛飯吃了的勺子。

在古代的分工很明確,勺子是吃飯的,筷子是吃羹裡頭的菜的,規矩非常明確。

所以勺子一開始形狀不定,有的勺子每個頂部有一個孔,孔裡面拴一根繩,如果說是放在碗裡頭,用不著拴繩。這些勺子我們推測這個東西是系在腰帶上的隨身攜帶,是個不可少的裝備。

現在的少數民族,如藏族,他們出門要隨身帶一個小刀,稱為藏刀,藏刀就是一種簡單的餐具,主要用來切割牛、羊肉。

在古代冶金術還沒有發明出現的時候,早期的勺子主要用獸骨做成,或用蚌殼綁一個棍。到青銅器時代,出現了青銅勺。

春秋以後就開始出現圓頭勺子,一直用到現在。當然,我們現在的勺子的造型跟西餐的一致,不是我們傳統的樣式。

還有餐叉,在甘肅青海地區發現了若干件史前餐叉,距今四千年之久,用骨頭做的,很精美,它比較大,有二十多釐米長,叉子、勺子和刀,那時候就都有了。

中國西部地區,主要以放牧、畜牧為主要的經濟形態,所以吃肉食比較多,他用得著這東西。餐叉到了商周時還在用,在洛陽有一個戰國墓葬裡邊,有一次發現了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這不是家庭用的規模,這應該是官場上有一定規模的宴會時使用的。

戰國以後餐叉發現的就比較少了,很可能就被淘汰了,我們不再用了。

叉的名字在古代,通過考證,可能叫畢,「畢」是個網子,是個帶有長柄的網子,是可以網動物的。

為什麼餐叉也叫畢呢?我想這個畢也是作為一個星座的名字,我們叫二十八宿北鬥也是一個勺子的名字,取了星名。

畢星座的連線是幾個點的連線,我們知道牛郎織女的星座圖,這個畢的星座圖的連線就是個叉子的形狀,所以它叫畢。

有一條謎語,謎面為:「一日三餐無所謂,不可一日無此君」,提示為:人一天都離不開它。你猜猜它是什麼?謎底就是筷子。

明代人陸容的《菽園雜記》卷一: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幡布」為「抹布」;諱「」離」、「散」,以「梨為圓果」、「傘」為「豎笠」;諱「狼籍」以「榔槌」為興哥;以「謝灶」為「謝喜歡」。

說我們在船上,如果要吃飯你就不能說把箸拿來,這樣就不吉利,你要快快地行走,你說「箸」就是要停的意思了。 你要反著說,說快點把筷子拿來。這樣,因為蘇人行船給我們常用的餐具帶來了一個新的名字——筷子。

殷墟出的筷子頭是用銅做的,到漢代以後主要是圓的筷子,竹的筷子。兩端一樣,並沒有分哪個是上面,哪個是下面。

我們現在也不太多用,現在用的筷子夾菜的那一端是圓頭,應該把它叫足,上面的方的,應該把它叫首,就是頭。 筷子在早期,在漢代的時候可以用來算卦,所以它是算籌碼,出徵打仗,佔撲卦兇都要用 筷子來決定,若筷子能立起則是吉卦,反之不能立則為為兇。唐代的壁畫上,桌子和椅子上放的有勺子有筷子,說明勺子和筷子在比較正式的宴會場合也都是要齊備的。

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筷子的放法也有特點。漢晉的時候是直著放的。在唐代,一雙兩雙、三雙四雙,是橫著放在桌面上的,勺子也是橫著放的,這种放法傳到了韓國、日本。

從宋代開始,筷子就改為直著放了。《清明上河圖》上,餐桌上的筷子是垂直放的。可見,漢晉直著放唐代就橫過來,到宋代又直過來。

這種變化過程是怎麼樣,或者為什麼要這樣,我們現在也不能說得很明白,只是看到了這種變化。

在優雅考究的西餐廳,精美的桌布,華麗的桌飾,在食用肉類、魚類、前菜、甜點,不同的食品要用不同的刀叉。與中餐相比,西餐擁有一套繁複的進餐禮儀。

但中國人拿起刀叉進食,並不會引來西方人的驚奇,這不僅是因為筷子的使用比刀叉要困難和複雜,是因為刀叉的製作工藝再複雜,質地再精美,也僅僅是餐具而已。

古籍《韓非子.喻老》中的「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講述了一個關於筷子的故事: 商紂王使用象箸進餐,讓他叔父箕子看了很是擔憂,因為他認為用象箸進餐,配套的餐具不可能用陶器,必須是「犀玉之杯」,配合的食物必須是「旄象豹胎」……,以此類推,衣著必然是「錦衣九重」,住房是「高臺廣室」這是成語「見微知著」的來歷。

筷子不但是中式餐桌上必備的日常飲食工具,也是象徵中華文明的一種指符。

從筷子的形狀、材質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遷,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文明和科學的發展,從筷子承擔廣泛的社會功能來看,它和中華民族的文化與民俗緊密相連。

商紂王的亡國遭遇,或許跟象牙筷沒有必然的聯繫。

但後來的各個朝代,筷子始終是達官貴人顯富的工具,從夏商時期的象牙筷和玉筷,後來的青銅、金、銀筷貴重材質的使用,到後來雕花、鑲金工藝的出現,再加上虯角筷託、鯊魚皮筷筒。讓小小的筷子,呈現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巧奪天工的工藝才能。

豪華精美的筷子,只是貴族們追求物質享樂的一種方式,但名貴的筷子始終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

唐玄宗獎勵丞相宋璟自己使用的一雙金筷說:「我不是想賜給你金子,而是通過賜你筷子,表揚你的正直」。南朝的劉裕也給大臣沈慶之賜過筷子和金縷等物,表達自己對他的寵信。

在民間,筷子的使用不但有各種禁忌,也在禮俗活動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插箸祭天」「擺筷敬神」「獻飯祭祖」,都是以筷子為中心的祭祀活動。

在不少民族的婚俗中,筷子也具有許多美好的象徵意義。四川川西壩子在新娘出嫁時邊撒筷子邊說吉利話:北方有些地方,男方的伴娘要趁人不注意,在女方家裡偷出一雙筷子,再藏到新娘房中,以祈「早生貴子」。

侗族、土家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的婚禮,蒙古節的筷子舞,都讓筷子具有了喜慶和吉祥的意味。

筷子雖是日常用品,但卻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筷子做武器練就一身筷子功,用筷子擊打盤盞為唱歌伴奏,用筷子排布軍形……,它甚至被人們賦予了巫術的色彩。

用筷子扶乩問吉兇,用筷子卜卦算命運都是民間常用的迷信手段。

《隋唐嘉話》中記載了在宮廷中用筷子卜卦的故事︰唐代李隆基在擔任淄博王時,準備起兵殺韋後,之前覺得吉兇難卜,便用筷子卜卦。其中「一箸無故自起」,堅定了他發兵的決心,成功殺了韋後,也在四年後登基。

小小的兩根筷子,在浩瀚的中華文明中遠遠超出了食器和飲食文化的範疇。

在三到七世紀被傳播到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但筷子在中國發源和變遷的歷史,成為了中華文明的象徵符號。

中國人遊刃有餘使用的筷子,在西方人的手裡卻難以駕馭,所以在他們的印象中,筷子從來不是簡單的進食工具,它與遙遠的東方國度神秘而華貴的文明緊密相連,如同龍文化一樣帶著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相關焦點

  • 趙麗穎因筷子引熱議:中國的筷子文化,你了解多少?
    但以弘揚中華美食為己任的《中餐廳》,在呈現一道道美味中華菜餚的同時,是否也相應推廣一下中國的餐桌禮儀、筷子文化?藝人「扒拉菜」引熱議,恰恰說明筷子在中國人的餐桌乃至文化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想想看,小小一雙筷子,承載了中國人多少情感與記憶?
  • 中國傳統文化——筷子
    春秋時期用什麼吃飯,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御繁,以少御多的個性,但春秋時期的人並不用它吃飯,春秋時的中國人與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撰饋,攝衽盥漱,跪坐而饋。
  • 中國的筷子文化
    文:朱廣海圖:來自網絡吃飯,外國人用刀、叉、勺攝取食物,中國人用筷子夾取食物,外國人對中國人的這一做法視為可笑,這是為什麼?這是文化上的差異。我們吃飯用筷子是有講究、有文化的。我們通常用的筷子長七寸六,這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慾,七情為喜怒哀樂悲恐憂,六欲是眼耳鼻舌身意,這是人生理上的需求。筷子的兩端一頭方一頭圓,意為天圓地方。用筷子得成雙成對,表明陰陽相對和平衡。持筷子我們是用手拿,這代表著天地人和。拿筷子是用5根手指夾住筷子的上半部分,5指代表著五形:金木水火土。
  • 中國筷子將被全世界認可嗎(中國筷子是高智商文化代言人)
    別小看簡單的一雙筷子,其中隱含了偉大民族驚人的文化理念,本人文化知識淺薄,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生怕辱沒了這對中國人的父皇母后。無規矩不成方圓。中國人的智慧博大精深,連取食物用的工具筷子,都薰染了深刻的哲理 。小小的一雙筷子,它該方的地方,該圓的地方圓。這是一位有素養的人所具有的優良作風,方代表他正直坦率,圓代表他為人處世懂得靈活變通。
  • 外國侮辱中國「筷子文化」,中國人火了,告訴你筷子代表什麼
    去年外國一個奢侈品品牌對中國人使用筷子的偏見,一時間一起了中國國民的軒然大波,人們在網絡輿論上表示強烈的不滿,後來這品牌的創始人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布道歉視頻,用中文說對不起,但這樣的舉動在我看來更像是被瘋狂大臉後的無奈,充滿了滿滿的虛偽與敷衍,沒有任何的反思和真誠。
  • 筷子的文化和使用筷子的忌諱
    筷子是我們在生活中用到的餐具之一,關於筷子的起源和文化你了解多少呢?而筷子使用的時候也是有著講究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筷子的來歷和文化以及筷子使用的忌諱。首先筷子是我國獨特的餐具之一,是東方文明的象徵,是華夏的智慧的結晶。
  • 筷子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飲食的重要標誌
    文/芸豆【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筷子,是中國獨有的東西,是最令國人引以為傲的。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關於筷子的傳說也有很多,有的傳說講:是妲己為討商紂王歡心,用頭上的兩個玉簪做筷子。有的說:姜子牙受神鳥的啟示發明筷子。有的又說:大禹治水為節省時間,用樹枝做筷子。儘管在民間有許多關於筷子的傳說,但筷子真正的歷史還是可以追溯到很早。
  •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筷子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百家號,今天說到筷子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呢是指筷子裡邊超越使用功能以外的一些寓意。你比方說咱有人說筷子,筷子就快點生子,往往結婚的時候呢咱送小兩口筷子,是判他們早生貴子,快點生孩子,這關於會計的文化了解的多。嗎?
  • 中國傳統文化筷子的冷知識
    我們中國人使用筷子吃飯的歷史已經有四千多年了,筷子是兩根我們去通常稱呼為一雙。因為這裡面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筷子一頭是圓的一頭是方的,待變的是天圓地方我們使用圓頭夾飯菜,」圓「代表的是」天「民以食為天,筷子的標準長度七寸六分,代表的是人有七情六慾。吃飯也是修煉,要去除自己的七情六慾,筷子在夾食物的時候,一動一靜,動靜結合。拿筷子的時候大拇指和中指代表著」天地人「三才之象。如此簡單的一個物件卻高妙絕倫的應用了物理學的槓桿原理,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 ----博大精深!
  • 漸漸消失的中國民俗文化:筷子
    筷子是中國人乃至現在很多國家都在使用的飲食餐具,那麼對於在用筷子吃飯的你來講,你對於筷子了解多少呢?筷子又有什麼含義在裡面呢?筷子在中國的歷史是很久遠的,明朝的時候才開始叫做筷子,往前推可不是,先秦時代叫它"梜",漢代時叫它"箸"。
  • 筷子背後的歷史與文化
    對於移居海外的華人來說,許多本土文化漸漸遺忘了,但筷子仍然是他們的日常用具。 王晴佳一家是美籍華人。在教兒子用筷的過程中,歷史學家的本能讓他意識到了筷子所蘊含的文化。他驚訝地發現,在西方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筷子專著。因此,他決定撰寫《筷子:飲食與文化》。
  • 「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難折斷」,筷子文化教育讓娃一生受益
    筷子是我國文化重要的表徵,發揚了筷子事業,是順應國家文化的創意資產,以及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策。筷子在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隨著時代更迭,人類文明穿越歲月,文化得以傳承至今。筷子是一種常見又普通的物品,但如此普通的它,卻代表著我國文化的一個符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也被不知不覺的流傳下來,滲透在生活中每一處角落。在敏敏還很小的時候,爸媽就把她接到了國外生活。
  • 品讀筷子背後的文化意蘊
    【現象】今天,世界上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用筷子進餐。筷子不僅是一種取食工具,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最近出版的《筷子:飲食與文化》一書中,歷史學者王晴佳聚焦「筷子文化圈」,讓筷子成為歷史研究的主題。該書通過將飲食文化置於中國、韓國、日本等國的東亞文化傳統之中進行考察,發掘了筷子在文化傳統的形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讀來引人入勝。【點評】對中國人來說,筷子屬於尋常日用之物,但對歷史學者來說,可以從一根筷子中窺見一段歷史。「垂垂水線白封青,一箸能生兩眼明。」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詩詞書畫,也在一飲一啄、一杯一箸間。
  • 中國傳統筷文化:筷子如何象徵政治,又是如何影響中華文化的?
    筷子是中國人最常使用的餐飲工具,同時筷子也是中國文明的產物,是中華文明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筷子有很多種,有竹筷,木筷,石筷,還有瓷器做的,骨頭做的筷子。《韓非子·喻老》中記載紂王曾用象牙當筷子:「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 一雙筷子:中國五千年文化的象徵,情系古今源遠流長
    一雙筷子:中國五千年文化的象徵一雙簡簡單單,上方下圓的筷子所傳承的是中國五千年來人們的美好祝願和傳統文化,雖然不如其他國家的刀叉精美,但它對於每個中國人的意義卻是非比尋常的。它不僅僅是中國人吃飯用的餐具,同時也是中國人之間溫暖與關懷的傳遞者,一雙簡單平凡的筷子卻支撐了無數普通中國人的情感和故事。對於中國人來說,它不僅僅是筷子,更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徵之一。筷子的歷史悠久,分類眾多。早在先秦時期筷子就已經出現,名為"挾"。殷商時期,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筷子,當時的筷子被人們稱為"箸"。
  • 你不了解筷子,是因為你不知道它背後的文化內涵
    在此前杜嘉班納拍攝的「起筷吃飯」系列影片中,將中國的筷子形容成「小小的兩根棍子」,並且說「用這樣小小的兩根棍子來吃義大利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切不了只能夾起來了」(語氣裡充滿了對筷子無用的鄙視),這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尊重讓國人看了極其反感。在網友指出視頻中的不妥之處後,其設計師更是跳出來與網友對嗎,並在言辭之中侮辱中國。
  • 說起筷子,你知道它蘊含著多少中國民俗和文化嗎?
    說起筷子,你知道它蘊含著多少中國民俗和文化嗎?最近DG事件被傳得沸沸揚揚,從設計師的不當言論到之前的關於筷子的宣傳片都成了人們目光的焦點。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筷子背後的那些文化,看一看中國美食都有哪些精妙之處和獨到的文化。
  • 中國筷子文化大普及
    D&G不尊重筷子,全國人民怒了事情是這樣的。昨天義大利奢侈品D & G發布了一段侮辱中國筷子的視頻,視頻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今天我們將向大家展示,如何用這種一種「小棍子形狀的餐具」,來吃義大利傳統的瑪格麗特披薩餅。小棍子形狀的餐具?義大利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餅?D&G說話態度的傲慢!
  • 一雙筷子,多少文化
    從明代始,已普遍稱為「筷子」。陸容《菽園雜記》中記載:「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奐中尤甚。為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筷)兒,幡布為抹布。筷子的形狀筷子直而長,兩根為一雙。用筷子夾菜不是兩根同時動,而是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一根在上,一根在下。兩根筷子的組合成為一個太極,主動的一根為陽,從動的那根為陰;在上的那根為陽,在下的那根為陰,這就是兩儀之象。
  • 美食文化:筷子背後的故事
    筷子,是中國人最主要的餐具,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國人使用筷子,由來已久,不會使用筷子或使用不好筷子,都會被人取笑。生活中,不少年輕人不會用筷子,尤其吃麵時,兩根筷子平行,把麵條一圈圈纏起來送進嘴裡,看著總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