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持 audio 標籤。
在我們小鎮,會寫毛筆字的人很多,會炒菜的廚子不少,但是,會寫毛筆字的廚子只有一個——尤師傅!
尤師傅喜歡在家中請客,他給我發的微信也充滿了誘惑力:「清早在街上買了一塊家養的野豬皮,已經燉得爛熟,你最喜歡的小炒肉,也已經切好,只等著下鍋。你再不來,那盆墨魚燉豬肚子就要涼了。」
這條信息很別致,比「我請你吃飯」要文雅多了,人未到,口水已經吞了好幾口。
而且,我們都知道,除了葷菜之外,尤師傅家後面的菜園裡種了鮮嫩的小黃瓜、綠油油的小白菜、胖乎乎的大冬瓜、他會提前把它們摘下來,洗淨、擇好,仔細擺放,看起來像一幅疏密有致的書法作品。來蹭飯的食客都知道尤師傅是一位資深的書法愛好者,在等客的間隙,他會在書案前揮毫潑墨,凝神屏氣,龍飛鳳舞,在炒好一份菜餚的時間裡,尤師傅就完成了一幅作品,其字曰:「廚師炒菜,烹調春花秋月;書家潑墨,揮灑劍膽琴心。」圍觀者紛紛讚嘆不已,其實眼睛看著地上的字,心裡想著灶上的菜。
這是一場以俗吃開始、以雅論終結的聚會,就是在場更有書法行家,也不敢輕易出手,大家都不覺得欣賞一場風雲際會的書法盛筵,真的能夠蓋過尤師傅的小炒肉。
尤師傅的小炒肉最是一絕,這是味普通的菜,可是出自尤師傅手下,那就非同小可了。精瘦搭配的五花肉,厚薄均勻,大小一致,配上鮮紅的辣椒、嫩綠的蔥花。這樣的小炒肉,最適宜用筷子一下子夾起四五片,全部塞進嘴裡,大快朵頤,那種又鮮又脆的感覺,一直在舌尖上停留,令人久久回味。
灶上高壓鍋裡燉著豬皮,尤師傅用焊槍把毛燒得乾乾淨淨,這種家養的野豬皮的筋道足,必須用高壓鍋壓十幾分鐘,開鍋之後那股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口口聲聲要減肥的幾個中年老友,不知不覺每人幹掉了五六塊。
特別是他自己做的幹豆角,配上雪白的藕尖,放上青辣椒和大蒜子,吃起來又酸又甜,好下飯。還有自己種的小白菜,尤師傅說,炒葉子菜最好多放油,最忌先放鹽,火候足,起鍋快,看起來又嫩又滑,吃起來又鮮又脆。
尤師傅在我們這一帶可是聲名卓著的大廚子,他掌廚的都是上百桌的大場面。可是在家裡經營幾樣小炒,也是色香味俱全,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我們都問他有何訣竅。尤師傅拿著筷子點著桌上的幾個菜,說,寫字講究疏密相間、濃淡相宜,就如蘇東坡所言:「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但最重要的是留有空白、留有餘地。炒菜也一樣,你要找到恰到好處的食材,你要講究火候,你在放調料的時候要懂得輕重緩急,你還得找到一群趣味相投的友人,沒有俗事纏身,沒有利益相鬥,沒有喧囂入耳,沒有煩惱入心,這樣才能全神貫注寫出一幅好字,這樣才能心無旁騖地品嘗一桌好菜。掌廚就像寫字,正如老子所說:「大盈若衝,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
我們聽得一頭霧水,看在豬皮和小炒肉的份上,都一起擊節讚嘆:「原來尤大師不但是個會寫毛筆字的廚子,而且是個哲學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