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究:6種運動可對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2020-11-30 福州新聞網

  中新網8月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呼吸也會胖」的人有救了,臺灣大學研究1.8萬名有肥胖基因者,發現6種運動可有效對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醫師強調,慢跑不見得適合所有人,建議心臟病患與醫師討論運動處方。

  資料圖:民眾在健身房跑步。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舉辦記者會分享這項研究成果,參與研究的臺大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共同面臨的難題,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風險,根據2013年至2016年臺灣民眾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臺灣成人過重、肥胖盛行率高達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遺傳、後天生活型態都是肥胖的重要因素,過去文獻顯示,先天影響約佔40%到70%,專家雖然常建議民眾多運動,卻沒有告訴民眾做什麼運動比較有效。

  臺大公衛學院、臺灣衛生研究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研究團隊,利用「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分析約18000多名、30至70歲民眾的全基因體定型資料及健康問卷資料,並以此分析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率、腰圍、臀圍、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標,並分析18種運動項目對於肥胖基因的影響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萬名帶有肥胖基因的民眾當中,只有41%有運動習慣,相對偏低。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有運動習慣的族群,發現即便帶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種運動,同樣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6種運動當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顯示,過去1年都沒有運動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體脂肪增加5.09%、腰圍增加7.95公分、臀圍增加5.84公分;有慢跑習慣者BMI僅增加2.11、體脂肪3.89%、腰圍增加6.2公分、臀圍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運動分別為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風舞或國際標準舞。反之,許多民眾同樣熱愛的騎單車、伸展操、遊泳、太極拳、氣功,緩解肥胖基因效果較不顯著;至於重訓、羽毛球、撞球、籃球、網球等運動,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運動習慣人數較少,無法分析。

  這項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國際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廣受國際媒體報導。

  林菀俞認為,慢跑之所以可對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鍛鍊,過程中需要搖擺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會參與動作。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慢跑雖然對於對抗肥胖基因效果顯著,但不見得適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不要做過於劇烈的運動,建議先和醫師討論運動處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風險增加。

  黃國晉呼籲,有些運動雖然無法對抗肥胖基因,但對於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建議民眾養成每周運動5次的習慣,每次至少30分鐘,達到說話會喘的狀態;一周最好做2次重量訓練,不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問題發生。

相關焦點

  • 介紹3種有效的運動,幫助你們迅速燃燒多餘的脂肪!
    我國的肥胖率簡直是越來越高,在不久之前,我國的百分之六的肥胖率就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高的,我國的肥胖人口也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多的國家。肥胖很不好,因為肥胖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肥胖會破壞我們的身體機能、影響精神上的健康、導致一些慢性病,破壞體型……我們都知道肥胖不好,但是我們應該怎麼去減肥呢?本文總結了介紹3種有效的運動,幫助你們迅速燃燒多餘的脂肪!那麼,是什麼運動具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呢?
  • 裝13攻略|科研人必需認識的6種神奇基因
    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ABCC9的基因會影響人們對睡眠的需求。具有這種基因的人需要比沒有這種基因的人多睡半個小時。研究者們收集了奧克尼群島、克羅埃西亞等多地的1萬多個參與者的睡眠時間和血液樣本,結果發現大家的睡眠需求差別非常大:有些人睡4個小時就已滿足,有些人則要睡11個小時才算夠。
  • 6種疾病風險可以「量」出來
    如果超出這個數值 就要注意了 因為它可能會引發下列疾病 這6種疾病最愛脖子粗的人 6 肥胖
  • 怎樣去除眼角紋 有效去除眼角紋的快速方法
    這些可以有效去除眼角紋的快速方法可以試一下。眼角紋產生的原因水分不夠是人們形成眼角細紋的一個關鍵原因,面部的皮膚中,在雙眼周圍的皮膚是最薄弱的,厚度僅有0.4mm。由於這部分的皮膚,不存在皮脂腺、汗腺,且十分薄,因此要是水分過低,皮膚就非常容易鬆弛,從而產生皺紋。
  • 超重率、肥胖率開始上升 如何讓孩子們告別肥胖?
    日前,記者就如何預防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進行了採訪。適量運動 增肌減脂肌肉是消耗能量的,脂肪是儲存能量的。通過運動增加肌肉,就能增加能量消耗,減少脂肪,從而降低體重「老爸,太累了,歇會兒吧!」「加油!再堅持5分鐘,我們就歇。」晚上,一對父子在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街道一個寂靜的社區裡慢跑。他們已經堅持快半個月了。
  • 減肥從控制飲食和運動開始,掌握這3個妙招,和肉肉說拜拜!
    二:遊泳運動很多肥胖的人就是因為缺乏運動的關係,從而讓體重不斷增加,最後後悔也就晚了。遊泳運動就比較適合肥胖的人用來減肥,由於水的浮力能夠給身體一個很好的支撐力,讓身體更加不容易感到勞累,同時我們在遊泳的時候需要身體全方位的配合,對整個身體的部位都會起到一定的減肥作用,同時在水中能夠很快讓身體降溫,不會讓肥胖的人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給身體能過夠提供一定的舒適感,更有助于堅持下去。
  • 慢跑跑步歌單推薦——應該如何選擇適合慢跑時聽的歌?
    最近幾年跑步和健身大熱,很多音樂平臺經常看到運動/跑步類歌單,或者是跑步FM類的音樂節目。合適的音樂是有助於運動表現的。BBC此前有數據顯示,音樂可以降低人對疲勞的感知力,這就意味著我們邊聽歌邊跑步可以跑的更遠(10%幅度提升)。比如原本你只能堅持跑步60分鐘,有了音樂,你就能跑到66分鐘——這6分鐘就是音樂BUFF加成。
  • ...吉利德全球首個泛基因型C肝雞尾酒Epclusa,治療全部6種基因型...
    2016年6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C肝治療領域的絕對霸主吉利德(Gilead)在研的一款泛基因型C肝雞尾酒療法Epclusa近日在美國監管方面實現重大裡程碑。FDA已批准Epclusa用於治療全部6種基因型C肝。
  • 腦科學日報|研究發現,肥胖可能會削弱味蕾,讓你越胖越吃
    研究團隊通過整合基因組 (WGS),轉錄組(RNA-seq),DNA甲基化全基因組學(WGBS),ChIP-seq以及Hi-C的數據來研究實驗鼠在不同發育階段的視網膜全基因組三維結構,並且首次以機器學習的方法將整個基因組歸入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區域,該研究結果揭示了視網膜發育過程中細胞基因組三維結構的變化以及其對基因轉錄水平的影響,並且發現了一個在特定細胞特定發育階段起作用的超級增強子。
  • 【運動】一張圖看懂糖尿病「運動金字塔」,運動降糖變輕鬆
    一些運動醫學專家為糖尿病患者設計了一個 「運動金字塔」,其目的在於指導糖尿病人按照病情對身體的影響程度及自己的體力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日常鍛鍊項目。掌握了糖尿病「運動金字塔」,讓你在自己的降糖之路上,從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什麼是高血壓病 這6大症狀是高血壓的預兆
    高血壓的治療方法1、藥物療法首先,藥物療法在目前仍是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有效手段。高血壓患者需要根據病情合理使用降壓藥物,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對減輕症狀,延緩病情進展以及防止腦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都有作用。能夠起到降壓作用的藥有很多,不管是中藥或是西藥,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優勢。
  • 【健康】院士繪製「人體癌症地圖」,12個器官最易患癌
    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發生因素主要有: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精神壓力大、晚婚晚育等。  胃。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而每3個病例中就有2個是男性。除了鹽、鹽醃食物、紅辣椒、加工肉類、煙燻食物、燒烤動物食物等是胃癌發生的原因外,胃黏膜的改變以及萎縮性胃炎也可導致胃癌發生。
  • 五六歲控肥胖 一生更健康
    前不久,一項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薩裡大學和芬蘭奧盧大學的科學家聯合完成,以2.2萬多名2周~13歲兒童為考察對象的新研究發現,近100個增加成年肥胖風險的基因變異從4~7歲開始在兒童發育的重要階段發揮作用,這表明成人肥胖起源於兒童這一關鍵期
  • 2021年女性年齡、體重對照表,如果你是對號入座,可不能鬆懈哦
    輕度肥胖:大於標準體重20%小於標準體重30%。中度肥胖:大於標準體重30%小於標準體重50%。重度肥胖:大於標準體重50%以上。大家可以對照上面的表格對比一下自己的身高體重是否標準呢,就算是超重了,再去減肥也不晚。
  • 有種顏值叫「感謝父母不整容之恩」,網友:基因真的很重要
    有種好看的顏值,叫「感謝父母不整容之恩」,網友:基因真的很重要前段時間,在網絡上有一個很熱門的討論,把爸爸媽媽的顏值和自己做對比,從網友曬出來的照片來看,很多網友的父母都非常好看,韻味十足。那個時代的科技還不發達,爸爸媽媽們拍照片都是在照相館裡完成的,自然也就沒有磨皮美顏等「高科技」。所以,父母們的照片非常貼合實際,也正因此,他們的顏值可以說是非常高了。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火星車搭載6種有效載荷 走得更穩更好
    我們現在在大屏上看到的就是中國第一臺火星車1:1的實物,它的高度是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這輛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那麼,這輛火星車上還帶了哪些科學儀器和設備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香港中文大學發現「小腦萎縮症」第40種致病基因
    香港中文大學發現「小腦萎縮症」第40種致病基因 2014-09-25 15:31:34香港《文匯報》圖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中文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早前發現了第四十種導致 「脊髓小腦性運動失調症」的變異基因,該小組希望可找到更多致病基因,以助研發藥物。  報導說,脊髓小腦性運動失調症又稱「小腦萎縮症」(SCA),是香港的罕見疾病之一,平均每5000位港人中才有一位病患者。
  • 喚醒運動基因,「史上最暴躁」捷達戰車集結廣州車展
    VS5運動基因延續與傳承,徹底燃動廣州車展拉力風潮。,而「史上最暴躁」VS5,更讓人們感受到捷達骨子裡的拉力激情,兩款拉力賽車的同臺亮相,運動風潮引爆全場的同時,也讓現場觀眾真切感受到,流淌在捷達血液中的拉力基因絲毫未減。
  • 肥胖還與血型有關,4種血型不同的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減肥方法
    導語:導致一個人肥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因素主要與飲食有關。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確實吃得太多而不胖,這引起了無數人的嫉妒。除了身體健康,它可能還與血型有一定的關係,國外科學家已經研究了血型和肥胖之間有一定的關係。
  • 2個胖人中有1人會死於肥胖引起的併發症
    5個人當中,有2個人因超重肥胖,影響到健康,需要減肥;2個肥胖人當中,有1人死於肥胖引起的併發症,潔米博士6月14日在國際權威體重管理專家媒體見面會上強調。24~28是超重,大於28就是肥胖。  常見的肥胖有兩種類型:第一種叫梨型肥胖,就是上半身比較正常而下肢尤其是腿部、臀部壯碩;第二種肥胖叫蘋果型肥胖,又叫向心型肥胖,體內脂肪堆積在腹部,好像在肚子這裡帶了一個救生圈的樣子,亞洲人的肥胖大多數都是這種肥胖,而恰恰是這種肥胖更危險,它使慢性病發生的危險度增加,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腫瘤等等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