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率、肥胖率開始上升 如何讓孩子們告別肥胖?

2021-01-16 中國經濟網

堅持科學運動 保持營養均衡

讓孩子們告別肥胖(健康焦點)

本報記者 申少鐵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5日 第 19 版)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逐步改善。但是,由於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超重率和肥胖率也開始上升,影響到一些孩子的身心健康。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2020年10月,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提出了「超重肥胖」防控的總體目標,即以2002年—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為基線,2020年—2030年0至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比基線下降70%。同時,以強化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政府責任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重點任務。日前,記者就如何預防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進行了採訪。

適量運動 增肌減脂

肌肉是消耗能量的,脂肪是儲存能量的。通過運動增加肌肉,就能增加能量消耗,減少脂肪,從而降低體重

「老爸,太累了,歇會兒吧!」「加油!再堅持5分鐘,我們就歇。」晚上,一對父子在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街道一個寂靜的社區裡慢跑。他們已經堅持快半個月了。

近兩年,不愛運動的兒子小明越來越重了。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他「宅」在家裡上網課、玩手機,戶外活動大減,體重又上升幾斤。小明才13歲,身高為155釐米,但體重已經超過130斤,超重約40斤。

「從2020年6月起,基本上隔一天跑一次,一般都是在晚上8點左右。」父親李立說,看到兒子越來越胖,他越來越著急。此前,李立專門帶兒子去看醫生,醫生說孩子的血糖、血壓偏高,身體健康狀況比較差,建議儘快改變生活方式,將體重減下去。為了幫助兒子減肥,李立制定了嚴格的運動計劃,並親自示範,戶外跑步就是其中之一。經過4個月的堅持,小明成功減重20多斤。當他回到學校時,同學們差點沒認出來。

「體重下降後,孩子身體明顯好轉,精神也好了,學習也更專注了。」李立說,要想保持體形,必須長期堅持運動。天氣轉涼後,李立又給兒子制定了室內運動計劃。現在,每個周日,他會帶兒子去附近的體育館打羽毛球。「孩子在球場上跑跑跳跳,揮拍打球,全身都得到了運動,體重進一步下降,已經告別『小胖墩』了!」

「運動不足或不鍛鍊的孩子更容易超重,因為熱量消耗太少。」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分析,孩子學習之餘,長時間坐著看電視,玩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運動量很少,容易造成肥胖。據調查,坐著看電視平均每增加一小時,肥胖的概率要增加1.5%。

肥胖會給兒童青少年造成一些健康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西院內分泌科主任高珊介紹,肥胖的兒童青少年可能會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在她接診的肥胖患兒中,有的10歲就出現了高血壓,有的13歲就得了糖尿病。除了身體疾病,肥胖會造成孩子生長發育異常,比如性早熟或者發育遲緩,都會影響到生活和學習。如果體重過高,還會影響孩子的骨骼,出現脊柱側彎等畸形體形。此外,肥胖也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礙。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閆潔在給患兒做人體成分檢測時發現,胖孩子都是脂肪超標,肌肉很少。「肌肉是消耗能量的,脂肪是儲存能量的,只有能量消耗多了,脂肪才會少。通過運動增加肌肉,就能增加能量消耗,減少脂肪,從而降低體重。」閆潔說。

馬軍建議,家長帶孩子適當參加體育鍛鍊,增加戶外活動。由於兒童年紀較小,自律性較差,家長儘量選擇娛樂性較強的運動,比如跳繩、跳舞、遊泳、打羽毛球等活動。運動的時間不宜過長,使得孩子運動後有輕鬆、愉悅的感覺就好。適量運動,不僅有利於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也能強健體魄、增強自信。

合理膳食 控油少糖

健康的家庭飲食是關鍵。家長在做飯時保證少脂肪、少油炸、少鹽,讓孩子少吃零食、少喝飲料

「以前連衣服扣子都扣不上,現在完全變了一個人!」經過一年多的飲食控制和運動訓練,小美從180斤減到了不到150斤。小美家住北京東城區,今年16歲,身高160釐米。2019年,她由於過度肥胖,血糖和血脂超標,身體健康狀況很差,被父親帶到醫院就診。

「這個女孩超重太多了,健康指標多項異常,青春發育還沒有開始。」高珊說,小美平時飲食上自制力較差,愛吃甜食,食量大。父母心疼孩子,還給她加餐。不健康的飲食造成體重嚴重超標。

高珊按照標準,給小美計算每天需要的熱量和運動量,為小美制定了健康的飲食計劃和運動計劃。「我的計劃是循序漸進的。一開始糾正她吃甜食,要求父母停止加餐。之後才慢慢讓她吃得合理和健康。」高珊說,她還幫助小美聯繫了康復師,指導她運動訓練。現在,小美體重得到了有效控制,高血糖、高血脂等健康問題消失了,身體發育也與同齡的女孩一樣了。

「一些小孩愛吃快餐等垃圾食品、各類甜食、甜飲料,體重很容易超重,如果家長再過度寵愛孩子,不管住孩子的嘴,很容易產生肥胖問題。」高珊介紹,2歲至6歲年齡階段的孩子,體重增長速度最快,如果家長過度餵食,孩子就會超重。

「產生肥胖不是孩子個人的問題,健康的家庭飲食是關鍵。」閆潔認為,一些孩子之所以超重,是因為家裡的飲食就是大魚大肉、多油多糖。孩子跟著父母一起吃,容易胖起來。她建議,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到健康飲食。健康飲食的原則是適量適度、營養均衡。家長在做飯時保證少脂肪、少油炸、少鹽,讓孩子少吃零食、少喝飲料,孩子就不會發胖。

馬軍認為,不當飲食習慣是兒童青少年肥胖最突出的原因。他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掌握健康飲食方法,為孩子搭配營養餐。《指南》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布,可以幫助居民做出健康的飲食選擇。

「有的小孩子體重快速增加,不一定是因為吃多了,有可能是疾病,應該及時就醫。」高珊認為,一些遺傳性疾病和內分泌系統疾病可能導致肥胖。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引起患兒代謝減慢,體內脂肪在皮下堆積,從而造成肥胖,如果不及時幹預,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甲狀腺功能減退如果早發現,只要及時、定期到醫院內分泌科治療,吃藥就能治療到幾乎不影響生長發育的程度。

積極行動 預防肥胖

解決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不是孩子個人的事,需要家長、醫療機構、學校、政府等形成合力,營造健康生活的社會氛圍

「2020年11月28號上午繼續在石景山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院內進行冬季減脂訓練……」在「2020雲減重報名指導微信群」裡,一個通知剛發出,家長們紛紛給自己的孩子報名,很快就超過了10人。

這是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舉辦的冬季「雲減重」活動。該活動由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舉辦,旨在將正確的飲食與運動方法系統地傳授給孩子和家長,幫助孩子減肥。營養專家通過網絡視頻授課,講授減重所需的營養知識;運動專家通過視頻,實時指導家長和孩子科學運動減重。通過幾個月的「雲減重」,不少孩子的體重明顯下降,健康指標也逐步恢復正常。

湖南省兒童醫院自2003年開始舉辦「胖墩瘦身夏令營」,至今已舉辦19期,每期招募約60名8歲—14歲肥胖兒童青少年。孩子們經過詳細體格檢查後進入營地封閉訓練14天,其間嚴格按照醫院專家開出的健康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進行減重訓練,人均減重近5公斤。「減肥夏令營在給孩子們減重的同時,也會培養孩子們健康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回家後能堅持體育鍛鍊、保持健康飲食。」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鍾燕說。

專家認為,解決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不是孩子個人的事,需要家長、醫療機構、學校、政府等形成合力,營造健康生活的社會氛圍。

「孩子超重問題,越早幹預越好。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從小堅持做好孩子體重的監測。」高珊建議,家長在給孩子建立健康檔案後,應該保存好生長發育手冊,並定時監測孩子生長發育情況,做好記錄和對比。如果孩子體重超過同齡標準,建議及早幹預或者就醫。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列出了6歲至18歲不同年齡男生、女生超重肥胖的判定標準表,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別對照進行判定。

馬軍認為,學校是兒童青少年最主要的學習場所,在預防改善肥胖問題上扮有重要角色。他建議,將合理膳食營養和運動知識融入幼兒園、中小學校常規教育,促使兒童青少年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校給食堂配備營養健康管理人員,改善烹調方式,保證新鮮蔬菜水果、粗雜糧及適量魚禽肉蛋奶等供應,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鹽等食物,讓學生吃得更加營養和健康。學校要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按照有關規定將體育成績納入中考等考核。保證幼兒園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不少於2小時;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保證每周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促進肌肉力量和強健骨骼鍛鍊。

「當前,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較為突出。」馬軍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將工作重心轉到開展多渠道、形式多樣的健康促進和倡導活動,提高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的健康素養和自我保健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遠離肥胖,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大環境。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如今世界人口肥胖率相比於1975年增漲了三倍,中國情況如何?
    在2020年12月23日,國新辦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報告中指出,我國在過去五年中人口的平均身高呈現良性上升的趨勢,六歲兒童低體重率將至5%以下。但是我國的肥胖人口一直在增加,近年來肥胖率居高不下,這種增長趨勢不容樂觀。
  • 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力爭下降70%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6部門聯合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以2002~2017年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為基線,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相關文件目標要求,提出2020~2030年0~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的總體目標。
  • 湖北四成男子撞「肥胖線」 專家建議:要管住嘴
    從1991年到2009年,湖北年輕男士的超重或肥胖率從17%,飆升至近40%,近一半的湖北男邁入「肥胖界人士」的行列。而肥胖,正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等慢病的「溫床」。昨日,「第五屆中國營養膳食檢測報告」發布,與會專家對我省男士「發福率」深表憂慮。  宵夜助肥「功不可沒」  武漢夏夜裡,夜宵正當時。
  • 五六歲控肥胖 一生更健康
    前不久,一項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薩裡大學和芬蘭奧盧大學的科學家聯合完成,以2.2萬多名2周~13歲兒童為考察對象的新研究發現,近100個增加成年肥胖風險的基因變異從4~7歲開始在兒童發育的重要階段發揮作用,這表明成人肥胖起源於兒童這一關鍵期
  • 夢見肥胖 夢見肥胖的妹妹變瘦是什麼意思
    夢見肥胖男人夢見肥胖的豬,容易閉關自守的一天。不好的運氣、不公正的待遇,一早就開始跟哨上你了。坐公車沒位置,買東西遇到插隊的無賴……對此,年輕的你尤其容易起情緒!感到忿忿不平,理所當然,但對周圍所有的人都會產生不信任的感覺就有些過了吧?
  • 兒童肥胖可能與大腦結構有關
    「肥胖兒童大腦中控制決策的區域較薄,」 在線郵件報導。研究人員檢查了美國 3,000 多名 9 歲和 10 歲兒童的腦部掃描。他們觀察他們大腦中被稱為皮層的區域的厚度,並將它們與每個孩子的大腦進行比較身體質量指數 (BMI).研究人員發現,66 個皮質區域中的 18 個,主要位於大腦的最前面 (前額葉皮質),在 BMI 較高的兒童中明顯變薄。
  • 男性腹部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提示:肥胖是現代人面臨著的一個重要問題,有的男性雖然身體的其它部位看起來並不是很胖,但是卻出現了大腹便便的情況,腹部肥胖是很多男性都有的現象,人們將其稱之為「將軍肚」,其實男性腹部肥胖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傷害,只有找到了造成男性腹部肥胖的原因才能夠保證減肥的成功,下面就介紹一下男性腹部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 肥胖、身體成分、體重與身高的合格標準怎樣計算呢
    減肥後的女孩一、身體成分與肥胖身體成分不取決於個人的體重,而是取決於體重中脂肪的重量。肥胖是身體中的脂肪的積累超過了一定的水平,並會導致健康問題的一種體態。肥胖是以身體中脂肪的多少來衡量的,身體脂肪重量超過健康水平時即稱為肥胖。肥胖既是一種症狀,也是一種疾病,還可導致或加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膽結石、關節炎和某些癌症的發病,並且肥胖還可導致很多心理問題。
  • 人之初菁嘉貝比奶粉讓寶寶遠離肥胖 解鎖健康好身材
    ,認為吃得好、吃得多、長得胖就是寶寶發育的好,可是過度的肥胖真的對寶寶好嗎?當寶寶體重較輕或下降時,媽媽往往會非常擔心,但寶寶超重甚至肥胖時,媽媽不但不擔心,甚至會感到滿意、有成就感。但是,養得胖=養得好嗎?當然不是!肥胖對寶寶的健康影響非常大!德國孕嬰科學會的一項研究表明:6個月左右的嬰兒出現肥胖,成年後有14%的機會出現肥胖症;7歲的孩子肥胖,成年後有41%的機會出現肥胖症。這也就是說,小時候很胖的孩子,即使長大瘦下來,也比其他人容易發胖。
  • 盤點12星座的易肥胖指數,暴飲暴食對甜食沒抵抗力
    歡迎在評論區說說自己的觀點哦~雙魚座易肥胖指數:★★★☆☆發胖主要原因:胃口好,吃得好減肥常見難題:吃不了苦如何避免復胖:雙魚座的人不是很有耐心,且具有浪漫情懷嗎?水瓶座易肥胖指數:★★★☆☆發胖主要原因:嘴巴閒不住減肥常見難題:容易放縱自己如何避免復胖:少量多餐,每天進食4-6次,避免因進食次數少而狼吞虎咽。
  • 臺大研究:6種運動可對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中新網8月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呼吸也會胖」的人有救了,臺灣大學研究1.8萬名有肥胖基因者,發現6種運動可有效對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醫師強調,慢跑不見得適合所有人,建議心臟病患與醫師討論運動處方。
  • 從「吃好」到「吃對」,這所學校學生肥胖率短短時間降低10%
    也就是在那時,李啟書開始再次琢磨起學生吃的問題。 與剛擔任校長時關注學生能「吃得更好」不同,這次李啟書琢磨的是如何讓學生「吃得更科學」。直到2018年上半年,他引進了食育食養課程,想以此來改善學生的身體狀況。
  • 橘皮紋和肥胖紋的圖片
    橘皮紋和肥胖紋的圖片 橘皮紋和肥胖紋的圖片 橘皮紋和肥胖紋的圖片
  • 多年肥胖原因竟是因為痰溼體質...如何祛溼又減肥?
    其實肥胖除了吃得多、動得少 這種常規原因之外 從中醫角度來講 胖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引起肥胖的原因 還有一條你可能還不知道 ——痰溼體質可能會導致肥胖
  • Low Carb|原來碳水化合物,竟然也會影響肥胖!
    碳水化合物也會影響肥胖?日常飲食攝入的葡萄糖、蔗糖、澱粉和纖維素等都屬於糖類化合物,為人體提供熱量。機體吸收、利用最好的就是碳水化合物中的單糖,機體各器官都能利用它作為燃料和製備其他化合物,是生物體獲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 2個胖人中有1人會死於肥胖引起的併發症
    5個人當中,有2個人因超重肥胖,影響到健康,需要減肥;2個肥胖人當中,有1人死於肥胖引起的併發症,潔米博士6月14日在國際權威體重管理專家媒體見面會上強調。  潔米博士指出,在1980年,少於5%的中國人屬於肥胖,如今40%的中國人超重趨於肥胖,人數超過2億人,尤其是年輕人和兒童肥胖增加明顯。有很多疾病是由於肥胖引起或與肥胖有關的,如中風、血脂異常、高血壓、骨關節炎、2型糖尿病、膽囊疾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暫停和呼吸問題、一些腫瘤(子宮內膜,乳腺和結腸)等。而這些疾病已經成為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