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力爭下降70%

2020-11-15 騰訊網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6部門聯合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以2002~2017年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為基線,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相關文件目標要求,提出2020~2030年0~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的總體目標。

同時,根據各地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現狀,將全國各省(區、市)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流行水平地區,針對不同流行水平的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降低目標進行了明確。

《方案》以強化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政府責任為核心,提出四項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家庭責任,包括幫助兒童養成科學飲食行為、培養兒童積極身體活動習慣、做好兒童青少年體重及生長發育監測、加強社區支持等措施。二是強化學校責任,維持兒童青少年健康體重,包括辦好營養與健康課堂、改善學校食物供給、保證在校身體活動時間等措施。三是強化醫療衛生機構責任,優化體重管理服務,包括加強孕期體重管理、 加強兒童青少年體重管理、加強肥胖兒童幹預等措施。四是強化政府責任,加強支持性環境建設,包括加強肥胖防控知識技能普及、強化食物營銷管理、完善兒童青少年體育設施等措施。

《方案》強調各地各校要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按照有關規定將體育成績納入中考等考核。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保證學生每節課間休息並進行適當身體活動,減少靜態行為。

保證幼兒園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不少於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保證每周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進行肌肉力量練習和強健骨骼練習。

近年來,由於兒童青少年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加之課業負擔重、電子產品普及等因素,兒童青少年營養不均衡、身體活動不足現象廣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在學校食物供給方面,《方案》要求制修訂幼兒園和中小學供餐指南,培訓學校和供餐單位餐飲從業人員。學校應當配備專(兼)職營養健康管理人員,有條件的可聘請營養專業人員。優化學生餐膳食結構,改善烹調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兒童青少年營養需求的食物,保證新鮮蔬菜水果、粗雜糧及適量魚禽肉蛋奶等供應,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鹽等食物。

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類表

流行水平分類 省份

低流行水平(8個) 廣西、海南、雲南、青海、廣東、西藏、貴州、四川

中流行水平(11個) 湖南、甘肅、浙江、福建、新疆、湖北、安徽、寧夏、河南、江西、重慶

高流行水平(12個) 陝西、北京、吉林、天津、山西、上海、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北

(記者 姬薇)

(來源轉自:工人日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超重率、肥胖率開始上升 如何讓孩子們告別肥胖?
    堅持科學運動 保持營養均衡讓孩子們告別肥胖(健康焦點)本報記者 申少鐵《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5日 第 19 版)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逐步改善。但是,由於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超重率和肥胖率也開始上升,影響到一些孩子的身心健康。
  • 我國成人平均10人中3人超重
    超重肥胖   增幅高於發達國家   報告指出,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凸顯,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個百分點。
  • 如今世界人口肥胖率相比於1975年增漲了三倍,中國情況如何?
    具體以BMI指數進行衡量,即該指數高於24.0為超重,高於28.0為肥胖(該數據參考華數互動體重指數)。以不同階段的身高為例:若身高155cm,超重者體重在57公斤之上。若身高為180cm,超重者體重在77公斤之上。根據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所發布的期刊顯示,截止到2017年,中國的肥胖人口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
  • 兒童時期的胖,可能一輩子都瘦不下來……
    農耕社會糧食短缺、社會和家長對肥胖危害的認識不足,認為小孩能吃長肉是好事,導致多數肥胖或超重的兒童沒有得到及時的幹預。過去30年來,儘管全世界都在嘗試通過採取公共衛生舉措遏制兒童肥胖,但成果甚微,兒童肥胖症越來越普遍。在發達國家,由於後天習慣或遺傳因素,美國約有1370萬兒童和青少年的體重遠遠高於與其年齡和身高相符的正常或健康體重。
  • 湖北四成男子撞「肥胖線」 專家建議:要管住嘴
    從1991年到2009年,湖北年輕男士的超重或肥胖率從17%,飆升至近40%,近一半的湖北男邁入「肥胖界人士」的行列。而肥胖,正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等慢病的「溫床」。昨日,「第五屆中國營養膳食檢測報告」發布,與會專家對我省男士「發福率」深表憂慮。  宵夜助肥「功不可沒」  武漢夏夜裡,夜宵正當時。
  • 兒童肥胖可能與大腦結構有關
    「肥胖兒童大腦中控制決策的區域較薄,」 在線郵件報導。研究人員檢查了美國 3,000 多名 9 歲和 10 歲兒童的腦部掃描。他們觀察他們大腦中被稱為皮層的區域的厚度,並將它們與每個孩子的大腦進行比較身體質量指數 (BMI).研究人員發現,66 個皮質區域中的 18 個,主要位於大腦的最前面 (前額葉皮質),在 BMI 較高的兒童中明顯變薄。
  • IC Insights預計中國晶片2025年70%的自給率難以達成
    雷鋒網此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去15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高速增長,產值增長近14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9.2%,遠高於全球4.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但我國高端晶片對外依賴度高,大部分市佔率低於0.5%。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
  • 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兒童如何區分1型還是2型?哪些藥物治療?
    不過,近年來兒童出現2型糖尿病的機率也在逐漸升高,主要原因考慮為飲食的精細化、高油高糖食物越來越多,以及兒童運動減少肥胖率高有關,結果讓本應該在成年人階段才會出現2型糖尿病,也開始延伸到兒童及青少年人群中。根據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兒童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經比20年前提高了3倍左右,也就是說,兒童出現2型糖尿病的情況已經不再是少數了。
  • 2個胖人中有1人會死於肥胖引起的併發症
    5個人當中,有2個人因超重肥胖,影響到健康,需要減肥;2個肥胖人當中,有1人死於肥胖引起的併發症,潔米博士6月14日在國際權威體重管理專家媒體見面會上強調。  潔米博士指出,在1980年,少於5%的中國人屬於肥胖,如今40%的中國人超重趨於肥胖,人數超過2億人,尤其是年輕人和兒童肥胖增加明顯。有很多疾病是由於肥胖引起或與肥胖有關的,如中風、血脂異常、高血壓、骨關節炎、2型糖尿病、膽囊疾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暫停和呼吸問題、一些腫瘤(子宮內膜,乳腺和結腸)等。而這些疾病已經成為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 Low Carb|原來碳水化合物,竟然也會影響肥胖!
    碳水化合物也會影響肥胖?日常飲食攝入的葡萄糖、蔗糖、澱粉和纖維素等都屬於糖類化合物,為人體提供熱量。機體吸收、利用最好的就是碳水化合物中的單糖,機體各器官都能利用它作為燃料和製備其他化合物,是生物體獲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 福州鼓樓醫院寒假開通青少年兒童耳鼻喉專家特需門診!
    為應對寒假青少年兒童就診高峰,福州鼓樓醫院耳鼻喉科特開啟「寒假青少年兒童特需門診」特邀京滬11大權威三甲耳鼻喉專家聯合會診,助力青少年兒童耳鼻喉健康!為了不把「嫌人」的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炎、中耳炎等耳鼻喉疾病帶進新學期,已有近百名家長網絡/電話預約看診,想在年前為孩子解除健康學習的「雙隱患」。
  • 人之初菁嘉貝比奶粉讓寶寶遠離肥胖 解鎖健康好身材
    ,認為吃得好、吃得多、長得胖就是寶寶發育的好,可是過度的肥胖真的對寶寶好嗎?當寶寶體重較輕或下降時,媽媽往往會非常擔心,但寶寶超重甚至肥胖時,媽媽不但不擔心,甚至會感到滿意、有成就感。但是,養得胖=養得好嗎?當然不是!肥胖對寶寶的健康影響非常大!德國孕嬰科學會的一項研究表明:6個月左右的嬰兒出現肥胖,成年後有14%的機會出現肥胖症;7歲的孩子肥胖,成年後有41%的機會出現肥胖症。這也就是說,小時候很胖的孩子,即使長大瘦下來,也比其他人容易發胖。
  • 兒童多動腦可能有助降低肥胖風險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在兒童發育特定時期,大腦會消耗大量能量,這一時期體重增加也變得緩慢。人發胖是由於能量的攝入大於消耗,美國研究人員由此提出一種觀點認為,大腦對能量的消耗與肥胖風險之間存在關聯。  美國西北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論文提出上述觀點。
  • 專業測評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
    另一方面,兒童諸如情緒問題、社交問題及行為問題等方面的問題,也常常被家長忽視,大部分家長認為那並不是心理健康問題,最後變成大問題時才追悔莫及。所以,要重視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當前,全世界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十分嚴峻。去年,國家衛健委公布了一組數據稱,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們國家低一點,但也在逐年增加。
  • 兒童多動腦或有助降低肥胖風險—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在兒童發育特定時期,大腦會消耗大量能量,這一時期體重增加也變得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