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在這個頻道上,我已經談論了許多關於繞M型紅矮星軌道飛行的宜居系外行星問題。很充分的理由是這些行星的壽命都很長,至少在銀河系中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在離我們很近的半人馬座比鄰星和Trappist -1紅矮星這類的恆星中,這些系外行星佔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圍繞這些恆星的系外行星的發現引發了一場關於如何界定紅矮星這種恆星真正宜居區域的爭論,並且辯論的結果不是很好,至少截止目前仍然如此。
艙面似乎與紅矮星堆疊在一起,這既是出於早期恆星歷史上預計的不穩定性,又是因為它們的黯淡,這意味著宜居區域非常靠近恆星開放給行星的高輻射水平區域。我對這個宜居區域的概念並不太重視,且曾多次在這個頻道上說過生命是頑強的,只要有液態水和能量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生命。參照土衛二可知,宜居區域內液態水的存在甚至不是必須的。實際上,一顆行星或月亮甚至不需要恆星來擁有液態水,它所需要的僅僅是潮汐撓曲或行星活動中的放射性衰變產生的地熱能。所以暫時還算不出紅矮星是否存在生命,但是我們知道黃矮星可以產生文明,太陽這顆黃矮星就產生了我們,所以在其他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尋找生命是有意義的。將天倉五恆星引入,距離我們地球不到12光年,實際上在夜空中肉眼可見。它比太陽小一些且更黯淡,但和太陽具有相同的光譜類型,並且基於其低金屬含量結構,被推斷比太陽還老一些。
在談論不斷發展的複雜的生命是,時間是美好的。在過去的幾年中,關於這顆恆星周圍行星的談論,包括可能在宜居區域中的兩個行星,有不少不同聲音。這些行星存在的證據不斷增加,便是已通過使用徑向速度檢測方法得到了證實,該結果證明至少存在兩個行星,並與以下F. Feng及其同事關於此主題的論文及描述相一致。
而且,以往的證據表明還有更多的行星。但是天倉五恆星卻有一個爭議,它是一個似乎有很多小行星和彗星物質的塵土飛揚的系統。儘管這並不意味著生命無法在這樣的系統中出現和維持,但這確實引發了關於複雜的生命受制於更高滅絕速度的問題。每次有進展的時候,它最終都有可能被重置。但是一旦開啟,這對於通常意義上一般的生命來說,幾乎不是問題。David Sloan及其同事在另一篇論文中指出地球微生物在任何可能影響複雜生命的情況下都不會滅絕,例如小行星的撞擊。本質上要徹底殺死它們將意味著太陽需膨脹成一個紅巨星並煮熟這個行星,而太陽有朝一日會是這種情況。
天倉五恆星的碎片盤被認為類似於我們太陽系的奧爾特雲,這可能是造成恐龍滅絕的物體的起源。天倉五恆星的類似物被認為含有大約十倍於此的物質,因此該系統中的行星可能會受到不斷的攻擊,對此我們並不確定。具有類似太陽特徵的天倉五恆星,讓它已成為SETI搜索的熱門目標,儘管迄今為止尚未發現任何東西。必須要看一下,但也許碎片盤本身的存在也說明了什麼。如果那裡現在可能存在的任何外星文明還沒有費心去清除彗星和小行星的威脅,那又能說明什麼呢?再說一次,我們還沒有在自己的生存系統來做到這一點,誰知道呢。所有這一切都對宇宙中的生命有重要意義。人們認為像天倉五恆星這樣沒有金屬元素的高齡恆星根本沒有形成行星和碎片系統的可能性,儘管如此,但天倉五恆星確實是這樣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把雙刃劍。
有跡象表明,像天倉五恆星這樣的巖屑盤在宇宙中其實很普遍。事實上,儘管系統中存在大量金屬,但由於缺少大量巖屑盤,我們的太陽可能是不尋常的。也許在太陽系歷史的早期原始巖屑盤的大部分被一顆經過的恆星帶走,而剩下的就是奧爾特雲。而我們可能已經從那顆恆星或另一顆恆星中捕獲了一些東西,請看我在這條頻道上拍攝的關於第九和第十顆行星的視頻,但SETI的另一種選擇是擺脫所有者一切,也許明顯缺少巖屑盤的恆星可能是進行搜索生命存在與否的不錯選擇。
缺少碎片可能表明恆星有更大的容納有人居住的行星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暗示某些人清除了系統中的這種材料。儘管這不太可能是由於外星人活動造成的,但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在近乎真實的情況下發生的。當時,有一顆名為TYC 8241 2652的恆星在1983年被觀測到它具有大量的巖屑盤,該恆星很年輕,而且在恆星歷史的早期,這些碎片盤是該恆星的行星的正常組成部分,這一點也不罕見。在2010年,當天文學家再次查看時,這些碎片盤消失了,此後再也沒有發現過,所有這些碎片盤在過去25年的某個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木槿花開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