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恆星的生命旅程是怎樣的,它最終的宿命是什麼

2021-01-19 騰訊網

恆星的生命周期實際上就是萬有引力和內部壓力的鬥爭。

恆星的大部分生命是在主序階段度過的。大多數恆星,特別是我們的太陽,將氫聚變成氦和氦,再聚變成更重的元素,如碳、氧,甚至鐵和鎳。

恆星在這個過程中耗盡了它們的能量,在其一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這個過程被稱為恆星演化。在這個過程中,它們的結構、組成和外觀都會發生變化,超大質量恆星的壽命只有幾百萬年,而質量較小的恆星則可以存活數萬億年。

說一顆恆星是一團炙熱的氣體是沒有錯的。它由發生熔化過程的內核和外層氣體外殼組成。 核心是熾熱而緻密的,充當著恆星的引力中心。 恆星的外殼由氫和氦構成,有利於將熱量從恆星的核心轉移到表面。光和熱能從恆星表面釋放到太空中。

恆星的形成

我們知道,恆星是由星雲形成的。星雲是太空中的氣體和塵埃雲,這些粒子由於自身的引力而聚集在一起,星雲的形成可能是由於氣體的引力坍縮造成的。

不過,有些星雲是由超新星形成的。超新星爆炸中拋出的粒子電離並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星雲。據悉,形成新恆星的臨界質量大約是木星質量的80倍。

原恆星

引力使得粒子在星雲中旋轉,當它們旋轉得更快時,速度使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雲狀結構。這就是「原恆星」誕生的時候。如果大的塊狀結構分裂成小的雲團,就可能形成一個原恆星星團。粒子中的引力引起恆星的收縮和加熱,之後原恆星開始吸積物質,這意味著在它的中心增加了原子,由於吸積,原恆星無法達到平衡。

一顆原恆星可能需要10萬年才能到達其生命周期的主序階段。

主序星

在主序階段,恆星的溫度達到1500萬攝氏度。當恆星內部的氣體壓力與引力相等時,恆星達到穩定狀態並開始進入主序階段。核聚變發生了,它開始發光,恆星繼而開始收縮並變得穩定,它現在被稱為主序星。

當從中心向外推出的力與將原子向內拉出的引力相等時,就達到了平衡。 當恆星收縮時,核心的溫度、密度和壓力會繼續上升。 恆星在其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其主序階段。 在恆星生命周期的這個階段,氫轉化為氦。

紅巨星

在紅巨星階段,溫度和壓力是如此之高,以至於氦可以熔化成碳,這被稱為氦燃燒。

恆星核心的溫度慢慢升高,因為恆星釋放出能量。氫通過核聚變過程轉化為氦。當堆芯中的氫耗盡時,堆芯就失去了穩定性。溫度和壓力繼續上升,然後恆星開始發出紅光,進入紅巨星階段。

超大的紅巨星被稱為超級巨星,它們的大小巨大(直徑約為太陽的1000倍) ,亮度非常高。 恆星在這個階段之後所走的路逕取決於它的質量。它將成為一顆中子星、一顆白矮星、一顆黑矮星或一個黑洞。

白矮星

白矮星體積小,密度大,而且異常的黯淡。質量較小的恆星變成了白矮星。它們的核心收縮成為白矮星,而它們的外層是行星狀星雲。白矮星是由電子簡併態物質組成的(一種密度極高的物質)。

電子簡併壓力使白矮星密度增加。由於它們缺乏任何能量來源,這些最初的熾熱恆星在輻射所有的能量時冷卻下來。白矮星的質量與太陽相當,體積與地球相當,當白矮星的能量耗盡之後,它就進入了「暗矮星」階段。

超新星

有時候,超新星發出的光比整個星系還要耀眼。超新星是伴隨著輻射和光的發射而產生的恆星爆炸。

超新星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當碳氧白矮星達到臨界密度值,導致碳和氧不受控制的融合,進一步導致爆炸。第二類超新星形成於大質量恆星生命周期的末期。當恆星中所有的燃料耗盡時,鐵核坍塌,形成超新星爆發。

中子星

中子星主要由中子組成,它非常熱,密度極大。處於紅巨星階段的恆星走路了不同的生命周期路徑。

聚變使氦原子形成碳原子,由於重力作用,它們進一步被拉到一起,形成氧、氮,最後形成鐵原子。鐵開始吸收能量,導致爆炸,在恆星生命周期的這個階段,它被稱為中子星。

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坍縮,將質子、電子對轉換成中子。中子星可能會迅速旋轉,發出光和 x 射線,這顆高度磁化的旋轉恆星被稱為「脈衝星」。

黑洞

大質量恆星變成了黑洞,沒有核聚變,恆星核心收縮到一個點,恆星被自身的引力吞噬,從而成為一個黑洞。 你可能知道,黑洞是一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逸的天體,它吞噬著一切。黑洞是在超新星的生命周期結束時,重恆星坍縮而形成的。

這樣形成的黑洞通過吸收周圍的質量、吞噬其他恆星並與其他黑洞合併而變得更大。這就導致了超大質量黑洞的產生,這就是恆星生命周期的終點。

相關焦點

  • 太陽最終的宿命是黑洞嗎?恆星的何去何從呢?
    一篇星雲會產生很多的恆星恆星形成是分子雲的高密度區崩潰成為球形的等離子體形成恆星的過程。不同質量的恆星會有不同的宿命不同的恆星會有不同的生命進程,他們會經過不同的階段,而且最終的宿命也會不一樣。根據恆星的質量,它的壽命可以從質量最大恆星的幾百萬年到質量最小恆星的萬億年,這是比宇宙年齡還要長許多的時間。
  • 生命和宿命到底是什麼
    生命的來源生命就是一些化學元素的集合體,其實也只是如此。說生命是一個奇蹟固然是對的,但其實也是一種必然性。會發生的事情,一定會發生,這就是生命產生的偶然性變為了必然性。生命的意義我們總是再說生命的意義,更多的時候還是用生活的意義來代替生命的意義。但我並非單指人類生命的意義,而是指這世界所有生命共同的意義,只不過這個意義更多的還是掌握在人類手中。生命有什麼意義?正如它的存在一般,偶然的事情在歷史長河下成為了必然的事件。生命的意義幾乎可以粗暴地概括為延續和進化。
  • 大犬座VY已進入恆星生命末期 最終會以大爆炸結束生涯
    大犬座VY已進入恆星生命末期 最終會以大爆炸結束生涯時間:2015-11-29 15:1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犬座VY已進入恆星生命末期 最終會以大爆炸結束生涯 大犬座VY這個宇宙中的龐然大物已經進入了生命的末期,接近其恆星壽命最後階段 科學家發現大犬座VY
  • 科普系列:什麼是變星?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嗎?
    科普系列:什麼是變星?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嗎?什麼是變星?人們長期觀測星空,發現有的恆星的亮度會在一個不十分長的時期內發生變化,或變亮,或變暗;有的有規律可循,有的卻變幻莫測,發生變化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
  • 天倉五恆星系統是否能支持生命?它的碎片盤去哪了?
    我對這個宜居區域的概念並不太重視,且曾多次在這個頻道上說過生命是頑強的,只要有液態水和能量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生命。參照土衛二可知,宜居區域內液態水的存在甚至不是必須的。實際上,一顆行星或月亮甚至不需要恆星來擁有液態水,它所需要的僅僅是潮汐撓曲或行星活動中的放射性衰變產生的地熱能。
  • 「星雲」是什麼?「行星狀星雲」又是何物?它是太陽的最終宿命!
    行星狀星雲——M27「啞鈴星雲」由於望遠鏡技術的發展,望遠鏡性能也得以提升,天文學家逐漸搞清楚了《M星表》中的到底是什麼,其中包括57個為星團,50個星雲和星系,行星狀星雲IC418「螺線圖星雲」在這些分門別類的星雲中,最值得一說的就是「行星狀星雲」,因為它的現在就代表著我們太陽的未來。
  • 恆星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上述圖片裡解釋了什麼是「光譜光度圖」,這是一個天文學家繪製恆星特徵的圖表。在光譜光度圖中,總亮度(稱為「光度」或「絕對星等」)相對於恆星的表面溫度繪製。當恆星經歷其生命周期時,不同時期對應光譜光度圖的不同位置。上面的頁面裡顯示了一般恆星和「失敗的恆星」在光譜光度圖中的生命周期軌跡,如木星。恆星之初是一團冰冷的氣體,對應於光譜光度圖的右側(冷側)。
  • 恆星中有特殊的天體,分別是什麼?「超新星爆發」是怎樣的過程?
    稱它為「巨星」,是突出它的體積巨大。在巨星階段,恆星的體積將膨脹到十億倍之多。稱它為「紅」巨星,是因為在這恆星迅速膨脹的同時,它的外表面離中心越來越遠,所以溫度將隨之而降低,發出的光越來越偏紅。    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白矮星是一種晚期的恆星。根據現代恆星演化理論,白矮星是在紅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 恆星走完生命的一剎那我們看到了太陽的未來!
    生命的誕生意味著必須面臨死亡,宇宙萬物似乎都逃脫了不了走到生命終點的剎那,恆星也一樣!在大約一萬光年之外的人馬座,有一個行星狀星雲,叫做NGC 5307。這顆行星狀星雲是像我們的太陽這樣恆星的最後階段,它已經到達了它生命的盡頭。這張哈勃拍攝的ngc5307圖像不僅讓你對這顆恆星的過去感到好奇,更關鍵的是它讓我們想起了我們自己的太陽的未來。
  • 歐南臺:大犬座VY進入恆星生命末期
    ,接近其恆星壽命最後階段騰訊太空訊 科學家發現大犬座VY是個臃腫的紅超巨星,目前已經失去了大量的質量,每年丟失的質量相當於30個地球,自身質量接近太陽的40倍左右。這個宇宙中的龐然大物已經進入了生命的末期,接近其恆星壽命最後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會迅速向外膨脹,導致脫落大量的質量進入太空中。
  • 生命元素磷到底是哪來的?科學家似乎有了線索!
    磷,一種存在於我們的DNA、RNA和細胞膜中的元素,存在於人體所有細胞中,是地球上生命的關鍵成分,我們身上的諸如骨骼和牙齒等,都必須要有磷的參與,可以說它幾乎參與所有生理上的化學反應。但科學家們對這種元素到底是如何進入地球,以及生命是如何開始的,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 我們的太陽到底是什麼恆星?
    如你所知,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它是距離我們最近,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恆星,但它仍只是一顆恆星。在浩瀚宇宙中,存在著無以計數的恆星,天文學家們已經能夠分辨出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大小、不同金屬含量以及不同年齡的各種恆星了。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相應的,它龐大的質量和引力,也讓它雖然大小趕不上木星,卻可以變成一顆恆星。研究者表示,因為質量足夠用,所以,EBLM J0555-57Ab內部仍然可以產生核聚變,甚至在它的周圍,或許還可以有宜居行星存在,只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
  • 半人馬座歐米茄不能孕育生命?
    (求關注)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生命是一項艱巨任務,但科學家們可以把其中一個地方劃掉。在半人馬座歐米茄球狀星團內部,有大量色彩斑斕的恆星,但可能沒有適宜居住的行星。圖片:NASA, ESA, and the Hubble SM4 ERO Team博科園-科學科普:在尋找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過程中,半人馬座歐米茄,銀河系中最大的球狀星團,似乎是個不錯的觀測地點。
  • 恆星是否只存在於星系或星團之中,它如何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
    但隨著我們對宇宙空間擁有更多了解,終於意識到太陽也只是一顆特別普通的恆星,只是因為平方反比定律的關係,導致距離更為接近的它顯得更加閃耀。恆星剩餘的生命時間,會隨著它質量的增加而縮短,儘管它的亮度會變得更高,科學家們將恆星從誕生到死亡的過程稱為恆星演化。然而,恆星通常不會單獨形成,而往往與星系和星團有關,呈現出大量恆星一起形成的趨勢,它們本身的大部分特徵都取決於其初始質量。
  • 比太陽還大的恆星你知道多少?
    質量基本上就是指製造出多少東西或物質,這就是你要感謝恆星的光芒的地方。你知道恆星中的物質越多,其核心就越厚也就越熱。這就展開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氫原子相互碰撞,形成氦,釋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能量。那就是恆星的光與熱,因此更大的恆星也就等於更明亮的恆星。但是隨著所有這些反應的進行,就會縮短恆星的壽命。我們將發現的最大恆星可能正處於生命的邊緣。
  • 科普閱讀與出版的黃金年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它對世界的衝擊,有目共睹。然而卻成為科普閱讀與出版的黃金年份,因為整個世界都在反思,所有人都渴望知道,生命究竟意味著什麼,世界和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人們渴望在書中尋找到答案。同時,因為禁足在家,人們有時間冷靜下來,對自己想要的生活,進行澄清和過濾。
  • 尋找外星生命,白矮星,它是希望之光!
    但是當我們繼續尋找地球外的生命是,我們要尋找什麼呢?我們知道,地球版的智慧生命:它會在一個環繞著恆星的巖石星球上出現,而且這個星球上要有充足的液態水和適宜的大氣。圖解:類地行星,又稱地球型行星或巖石行星,都是指以矽酸鹽巖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
  • 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它會是什麼模樣?
    適居帶內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 最近在這個頻道上,我們一直在討論液態水會不會不只存在於恆星的適居帶(CHZ)內。
  • 在恆星的生命周期中,其演化過程伴隨著周圍環境而變化?
    雖然,在宇宙中存在的巨大恆星數量相對較少,但其對星系的性質卻有很大的貢獻,因為它們是重元素生產和星際介質中能量平衡的重要基礎,在巨大恆星的生命周期中,其演化過程也總是伴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巨大恆星對附近區域造成的影響巨大的恆星會通過強風、輻射,以及超新星爆炸的反饋,以調節尺度較大的恆星的形成速度,而大多數恆星的形成位置,都位於大質量恆星附近,因此,它們也影響了低質量恆星的形成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