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連結
2019年,河南兩名兒童到冰面進行玩耍,結果一個不注意,就從冰面上不慎落入了水中,一人不幸離世。
2019年寒假,內蒙古赤峰市一名8歲男童玩耍時,將燃燒的煙花棒伸到地下井蓋孔上方,井內沼氣發生爆炸,井蓋被炸飛。
圖片來源:網絡
2018年,深圳4歲女童獨自在家,沙發下插座起火,導致雙腿被燒焦。
山西臨汾,一名幼童被一輛黃色轎車撞倒、碾壓身亡,現場慘烈。
圖片來源:網絡
2013年,深圳一名6歲女孩,模仿電影中場景,撐傘從六樓跳下造成多處骨折。
圖片來源:網絡
寒假將至,孩子們要從學校回到家中啦!
這時候家長們可不要掉以輕心!要知道每年的寒假都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
因為一到長假,孩子的看管難度係數直線上升,各種意外傷害都在暗處「蠢蠢欲動」!
世界兒童安全聯盟曾經公布了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意外傷害是造成兒童死亡和傷殘的首要原因,每天有2000多名兒童死於非故意或意外傷害!
看到這些案例和數據,身為家長的我們可是為孩子操碎了心!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遠離意外傷害的威脅呢?
您將看到
車禍,讓8歲孩子腦門扎入玻璃,這樣的悲劇本可避免!遇到交通意外,家長一定要堅持的「四不」原則!什麼是「四不」原則?!
冬天給孩子系「長圍脖」,反倒成了孩子的「奪命殺手」,原因為何?
年夜飯卡了魚刺可致命!喝醋、吞米飯,有用嗎?還是孩子的催命鎖?
孩子藥物中毒怎麼辦?家庭藥物存放有講究,這五點家長一定要做到!
孩子腳踝扭傷到底應該冰敷,還是熱敷?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針對以上等等問題,我們請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醫生,看醫生怎麼說……
看專家怎麼說
本期內容關係每個孩子的健康利益
請您點擊視頻
若有啟發幫助 歡迎轉發
請讓更多的人受益
在視頻中,王荃醫生提到:
「
春節快到了,又到了孩子們撒歡的季節了,在這裡我要特別提醒家長們,這個時期一定要注意孩子意外傷害的防範。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是意外傷害的高發人群呢?
一是孩子的智體發育、心理髮育還尚未成熟,無法準確分辨周圍是否危險;
二是即便他非常明確的知道周圍可能有危險,正常情況下我應該去規避這些危險。但當他玩得正起興時,由於他自制力沒有達到成人的水平,所以他可能完全忘記了危險的存在,從而發生一些危險。
那如何防範我們的孩子發生這些情況呢?
小編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孩子的健康教育、安全意識教育。讓孩子懂得什麼是他可以做的,以及什麼是他不能做的,這種規則教育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而且,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一定要去遵守規則,給孩子起良好的示範作用,這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一旦發生了危險,那麼我們家長應該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識,同時要知道及時的求救、呼救。
一說起來意外傷害,大家常常會有一種僥倖的心理,但實際上它離我們很近,如果我們不認真的去防範它,不提高我們的安全防範意識,那麼這些傷害很有可能就會發生在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身邊。
」
如何預防孩子在寒假髮生意外
點擊動畫視頻
請給孩子觀看學習
新聞連結
「寒假期間男孩跳進攪拌機誤碰開關被絞傷」
2019年1月17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男孩小李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
事件經過是家住郴州永興縣的小李和小夥伴們在家附近的自建房工地玩耍。小李和小夥伴看到自建房門口擺放著一臺混凝土攪拌機,他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動畫片裡也有個類似的機器,超人正是跳進這種機器裡再飛出來的,於是自己也想體驗一下。
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小李和小夥伴爬上去蹦蹦跳跳,由於不小心觸碰到攪拌機,雙腳被攪入機器中,鮮血直流,悽慘的呼救聲響徹四周。聽到呼救聲的鄰居第一時間將孩子送到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緊急搶救。
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孩子入院時,雙下肢皮膚撕脫傷,暴露部分都是大量水泥漿和凝血塊存留,緊急完善一系列檢查診斷為雙下肢皮膚撕脫傷、左脛腓骨多處骨折。」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足外科醫生陳貝介紹。
後經醫院手足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緊急手術救治,目前小李生命體徵已基本平穩,轉入普通病房。
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醫院手足外科主任劉俊博士介紹,一周內手足外科已經收治了12例手足外傷兒童,他們都是因好奇去觸碰父母操作的各類機器,有被和面機,攪肉機、集成灶油煙機葉片攪斷幾根手指頭的患兒,也有做遊戲、躲貓貓從高處墜落摔傷的患兒。其中僅1月14日一天七臺急診手術,就有四個未成年孩子。
上面介紹的案例請家長不要以為離我們很遠,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物品、生活習慣,都可能給孩子帶來意外傷害。
要謹記孩子安全大過天!
說到這裡可以可能有的家長會問:我們應如何避免、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呢?一旦發生意外家長如何救孩子?
王主任為大家總結了幾種常見的意外傷害及處理方法,各位家長一定要認真閱讀啊!
- 1 -
假期出行免不了,交通安全最重要
視頻中,王主任提到她在臨床中曾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爸爸帶著八歲的孩子自駕出行,為了方便照顧,他把孩子放在了副駕駛上。結果路上突發追尾事故,因車速過快,衝擊力較大,孩子反彈到了前面的擋風玻璃上。由於玻璃被損壞,其中三塊擋風玻璃扎進了孩子的腦門上,送到醫院時,畫面簡直觸目驚心。
對此,王主任提醒各位父母,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乘機動車時千萬要記住
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合適的安全座椅!
在乘坐交通工具時,教育孩子不要把身體伸出窗外,要扶好、坐好!
未滿12周歲,一米四以下的孩子一定不要坐副駕駛,未滿18周歲不得駕駛機動車!
不做無牌、無證、超員的車輛,不做三輪車!
乘坐公共運輸時,要遵守秩序,不搶不擠,排隊上車!
不要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乘車!
大人離開車後,請不要讓孩子單獨待在車內!
請各位家長遵守交通法規、安全行駛更重要!
騎自行車時千萬要記住
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不能騎車上路!
要經常檢修車閘、車鈴是否靈敏、正常,保持車況完好!
不要在馬路上學騎自行車!
遵守騎行規範,不闖燈、不載人,注意往來行人!
騎行時要專心,不要做戴耳機聽音樂等分心行為!
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普及好交通安全常識,為孩子的人身安全保駕護航。
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意外,出現了外傷,家長們一定要遵循外傷處理「四不」原則,並緊急求助。
小貼士:外傷處理「四不」原則
1、不衝洗
2、不塗藥
3、不還納
也就是如果我們發生非常嚴重的傷害時,可能會出現臟器的脫出,我們家長不要擅自把脫出或者離位組織或軀幹恢復到原來位置,而是要拿一個容器浮蓋在上面,然後儘早的就醫。
4、不拔除
不拔除是指如果有尖銳的器具扎進了機體,我們不隨意的拔除,一定要就醫解決。
- 2 -
戶外運動身體好,合理穿衣最重要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孩子穿帽衫,覺得帽衫既方便又時尚,但回顧歷年新聞:
2011年,濟南市幼兒園,一名5歲女孩帽子被滑梯上的突起物鉤住,脖子被衣物勒住,女孩窒息而死;
2013年,河南太康縣一3歲男孩在幼兒園滑滑梯時不幸身亡,元兇也是拉繩;
2017年,武漢一6歲男孩在玩耍時被連帽衫的繩子勒到脖子,差點窒息。
……
一件常見的帽衫,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危險,甚至可能致命!對此,王主任提示大家,冬季給孩子穿衣,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穿帶繩子的衣服
最好不要給孩子選擇領口和連衣帽處有繩帶的衣服,因為有的時候繩子上的扣可能就會卡在我們滑梯的某一個關節,或者某一個縫隙,那個時候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些危險。如果已經買了這樣的衣服,要把繩子去掉。
不系太長的圍巾
王主任提到她曾經在臨床上遇到過這樣的案例,家長騎車帶孩子出行,結果因為孩子圍巾過長,絞進了自行車輪裡,孩子被拽下了車,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傷。
這就提醒我們家長不要給孩子系太長的圍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選擇飾物少的衣服
衣服上的一些裝飾,比如金屬扣、帶子、亮片等飾物都可能導致孩子在穿衣或玩耍時發生危險,比如誤食、劃傷、窒息等等。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衣服時,儘量選擇沒有特殊裝飾的、簡單的,有利於出行的運動衣一類,還有就是運動鞋。
- 3 -
彩色藥片顏色好,避免誤吞最重要
近年來,無論是從媒體報導,還是身邊發生的事例,總是能聽到兒童誤吞藥物這樣的消息,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作為家長,我們如何正確管理家中藥物,避免兒童誤吞呢?
王主任在此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分類存放
中藥和西藥分開、外用藥和內服藥分開、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開、成人藥與小兒藥分開、急救藥與常規藥分開,要嚴格保管,標記清楚,以防拿錯。
注意保質期
王主任特別提醒家長要注意藥品有效期的問題,一旦藥品過了有效期便要及時清理,不能再使用,否則會影響療效,甚至帶來不良後果。
我們建議家長每隔3個月左右檢查一遍家用藥箱,如果發現藥品發生變質、潮解、黴變或過期等現象,則需要及時丟棄、及時更換,以免誤服。
存放藥物原則為高、為遠
所謂高和遠,即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我們應在家中找一個足夠高、足夠安全的放置藥品和保健品的地方,防止孩子誤吞。
比如高於地面1.5m左右的櫥櫃,這個櫥櫃最好有鎖,或者這個櫥櫃是放置於孩子不容易獲取的地方。
告訴孩子藥品危險
孩子要有對藥品的正確認識,這才是關鍵。只有他們知道藥品危險、知道為什麼要服藥,他們才可以正確對待藥物的使用。
所以,我們家長不要為了讓孩子服藥而哄騙說藥品是糖果或吃起來像糖果,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判斷,為孩子的安全埋下隱患。
溫馨提醒:如果孩子誤食藥物,一定要立即就近送醫救治!
每次用完藥都得收好
現在很多藥物的形狀、顏色都趨近於糖果,甚至一些藥物表層還包有糖衣。所以,當我們服用過藥物後,切勿把藥物遺留在飯桌或茶几上,以免使孩子當作糖果誤食。
- 4 -
春節聚餐少不了,安全飲食最重要
新春佳節將至,在闔家團圓之時也要留心潛藏在兒童身邊的安全隱患。走親訪友、親朋聚餐,這些在大人眼中的平常之舉,都可能成為意外傷害兒童的源頭。
比如春節餐桌上必備的魚,但每次吃魚,就很有可能會想到卡魚刺。
很多家長在孩子卡魚刺時,都會採用一些所謂的偏方治療,比如說喝醋、吞飯糰,或用手摳。
但這些情況都是非常不正確的,甚至會損害孩子的大動脈、大血管,危及生命。
從近年來節假日兒童醫院接診的意外傷害病例情況看,兒童氣道異物大概佔到10%左右。面對孩子異物吸入、氣道梗塞,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處置,以及自救呢?
王主任建議大家,如遇孩子異物吸入,一定要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救治,讓醫生用專業的器材幫孩子取出異物,家長用手掏是最不可取的!
若發現孩子出現氣道梗阻的情況,家長需要立即自救,可採取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來對孩子進行急救!
一歲以內急救:背部叩擊胸部按壓法
將孩子臉朝下騎跨在施救者的左前臂上,同時施救者的左手託住孩子的下頜保證頸部平直(氣道開放)並支撐固定其頭部。
此時施救者可取坐位,左側大腿前伸,左前臂平放在左側大腿上以保證孩子始終處於頭低臀高位。然後用手掌根部在孩子兩肩胛骨間用力拍擊5次。
背部叩擊完成後,施救者將右手臂置於孩子背部,同時用右手託住孩子頭部,用兩隻手和手臂夾住孩子翻身轉換體位,該過程中應注意孩子頸部的支撐。
翻轉體位後孩子臉部朝上,仰臥於施救者的右前臂,然後放在前伸的右側大腿上。整個過程仍始終保持頭低臀高位。施救者左手在孩子兩乳頭連線中點處做5次快速向下的胸部按壓。
重複上述動作直至異物排出,或因孩子意識不清而停止操作。
如果孩子太大,施救者可能很難進行上述操作。此時可以將孩子俯臥橫放在施救者的大腿上,注意支撐固定頭部且其位置低於軀幹。給予5次背部叩擊後轉換體位呈仰臥,給予5次快速向下的胸部按壓。
重複上述動作直至異物排出,或因孩子意識不清而停止操作。
一歲以上及成人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
施救者站在病人背後,兩手臂自被救者腋下環抱環繞其軀幹。
施救者一手握拳,虎口拳眼位於被救者劍突下方和肚臍上部的腹部正中線處;另一手放置在此拳外側並包住該拳。
快速用力地向病人上腹部後上方做推壓的動作,推壓過程中不要碰到劍突或者肋骨。
注意每一次推壓都應該乾脆、有力、明顯,持續推壓至異物排出或病人意識不清而停止。
海姆立克自救法
就近尋找到一個固定的物體,這裡以椅子為例。將自己腹部胸骨下方抵在椅子邊緣上,兩隻手抓緊椅背,快速衝擊,壓迫腹部,直至異物吐出。
要注意,在海姆立克施救成功後,也要儘早到醫院就診,排除有無氣道、骨骼、臟器損傷。
同時,過年雖好,但要提醒孩子少吃生冷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少油膩,以及不要誤食過敏原,這些都是我們家長要注意的。
願我們的孩子能夠遠離意外傷害的困擾,健康快樂的成長,在新的一年,鼠年安康!
主編:韓一萌
本期編導:呂永陽
攝像:大果粒
後期包裝:八臂哪吒
文字編輯:呂永陽
圖片編輯:蓋世英雄
責任編輯:韓一萌
審校:漁樵書生 浩然清音
為了全市孩子的健康成長,首都教育《師說》欄目與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合作,共同推出關注青少年兒童健康的系列節目《醫療小課堂》第二季。
在這裡,我們邀請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各科室主治及以上醫師,為我們全市的在校師生和家長,提供您最該了解,也是最為基礎的醫學常識。讓我們共同幫助孩子學習自我防護、自我保健常識,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更好地保駕護航。
想家長之所想
急家長之所急
系家長之所需
我們一切為了孩子
註:若有家長針對本期節目所述問題病症還有疑問,可在文末留言。或前往「北京兒童醫院服務號」了解更多醫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