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是一門大學問,每個家長對於如何培養孩子都有自己的見解,有些家長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嚴加管教,孩子就像小樹需要修理長大。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在兒時成長應該是快樂的,讓孩子自由生長。
不過在育兒領域的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過,在孩子成長期間家長是有必要管孩子的,在孩子面前也要樹立家長的威嚴,否則孩子會不把你當家長,連家長都管不住的孩子,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因此李玫瑾教授還提出有4個方面,家長不僅要管孩子,還要在7歲之前「使勁管」,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家長都很疑惑,為什麼要使勁管孩子呢?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7歲以前的孩子,孩子的習慣和性格都還沒有發育完善,如果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好,一旦養成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所以,李玫瑾教授認為在7歲前要使勁管孩子。那麼這麼管孩子有什麼科學依據嗎?我還真找到了一個有關孩子性格對一生的影響。
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專家們,對當地1000名3歲的孩子進行調查研究,這項研究持續了23年,發現這些人3歲時的言行所表現的性格和26歲時竟然相同。這項研究也意味著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在3歲時就已經決定了。也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提供強有力的證據」。
所以,從這個結論我們也能認識到,孩子小時候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養成什麼樣的孩子。對此,蒙氏教育中也提到過「7歲前是塑造孩子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孩子成長期間家長要適當的管教孩子,才能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
在哪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呢?
1.孩子自私、不分享
如果孩子生活有自私的跡象,比如自己的玩具不肯借小朋友玩,吃飯時總把好吃的放在自己面前。發現孩子有這種類似的表現,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自私的孩子不僅沒有朋友,心胸也會越來越狹隘。家長一定要「使勁管」孩子,讓孩子成為愛分享,受人歡迎的孩子。
2.孩子有偷竊行為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要偷竊的行為,雖然不是「偷錢」這種大事,但是偷吃雪糕、不經過別人同意就把橡皮、鉛筆拿回家。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也要「使勁管」,不能讓孩子的品質出現問題。讓孩子明白不經他人的同意拿東西是不對的,孩子才會有誠實的品質,學會真誠待人。
3.孩子情緒失控
當孩子遇到自己不滿意的事情,就滿地打滾撒潑,這說明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很差,將來情商也高不了。未來讓孩子未來在社會中吃得開,遇事穩重、處理妥當,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孩子的情緒管理上,家長也要用心「使勁管」。
4.孩子有壞脾氣
很多小孩子在7歲前都經常發脾氣,而造成孩子壞脾氣的大多是家長的慣縱。比如孩子要看電視就必須給打開,否則就會把周圍的物品給摔到地上。還有的孩子總以自己的壞脾氣來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欲望,有些家長覺得拿孩子沒辦法就答應孩子。
但越是這樣放縱,孩子的壞脾氣才會越來越大。誰也不想和一個脾氣很壞,總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相處。所以,發現孩子的有這個現象,家長一定要使勁管住孩子,讓孩子擁有好性格,學會家人、朋友的相處之道。
家長在管孩子的時候,還可以利用一些培養孩子好品質、好性格的繪本書,小孩子都對故事比較感興趣。因此,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怎樣做才是乖孩子,好孩子。
如果你不知道給孩子選什麼書,我建議給孩子讀《好孩子好品質》,這套書一共有12冊。書中將孩子應該懂得的品質、習慣,用生動、有趣的故事編成一個個溫馨的故事,孩子會更願意閱讀,在閱讀中就能逐漸影響孩子的性格、習慣和品質。
這套書適合3-6歲的孩子閱讀,書中包含與人相處、管理自己、好習慣、守規則等12個品類的故事,可以說非常全面。家長也可以在睡前當作睡前故事陪孩子一起讀,每天都讓孩子更懂事一點。掃描二維碼就能免費聽故事,還贈送成長樹身高尺,原價216現價只要156,真的特別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