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有自己的育兒經。無論是人們常說的「養窮孩子還是養富女兒」,還是「三天不打架,上家揭瓦」等等,都是老百姓的「真知灼見」。
從這些話中不難看出,家長們對孩子的培養可謂煞費苦心,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能過上好日子。
然而,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不懂事,即使教了,孩子也記不住。
事實並非如此,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把這段時間的工作做好,將來的教育就會事半功倍。
女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的蒙臺梭利教育方法中提到: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根據敏感期學習的特點,可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兒童教養方面也有著深厚的造詣。她說:娃的這四個方面要使勁管,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都利索。
1、孩子不做家務,要使勁管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小時候總是淘氣的,要求他們安靜也沒有用,更不用說幹別的了。即使是幹了,恐怕大多數時候都是幫倒忙。
其實,調皮的孩子應該讓他們多做家務。孩子們總是精力無限,讓他們把精力用在正確的地方,不僅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獨立性。為什麼不呢?
即使他們一開始做得不好,也不要緊。家長可以放寬心,放手讓孩子嘗試,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孩子,孩子也會用積極的態度回饋你。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增強獨立性和責任感,變得更加自立自強。
2、孩子亂發脾氣,要使勁管
我們都能理解,孩子是父母心頭肉。當我們打罵孩子時,我們比他們更痛苦。所以有的孩子脾氣小不講理,也順其自然,放任自由。
但如果我們總是這樣做,孩子會認為無論是對是錯,發脾氣都可以過去。以後一有什麼不順心的就開始發脾氣讓父母就範。
因此,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可以先觀望變化,不要對孩子發脾氣。這沒用,當孩子情緒穩定時,我們可以嘗試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如果孩子錯了,我們可以做出適當的懲罰(不是體罰),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髮脾氣是要承擔後果的。
3、做事拖泥帶水,要使勁管
寶爸寶媽應該發現了,現在很多孩子對很多事情都不上心。你上幼兒園時比他更著急,家庭作業也要盯著才能寫完。
一旦孩子的拖延性格形成,他將來的工作效率就會很低。不管他做什麼,他都不能努力,更不用說做什麼大事了。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有這種症狀,你必須及時糾正,不能讓這個習慣繼續惡化。
4、喜歡推卸責任,要使勁管
孩子小時候犯錯誤不重要。家長可以及時糾正。然而,如果孩子從小就學會推卸責任,在犯錯時找藉口或責怪他人,他們的責任感就會越來越低,長大後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個習慣,就應該嚴厲批評,儘量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以後再也不敢犯了。
3-6歲是兒童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除了管教,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向大家推薦這套培養良好個性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一套十冊,每個主題講一個不同的故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性格,成為一個善良勇敢的人。
這套書還可以掃碼聽,有時家長累了想偷懶,省心省力,還可以和孩子安靜地分享睡眠時間。
優秀的孩子背後總是站著有遠見的父母,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